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用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适用于燃料成份为燃气的场所。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工业用加热炉,是油气集输领域和油气井测试过程中,将原油、天然气及其井产物加热到工艺所要求的温度,以便进行沉降、分离、脱水脱盐、稳定和输送,同时还可用于提供生产、生活用热水。在油、气田及长输管道上广泛使用加热炉,每年耗用大量的油气燃料,是油、气生产和输送中的主要耗能设备。
然而,按常规标准和要求研制的加热炉,由于加热炉加热盘管通径和集输领管线管径差别太大,一般会在炉体的端面、盘管的进出口端增设一小段变径管。这类情况因炉体端面位置受限,变径管和集输管存在一定的通径差,导致盘管管程压降增大,流速增大,严重时可造成振动、噪音污染等,不但影响加热炉的热效率,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现有加热炉负荷率低、运行效率低、能耗大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加热炉结构进行优化,使其能满足不同工况,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和实现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克服了现有技术中1:增设一小段变径管,变径管和集输管存在一定的通径差,导致盘管管程压降增大,流速增大,严重时可造成振动、噪音污染;2:现有加热炉负荷率低、运行效率低、能耗大;3: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系统、加热炉主体、两组汇管、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多个可调式支撑和燃气控制组件,所述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器、火膛、火筒、防爆门、对流管、烟囱和冷凝装置,其中燃烧器、火膛、火筒、对流管和冷凝装置依次连接,其中火筒一侧设有防爆门,其中冷凝装置顶部连接烟囱,所述燃烧器设置于加热炉主体外部前端,其中火膛、火筒、防爆门、对流管、烟囱和冷凝装置设置于加热炉主体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分别连接一个汇管,其中汇管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与燃烧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主体是由椭圆形封头和圆柱形筒体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内部设有隔板、盘管支撑、导轨和燃烧系统支撑,所述隔板将加热炉主体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火筒、防爆门和对流管,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和冷凝装置,其中冷凝装置顶部安装有烟囱;所述导轨沿加热炉主体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下方,其中盘管支撑与导轨垂直并设置于导轨下方,其中盘管支撑用于支撑导轨,其中导轨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所述燃烧系统支撑设置于火膛、火筒、防爆门和对流管下方。
优选的,所述汇管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优选的,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的两端与汇管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管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主体顶部设有液位控制箱,其中加热炉主体与液位控制箱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箱中间设有可视视窗可就地观察液位,所述液位控制箱顶部设有防爆电容液位计,其中防爆电容液位计可远传液位信号。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主体外侧后端面设有扶梯护栏总成,其中扶梯护栏总成用于维修和检测加热炉主体。
优选的,所述燃气控制组件包括截止阀、过滤器、压力表、减压阀、快开球阀、第一气动薄膜阀、第二气动薄膜阀、紫外线火焰探头和温度控制器,其中截止阀、过滤器、减压阀、第一气动薄膜阀和第二气动薄膜阀依次连接,其中过滤器和减压阀之间连接压力表,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两侧的管线之间连接有快开球阀,所述的截止阀输入端为燃气进口,所述第二气动薄膜阀输出端连接燃烧器的主火,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和第二气动薄膜阀之间的管线连接燃烧器的母火,所述紫外线火焰探头的感应端设置于火膛即母火火焰辐射区域,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探杆设置于加热炉主体的水浴内。
