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
背景技术:
服装加工过程中,通常有布料需要缝制宽带的工艺,现有技术中,完全通过人工控制将宽带和布料缝制在一起,由于对缝制线的位置有要求,不能偏向宽带或布料,新员工操作时,容易顾此失彼,因此,需要熟练工才能完成,并且其缝制速度始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包括:
缝纫机本体,其设置有缝纫机机头;
压脚杆,其从缝纫机机头伸出;
针杆,其从缝纫机机头伸出,针杆上固定有针头;
缝纫机针线板,其开设有第一针孔,能插入针头;
还包括:
压脚柱,其开设有联接孔和螺纹孔,压脚杆能插入该联接孔,通过螺钉拧入螺纹孔压紧压脚杆固定;
压脚,其与压脚柱的底部固定,压脚能压住布料;
宽带压板,其与压脚柱的底部固定,宽带压板上开设有第二针孔;
套筒,呈扁状且倾斜设置,其顶面与宽带压板固定,套筒能穿入宽带;
当布料放置在缝纫机针线板上,宽带穿过套筒压在布料上时,压脚能同时压住宽带和布料,缝纫机的针头能穿过宽带和布料形成缝纫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宽带已被完全定位,已无需操作工控制位置,只要控制好布料的位置即可,普通的新员工,稍加培训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扁状宽度与宽带的宽度接近。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倾斜角度与缝纫机针线板夹角为30-60度。
除了封闭结构的套筒外,为了穿宽带方便,作为另一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由薄板弯折形成,其设置有部分重叠的开口端,重叠时位于内层的薄板设置有圆弧角,薄板具有弹性。宽带能直接从重叠的开口端插入,圆弧角则不会钩住宽带。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加工方便、工作效率高、缝制质量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宽带和布料缝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开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包括:
缝纫机本体,其设置有缝纫机机头11;
压脚杆13,其从缝纫机机头11伸出;
针杆12,其从缝纫机机头11伸出,针杆12上固定有针头14;
缝纫机针线板15,其开设有第一针孔,能插入针头14;
还包括:
压脚柱21,其开设有联接孔211和螺纹孔22,压脚杆13能插入该联接孔211,通过螺钉26拧入螺纹孔22压紧压脚杆13固定;
压脚23,其与压脚柱21的底部固定,压脚23能压住布料;
宽带压板27,其与压脚柱21的底部固定,宽带压板27上开设有第二针孔24;
套筒25,呈扁状且倾斜设置,其顶面与宽带压板27固定,套筒25能穿入宽带5;
当布料3放置在缝纫机针线板15上,宽带5穿过套筒25压在布料3上时,压脚23能同时压住宽带5和布料3,缝纫机的针头14能穿过宽带5和布料3形成缝纫线4。
套筒25的扁状宽度与宽带5的宽度接近。
套筒25的倾斜角度与缝纫机针线板15夹角为30-60度。
套筒25由薄板弯折形成,其设置有部分重叠的开口端251,重叠时位于内层的薄板设置有圆弧角252,薄板具有弹性。
1.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包括:
缝纫机本体,其设置有缝纫机机头(11);
压脚杆(13),其从缝纫机机头(11)伸出;
针杆(12),其从缝纫机机头(11)伸出,针杆(12)上固定有针头(14);
缝纫机针线板(15),其开设有第一针孔,能插入针头(14);
其特征是,还包括:
压脚柱(21),其开设有联接孔(211)和螺纹孔(22),压脚杆(13)能插入该联接孔(211),通过螺钉(26)拧入螺纹孔(22)压紧压脚杆(13)固定;
压脚(23),其与压脚柱(21)的底部固定,压脚(23)能压住布料;
宽带压板(27),其与压脚柱(21)的底部固定,宽带压板(27)上开设有第二针孔(24);
套筒(25),呈扁状且倾斜设置,其顶面与宽带压板(27)固定,套筒(25)能穿入宽带(5);
当布料(3)放置在缝纫机针线板(15)上,宽带(5)穿过套筒(25)压在布料(3)上时,压脚(23)能同时压住宽带(5)和布料(3),缝纫机的针头(14)能穿过宽带(5)和布料(3)形成缝纫线(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套筒(25)的扁状宽度与宽带(5)的宽度接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套筒(25)的倾斜角度与缝纫机针线板(15)夹角为30-60度。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布料缝制宽带的夹具,其特征是,所述套筒(25)由薄板弯折形成,其设置有部分重叠的开口端(251),重叠时位于内层的薄板设置有圆弧角(252),薄板具有弹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