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分散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42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分散釜。



背景技术:

高速分散釜是集低速搅拌和高速分散于一体的搅拌设备,其主要功能有分散、搅拌、高速分散、调漆、调色等,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高速分散釜的搅拌效率,从而来获得产量上的提升,但是,却忽略了高速分散釜在对产品的纯度要求,现如今的分散釜在其分散前需要通过配套的过滤设备对其进行过滤,但是本身缺无过滤的功能,因此,企业在生产时,需要准备过滤设备以及分散设备方能正常进行,存在设备成本投入过大的电,若是能将过滤功能赋予在分散釜,其无论是对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人力消耗上都有着显著的益处。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具备过滤功能的高速分散釜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分散釜,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分散釜,包括釜体、多个设于釜体顶部外侧壁上的进料口、多个设于釜体底部外侧壁上的出料口、分别设于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的釜盖以及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中心处并纵向延伸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设于釜体内的环形过滤管、多根连通各进料口与所述环形过滤管之间的进料管以及位于所述环形过滤管下方的过滤加料组件;其中,所述环形过滤管包括形状为“环形”的管体以及多个设于管体顶部端面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与各进料管连通的开口,所述管体的表面分布有多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过滤加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管体和搅拌器顶端之间的过滤盘、凹陷设于过滤盘顶部端面上的过滤腔、设于过滤盘底部中心且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排料管、设于过滤腔内且位于所述排料管与过滤腔连通处并通过气缸驱动升降的过滤罩以及多组以过滤罩为中心周向分布于所述过滤腔内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腔的腔底自边缘向与排料管的连通处逐渐凹陷设置。

优选为:各组过滤模块均包括凹陷设于所述过滤腔底上且径向延伸的容纳槽以及多个径向等距间隔分布于各容纳槽内且与容纳槽的各槽壁间隙设置的过滤片,各过滤片上均分布有第二过滤孔;其中,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槽壁均设为开口且一端与所述过滤腔和排料管连通处连通并在各开口处均设有所述过滤片,各过滤片靠近容纳槽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容纳槽两侧槽壁转动连接的铰接轴,且各过滤片远离容纳槽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各固定轴远离过滤片的一侧均凹陷设有缺口,并在各容纳槽内均设有自各缺口穿过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位于各缺口内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各缺口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所述釜体上分别设有多个供各控制杆穿出且纵向延伸的长条形固定口,各控制杆的一端均自各长条形固定口穿出且在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控制杆的靠近设有外螺纹一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长条形固定口相适配的密封条,并在控制杆的该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釜体外壁相抵的限位螺帽。

优选为:所述过滤罩包括设于所述排料管和过滤腔连通处且与之相适配的“半球形”罩体,所述罩体的顶部通过连接轴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罩体的表面分布有第三过滤孔。