优选的,所述燃气控制组件由电磁阀组、调压器、阻火器、压力表、燃气过滤器和燃气截止阀依次连接组成,其中燃气截止阀输入端连接燃气进口,其中电磁阀组的输出端连接燃烧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式汇管加热炉设置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其中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的通径之和与汇管的通径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高产量时全部横穿式螺旋盘管同时启用,低产量时只起用部分横穿式螺旋盘管,能满足不同的生产工况要求,同时能够平衡井场来液冬夏产液量的差异,选择使用不同功率的热负荷,有效利用空间位置,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和实现节能降耗;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末端设有冷凝装置,吸收烟气余热,最后从烟囱排出,符合环保要求,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式支撑将汇管固定于加热炉主体两侧,通过调整可调式支撑的长度保证汇管和横穿式螺旋盘管之间的安装和密封;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结构紧凑、拆装和维护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使用率高,井场和站点都可以使用,从而提高了加热炉的运行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的燃气控制组件分为气动控制和电动控制,所述的燃烧系统采用负压燃烧设计,则燃气控制组件选用气动控制,如燃烧系统采用微正压或正压燃烧设计,则燃气控制组件选用电磁阀组控制,卧式汇管加热炉采用气动控制进行燃烧控制,整个燃烧过程可在无电情况下运行,适用于边远无电井场的工况,在该工况下使用,可保证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燃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加热炉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横穿式螺旋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燃气控制组件气动控制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的燃气控制组件电动控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燃烧系统,2、加热炉主体,3、汇管,4、横穿式螺旋盘管,5、可调式支撑,6、液位控制箱,7、扶梯护栏总成,8、燃气控制组件;
1-1、燃烧器,1-2、火膛,1-3、火筒,1-4、防爆门,1-5、对流管,1-6、烟囱,1-7、冷凝装置;
2-1、封头,2-2、隔板,2-3、筒体,2-4、盘管支撑,2-5、导轨,2-6、燃烧系统支撑;
8(1)-1、截止阀,8(1)-2、过滤器,8(1)-3、压力表,8(1)-4、减压阀,8(1)-5、快开球阀,8(1)-6、第一气动薄膜阀,8(1)-7、第二气动薄膜阀,8(1)-8、紫外线火焰探头,8(1)-9、温度控制器;
8(2)-1、电磁阀组,8(2)-2、调压器,8(2)-3、阻火器,8(2)-4、压力表,8(2)-5、燃气过滤器,8(2)-6燃气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烧器、火膛、火筒、防爆门、对流管、冷凝装置、封头、隔板、筒体、盘管支撑、导轨、截止阀、过滤器、压力表、减压阀、快开球阀、气动薄膜阀、紫外线火焰探头、温度控制器、电磁阀组、调压器、阻火器、燃气过滤器、燃气截止阀均为现有技术。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实施例2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实施例3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汇管3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3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两端与汇管3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管3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实施例4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汇管3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3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两端与汇管3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管3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顶部设有液位控制箱6,其中加热炉主体2与液位控制箱6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箱6中间设有可视视窗可就地观察液位,所述液位控制箱6顶部设有防爆电容液位计,其中防爆电容液位计可远传液位信号。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外侧后端面设有扶梯护栏总成7,其中扶梯护栏总成7用于维修和检测加热炉主体2。
实施例5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汇管3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3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两端与汇管3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管3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顶部设有液位控制箱6,其中加热炉主体2与液位控制箱6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箱6中间设有可视视窗可就地观察液位,所述液位控制箱6顶部设有防爆电容液位计,其中防爆电容液位计可远传液位信号。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外侧后端面设有扶梯护栏总成7,其中扶梯护栏总成7用于维修和检测加热炉主体2。