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8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中,在需要成型出具有内螺纹的产品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先成型出没有内螺纹的产品,然后将没有内螺纹的产品放在车床上进行二次加工,这种加工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很废时间,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市场中,在需要成型出具有内螺纹的产品时,通常先成型出没有内螺纹的产品,然后在车床上进行二次加工出内螺纹,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前模、后模、若干个钻螺纹组件以及若干个驱动组件,所述前模具有若干个凹腔,各所述钻螺纹组件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后模上、另一端分别伸入于各所述凹腔内并与各所述凹腔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钻螺纹组件之伸入所述凹腔内的端部设有用于在所述产品上加工成型第一内螺纹的第一外螺纹,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钻螺纹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钻螺纹组件正转或者反转。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之朝向所述前模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容置腔,每个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一个所述钻螺纹组件,所述钻螺纹组件包括导向座、旋转件以及轴芯构件,所述导向座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座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中部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前模还具有凸设于所述凹腔内的凸柱,所述轴芯构件穿设于所述旋转件内并延伸抵接于所述凸柱上,所述凹腔、凸柱、旋转件以及轴芯构件围合形成所述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件之靠近所述导向座的一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导向座沿其中心轴方向贯穿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且/或,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后模上的动力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钻螺纹组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的齿条及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的齿轮组件,所述旋转件的中部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相啮合的第二外齿。

进一步地,所述轴芯构件包括轴芯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轴芯一端的成型块,所述模具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以用于固定所述轴芯并防止所述轴芯随所述旋转件转动的定位组件,所述轴芯之靠近所述成型块的端部穿设于所述旋转件内,所述轴芯之远离所述成型块的端部穿出所述旋转件外并与所述定位组件连接,所述凹腔、凸柱、旋转件以及成型块围合形成所述型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卡板,所述轴芯的侧壁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板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后模上、另一端分别卡置于两所述卡槽内,且两个所述卡板均抵靠于所述导向座,每两个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相互连通的所述两个容置腔内的两个所述轴芯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若干个安装于所述后模且位于各容置腔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导向座的旁侧并抵接于所述导向座以用于限制导向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之朝向所述导向座的一侧设有凸齿,所述导向座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凸齿相配合的第一外齿。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还包括若干个安装于所述后模且位于各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撑座,每个所述旋转件外都可转动套装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座,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卡板分别抵接于所述导向座的轴向两端;且/或,

所述后模包括第一模板组及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设于所述前模与所述第一模板组之间,所述第一模板组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限位板及所述卡板均安装于所述第二模板组之朝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芯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润滑油以减小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轴芯之摩擦的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钻螺纹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个所述钻螺纹组件运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各钻螺纹组件分别伸入于各凹腔内并与各凹腔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当产品注塑完成后,驱动组件驱动钻螺纹组件反转后退,从而在产品上一次性成型出第一内螺纹,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模除去钻螺纹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后模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钻螺纹组件、支撑座、驱动组件和连接杆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旋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轴心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钻螺纹组件、驱动组件和定位组件安装于后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前模;11、凹腔;12、凸柱;20、后模;21、容置腔;22、第一模板组;23、第二模板组;24、导轨;25、固定块;30、钻螺纹组件;31、导向座;311、内孔;312、第二内螺纹;313、第一外齿;32、旋转件;321、第一外螺纹;322、第二外螺纹;323、第二外齿;33、轴心构件;331、轴芯;332、成型块;333、油槽;334、卡槽;40、驱动组件;41、动力机构;42、传动机构;421、齿条;422、齿轮组件;423、主动齿轮;424、从动齿轮;425、中间齿轮;50、产品;51、盖体;511、凹孔;512、第一内螺纹;52、凸台;60、定位组件;61、连接杆;62、卡板;70、限位板;71、凸齿;8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上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上,以上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前模10、后模20、若干个钻螺纹组件30以及若干个安装于后模20上的驱动组件40,前模10具有若干个凹腔11,后模20之朝向前模10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容置腔21,每个容置腔21内设有一个钻螺纹组件30,各钻螺纹组件30的一端均安装于后模20的容置腔21内,各钻螺纹组件30的另一端分别凸出于各容置腔21外并伸入于各凹腔11内,以便于与各凹腔11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50的型腔,钻螺纹组件30之伸入凹腔11内的端部设有用于在产品50上加工成型第一内螺纹512的第一外螺纹321,驱动组件40与钻螺纹组件30连接以驱动钻螺纹组件30正转或者反转,当产品50注塑完成后,驱动组件40驱动钻螺纹组件30反转后退,从而在产品50上一次性成型出第一内螺纹512,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省时省力。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用于成型的产品50,为具有第一内螺纹512的盖状部件。本实施例中,产品50包括具有凹孔511的盖体51和凸设于盖体51中凹孔511内的凸台52,凹孔5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512;当然了,具体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不限于这种具体结构,而只要是具有第一内螺纹512的部件即可,例如,产品50也可没有凸台52,而只是包括具有内螺纹的盖体51。

