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5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



背景技术:

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在一些工件注塑成型件中需要嵌入金属嵌件,以达到增加强度和实现某些特殊连接功能的要求,这就需要手动控制进行嵌入。

但是现有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每次开模需要手动逐个放置嵌件进入模具,效率过低并存在磕伤模仁、人员伤害等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便于使用的手动放嵌件夹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手动逐个放置嵌件进入模具而导致的效率过低并存在磕伤模仁、人员伤害等风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包括下板,所述下板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所述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柱光圆,所述导柱光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且导柱光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板,所述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上板的一端与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导向套,且顶出杆贯穿并延伸至导向套的上下两端,所述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嵌件固定圈,所述嵌件固定圈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嵌件。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套贯穿并延伸至下板的上下两端,且定位套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贯穿并延伸至定位套的上下两端,且定位孔的内壁与模具定位销的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板的中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下板两端的观察口,且观察口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观察口分为两组,且两组观察口关于下板中点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与顶出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嵌件固定圈为圆管结构,且嵌件固定圈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嵌件的顶部卡接在嵌件固定圈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上板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并延伸至上板的上下两端,所述螺纹杆活动连接在下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螺纹杆均设置在上板的中部,两个所述螺纹杆关于上板中线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把手,使得把手通过上板带动顶出杆向下移动,顶出杆带动嵌件进入模具导柱内并达到目标位置,完成放置嵌件的目的,操作简单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2、通过旋转螺纹杆改变下板与上板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避免顶出过多损坏模仁,或者顶出过少嵌件不到位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局部正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剖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柱光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下板;2、定位套;3、定位孔;4、观察口;5、导柱光圆;6、限位圈;7、直线轴承;8、上板;9、把手;10、顶出杆;11、复位弹簧;12、导向套;13、嵌件固定圈;14、嵌件;15、螺纹孔;1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5所示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包括下板1,所述下板1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套2,所述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柱光圆5,所述导柱光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6,且导柱光圆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直线轴承7,所述直线轴承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板8,所述上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上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出杆10,所述顶出杆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且复位弹簧11远离上板8的一端与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导向套12,且顶出杆10贯穿并延伸至导向套12的上下两端,所述下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嵌件固定圈13,所述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嵌件14;

所述定位套2贯穿并延伸至下板1的上下两端,且定位套2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3;

所述定位孔3贯穿并延伸至定位套2的上下两端,且定位孔3的内壁与模具定位销的表面活动连接;

所述下板1的中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下板1两端的观察口4,且观察口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观察口4分为两组,且两组观察口4关于下板1中点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所述导向套12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与顶出杆10的表面活动连接;

所述嵌件固定圈13为圆管结构,且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嵌件14的顶部卡接在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通过嵌件14按压进嵌件固定圈13内,并通过嵌件固定圈13内壁倾斜设置,使得嵌件14的顶部可以卡接在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将定位套2中的定位孔3对准模具的定位销,并向下移动下板1,使得模具的定位销穿过定位套2中的定位孔3完成对下板1位置的定位,手持把手9,并向下按压,使得把手9带动上板8向下移动,并使得上板8带动顶出杆10在导向套12的内壁向下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11,此时上板8带动直线轴承7在导柱光圆5的表面向下移动,顶出杆10向下移动时,会将嵌件14从嵌件固定圈13的内部顶出,且通过嵌件固定圈13内壁倾斜设置,可以使得当嵌件14顶部脱离嵌件固定圈13内壁时,通过嵌件固定圈13仍然可以对嵌件14的移动进行导向,通过顶出杆10带动嵌件14进入模具导柱内并达到目标位置,完成放置嵌件14的目的,通过向上移动把手9,使得把手9带动上板8向上移动,使得在复位弹簧11复位拉伸的作用下,使得当上板8带动顶出杆10向上移动时,上板8能够重新回到导向套12的内部,并使得下板1和上板8恢复至初始距离,且通过设置限位圈6,使得防止在向上移动把手9时,使得上板8带动直线轴承7脱离导柱光圆5,从而使得下板1和上板8分离发生错位的现象。

根据图1-3所示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所述上板8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5,所述螺纹孔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且螺纹杆16贯穿并延伸至上板8的上下两端,所述螺纹杆16活动连接在下板1的底部;

所述螺纹杆1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螺纹杆16均设置在上板8的中部,两个所述螺纹杆16关于上板8中线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螺纹孔15的内壁旋转螺纹杆16,使得通过改变螺纹杆16位于上板8底部的长度,使得在防止嵌件14工作时,可以调节下板1与上板8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达到调节顶出杆10顶部嵌件14的距离,避免顶出过多损坏模仁,或者顶出过少嵌件不到位。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通过按压把手9,使得把手9通过上板8带动顶出杆10向下移动,顶出杆10带动嵌件14进入模具导柱内并达到目标位置,完成放置嵌件14的目的,操作简单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参照说明书附图2,通过旋转螺纹杆16改变下板1与上板8之间的最短距离,从而避免顶出过多损坏模仁,或者顶出过少嵌件14不到位的现象。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包括下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1)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套(2),所述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柱光圆(5),所述导柱光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6),且导柱光圆(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直线轴承(7),所述直线轴承(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板(8),所述上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9),所述上板(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出杆(10),所述顶出杆(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1),且复位弹簧(11)远离上板(8)的一端与下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板(1)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导向套(12),且顶出杆(10)贯穿并延伸至导向套(12)的上下两端,所述下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嵌件固定圈(13),所述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嵌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2)贯穿并延伸至下板(1)的上下两端,且定位套(2)的中部开设有定位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贯穿并延伸至定位套(2)的上下两端,且定位孔(3)的内壁与模具定位销的表面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1)的中部的上表面开设有贯穿并延伸至下板(1)两端的观察口(4),且观察口(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观察口(4)分为两组,且两组观察口(4)关于下板(1)中点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12)的中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与顶出杆(10)的表面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固定圈(13)为圆管结构,且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嵌件(14)的顶部卡接在嵌件固定圈(13)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8)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15),所述螺纹孔(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6),且螺纹杆(16)贯穿并延伸至上板(8)的上下两端,所述螺纹杆(16)活动连接在下板(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螺纹杆(16)均设置在上板(8)的中部,两个所述螺纹杆(16)关于上板(8)中线的竖直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动放嵌件夹具,具体涉及注塑设备领域,包括下板,所述下板两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套,所述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柱光圆,所述导柱光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且导柱光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上板,所述上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上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出杆,所述顶出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上板的一端与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板的内部固定镶嵌有导向套。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把手,使得把手通过上板带动顶出杆向下移动,顶出杆带动嵌件进入模具导柱内并达到目标位置,完成放置嵌件的目的,操作简单从而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李鹏;赵盈;袁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柴田精密模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8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