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包括截止阀8(1)-1、过滤器8(1)-2、压力表8(1)-3、减压阀8(1)-4、快开球阀8(1)-5、第一气动薄膜阀8(1)-6、第二气动薄膜阀8(1)-7、紫外线火焰探头8(1)-8和温度控制器8(1)-9,其中截止阀8(1)-1、过滤器8(1)-2、减压阀8(1)-4、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依次连接,其中过滤器8(1)-2和减压阀8(1)-4之间连接压力表8(1)-3,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8(1)-6两侧的管线之间连接有快开球阀8(1)-5,所述的截止阀8(1)-1输入端为燃气进口,所述第二气动薄膜阀8(1)-7输出端连接燃烧器1-1的主火,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之间的管线连接燃烧器1-1的母火,所述紫外线火焰探头8(1)-8的感应端设置于火膛1-2即母火火焰辐射区域,所述温度控制器8(1)-9的探杆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内。
实施例6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汇管3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3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两端与汇管3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管3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顶部设有液位控制箱6,其中加热炉主体2与液位控制箱6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箱6中间设有可视视窗可就地观察液位,所述液位控制箱6顶部设有防爆电容液位计,其中防爆电容液位计可远传液位信号。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外侧后端面设有扶梯护栏总成7,其中扶梯护栏总成7用于维修和检测加热炉主体2。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由电磁阀组8(2)-1、调压器8(2)-2、阻火器8(2)-3、压力表8(2)-4、燃气过滤器8(2)-5和燃气截止阀8(2)-6依次连接组成,其中燃气截止阀8(2)-6输入端连接燃气进口,其中电磁阀组8(2)-1的输出端连接燃烧器1-1。
实施例7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汇管3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3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两端与汇管3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汇管3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顶部设有液位控制箱6,其中加热炉主体2与液位控制箱6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箱6中间设有可视视窗可就地观察液位,所述液位控制箱6顶部设有防爆电容液位计,其中防爆电容液位计可远传液位信号。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加热炉主体2外侧后端面设有扶梯护栏总成7,其中扶梯护栏总成7用于维修和检测加热炉主体2。
优选的,如图6所示,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包括截止阀8(1)-1、过滤器8(1)-2、压力表8(1)-3、减压阀8(1)-4、快开球阀8(1)-5、第一气动薄膜阀8(1)-6、第二气动薄膜阀8(1)-7、紫外线火焰探头8(1)-8和温度控制器8(1)-9,其中截止阀8(1)-1、过滤器8(1)-2、减压阀8(1)-4、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依次连接,其中过滤器8(1)-2和减压阀8(1)-4之间连接压力表8(1)-3,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8(1)-6两侧的管线之间连接有快开球阀8(1)-5,所述的截止阀8(1)-1输入端为燃气进口,所述第二气动薄膜阀8(1)-7输出端连接燃烧器1-1的主火,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之间的管线连接燃烧器1-1的母火,所述紫外线火焰探头8(1)-8的感应端设置于火膛1-2即母火火焰辐射区域,所述温度控制器8(1)-9的探杆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内。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由电磁阀组8(2)-1、调压器8(2)-2、阻火器8(2)-3、压力表8(2)-4、燃气过滤器8(2)-5和燃气截止阀8(2)-6依次连接组成,其中燃气截止阀8(2)-6输入端连接燃气进口,其中电磁阀组8(2)-1的输出端连接燃烧器1-1。
优选的,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卧式汇管加热炉的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加热炉主体2的腔室内注入水形成水浴;
步骤2)通过燃气控制组件8控制燃烧器1-1进行燃烧,将火焰热量在火膛1-2内释放,热量通过火筒1-3进入对流管1-5,最后经过对流管1-5进入冷凝装置1-7进行冷凝,最后从烟囱1-6排出,火焰热量在对流管1-5处与水浴进行交换,水浴被加热;
步骤3)加热炉主体2一侧的汇管3从外部集输管线输入的需要加热介质,通过汇管3流入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由于横穿式螺旋盘管4穿过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因此需要加热介质流经横穿式螺旋盘管4后即被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加热,最后从加热炉主体2另一侧的汇管3输出完成加热。
