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10月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8-0116994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实用新型中。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避免蠕缓放电并且提高冷却效率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混合设备(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机的定子绕组通过端子组件构成电路。
另外,用于混合设备的驱动电机的定子具有集中绕组结构,并且通过端子组件形成三相电路,以便绑定同心绕组结构的线圈。
下面将描述用于紧固定子-端子组件以构成三相电路的过程。
首先,在将线绕在芯线轴组件上之后,进行线圈拉入/拉出和成形(用于将线圈定位在端子组件熔接段上的过程)。然后将二十四个芯线轴组件设置成圆形,其中,线圈已经缠绕在每个芯线轴组件上。然后,使用支撑环压配(press-fit)芯线轴组件。
此外,端子组件被组装到支撑环和二十四个芯线轴组件。然后,将形成的线圈和端子的钩部熔合以形成三相电路。然后将熔合的钩部分完全涂覆以环氧树脂。
另一方面,在发夹式电机的端子构造中,端子组件设置有连接到每相(u、v、w以及n)的线圈的汇流条(busbar)。这些汇流条在插入后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或包覆成型工艺固定到注射成型体,以实现相之间的绝缘。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担心沿相位之间的蠕缓放电(沿绝缘体表面发生放电),在基础注塑成型体中安装隔板,以确保蠕变距离(两个电极之间的绝缘体表面的最短距离)。
这里,尽管可以通过隔板增加蠕变距离,但是如果隔板的高度增加,则电机的轴向尺寸增大,从而需要包覆成型工艺来阻挡蠕变距离。
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在包覆成型工艺期间发生气泡缺陷,则由于蠕缓放电可能在电机中发生介电击穿。
另外,在相位引线在发夹式电机中彼此相邻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即使进行包覆成型工艺,蠕变距离也不足,因此存在放电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提出本实用新型用以提供一种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可以不使用包覆成型工艺,可以最小化汇流条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避免蠕变距离,并且可以最小化阻碍线圈冷却的隔板,从而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子组件设置在驱动电机中,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安装有已经沿圆周方向缠绕有线圈的芯的芯线轴组件和用于支撑所述芯线轴组件的外侧的支撑环,以及耦合到所述支撑环的上部以固定耦合端子的所述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可以具有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在侧剖视图中形成为阶梯形状的主体。主体可以包括汇流条固定部和端子引导部,汇流条固定部形成在主体外侧并且允许汇流条固定到汇流条固定部,端子引导部形成在主体内侧上并且分隔和引导汇流条的端子。
所述汇流条固定部可以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汇流条固定部的内部和外部中的内汇流条插入槽和外汇流条插入槽。所述内汇流条插入槽和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的插入方向可以形成为彼此相反。
所述汇流条可以从顶部沿向下方向耦合到所述内汇流条插入槽,并且所述汇流条可以从底部沿向上方向耦合到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
在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的中间沿竖直方向可以形成端子引导部。
所述端子引导部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端子的端子固定部分和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部分的上侧的端子接收部分。
所述端子接收部分可以包围所述端子的内表面和两个侧表面。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传统驱动电机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以及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以及用于实现它们的方法将变得更加明显。然而,本实用新型不应限于下面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彻底和完整,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且本实用新型由权利要求限定。同时,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此外,除了所述的组件、步骤、操作和/或元件之外,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包含”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步骤、操作和/或元件。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并且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侧剖视图。
首先,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包括芯线轴组件100、支撑芯线轴组件100的支撑环200以及耦合到支撑环200以固定耦合端子400的端子组件300。
这里,除了端子组件300之外,可以采用公知的芯线轴组件和支撑环作为附图中所示的芯线轴组件100和支撑环200,并且将省略对其的单独描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将集中描述不同于传统技术中使用的端子组件的端子组件300。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端子组件300能够使汇流条之间的距离最小化以避免蠕变距离并且最小化隔板以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
