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管式膜的结构主要有两种
1、内压式运行结构:两端整体浇注,使管式膜组件的原液与过滤液进行隔离,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此结构的膜组件在内压运行时反洗水流死角太多,无法清洗彻底,使得过滤流量无法彻底恢复,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内部滞留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使得过滤面积不断下降,导致整个膜组件的过滤流量越来越小,需要反复更换。
2、外压式运行结构:一端浇注另一端单根膜管堵孔,膜组件的一端正常浇注,另外一端不浇注成一个整体,但是采用单根微滤膜管堵孔密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的膜组件在外压运行时膜管处于悬吊式摆动状态,较比于第一种内压式膜组件的反洗效果要好,但其幅度有限,特别是接近灌封部分膜管无法清洗彻底,流量容易衰减。从而无法保证整个组件的过滤效率,需要较快更换或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流死角多,清洗不彻底、容易堵塞,而提出的一种在外压式运行结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包括外壳、中心管、中心连接器、法兰接头、上封头体、下封头体、上端盖、下端盖和多个管式微滤膜管,所述上封头体和下封头体分别位于外壳的上下端,上端盖位于上封头体的上端,下端盖位于下封头体的下端,多个管式微滤膜管位于外壳内部,所述上端盖的侧壁和顶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浓水口,所述下端盖的侧壁和底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曝气口,所述的法兰接头位于上封头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产水口和进水口分别位于上端盖的和下端盖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浓水口和曝气口分别位于上端盖的顶部和下端盖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法兰接头位于上封头体底部。
优选地,所述产水口、进水口、浓水口的规格均为dn50的接口,其中所述曝气口使用1/4结构的接口,所述进气口远离下端盖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外界的空气压缩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使用管式微滤系统,采用外压式运行的方式,通过法兰接头外壳可拆卸,实现肉眼可观察膜管情况,在膜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化学清洗和反洗无法恢复过滤通量,解决水流死角,清洗不彻底的问题,保障过滤效果,方便实用,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上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上半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法兰接头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下半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外壳及膜管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法兰接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下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端盖、2上封头体、3浓水口、4产水口、5中心连接器、6中心管、7法兰接头、8下封头体、9下端盖、10进水口、11曝气口、12外壳、13管式微滤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7,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包括外壳12、上端盖1、上封头体2、下端盖9、下封头体8和多个管式微滤膜管13,上封头体2和下封头体8分别位于外壳12的上下端,上封头体2和下封头体8分别位于外壳12的上下端,上端盖1和下端盖9分别位于上下封头体的顶端,上端盖1的顶端和侧壁上分别设有浓水口3和产水口4,下端盖9的底端和侧壁上分别设有曝气口11和进水口10,多个管式微滤膜管13位于外壳12内部,进水口10、曝气口11、浓水口3和产水口4的外壁上均设有对接dn50的接口,通过设置的接口便于控制水的流进流出和气体的排入,曝气口11远离下端盖9的一端通过导管连接有空气压缩机图中未画出,原水通过进水口10进入组件中,空气压缩机进行工作通过曝气口11向组件内提供增压气体,在加快水流移动速度和过滤效果的同时,避免杂质粘在管式微滤膜管13的外壁上,多个管式微滤膜管13位于外壳12的内部,在对原水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多个管式微滤膜管13的上端使用整体浇筑,下端使用单根浇筑堵孔,过滤后的水通过产水口4流出,部分未净化彻底的水通过浓水口3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原水通过进水口10进入组件中,外界的空气压缩机进行工作通过曝气口11向组件内提供增压气体,加快水流移动速度和过滤效果的同时,避免杂质粘在管式微滤膜管13的外壁上,在进行原水的净化时摆动,减少水流死角,过滤后的水通过产水口4流出,部分未净化的水通过浓水口3流出。
当反洗清洗时,用产水从产水口4进入组件中,反洗废水从进水口10和浓水口3排放,膜组件经一段时间使用后,化学清洗和反洗效果不能彻底恢复过滤通量,可通过法兰接头7对膜组件进行外壳12的拆卸,肉眼观察膜管,使用高压水枪等对其进行冲洗,使得膜管通量易恢复,大大降低膜管堵塞的机率,增长了膜组件的寿命,更好保障过滤效果,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推广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包括上端盖(1)、上封头体(2)、浓水口(3)、产水口(4)、中心连接器(5)、中心管(6)、法兰接头(7)、下封头体(8)、下端盖(9)、进水口(10)、曝气口(11)、外壳(12)和多个管式微滤膜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体(2)和下封头体(8)分别位于外壳(12)的上下端,所述中心连接器(5)位于上端盖(1)的内部并连通浓水口(3)和中心管(6),多个所述管式微滤膜管(13)位于外壳(12)内部,所述上端盖(1)的顶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浓水口(3)和产水口(4),所述下端盖(9)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曝气口(11)和进水口(10),所述法兰接头(7)位于上封头体(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口(4)和进水口(10)分别位于上端盖(1)的和下端盖(9)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口(3)和曝气口(11)分别位于上端盖(1)的顶部和下端盖(9)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接头(7)位于上封头体(2)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水口(4)、进水口(10)、浓水口(3)的规格均为dn50的接口,其中所述曝气口(11)使用1/4结构的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管式微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接头(7)的规格为dn200,所述曝气口(11)远离下端盖(9)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外界的空气压缩机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