所述火膛1-2前端焊接有连接法兰,与燃烧器1-1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可调式支撑5一端焊接在加热炉主体2上,一端焊接在汇管3上;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的主要部件设置在燃烧器1-1前端的燃气管线上;冷凝装置1-7设置于对流管1-5出口端,烟囱1-6的正下方,主要用于吸收烟气余热,起到节能的效果;液位控制箱6位于加热炉主体2上端,主要是起膨胀水箱和主体内液位控制的作用,其中液位控制箱6的容积大小通过加热炉主体2的有效容积和加热炉主体2内盛装介质的热膨胀率来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其中加热炉主体2分为两个腔式,其中主腔式盛装热媒,副腔室是燃烧系统1尾气的聚集区,主腔室的下部设置有燃烧系统1主要部件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上部设置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数量根据井场数量确定,且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进出口分别位列加热炉主体2的两侧,进出口端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燃气控制组件8给燃烧系统1供应燃气,并依据燃烧系统1的燃烧情况、加热炉主体2内热媒温度的高低以及液位控制箱6内液位的高低,调节燃气进气气动阀门或电磁阀门的开关,进行燃烧控制和热媒进液量的控制,通过燃气控制组件8控制燃烧器1-1进行燃烧,将火焰热量在火膛1-2内释放,热量通过火筒1-3进入对流管1-5,最后经过对流管1-5进入冷凝装置1-7进行冷凝,最后从烟囱1-6排出,火焰热量在对流管1-5处与水浴进行交换,水浴被加热;加热炉主体2一侧的汇管3从外部集输管线输入的需要加热介质,通过汇管3流入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由于横穿式螺旋盘管4穿过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因此需要加热介质流经横穿式螺旋盘管4后即被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加热,最后从加热炉主体2另一侧的汇管3输出完成加热。
燃气控制组件8包括气动控制,所述的气动控制由两个气动薄膜阀、温度控制器、紫外线火焰探头及其它旁通阀门和管线,根据功能互相交错连接组成,其中燃烧器母火管线设在两个气动薄膜阀之间,温度控制器通过接嘴安装在加热炉主体主腔上,紫外线火焰探头安装在燃烧器1-1上,温度控制器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之间有气动管线连接,紫外线火焰探头和第一气动薄膜阀8(1)-6之间有气动管线连接,根据温度控制器设定的温度传递信号,通过气动管线控制第二气动薄膜阀8(1)-7,开关燃烧器1-1主火;根据紫外线火焰探头探测的燃烧器母火火嘴的燃烧情况,通过气动管线控制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开关整个燃烧器1-1的燃气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汇管加热炉可直接采用燃气进行燃烧控制,整个燃烧过程可在无电情况下运行,适用于边远无电井场的工况,在该工况下使用,可保证正常生产。
燃烧器1-1位于加热炉主体2前端,加热炉主体2后端连接燃烧系统1的防爆门1-4,副腔室顶端连接燃烧系统1的烟囱1-6,火膛1-2位于火筒1-3前端,火膛1-2由耐火砼制作而成,可有效防止高温火焰舔烧火筒1-3,烟囱1-6采用翅片管或螺纹烟管,破坏烟气层流,造成紊流,有效传热,冷凝装置1-7采用省煤器或超导热管,吸收烟气余热,然后传递至加热炉主体2的主腔室热煤,符合环保要求,节能减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卧式汇管加热炉设计的若干横穿式盘管,可独立使用,也可同时运行,高产量时全部盘管同时启动,提高了加热炉的负荷率,低产量时只启动一组盘管,能满足不同的生产工况要求,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卧式汇管加热炉设置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其中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的通径之和与汇管的通径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高产量时全部横穿式螺旋盘管同时启用,低产量时只起用部分横穿式螺旋盘管,能满足不同的生产工况要求,能够平衡井场来液冬夏产液量的差异,选择使用不同功率的热负荷,有效利用空间位置,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和实现节能降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末端设有冷凝装置,吸收烟气余热,最后从烟囱排出,符合环保要求,节约能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可调式支撑将汇管固定于加热炉主体两侧,通过调整可调式支撑的长度保证汇管和横穿式螺旋盘管之间的安装和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结构紧凑、拆装和维护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使用率高,井场和站点都可以使用,从而提高了加热炉的运行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式汇管加热炉的燃气控制组件分为气动控制和电动控制,所述的燃烧系统采用负压燃烧设计,则燃气控制组件选用气动控制,如燃烧系统采用微正压或正压燃烧设计,则燃气控制组件选用电磁阀组控制,卧式汇管加热炉采用气动控制进行燃烧控制,整个燃烧过程可在无电情况下运行,适用于边远无电井场的工况,在该工况下使用,可保证正常生产。