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56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eps转向系统冗余电机壳体的前端口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



背景技术:

eps转向系统是整车上关系到驾乘人员人身安全最重要的总成之一,必须要考虑冗余安全设计,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至少可以提供基本、可控的转向能力。当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电控部分和机械结构组成。在传统的eps系统电控部分失效的情况下,驾驶员可通过管柱等机械结构驱动转向,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无疑是个难题,很难达到安全转向停车的目的。

传统的eps系统电控部分会采用冗余电机提高系统安全性,eps系统冗余电机的设计对于转向时整车人员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现有eps系统冗余电机的端盖技术存在很多设计缺点,如拆装难度大,工艺复杂,加工生产成本高等。因此,保证电机端盖的结构简单且具备高质量对于提升电机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用于eps转向系统冗余电机壳体的前端口,结构简单,拆装便捷,与电机壳体能形成密封连接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以下各方案中所述多个指至少三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的前端盖单元结构,包括:

盖体1,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凸沿2;

安装孔3,其设置在盖体1中心;

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其设置在凸沿2上;

第三通孔6,设置在盖体1上。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还包括:止口7,其是以安装孔3为中心固定在盖体1上的环形结构,其适用于插入电机壳体内,与电机机壳或电机壳上的止口配合装配。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还包括:加强件8,其设置在盖体1上,其适用于增加盖体1强度。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加强件8是平均分布在安装孔3和止口7之间盖体1上的多根加强筋,加强筋其一端连接于安装孔3,其另一端连接于止口7。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还包括:密封件9,其套装止口7侧壁上,其适用于将盖体1和电机壳体形成密封。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密封件9套装在止口7侧壁的环形密封件容置槽10中。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当前端盖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时,第二通孔5能与电机前端盖通孔位置对齐供锁固件穿设,锁固件能将电机壳体前端盖和电机前端盖固定连接。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安装孔3其适用于安装轴承11。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第一通孔4位于第二通孔5的外侧,第一通孔4适用于通过锁固件将电机壳体前端盖与外结构连接固定;

其中,内侧是指位置相对靠近安装孔3。

可选择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第三通孔6是电机接线端子孔。

本实用新型装配过程如下:

1、将轴承11铆接固定到安装孔中,得到前端盖与轴承11组件;

2、将密封圈装配到止口侧壁的环形密封件容置槽10中。

3、将止口与电机机壳或电机壳上的止口配合装配,通过第一通孔用锁固件螺栓将前端盖固定到电机机壳上;

4、通过锁固件螺栓将第一通孔与外接口进行连接固定,第三通孔接线端子方形孔连接三相线的三个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独立于电机壳体制造,便于实现eps转向系统冗余电机装配。

2、合理的布置的各安装孔、定位孔以及固定孔能保证装配便捷,能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且提供良好稳定性及密封性。

3、本实用新型独立于电机壳体,工艺简单,零件便于加工。并且与电机壳体之间拆装方便,易实现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4、本实用新型独立于电机壳体便于壳体部分零件的更换维护,能降低维护成本。例如,前端盖损毁则只需要更换前端盖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盖体1

凸沿2;

安装孔3

第一通孔4

第二通孔5

第三通孔6

止口7

加强件8

密封件9

密封件容置槽10

轴承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技术效果。本发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加以应用,在没有背离发明总的设计思路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其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第一实施例,包括:

盖体1,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凸沿2;

安装孔3,其是设置在盖体1中心的通孔;

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其设置在凸沿2上;

第三通孔6,设置在盖体1上。

当前端盖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时,第二通孔5能与电机前端盖通孔位置对齐供锁固件穿设,锁固件(例如螺栓)能将电机壳体前端盖和电机前端盖固定连接。

安装孔3中其固定安装轴承11,第一通孔4位于第二通孔5的外侧,第一通孔4通过锁固件(例如螺栓)将电机壳体前端盖与外结构连接固定;

其中,内侧是指位置相对靠近安装孔3。

第三通孔6是电机接线端子孔,本实施例采用方孔供电机三相线三个接线端子穿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其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第二实施例,包括:

盖体1,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凸沿2;

安装孔3,其是设置在盖体1中心的通孔;

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其设置在凸沿2上;

第三通孔6,设置在盖体1上。

止口7,其是以安装孔3为中心固定在盖体1上的环形结构,其适用于插入电机壳体内,与电机机壳或电机壳上的止口配合装配。

加强件8,其是设置在盖体1上平均分布在安装孔3和止口7之间盖体1上的多根加强筋,加强筋其一端连接于安装孔3,其另一端连接于止口7。

密封件9,其是套装止口7侧壁上环形密封件容置槽10中的密封垫圈,其适用于将盖体1和电机壳体形成密封。

当前端盖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时,第二通孔5能与电机前端盖通孔位置对齐供锁固件穿设,锁固件(例如螺栓)能将电机壳体前端盖和电机前端盖固定连接。

安装孔3中其固定安装轴承11,第一通孔4位于第二通孔5的外侧,第一通孔4通过锁固件(例如螺栓)将电机壳体前端盖与外结构连接固定;

其中,内侧是指位置相对靠近安装孔3。

第三通孔6是电机接线端子孔,本实施例采用方孔供电机三相线三个接线端子穿出。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盖装在电机壳体的前端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1),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凸沿(2);

安装孔(3),其设置在盖体(1)中心;

第一通孔(4)和第二通孔(5),其设置在凸沿(2)上;

第三通孔(6),设置在盖体(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止口(7),其是以安装孔(3)为中心固定在盖体(1)上的环形结构,其适用于插入电机壳体内,与电机机壳或电机壳上的止口配合装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8),其设置在盖体(1)上,其适用于增加盖体(1)强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件(8)是平均分布在安装孔(3)和止口(7)之间盖体(1)上的多根加强筋,加强筋其一端连接于安装孔(3),其另一端连接于止口(7)。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9),其套装止口(7)侧壁上,其适用于将盖体(1)和电机壳体形成密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件(9)套装在止口(7)侧壁的环形密封件容置槽(10)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前端盖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时,第二通孔(5)能与电机前端盖通孔位置对齐供锁固件穿设,锁固件能将电机壳体前端盖和电机前端盖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孔(3)其适用于安装轴承(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4)位于第二通孔(5)的外侧,第一通孔(4)适用于通过锁固件将电机壳体前端盖与外结构连接固定;

其中,内侧是指位置相对靠近安装孔(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前端盖单元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三通孔(6)是电机接线端子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盖装在电机壳体前端口的前端盖单元结构,包括:盖体其侧壁延伸形成有多个凸沿;安装孔设置在盖体中心;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在凸沿上;第三通孔设置在盖体上。本实用新型便于实现EPS转向系统冗余电机装配,能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且提供良好稳定性及密封性。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独立于电机壳体制造,工艺简单,零件便于加工,与电机壳体之间拆装方便,易实现批量生产,能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剑;樊峰涛;张博;张善;杜文豪;孙成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7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