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有刷电机是内含电刷装置的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发电机)的旋转电机。有刷电机是所有电机的基础,它具有启动快、制动及时、可在大范围内平滑地调速、控制电路相对简单等特点。电机工作时,线圈和换向器旋转,磁钢和碳刷不转,线圈电流方向的交替变化是随电机转动的换向器和电刷来完成的。有刷电机有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定子上有磁极(绕组式或永磁式),转子有绕组,通电后,转子上也形成磁场(磁极),定子和转子的磁极之间有一个夹角,在定转子磁场(n极和s极之间)的相互吸引下,使电机旋转。改变电刷的位置,就可以改变定转子磁极夹角的方向,从而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
目前,传统的旋转固定座多为一体式结构,由于需要有转轴芯,所以其模具均需要使用抽芯滑块机构,导致模具成本高,故障率也比较高,而且与电机座的连接是需要单独进行固定的,大多采用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这样会导致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都会增加,影响企业效益。
因此,设计了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固定座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包括齿轮箱盖和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盖下方的电机端盖,所述齿轮箱盖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电机端盖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齿轮箱盖内设置上型腔,所述电机端盖内设置下型腔,所述上型腔与所述下型腔组成一轴承室。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齿轮箱盖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可拆卸式开合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形状相同且工作点轴心孔相同。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齿轮箱盖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电机端盖一体式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均开设有若干沉孔,用于减少壁厚不均匀导致的注塑变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分体结构,一部分设计在电机端盖上,另一部分设计在齿轮箱盖上,装配过程中没有单独的固定座零件,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简化结构,无需用到抽芯滑块机构,可以降低模具成本,降低模具的故障率;还减少了金属固定件的使用,可以避免金属件吸入电机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齿轮箱盖1,电机端盖2,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4,第一安装孔5,第二安装孔6,沉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包括齿轮箱盖1和设置在齿轮箱盖1下方的电机端盖2,齿轮箱盖1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件3,电机端盖2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件4,第一固定件3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5,第二固定件4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6,第一安装孔5的中心线与第二安装孔6的中心线重合。
将传统的旋转固定座结构设计成两部分,一部分设计在电机端盖2上,另一部分设计在齿轮箱盖1上;由于是分体且集成在其他零件上的结构,故而产品装配过程中没有单独的固定座零件,这样就可以大大的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分体结构的设计,使得零件结构简化了,同时模具也不需要用到抽芯滑块机构,可以降低模具成本,降低模具的故障率。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齿轮箱盖1内设置上型腔,电机端盖2内设置下型腔,上型腔与下型腔组成一轴承室。轴承室分为两部分,可以打开安装,便于后续轴承的装配,效率高。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齿轮箱盖1与电机端盖2之间可拆卸式开合设置。便于其他零部件的装配,也便于内部结构的清洁。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形状相同且工作点轴心孔相同。减少开模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固定件3与齿轮箱盖1一体式设置,第二固定件4与电机端盖2一体式设置。一体式设置减少金属件的使用,避免金属件吸入电机导致电机故障;保证结构牢固,便于开模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件3与第二固定件4上均开设有若干沉孔7,用于减少壁厚不均匀导致的注塑变形。同时还可以减轻产品总体重量,降低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分体结构,一部分设计在电机端盖上,另一部分设计在齿轮箱盖上,装配过程中没有单独的固定座零件,大大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简化结构,无需用到抽芯滑块机构,可以降低模具成本,降低模具的故障率;还减少了金属固定件的使用,可以避免金属件吸入电机发生故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包括齿轮箱盖和设置在所述齿轮箱盖下方的电机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盖一端固定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电机端盖一端固定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盖内设置上型腔,所述电机端盖内设置下型腔,所述上型腔与所述下型腔组成一轴承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盖与所述电机端盖之间可拆卸式开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形状相同且工作点轴心孔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齿轮箱盖一体式设置,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电机端盖一体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机的分体式旋转固定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均开设有若干沉孔,用于减少壁厚不均匀导致的注塑变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