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1.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系统(1)、加热炉主体(2)、两组汇管(3)、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多个可调式支撑(5)和燃气控制组件(8),所述燃烧系统(1)包括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燃烧器(1-1)、火膛(1-2)、火筒(1-3)、对流管(1-5)和冷凝装置(1-7)依次连接,其中火筒(1-3)一侧设有防爆门(1-4),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连接烟囱(1-6),所述燃烧器(1-1)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前端,其中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对流管(1-5)、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内部下方,所述加热炉主体(2)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两端穿过加热炉主体(2)分别连接一个汇管(3),其中汇管(3)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所述两组汇管(3)通过多个可调式支撑(5)分别固定于加热炉主体(2)外部两侧,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与燃烧器(1-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主体(2)是由椭圆形封头(2-1)和圆柱形筒体(2-3)组焊成的封闭式容器外壳,其中加热炉主体(2)内部设有隔板(2-2)、盘管支撑(2-4)、导轨(2-5)和燃烧系统支撑(2-6),所述隔板(2-2)将加热炉主体(2)分隔成主腔室和副腔室,其中主腔室内部下方设置有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其中主腔室内部上方设置有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副腔室设置有烟囱(1-6)和冷凝装置(1-7),其中冷凝装置(1-7)顶部安装有烟囱(1-6);所述导轨(2-5)沿加热炉主体(2)轴向方向设置于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与导轨(2-5)垂直并设置于导轨(2-5)下方,其中盘管支撑(2-4)用于支撑导轨(2-5),其中导轨(2-5)用于支撑多个横穿式螺旋盘管(4);所述燃烧系统支撑(2-6)设置于火膛(1-2)、火筒(1-3)、防爆门(1-4)和对流管(1-5)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汇管(3)一端为封闭端采用封头或管帽封闭,另一端采用法兰与外部集输管线相连,其中汇管(3)在封闭端设置放空丝堵或放空阀门用于检修或清洗时放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个数为4~8个,其中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两端与汇管(3)通过八字盲板法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汇管(3)的通径与所有横穿式螺旋盘管(4)的通径之和相等,可以避免因流通面积差异产生流速波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主体(2)顶部设有液位控制箱(6),其中加热炉主体(2)与液位控制箱(6)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液位控制箱(6)中间设有可视视窗可就地观察液位,所述液位控制箱(6)顶部设有防爆电容液位计,其中防爆电容液位计可远传液位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主体(2)外侧后端面设有扶梯护栏总成(7),其中扶梯护栏总成(7)用于维修和检测加热炉主体(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包括截止阀(8(1)-1)、过滤器(8(1)-2)、压力表(8(1)-3)、减压阀(8(1)-4)、快开球阀(8(1)-5)、第一气动薄膜阀(8(1)-6)、第二气动薄膜阀(8(1)-7)、紫外线火焰探头(8(1)-8)和温度控制器(8(1)-9),其中截止阀(8(1)-1)、过滤器(8(1)-2)、减压阀(8(1)-4)、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依次连接,其中过滤器(8(1)-2)和减压阀(8(1)-4)之间连接压力表(8(1)-3),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8(1)-6)两侧的管线之间连接有快开球阀(8(1)-5),所述的截止阀(8(1)-1)输入端为燃气进口,所述第二气动薄膜阀(8(1)-7)输出端连接燃烧器(1-1)的主火,其中第一气动薄膜阀(8(1)-6)和第二气动薄膜阀(8(1)-7)之间的管线连接燃烧器(1-1)的母火,所述紫外线火焰探头(8(1)-8)的感应端设置于火膛(1-2)即母火火焰辐射区域,所述温度控制器(8(1)-9)的探杆设置于加热炉主体(2)的水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汇管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控制组件(8)由电磁阀组(8(2)-1)、调压器(8(2)-2)、阻火器(8(2)-3)、压力表(8(2)-4)、燃气过滤器(8(2)-5)和燃气截止阀(8(2)-6)依次连接组成,其中燃气截止阀(8(2)-6)输入端连接燃气进口,其中电磁阀组(8(2)-1)的输出端连接燃烧器(1-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