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塑胶模具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
现有的塑胶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配合注塑机进行注胶操作,在样品试样生产时,通常不会将模具固定在注塑机上,以此方便观察模具内部产品成型,但是这样不方便与注胶头对接,增加进胶的难度。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方便对注胶头进行引导,配合与模具进行对接,保证样品稳定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包括模具主体和框架,所述模具主体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上,所述模具主体的下模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底部,所述框架侧边螺纹连接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上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模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板下端中间位置,且所述模具主体的上模与下模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板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块,所述框架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压块下方的触点开关,所述触点开关与模具主体下模上端面持平,所述框架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主轴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端部通过管夹连接有注胶头。
优选的,所述框架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磁阀,所述触点开关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缸进气口连通,且所述电磁阀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安装在框架侧壁的调压阀连通。
优选的,所述框架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模具主体下模一侧的滑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
优选的,所述注胶头端部与模具主体下模相对应,且所述模具主体下模侧壁开设有与注胶头端部相匹配的避让槽。
优选的,所述注胶头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注胶头另一端通过管夹与注料管连通,所述框架一侧焊接有位于注料管下方的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模具主体侧壁的框架上增加气缸组件,当模具主体的上模下压时,配合连接板下压,从而使得压块接触并触发触点开关,能够接通电磁阀的电源,调整电磁阀状态对气缸供气,使得气缸通过滑块带动注胶头与模具主体对接,提高对接精度,调压阀用于配合调节电磁阀组件的进气气压,间接改变气缸的工作速度,方便将注胶头与模具主体对接,保证连接的稳定,且模具脱离后,触点开关会断开电磁阀的电源,切断气缸的气源,使得气缸收缩,带动注胶头与模具主体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缸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胶头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主体、2框架、3导向柱、4连接板、5压块、6触点开关、7气缸、8滑块、9注胶头、10电磁阀、11调压阀、12滑轨、13注料管、14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包括模具主体1和框架2,模具主体1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2上,模具主体1的下模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2底部,框架2侧边螺纹连接有导向柱3,导向柱3上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板4,模具主体1的上模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板4下端中间位置,且模具主体1的上模与下模位置相对应,连接板4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块5,框架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压块5下方的触点开关6,触点开关6与模具主体1下模上端面持平,框架2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7,气缸7主轴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滑块8,滑块8端部通过管夹连接有注胶头9,框架2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磁阀10,触点开关6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电磁阀10,电磁阀10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缸7进气口连通,且电磁阀10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安装在框架2侧壁的调压阀11连通,在模具主体1侧壁的框架2上增加气缸7组件,当模具主体1的上模下压时,配合连接板4下压,从而使得压块5接触并触发触点开关6,能够接通电磁阀10的电源,调整电磁阀10状态对气缸7供气,使得气缸7通过滑块8带动注胶头9与模具主体1对接,提高对接精度,调压阀11用于配合调节电磁阀10组件的进气气压,间接改变气缸7的工作速度,方便将注胶头9与模具主体对接,保证连接的稳定,且模具脱离后,触点开关6会断开电磁阀10的电源,切断气缸7的气源,使得气缸7收缩,带动注胶头9与模具主体1分离。
参阅图1-2,框架2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模具主体1下模一侧的滑轨12,滑块8滑动连接在滑轨12上,滑轨12用于配合引导滑块8移动,保证滑块8上安装的注胶头9部件与模具主体1的下模精确对接。
参阅图1,注胶头9端部与模具主体1下模相对应,且模具主体1下模侧壁开设有与注胶头9端部相匹配的避让槽。
参阅图2-3,注胶头9为中空结构,且注胶头9另一端通过管夹与注料管13连通,框架2一侧焊接有位于注料管13下方的卡扣14,卡扣14用于配合对注料管13进行引导,保证注料管13稳定移动,且注料管13用于配合注胶头9对模具主体1进行注胶操作,方便产品成型。
结构原理:在模具主体1侧壁的框架2上增加气缸7组件,当模具主体1的上模下压时,配合连接板4下压,从而使得压块5接触并触发触点开关6,能够接通电磁阀10的电源,调整电磁阀10状态对气缸7供气,使得气缸7通过滑块8带动注胶头9与模具主体1对接,提高对接精度,调压阀11用于配合调节电磁阀10组件的进气气压,间接改变气缸7的工作速度,方便将注胶头9与模具主体对接,保证连接的稳定,且模具脱离后,触点开关6会断开电磁阀10的电源,切断气缸7的气源,使得气缸7收缩,带动注胶头9与模具主体1分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包括模具主体(1)和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1)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2)上,所述模具主体(1)的下模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2)底部,所述框架(2)侧边螺纹连接有导向柱(3),所述导向柱(3)上端滑动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模具主体(1)的上模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板(4)下端中间位置,且所述模具主体(1)的上模与下模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板(4)端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块(5),所述框架(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压块(5)下方的触点开关(6),所述触点开关(6)与模具主体(1)下模上端面持平,所述框架(2)另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7),所述气缸(7)主轴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滑块(8),所述滑块(8)端部通过管夹连接有注胶头(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侧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磁阀(10),所述触点开关(6)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电磁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10)出气口通过气管与气缸(7)进气口连通,且所述电磁阀(10)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安装在框架(2)侧壁的调压阀(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中间通过螺栓连接有位于模具主体(1)下模一侧的滑轨(12),所述滑块(8)滑动连接在滑轨(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头(9)端部与模具主体(1)下模相对应,且所述模具主体(1)下模侧壁开设有与注胶头(9)端部相匹配的避让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的进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头(9)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注胶头(9)另一端通过管夹与注料管(13)连通,所述框架(2)一侧焊接有位于注料管(13)下方的卡扣(14)。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