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9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制品通常是采用挤出机和成型模具来生产的,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机进行上料时,一般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物料传递至注塑机的进料口处。

专利公告号为cn201776891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挤出储存式注塑机,包括机筒、挤出螺杆、机头和储料装置,所述储料装置包括储料缸体、活塞和活塞驱动液压缸,所述活塞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设置于储料缸体内,活塞驱动液压缸的往复运动动力输出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储料缸体上设置带阀门的出料口,所述机头与储料缸体连通,使用时,将出料口与模具连接,原料经机头注入储料缸体内,通过活塞驱动液压缸驱动活塞往复运动实现多次向模具注塑成型,整个过程机头向储料缸体连续注入原料,有效提高了挤出机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注塑机的物料在进行储存时,需要存放在预热的温度中,物料经过预热再通过挤出螺杆带动至注塑机内,由于注塑机每次加工的物料有一定数量,通过挤出螺杆对注塑机上料时,当注塑机完成工作任务后,多余的物料会储存在挤出螺杆周围的管道中,堆积在管道中的物料因为温度发生变化而变质,从而造成物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造成物料浪费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储料罐,所述储料罐内设有加热件,所述储料罐底端设有第一输料组件和第二输料组件;

所述第一输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电机、第一输料管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输料管水平且与所述储料罐连通,所述第一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储料罐内,且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输料管内,所述第一输料电机与所述第一螺杆同轴固定连接;

第二输料组件包括第二输料电机、第二输料管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输料管与所述第一输料管连通,所述第二螺杆穿设与所述第二输料管内,所述第二输料电机与所述第二螺杆同轴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注塑机进行上料时,物料先储存在储料罐内,物料在储料罐内因为加热件的原因而维持一定的温度,从而使物料保持预热状态;第一输料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从而使储料罐内的物料输送至第一输料管内,第一输料电机转动一段时间后,将部分物料转动至第一输料管内,物料并进入第二输料管内,第一输料电机停止转动,同时第二输料电机转动,带动物料在第二输料管内输送,直至输送至注塑机内;第二输料管内的物料输送完成后,第一输料组件重新运作带动物料进入第二输料管内;从而通过将物料分批次运输至注塑机内,减小了物料在运输管道内堆积浪费,且第一螺杆周围的物料处于储料罐内,以此保证从第一螺杆输送出的物料保持恒温,从而减少了物料的浪费。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输料管和所述第二输料管之间设有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布筒,所述第一连通管轴线竖直且与所述第一输料管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轴线与所述第一连通管轴线一致且与所述第二输料管连通,所述布筒用于将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起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经由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布筒连通起来,从而在需要对储料罐内的物料进行检测分析时,仅需将布筒拆下,即可直接将储料罐内的物料从第一输料管内取出,方便对物料的检测,以此保证进入注塑机内的物料的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布筒两端均设有卡箍,所述卡箍用于将所述布筒两端分别可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箍方便工人将布筒卡箍固定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以此提高拆卸布筒的效率。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通管和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周侧均开设有卡紧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筒通过卡箍固定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时,卡箍将布筒卡嵌在卡紧槽内,从而物料在经过布筒时,布筒不易受力而脱离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以此保证物料运输的顺利。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输料管周侧连通有轴线竖直的出料管,所述第二输料管上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出料管轴线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料在第二输料管中输送时,在物料进入注塑机时,通过排气管将物料周围的空气排出,以此减少入注塑机的空气,从而提高注塑机的成品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端部固定有顶端封口的网管,所述网管周侧呈网孔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网孔状的网管使外部杂质不易通过排气管进入第二输料管内,以此提高物料的纯净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料罐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和搅拌电机,所述搅拌轴转动安装在所述储料罐内,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使储料罐内的物料均匀受热,且不易凝固,从而保持储料罐内的物料处于适宜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储料罐内的物料在加热件的作用下保持恒温,给注塑机上料时,第一输料电机带动第一输料螺杆转动,从而使物料从储料罐进进入第一输料管内,再进入第二输料管内,停止第一输料电机,启动第二输料电机带动第二输料管内的物料随着第二螺杆而抵达注塑机,通过第一输料组件和第二输料组件的交错运作,从而减少了物料在管道中的数量,以此管道中不易堆积过多物料而造成浪费,且物料能在储料罐内保持适宜的状态;

(2)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之间通过布筒连通,从而方便对布筒进行拆卸而使物料直接从第一输料管内流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储料罐内的物料进行分析检验;

(3)储料罐内的搅拌组件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对物料进行搅动,从而物料不易长时间静置而凝固,以此使物料处于适宜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储料罐;3、第一输料电机;4、第一输料管;5、第一螺杆;6、第二输料电机;7、第二输料管;8、第二螺杆;9、第一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1、布筒;12、卡箍;13、卡紧槽;14、出料管;15、排气管;16、网管;17、搅拌轴;18、搅拌电机;19、搅拌桨;2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定有储料罐2,储料罐2呈漏斗状,且底端的长度与顶端的长度一致。储料罐2内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电机18和搅拌轴17,搅拌轴17的轴线与储料罐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储料罐2的相对两侧,搅拌轴17的周侧上一体成型有多个搅拌桨19;搅拌电机18固定在储料罐2的外侧且其输出轴与搅拌轴17同轴固定。储料罐2内设有用于给物料加热的加热件,加热件为电热丝(图中未示出),电热丝固定在储料罐2的内侧。通过搅拌组件和加热件对储料罐2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和加热,从而保持储料罐2内的物料保持适宜的状态。

