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膜过滤器。
背景技术:
陶瓷膜分离技术是基于多孔陶瓷介质的筛分效应而进行的物质分离技术,采用与传统“死端过滤”、“滤饼过滤”等过滤方式截然不同的动态“错流过滤”方式:即在压力驱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侧膜层表面以一定的流速高速流动,小分子物质(液体)沿与之垂直方向透过微孔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颗粒)被膜截留,使流体达到分离浓缩和纯化的目的。
陶瓷膜过滤器是一种应用陶瓷膜分离技术对液体物料进行分离、纯化的过滤净化设备,现有的陶瓷膜过滤器不便于更换陶瓷膜过滤管,对其进行清理,而且过滤器的内部缺少陶瓷膜过滤管固定装置,在设备运行时的压力冲击下陶瓷膜过滤管容易损坏,此外,现有的陶瓷膜过滤器不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理,造成过滤效果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膜过滤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陶瓷膜过滤管不便于清理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且所述进水管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进水管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陶瓷膜过滤管,且所述陶瓷膜过滤管通过螺杆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下支撑板,且所述下支撑板位于所述进水管的上方,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上支撑板,且所述上支撑板位于所述下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陶瓷膜过滤管穿过所述下支撑板、固定板和上支撑板,所述陶瓷膜过滤管的顶部外壁连接有第一出水管,且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底部外壁连接有第二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位于所述陶瓷膜过滤管的一侧,所述罐体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排污管。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部位于所述进水管的下方的区域为沉渣室。
优选的,所述陶瓷膜过滤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过滤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罐盖,且所述罐盖位于所述罐体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观察口,且所述观察口位于所述罐盖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端外壁焊接有三个支撑脚,且三个所述支撑脚之间的夹角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的固定板,可以对陶瓷膜过滤管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在设备运行时的压力冲击下陶瓷膜过滤管容易损坏的问题。
2、通过螺杆将在陶瓷膜过滤管与进水管相连,且出水管的顶端开有凹口,可以对陶瓷膜过滤管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陶瓷膜过滤管进行更换或清理时,也便于将陶瓷膜过滤管拆卸下来,这样不仅便于清洗,而且不影响过滤器的使用。
3、通过设置的加热棒,在对陶瓷膜过滤管进行冲洗清理时,开启该加热棒,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冲洗液的流动性,进而提高了冲洗效果。
4、通过将进水管设置在过滤器的下方,第一出水管设置在过滤器的上方,便于过滤下的渣子进入沉渣室,然后从设置在过滤器底端的排污管清理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撑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陶瓷膜过滤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进水管;3、螺杆;4、下支撑板;5、陶瓷膜过滤管;6、固定板;7、加热棒;8、上支撑板;9、第一出水管;10、观察口;11、罐盖;12、第二出水管;13、过滤观察窗;14、支撑脚;15、排污管;16、沉渣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包括罐体1,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2,且进水管2位于罐体1的底部,这样可以利用重力作用收集过滤下的残渣,进水管2的顶部设置有螺杆3,进水管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陶瓷膜过滤管5,且陶瓷膜过滤管5通过螺杆3与进水管2相连接,这样可以使陶瓷膜过滤管5便于拆卸更换,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下支撑板4,且下支撑板4位于进水管2的上方,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支撑板8,且上支撑板8位于下支撑板4的上方,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位于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4的中间位置,通过固定板6,可以对陶瓷膜过滤管5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避免了在设备运行时的压力冲击下陶瓷膜过滤管5容易损坏的问题,陶瓷膜过滤管5穿过下支撑板4、固定板6和上支撑板8,陶瓷膜过滤管5的顶部外壁连接有第一出水管9,且第一出水管9与进水管2相互平行,第一出水管9的底部外壁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2,且第二出水管12位于陶瓷膜过滤管5的一侧,过滤后的水经过第二出水管12流出,罐体1的内部位于进水管2的下方的区域为沉渣室16,罐体1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排污管15,过滤下的残渣左后通过排污管15排出。
陶瓷膜过滤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棒7,通过设置的加热棒7,在对陶瓷膜过滤管5进行冲洗清理时,开启该加热棒7,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冲洗液的流动性,进而提高了冲洗效果。
罐体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过滤观察窗13,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的内部进行观察。
罐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罐盖11,且罐盖11位于罐体1的中间位置,罐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观察口10,且观察口10位于罐盖11的一侧,这样便于观察该装置内部的情况。
罐体1的底端外壁焊接有三个支撑脚14,且三个支撑脚14之间的夹角相等,从而稳定支撑该装置。
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陶瓷膜过滤器装置,使用时,将原水通过水泵注入进水管2的内部,在水泵的压力作用下,原水通过进水管2进入陶瓷膜过滤管5的内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进入第一出水管9的内部,过滤下的渣子进入沉渣室16,最后通过排污口15将残渣排出,过滤后的水经过第二出水管12流出,使用一段时间后,陶瓷膜过滤管5内会积存一些杂质,需要对其进行清理,清理时将清理液从进水管2注入,将加热棒7接通电源对清理液进行加热,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冲洗液的流动性,进而提高冲洗效果,当需要更换陶瓷膜过滤管5时,将螺杆3拧下便可将陶瓷膜过滤管5取下从罐盖11取出,在整个过滤过程中,使用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10和过滤观察窗13进行观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进水管(2),且所述进水管(2)位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所述进水管(2)的顶部设置有螺杆(3),所述进水管(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陶瓷膜过滤管(5),且所述陶瓷膜过滤管(5)通过所述螺杆(3)与所述进水管(2)相连接,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下支撑板(4),且所述下支撑板(4)位于所述进水管(2)的上方,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上支撑板(8),且所述上支撑板(8)位于所述下支撑板(4)的上方,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板(6),且所述固定板(6)位于所述上支撑板(8)和所述下支撑板(4)的中间位置,所述陶瓷膜过滤管(5)穿过所述下支撑板(4)、固定板(6)和上支撑板(8),所述陶瓷膜过滤管(5)的顶部外壁连接有第一出水管(9),且所述第一出水管(9)与所述进水管(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出水管(9)的底部外壁连接有第二出水管(12),且所述第二出水管(12)位于所述陶瓷膜过滤管(5)的一侧,所述罐体(1)的底端外壁设置有排污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位于所述进水管(2)的下方的区域为沉渣室(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膜过滤管(5)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棒(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过滤观察窗(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罐盖(11),且所述罐盖(11)位于所述罐体(1)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观察口(10),且所述观察口(10)位于所述罐盖(1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端外壁焊接有三个支撑脚(14),且三个所述支撑脚(14)之间的夹角相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