将参照图2至图4具体描述具有上述特征的端子组件300。
端子组件300具有主体310,主体310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在侧剖视图中形成为阶梯形状。
此外,主体310包括汇流条固定部320和端子引导部330,其中,汇流条固定部320形成在主体310外侧上并且允许汇流条500固定到汇流条固定部320,端子引导部330形成在主体310内侧上并且分隔和引导汇流条500的端子520。
也就是说,在主体310中,通过改变汇流条固定部320和端子引导部330(两者一体成型)的形状,可以避免蠕变距离,可以使隔板最小化,并且可以使汇流条500容易地耦合到主体。
内汇流条插入槽322和外汇流条插入槽324分别形成在汇流条固定部320的内部和外部中。
此外,内汇流条插入槽322和外汇流条插入槽324的插入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这里,将描述汇流条固定部320的构造的示例,其中,汇流条500从顶部沿向下方向耦合到内汇流条插入槽322,并且汇流条500从底部沿向上方向耦合到外汇流条插入槽324。
换句话说,为了避免相邻汇流条500之间的蠕变距离以及当汇流条500耦合到汇流条固定部时允许隔板最小化,汇流条固定部320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汇流条进入内汇流条插入槽322的插入方向与汇流条进入外汇流条插入槽324的插入方向相反。
端子引导部330在外汇流条插入槽324的中间沿竖直方向形成。
也就是说,端子引导部330使位于相邻汇流条500之间的传统隔板最小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阻碍传统发夹式线圈的直接冷却的隔板的尺寸最小化到端子引导部330的尺寸以提高冷却效率并且可以防止电机的性能降低。
而且,端子引导部330包括支撑汇流条500的端子520的端子固定部分332和形成在端子固定部分332的上侧的端子接收部分334。
换句话说,端子引导部330引导并支撑从底部沿向上方向、通过端子固定部分332和端子接收部分334而插入的汇流条500的端子520。
在这种情况下,端子接收部分334包围构成汇流条500的端子520的内表面和两个侧表面,使得可以避免相邻汇流条500之间的蠕变距离。
在下文中,将在下面描述如上构造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的实施例。
首先,形成具有主体310的端子组件300,其中,主体310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在侧剖视图中形成为阶梯形状。
主体310包括一体成型的汇流条固定部320和端子引导部330,其中,汇流条固定部320具有内汇流条插入槽322和外汇流条插入槽324,其中,内汇流条插入槽322形成在汇流条固定部320内部并允许汇流条500从顶部沿向下方向耦合到内汇流条插入槽322,外汇流条插入槽324形成在汇流条固定部320外部并且构造成允许汇流条500从底部沿向上方向耦合到外汇流条插入槽324,并且端子引导部330具有端子固定部分332和端子接收部分334,其中,端子固定部分332在外汇流条插入槽324的中间沿垂直方向支撑汇流条500的端子520,端子接收部分334形成在端子固定部分332的上部上。
此外,形成安装有芯的芯线轴组件100,其中已沿圆周方向绕所述芯缠绕有线圈,芯线轴组件100然后安装在中空的支撑环200中。
当端子组件300耦合到芯线轴组件100和支撑环200的上部时,完成包括端子组件的驱动电机的组装过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不使用包覆成型工艺从而简化制造工艺。这可以使汇流条之间的距离最小化,并且同时可以避免蠕变距离。此外,这可以最小化阻碍线圈冷却的隔板,从而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并且即使在电机内部存在污染,也可以防止由于放电引起的介电击穿。
以上描述仅示例性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描述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1.一种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中,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安装有已经沿圆周方向缠绕有线圈的芯的芯线轴组件和支撑所述芯线轴组件的外侧的支撑环;以及耦合到所述支撑环的上部以固定耦合端子的所述端子组件,所述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包括:
主体,在平面图中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在侧剖视图中形成为阶梯形状,
其中,所述主体包括汇流条固定部,其形成在所述主体外侧上并且允许汇流条固定到所述汇流条固定部;以及端子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主体内侧上并且分隔和引导所述汇流条的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固定部具有分别形成在所述汇流条固定部的内部和外部的内汇流条插入槽和外汇流条插入槽;并且
所述内汇流条插入槽和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的插入方向形成为彼此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从顶部沿向下方向耦合到所述内汇流条插入槽;并且
所述汇流条从底部沿向上方向耦合到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具有在所述外汇流条插入槽的中间沿竖直方向形成的端子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引导部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汇流条的所述端子的端子固定部分,和形成在所述端子固定部分的上侧的端子接收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驱动电机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收部分包围所述端子的内表面和两个侧表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