参照图1和图3,储料罐2底端设有第一输料组件和第二输料组件。第一输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电机3、第一输料管4和第一螺杆5,第一输料管4水平且与储料罐2连通,第一输料管4的长度方向与储料罐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螺杆5转动安装在储料罐2内,且一端穿设在第一输料管4内,第一螺杆5周侧与储料罐2的内底侧抵接;第一输料电机3固定在储料罐2上,且其输出轴与第一螺杆5同轴固定。第二输料组件包括第二输料电机6、第二输料管7和第二螺杆8(参照图4),第二输料管7位于第一输料管4下方,且与第一输料管4连通,第二输料管7通过两个支撑板20固定。通过第一输料电机3带动第一螺杆5转动,从而带动物料从储料罐2内进入第一螺杆5内,再从第一输料管4内进入第二输料管7内。

第二螺杆8转动安装在第二输料管7内,且第二螺杆8的周侧与第二输料管7的内侧抵接;第二输料电机6固定在第二输料管7的端部且其输出轴与第二螺杆8同轴固定。第二输料管7的周侧连通有轴线竖直的出料管14,出料管14的开口朝下,且朝向注塑机的入口。第一螺杆5将物料带至第二输料管7内后,第一输料电机3停止运动,第二输料电机6转动带动第二螺杆8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输料管7内的物料输送至出料管14,且随之进入注塑机。物料经过少量多次传输,从而使第二输料管7内的物料不易堆积够多,当第二输料管7内的物料传导至注塑机内时,再由第一输料组件向第二输料管7内输料,从而保持物料大多在储料罐2内,且保持适宜的状态,以此减小物料变质浪费的可能。

参照图1和图5为了减小空气随着物料进入注塑机的可能性,第二输料管7的周侧连通有轴线与出料管14一致的排气管15,排气管15减少了第二输料管7内的空气进入注塑机内,且排气管15顶端连通有顶端封口的网管16,网管16的周侧呈网孔状,且网管16减少了灰尘等杂质混入物料的可能。

参照图1和图6,第一输料管4和第二输料管7之间设有连通组件,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0和布筒11,第一连通管9轴向竖直且与第一输料管4连通,第一连通管9位于第一输料管4远离储料罐2的一端。第二连通管10轴线与第一连通管9轴线一致且与第二输料管7连通,第二连通管10位于第二输料管7靠近储料罐2的一端。第一连通管9和第二连通管10的端部分别套设在布筒11的两端,且布筒11的两端设有卡箍12,布筒11通过卡箍12将布筒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通管9和第二连通管10固定。通过拆卸布筒,从而使物料直接从第一输料管流出,以此方便对储料罐内的物料进行检测。

当物料经过布筒时,为减小布筒从第一连通管或第二连通管上脱离的可能,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周侧均开设有卡紧槽,当卡箍将布筒箍紧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时,卡箍卡嵌在卡紧槽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注塑机的物料储存在储料罐内,储料罐内的物料在搅拌组件和加热件的作用下保持适宜的状态,当对注塑机进行上料时,第一输料组件带动物料从储料罐进入第二输料管内,第二输料电机运作时,第一输料组件停止工作,从而第二输料电机带动第二螺杆转动使物料进入注塑机内,且完成一次上料后,第二输料组件停止运作,此时第一输料组件运作,依次少量多次进行循环,从而使物料大部分留在储料罐内保持适宜的状态,物料不易堆积在管道内,从而减少了物料变质浪费的可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储料罐(2),所述储料罐(2)内设有加热件,所述储料罐(2)底端设有第一输料组件和第二输料组件;

所述第一输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电机(3)、第一输料管(4)和第一螺杆(5),所述第一输料管(4)水平且与所述储料罐(2)连通,所述第一螺杆(5)转动安装在所述储料罐(2)内,且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输料管(4)内,所述第一输料电机(3)与所述第一螺杆(5)同轴固定连接;

第二输料组件包括第二输料电机(6)、第二输料管(7)和第二螺杆(8),所述第二输料管(7)与所述第一输料管(4)连通,所述第二螺杆(8)穿设与所述第二输料管(7)内,所述第二输料电机(6)与所述第二螺杆(8)同轴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料管(4)和所述第二输料管(7)之间设有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连通管(9)、第二连通管(10)和布筒(11),所述第一连通管(9)轴线竖直且与所述第一输料管(4)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10)轴线与所述第一连通管(9)轴线一致且与所述第二输料管(7)连通,所述布筒(11)用于将所述第一连通管(9)和所述第二连通管(10)连通起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筒(11)两端均设有卡箍(12),所述卡箍(12)用于将所述布筒(11)两端分别可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通管(9)和第二连通管(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9)和所述第二连通管(10)的周侧均开设有卡紧槽(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料管(7)周侧连通有轴线竖直的出料管(14),所述第二输料管(7)上连通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与所述出料管(14)轴线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15)端部固定有顶端封口的网管(16),所述网管(16)周侧呈网孔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罐(2)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7)和搅拌电机(18),所述搅拌轴(17)转动安装在所述储料罐(2)内,所述搅拌电机(18)与所述搅拌轴(17)同轴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的物料供给装置,涉及塑料成型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和储料罐,储料罐内设有加热件,储料罐底端设有第一输料组件和第二输料组件;第一输料组件包括第一输料电机、第一输料管和第一螺杆,第一输料管水平且与储料罐连通,第一螺杆转动安装在储料管内,且一端穿设在第一输料管内,第一输料电机与第一螺杆同轴固定连接;第二输料组件包括第二输料电机、第二输料管和第二螺杆,第二输料管与第一输料管连通,第二螺杆穿设与第二输料管内,第二输料电机与第二螺杆同轴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输料组件和第二输料组件的交替运作,从而使物料少量多次的添加至注塑机内,以此减小了物料堆积在管道中造成浪费的可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幼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亚联塑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7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