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52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便于大型的物品的移送通常在物品的下方安装滚轮,但是,在将物品移送至目的之后,由于滚轮的存在,物品容易发生滑动,而不能稳定静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送装置,其采用移送小车和置物架的配合,实现物品的便捷移送以及稳定静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送装置,包括移送小车和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置物架本体和支腿;所述置物架本体用于承托外部物品;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以使所述置物架本体底面与外部地面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移送小车可进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移送小车包括壳体、驱动轮、旋转驱动机构、托举板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轮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驱动轮还用于与外部地面摩擦接触;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托举板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托举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所述托举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稳定托举置物架本体的底面,以使所述支腿脱离地面;所述托举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能够解除对置物架本体的托举。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上下分置的挡板和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挡板和所述支撑板的连接杆;所述挡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放置外部物品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托举板用于稳定托举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的数量有多根,多根所述支腿沿所述置物架本体的边缘依次间隔排列,且任意相邻两根所述支腿之间间隔形成供所述移送小车进出的进出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丝杆、丝杆螺母和升降推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机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匹配套设在所述丝杆外,并与所述升降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推杆与所述托举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举板通过导向组件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竖向导轨,以及与所述竖向导轨活动插装配合的导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槽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竖向导轨设置在所述托举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轮分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各所述驱动轮对应设置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机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检测开关、检测部件和控制器;所述检测部件固定在所述托举板上;所述检测开关用于在所述托举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检测到所述检测部件,并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信号时,关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置物架和移送小车的配合,物品放置在置物架上,在需要移送物品时,移送小车运动至置物架本体的下方,移送小车的托举板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托举置物架,之后在移送小车的驱动轮和旋转驱动机构的配合下实现移送小车的移送,并在到达目的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托举板下降解除对置物架的托举,即可实现物品的稳定静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送小车的结构示意图(托举板处于托举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轮和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移送小车;11、壳体;12、驱动轮;13、旋转驱动机构;14、托举板;15、升降驱动机构;151、第一旋转电机;152、丝杆;153、丝杆螺母;154、升降推杆;20、置物架;21、置物架本体;211、挡板;212、支撑板;213、连接杆;214、进出通道;22、支腿;23、置物架本体的底面;30、导向组件;31、竖向导轨;32、导槽;4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移送装置,包括移送小车10和置物架20;该置物架20包括置物架本体21和支腿22;该置物架本体21用于承托外部物品;该支腿22安装在该置物架本体21上,以使该置物架本体的底面23与外部地面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该移送小车10可进出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移送小车10包括壳体11、驱动轮12、旋转驱动机构13、托举板14和升降驱动机构15;驱动轮12枢接在该壳体11上,并凸出于壳体11的底面;驱动轮12还用于与外部地面摩擦接触;该旋转驱动机构13安装在该壳体11上并用于带动该驱动轮12转动;该托举板14可升降地安装在该壳体11上;升降驱动机构15用于带动托举板1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托举板14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稳定托举置物架本体的底面23,以使支腿22脱离地面;托举板14位于第二位置时能够解除对置物架本体21的托举。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本移送装置进行外部物品的移送时,将外部物品放置在置物架本体21上;移送小车10置于该置物架本体21的下方,升降驱动机构15带动托举板14上升至第一位置,此时,托举板14稳定托举置物架本体的底面23,使支腿22脱离地面;之后旋转驱动机构13驱动该驱动轮12转动,在驱动轮12与外部地面之间相互摩擦力的作用下,驱动轮12转动实现移送小车10的运动,进而实现外部物品的移送,无需安装滚轮,同时,在到达目的地后,升降驱动机构15带动托举板14下降至第二位置,此时,托举板14下降至解除对置物架本体21的托举的位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托举板14脱离置物架本体的底面23,或者托举板14与置物架本体的底面23仅处于相互接触等情况时均可实现接触对置物架20的托举;如此,可使支腿22重新静置于外部地面上,置物架20整体静置,进而实现外部物品的稳定静置。

具体地,该置物架本体21包括置物架本体21包括上下分置的挡板211和支撑板212,以及连接挡板211和支撑板212的连接杆213;挡板211和支撑板212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放置物品的第二容置空间;如此,通过挡板211、连接杆213和支撑板212的配合,可降低外部物品脱离该置物架20的可能,且挡板211对外部物品起保护作用;托举板14用于稳定托举支撑板212的底面;支腿22安装在支撑板212上。

更具体地,支腿22的数量有多根,多根支腿22沿置物架本体21的边缘依次间隔排列,提高置物架本体21的稳定性;任意相邻两根支腿22之间间隔形成供移送小车10进出的进出通道214。