本实施例中的钻螺纹组件30的数量为四个,驱动组件4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驱动组件40同时驱动两个钻螺纹组件30运动,该模具可以一次性成型出四个具有第一内螺纹512的产品50。

如图5-10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40包括动力机构41及传动机构42,动力机构41可以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本实施例中的动力机构41优选为气缸,动力机构41安装于后模20的顶部,传动机构42设于动力机构41与钻螺纹组件30之间,传动机构42包括齿条421及与齿条421传动连接的齿轮组件422,齿轮组件422设于容置腔21内,齿条421的一端设于后模20外,齿条421的另一端伸入于容置腔21内以与动力机构41连接,为了防止齿条421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折断现象,本实施例中在齿条421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还设有导轨24,在模具的侧壁上设有固定块25,固定块25上设有与导轨24相配合的滑槽,导轨24安装于滑槽内。

齿轮组件422包括与齿条421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423、与钻螺纹组件30的中部相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424以及设于主动齿轮423与从动齿轮424之间的中间齿轮425,本实施例中的中间齿轮425数量不确定,各中间齿轮425都是依次传动连接,其数量以实际传动需要可自行设定。

如图11所示,钻螺纹组件30包括导向座31、旋转件32以及轴心构件33,导向座31固定于容置腔21内,轴心构件33设于容置腔21内,旋转件32的一端与导向座31螺纹转动连接,旋转件3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外螺纹321,旋转件32的中部与驱动组件40传动连接,具体地,旋转件32的中部设有与齿轮组件422相啮合呈环形结构的第二外齿323,为了防止旋转件32在移动时第二外齿323脱离齿轮组件422,故第二外齿323的厚度小于从动齿轮424的厚度。前模10还具有凸设于凹腔11内的凸柱12,轴心构件33穿设于旋转件32内并延伸抵接于凸柱12上,凹腔11、凸柱12、旋转件32以及轴心构件33围合形成上述的型腔,轴心构件33具有支撑于旋转件32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前模10与后模20进行合模时,轴心构件33抵接于凸柱12上,当注塑完成后,动力机构41通过传动机构42驱动旋转件32相对于后模20转动,旋转件32由于与导向座31螺纹连接,导向座31固定于后模20上,故,旋转件32在转动的同时相对于后模20也移动,依靠旋转件32上的第一外螺纹321可在产品50上加工出第一内螺纹512,然后再开模即可。

如图12所示,轴心构件33包括轴芯331及成型块332,成型块332可拆卸安装于轴芯331的一端,模具还包括设在容置腔21内以用于固定轴芯331并防止轴芯331随旋转件32转动的定位组件60,轴芯331之靠近成型块332的端部穿设于旋转件32内,轴芯331之远离成型块332的端部穿出旋转件32外并与定位组件60连接,凹腔11、凸柱12、旋转件32以及成型块332围合形成型腔。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定位组件60包括连接杆61和两个卡板62,轴芯331的侧壁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334,两个卡板62的一端均安装于后模20上、另一端分别卡置于两卡槽334内,以防止导向座31在模具内发生位置偏移现象,且两个卡板62均抵靠于导向座31,每两个横向设置的容置腔21相连通,相互连通的两个容置腔21内的两个轴芯331通过连接杆61相连接,连接杆61具体与两个轴芯331之远离卡板62的端部连接。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轴芯331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润滑油以减少轴芯331与旋转件32之间摩擦的螺旋状的油槽333。

如图13-14所示,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模具还包括若干安装于后模20且设于各容置腔21内以用于限制导向座31转动的限位板70,限位板70位于导向座31的旁侧并抵接于导向座31上。

具体地,限位板70之朝向导向座31的一侧上设有直线形的凸齿71,导向座31的外侧壁设有与凸齿71相配合的环形的第一外齿313,凸齿71和第一外齿313相互啮合,这样,在旋转件32转动时,限位板70可有效防止导向座31随旋转件32转动,从而使得旋转件32的旋转动力可被转换为直线运动。

优选地,旋转件32之靠近导向座31的一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外螺纹322,导向座31为环形连接件,导向座31沿其中心轴方向贯穿设有内孔311,内孔311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外螺纹322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312。

后模20包括第一模板组22及第二模板组23,第一模板组22及第二模板组23都是由若干模板组合而成,第二模板组23设于前模10与第一模板组22之间,第一模板组22与第二模板组23上都设有腔体,第一模板组22上的腔体与第二模板组23上的腔体围合形成上述的容置腔21,限位板70和卡板62均安装于第二模板组23之朝向第一模板组22的一侧上。