优选为:所述过滤片的高度与相邻过滤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高速分散釜内设置的过滤加料组件以及环形过滤管来实现对即将进入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多级过滤,不仅保存了高速分散釜自身的基本搅拌功能,同时也增加了过滤功能来实现对物料的“提纯”处理,从而实现“一体多功能”的目的,进而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c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d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单个过滤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分散釜,包括釜体1、多个设于釜体1顶部外侧壁上的进料口10、多个设于釜体1底部外侧壁上的出料口11、分别设于各进料口10和出料口11处的釜盖12以及设于釜体1内部且位于中心处并纵向延伸的搅拌器1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均设于釜体1内的环形过滤管2、多根连通各进料口10与所述环形过滤管2之间的进料管3以及位于所述环形过滤管2下方的过滤加料组件4;其中,所述环形过滤管2包括形状为“环形”的管体20以及多个设于管体20顶部端面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与各进料管3连通的开口21,所述管体20的表面分布有多若干第一过滤孔22;所述过滤加料组件4包括位于所述管体20和搅拌器13顶端之间的过滤盘40、凹陷设于过滤盘40顶部端面上的过滤腔41、设于过滤盘40底部中心且与所述过滤腔41连通的排料管42、设于过滤腔41内且位于所述排料管42与过滤腔连通处并通过气缸5驱动升降的过滤罩43以及多组以过滤罩43为中心周向分布于所述过滤腔41内的过滤模块44,所述过滤腔41的腔底自边缘向与排料管42的连通处逐渐凹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13可以通过设于釜体1底部的电机14驱动。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10可以有六个。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盘40可以与釜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各组过滤模块44均包括凹陷设于所述过滤腔41底上且径向延伸的容纳槽440以及多个径向等距间隔分布于各容纳槽440内且与容纳槽440的各槽壁间隙设置的过滤片441,各过滤片441上均分布有第二过滤孔441a;其中,所述容纳槽440的两端槽壁均设为开口且一端与所述过滤腔41和排料管42连通处连通并在各开口处均设有所述过滤片441,各过滤片441靠近容纳槽440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容纳槽440两侧槽壁转动连接的铰接轴442,且各过滤片441远离容纳槽440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443,各固定轴443远离过滤片441的一侧均凹陷设有缺口443a,并在各容纳槽440内均设有自各缺口443a穿过的控制杆444,所述控制杆444位于各缺口443a内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各缺口443a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444a,所述釜体1上分别设有多个供各控制杆444穿出且纵向延伸的长条形固定口445,各控制杆444的一端均自各长条形固定口445穿出且在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444b,所述控制杆444的靠近设有外螺纹444b一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长条形固定口445相适配的密封条444c,并在控制杆444的该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釜体1外壁相抵的限位螺帽446。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罩43包括设于所述排料管42和过滤腔41连通处且与之相适配的“半球形”罩体430,所述罩体430的顶部通过连接轴431与气缸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罩体430的表面分布有第三过滤孔432。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片441的高度l1与相邻过滤片441之间的距离l2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排料管42的外侧壁上可以固定连接有与釜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的隔板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高速分散釜内设置的过滤加料组件以及环形过滤管来实现对即将进入釜体内的物料进行多级过滤,不仅保存了高速分散釜自身的基本搅拌功能,同时也增加了过滤功能来实现对物料的“提纯”处理,从而实现“一体多功能”的目的,进而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

更详细的说:

参考图1~图7,本实施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物料(例如:涂料)可以分别通过各进料口加入釜体内(加料时打开各进料口处的釜盖),加入进料口的物料通过进料管进入管体(即:环形进料管,下同)内,并且由设于管体上的第一过滤孔排出,最终,物料落在过滤腔内并且通过过滤模块和过滤罩对物料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保证进行搅拌的物料纯度;

参考图2~图4,当物料落入过滤腔内后,部分物料可以直接通过过滤罩的过滤而直接通过排料管排入“分散区”;而另一部分物料则分别进入各容纳槽内,并依次通过设于容纳槽内的各过滤片完成过滤,并且通过设于容纳槽一端的开口排入排料管内,最后落入“分散区”内;

需要说明的是:

其一,参考图1,在釜体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环形过滤管的目的是:由于管体的形状为环形,其表面的“覆盖率”相比较其他形状(例如:直型管)更均匀,因此,进入管体内的物料可通过分布于其表面的各第一过滤孔排出,从而可以在达到过滤目的的同时保证了进料的效率;

其二,参考图1~图5,为了提高过滤的效率,其不仅在过滤腔与排料管的连通处设有过滤罩,还在过滤腔内分布有多组过滤模块:

过滤罩的过滤原理,即:过滤腔内的物料部分可以通过过滤罩上设置的第三过滤孔的过滤,并且进入排料管内,由排料管排入“分散区”进行分散;

过滤模块的过滤原理,即:过滤腔内的物料可以部分进入容纳槽内,由于在容纳槽内设置了多个过滤片,因此,物料会经过各过滤片的过滤,从而通过容纳槽一端设置的开口进入排料管内,其也能够将杂质隔绝在不同的过滤片之间,进而避免杂质大量的堆积在容纳槽输出端的过滤片上,在一定程度也能够提高过滤的效率,最终,由排料管进入“分散区”内进行分散、搅拌;