上述的升降驱动机构15可为直线电机、气缸等,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升降驱动机构15包括第一旋转电机151、丝杆152、丝杆螺母153和升降推杆154;将升降推杆154与托举板14固定连接,并将丝杆螺母153和推杆固定连接;丝杆螺母153还匹配套设在丝杆152上;第一旋转电机151的机体安装在该可以上;第一旋转电机151的输出轴与丝杆152传动连接,如此,在第一旋转电机151转动时,带动丝杆152转动,此时,丝杆螺母153由于升降推杆154和托举板14的限位,而实现沿丝杆152运动,同时,通过控制第一旋转电机151的输出轴转动方向,即可实现带动丝杆螺母153沿丝杆152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丝杆螺母153通过升降推杆154联动托举板14升降。上述结构中,通过丝杆152和丝杆螺母153的配合,使得升降推杆154的运动更稳定,即,使得托举板14的运动更稳定。

具体地,该托举板14通过导向组件30可升降地安装在该壳体11上;该导向组件30包括竖向导轨31,以及与竖向导轨31活动插装配合的导向槽;如此,通过竖向导轨31和导向槽的配合,实现托举板14稳定地升降。

更具体地,上述的导槽32开设在托举板14上,相应地,竖向导轨31设置在壳体11上;或者,上述的导槽32开设在壳体11上,相应地,该竖向导轨31设置在该托举板14上。

进一步地,该驱动轮12的数量有两个,两个该驱动轮12分置于该壳体11的相对两侧;各驱动轮12对应设置有该旋转驱动机构13;如此,通过合理控制两个旋转驱动机构13的输出轴的转速,如,当控制两个旋转驱动机构13的输出轴的转动方向相反,且转速大小各异时,即可实现本移送装置的转弯。

具体地,旋转驱动机构13包括第二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的机体安装在壳体11上,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驱动轮12传动连接;该旋转驱动机构13还可为旋转液缸等。

更进一步地,壳体11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有万向轮40,万向轮40实现对壳体11的进一步支撑,提高运动地稳定性。

具体地,本移送装置还包括检测开关、检测部件和控制器;检测部件固定在托举板14上;检测开关用于在托举板14位于第一位置时检测到检测部件,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信号时,关闭升降驱动机构15;如此,避免托举板14运动过高而脱离壳体11,且实现自动限位,降低劳动强度。

再者,还可在本移送装置上安装agv系统,以实现其的自动化控制。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送小车和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包括置物架本体和支腿;所述置物架本体用于承托外部物品;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置物架本体上,以使所述置物架本体底面与外部地面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移送小车可进出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移送小车包括壳体、驱动轮、旋转驱动机构、托举板和升降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轮枢接在所述壳体上,并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底面;所述驱动轮还用于与外部地面摩擦接触;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用于带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托举板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托举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所述托举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能够稳定托举置物架本体的底面,以使所述支腿脱离地面;所述托举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能够解除对置物架本体的托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本体包括上下分置的挡板和支撑板,以及连接所述挡板和所述支撑板的连接杆;所述挡板和所述支撑板之间间隔形成用于放置外部物品的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托举板用于稳定托举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支腿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数量有多根,多根所述支腿沿所述置物架本体的边缘依次间隔排列,且任意相邻两根所述支腿之间间隔形成供所述移送小车进出的进出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电机、丝杆、丝杆螺母和升降推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机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匹配套设在所述丝杆外,并与所述升降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推杆与所述托举板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板通过导向组件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竖向导轨,以及与所述竖向导轨活动插装配合的导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竖向导轨设置在所述托举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轮分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各所述驱动轮对应设置有所述旋转驱动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机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安装有万向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检测开关、检测部件和控制器;所述检测部件固定在所述托举板上;所述检测开关用于在所述托举板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检测到所述检测部件,并发送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信号时,关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送装置,包括移送小车和置物架;置物架包括置物架本体和支腿;支腿安装在置物架本体上,以使置物架本体底面与地面间隔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移送小车可进出第一容置空间;移送小车包括壳体、驱动轮、旋转驱动机构、托举板和升降驱动机构;驱动轮枢接在壳体上,并凸出于壳体的底面;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在壳体上并用于带动驱动轮转动;托举板可升降地安装在壳体上;升降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托举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升降;托举板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稳定托举置物架本体的底面,以使支腿脱离地面;托举板位于第二位置时能够解除对置物架本体的托举。本实用新型采用移送小车和置物架的配合,实现物品的便捷移送以及稳定静置。

技术研发人员:江国军;李德利;袁新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奕智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