为了更好的定位旋转件32,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模具还包括若干安装于后模20且位于各容置腔21内的支撑座80,每个旋转件32外都可以转动套装至少两个支撑座80,且其中一个支撑座80和卡板62分别抵接于导向座31的轴向两端以用于对导向座31进行轴向限位,套装于旋转件32外的其余支撑座80具有支撑旋转件32的作用。

各支撑座80分别套设于各旋转件32的外壁,且旋转件32转动连接于支撑座80上。

本实用新型模具的工作原理为:注塑机先进行合模,在型腔内注塑熔胶后,动力机构41通过齿条421和齿轮组件422带动旋转件32转动,由于旋转件32的一端与导向座31为螺纹连接,故旋转件32在转动的同时也相对于后模20作移动,同时在移动时,旋转件32另一端上的第一外螺纹321在产品50上加工出第一内螺纹512,当旋转件32脱离产品50后,开模即可取出产品50,即为最终产品50。该模具上的驱动组件40可同时驱动两个旋转件32旋转,驱动组件40数量为两个,因此,该模具可一次性成型出四个产品50。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各钻螺纹组件30分别伸入于各凹腔11内并与各凹腔11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50的型腔,当产品50注塑完成后,驱动组件40驱动钻螺纹组件30反转后退,从而在产品50上一次性成型出第一内螺纹512,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省时省力。

下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下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后模、若干个钻螺纹组件以及若干个驱动组件,所述前模具有若干个凹腔,各所述钻螺纹组件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后模上、另一端分别伸入于各所述凹腔内并与各所述凹腔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所述钻螺纹组件之伸入所述凹腔内的端部设有用于在所述产品上加工成型第一内螺纹的第一外螺纹,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钻螺纹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钻螺纹组件正转或者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之朝向所述前模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容置腔,每个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一个所述钻螺纹组件,所述钻螺纹组件包括导向座、旋转件以及轴芯构件,所述导向座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旋转件的一端与所述导向座螺纹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外螺纹、中部与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前模还具有凸设于所述凹腔内的凸柱,所述轴芯构件穿设于所述旋转件内并延伸抵接于所述凸柱上,所述凹腔、凸柱、旋转件以及轴芯构件围合形成所述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之靠近所述导向座的一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导向座沿其中心轴方向贯穿设有内孔,所述内孔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且/或,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后模上的动力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钻螺纹组件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气缸或者液压缸或者电机与丝杆传动副的组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的齿条及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的齿轮组件,所述旋转件的中部设有与所述齿轮组件相啮合的第二外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构件包括轴芯及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轴芯一端的成型块,所述模具还包括设在所述容置腔内以用于固定所述轴芯并防止所述轴芯随所述旋转件转动的定位组件,所述轴芯之靠近所述成型块的端部穿设于所述旋转件内,所述轴芯之远离所述成型块的端部穿出所述旋转件外并与所述定位组件连接,所述凹腔、凸柱、旋转件以及成型块围合形成所述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两个卡板,所述轴芯的侧壁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板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后模上、另一端分别卡置于两所述卡槽内,且两个所述卡板均抵靠于所述导向座,每两个所述容置腔相连通,且相互连通的所述两个容置腔内的两个所述轴芯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若干个安装于所述后模且位于各容置腔内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导向座的旁侧并抵接于所述导向座以用于限制导向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之朝向所述导向座的一侧设有凸齿,所述导向座的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凸齿相配合的第一外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若干个安装于所述后模且位于各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撑座,每个所述旋转件外都可转动套装至少两个所述支撑座,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座和所述卡板分别抵接于所述导向座的轴向两端;且/或,

所述后模包括第一模板组及第二模板组,所述第二模板组设于所述前模与所述第一模板组之间,所述第一模板组与所述第二模板组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限位板及所述卡板均安装于所述第二模板组之朝向所述第一模板组的一侧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容置润滑油以减小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轴芯之摩擦的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螺纹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驱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驱动组件同时驱动两个所述钻螺纹组件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涉及模具结构技术领域,模具包括前模、后模、若干个钻螺纹组件以及若干个驱动组件,前模具有若干个凹腔,各钻螺纹组件的一端均安装于后模上、另一端分别伸入于各凹腔内并与各凹腔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钻螺纹组件之伸入凹腔内的端部设有用于在产品上加工成型第一内螺纹的第一外螺纹,驱动组件与钻螺纹组件连接以驱动钻螺纹组件正转或者反转。这样,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模具,各钻螺纹组件分别伸入于各凹腔内并与各凹腔分别围合形成用于成型产品的型腔,当产品注塑完成后,驱动组件驱动钻螺纹组件反转后退,从而在产品上一次性成型出第一内螺纹,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黄佰胜;林可贵;余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南和建毅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5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