其四,环形过滤管的清理成本高于替换成本,因此在其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直接更替;由于经过过滤模块过滤的物料会遗留在容纳槽内,为了使得该部分杂质可以得到排出,其在各容纳槽内设置了控制杆,其清理原理在于:将釜体内的物料取尽,之后拧开限位螺帽,并将控制杆部分向釜体内推动,由于控制杆上设置了与缺口(即:固定轴上的缺口)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因此,其控制杆会带动固定轴移动,由于固定轴与过滤片固定连接,而过滤片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故当控制杆堆固定轴施加推力后会逐步转移给铰接轴,并且使得铰接轴转动,进而使得过滤片与容纳槽的槽底靠近直至贴合,最后,通过加料口向釜体内部加入清洗液,清洗液以物料的进入方式进入釜体内,并且对容纳槽进行清洗,其可以将大部分杂质冲离容纳槽,并且通过排料管进入釜体底部,最终可以通过出料口对杂质进行清洗;当清洗完毕后,将控制杆的一端重新复位,最后拧上限位螺帽,对控制杆以及过滤片进行限位;通过清洗可以保证各过滤模块的过滤效果;

其五,釜体上设置的长条形固定口可以方便控制杆活动,进而保证控制能够顺利控制各过滤片,为了提高控制杆固定时,对长条形固定口的密封性,其在控制杆上设置了密封条,从而保证该处的长条形固定口;

其六,过滤片的高度与相邻过滤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可以实在在放下过滤片时,可以减少过滤片之间的间隙,进而避免杂质大量的残留在过滤片之间的间隙内,进而保证清洗的完全性,保证对物料的过滤效果;在排料管上设置的隔板可以隔绝釜体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使得其过滤部分与分散部分分开,从而避免两部分的“工作”相互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分散釜,包括釜体、多个设于釜体顶部外侧壁上的进料口、多个设于釜体底部外侧壁上的出料口、分别设于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的釜盖以及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中心处并纵向延伸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设于釜体内的环形过滤管、多根连通各进料口与所述环形过滤管之间的进料管以及位于所述环形过滤管下方的过滤加料组件;其中,所述环形过滤管包括形状为“环形”的管体以及多个设于管体顶部端面且周向等距间隔分布并与各进料管连通的开口,所述管体的表面分布有多若干第一过滤孔;所述过滤加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管体和搅拌器顶端之间的过滤盘、凹陷设于过滤盘顶部端面上的过滤腔、设于过滤盘底部中心且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排料管、设于过滤腔内且位于所述排料管与过滤腔连通处并通过气缸驱动升降的过滤罩以及多组以过滤罩为中心周向分布于所述过滤腔内的过滤模块,所述过滤腔的腔底自边缘向与排料管的连通处逐渐凹陷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分散釜,其特征在于:各组过滤模块均包括凹陷设于所述过滤腔底上且径向延伸的容纳槽以及多个径向等距间隔分布于各容纳槽内且与容纳槽的各槽壁间隙设置的过滤片,各过滤片上均分布有第二过滤孔;其中,所述容纳槽的两端槽壁均设为开口且一端与所述过滤腔和排料管连通处连通并在各开口处均设有所述过滤片,各过滤片靠近容纳槽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分别与容纳槽两侧槽壁转动连接的铰接轴,且各过滤片远离容纳槽槽底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各固定轴远离过滤片的一侧均凹陷设有缺口,并在各容纳槽内均设有自各缺口穿过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位于各缺口内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与各缺口内壁转动连接的圆柱销,所述釜体上分别设有多个供各控制杆穿出且纵向延伸的长条形固定口,各控制杆的一端均自各长条形固定口穿出且在该端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控制杆的靠近设有外螺纹一端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长条形固定口相适配的密封条,并在控制杆的该端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釜体外壁相抵的限位螺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速分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罩包括设于所述排料管和过滤腔连通处且与之相适配的“半球形”罩体,所述罩体的顶部通过连接轴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在所述罩体的表面分布有第三过滤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分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片的高度与相邻过滤片之间的距离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分散釜,包括釜体、多个设于釜体顶部外侧壁上的进料口、多个设于釜体底部外侧壁上的出料口、分别设于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的釜盖以及设于釜体内部且位于中心处并纵向延伸的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均设于釜体内的环形过滤管、多根连通各进料口与所述环形过滤管之间的进料管以及位于所述环形过滤管下方的过滤加料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物料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保证对物料的分散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富思丽涂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6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