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74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装置,将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其中,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得到所需热水;但是,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用集热管,分为两层玻璃管,而通过双层玻璃管进行吸收太阳辐射能效果过差,导致集热效果过差,而且集热管内的真空夹层内真空度在使用久了之后容易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通过双层玻璃管进行吸收太阳辐射能效果过差和集热管内真空夹层内的真空度在使用久了之后容易降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包括:内玻璃管、外玻璃管、硅橡胶密封圈、软网和夹层玻璃管,所述内玻璃管外壁涂抹有吸热涂层,所述硅橡胶密封圈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硅橡胶密封圈对称套接在内玻璃管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外玻璃管粘接在硅橡胶密封圈之间的外侧,所述软网缠绕在外玻璃管外壁;所述夹层玻璃管共有两根,两根所述夹层玻璃管分别粘接在硅橡胶密封圈之间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夹层玻璃管位于外玻璃管内侧,外侧的所述夹层玻璃管外壁和内侧的夹层玻璃管内壁均水平均匀相连有至少六组导热空心管,每组所述导热空心管均至少有六根,每组所述导热空心管均呈环形均匀分布,外侧的所述导热空心管末端与外玻璃管相连,内侧的所述导热空心管末端与内玻璃管相连;每个所述硅橡胶密封圈靠近夹层玻璃管的一端均开有一圈放置槽,每个所述放置槽槽口均粘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表面开有至少五十个细孔。

上述的多层式集热管,内侧的所述夹层玻璃管内壁左右两端和外侧的夹层玻璃管外壁左右两端均套接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位于导热空心管一侧,所述密封片与硅橡胶密封圈相连为一体结构,内侧的所述密封片与内玻璃管紧密贴合,外侧的所述密封片与外玻璃管紧密贴合。

上述的多层式集热管,所述吸热涂层为黑铬通过电化学处理涂抹而成,所述吸热涂层的厚度为1mm-5mm。

上述的多层式集热管,所述软网由黑色皮革制成,所述软网内设有至少一百个圆孔,其圆孔的孔径为1mm-2mm。

上述的多层式集热管,所述夹层玻璃管之间形成夹层真空空间。

上述的多层式集热管,所述放置槽内部装有吸气剂,所述放置槽与夹层玻璃管之间的夹层真空空间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软网,可以由于黑色皮革的吸热性,可以使热量传输到外玻璃管内,同时,透过圆孔,不会妨碍吸热涂层的吸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吸热的效率。

2.其次,当软网吸收的热能传输到外玻璃管内,可以使热量在外玻璃管与夹层玻璃管之间、夹层玻璃管之间以及夹层玻璃管与内玻璃管之间集中,并且通过导热空心管,可以提高热量从外玻璃管传输到夹层玻璃管内和热量从夹层玻璃管传输到内玻璃管内的速度,从而通过多层玻璃管进行吸收太阳辐射提高了集热效果。

3.通过放置槽内的吸气剂,可以透过密封环中的细孔,吸收夹层玻璃管之间夹层真空空间的气体分子,从而提高了真空度。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夹层玻璃管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左端剖面示意图。

图中:1-内玻璃管、2-外玻璃管、3-硅橡胶密封圈、4-软网、5-夹层玻璃管、6-放置槽、7-密封环、8-密封片、9-导热空心管、10-吸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包括:内玻璃管1、外玻璃管2、硅橡胶密封圈3、软网4和夹层玻璃管5,所述内玻璃管1外壁涂抹有吸热涂层10,所述硅橡胶密封圈3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硅橡胶密封圈3对称套接在内玻璃管1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外玻璃管2粘接在硅橡胶密封圈3之间的外侧,所述软网4缠绕在外玻璃管2外壁,所述吸热涂层10为黑铬通过电化学处理涂抹而成,所述吸热涂层10的厚度为1mm-5mm,所述软网4由黑色皮革制成,所述软网4内设有至少一百个圆孔,其圆孔的孔径为1mm-2mm,通过软网4,可以由于黑色皮革的吸热性,可以使热量传输到外玻璃管2内,同时,透过圆孔,不会妨碍吸热涂层10的吸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吸热的效率。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夹层玻璃管5共有两根,两根所述夹层玻璃管5分别粘接在硅橡胶密封圈3之间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夹层玻璃管5位于外玻璃管2内侧,外侧的所述夹层玻璃管5外壁和内侧的夹层玻璃管5内壁均水平均匀相连有至少六组导热空心管9,每组所述导热空心管9均至少有六根,每组所述导热空心管9均呈环形均匀分布,外侧的所述导热空心管9末端与外玻璃管2相连,内侧的所述导热空心管9末端与内玻璃管1相连,所述夹层玻璃管5之间形成夹层真空空间,当软网4吸收的热能传输到外玻璃管2内,可以使热量在外玻璃管2与夹层玻璃管5之间、夹层玻璃管5之间以及夹层玻璃管5与内玻璃管1之间集中,并且通过导热空心管9,可以提高热量从外玻璃管2传输到夹层玻璃管5内和热量从夹层玻璃管5传输到内玻璃管1内的速度,从而通过多层玻璃管进行吸收太阳辐射提高了集热效果。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硅橡胶密封圈3靠近夹层玻璃管5的一端均开有一圈放置槽6,每个所述放置槽6槽口均粘接有密封环7,所述密封环7表面开有至少五十个细孔,所述放置槽6内部装有吸气剂,所述放置槽6与夹层玻璃管5之间的夹层真空空间相对应,通过放置槽6内的吸气剂,可以透过密封环7中的细孔,吸收夹层玻璃管5之间夹层真空空间的气体分子,从而提高了真空度。

作为优选的,内侧的所述夹层玻璃管5内壁左右两端和外侧的夹层玻璃管5外壁左右两端均套接有密封片8,所述密封片8位于导热空心管9一侧,所述密封片8与硅橡胶密封圈3相连为一体结构,内侧的所述密封片8与内玻璃管1紧密贴合,外侧的所述密封片8与外玻璃管2紧密贴合,通过密封片8,可以分别增加夹层玻璃管5与内玻璃管1之间和夹层玻璃管5与外玻璃管2之间的密封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包括:内玻璃管(1)、外玻璃管(2)、硅橡胶密封圈(3)、软网(4)和夹层玻璃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玻璃管(1)外壁涂抹有吸热涂层(10),所述硅橡胶密封圈(3)共有两个,两个所述硅橡胶密封圈(3)对称套接在内玻璃管(1)外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外玻璃管(2)粘接在硅橡胶密封圈(3)之间的外侧,所述软网(4)缠绕在外玻璃管(2)外壁;所述夹层玻璃管(5)共有两根,两根所述夹层玻璃管(5)分别粘接在硅橡胶密封圈(3)之间的内侧和外侧,所述夹层玻璃管(5)位于外玻璃管(2)内侧,外侧的所述夹层玻璃管(5)外壁和内侧的夹层玻璃管(5)内壁均水平均匀相连有至少六组导热空心管(9),每组所述导热空心管(9)均至少有六根,每组所述导热空心管(9)均呈环形均匀分布,外侧的所述导热空心管(9)末端与外玻璃管(2)相连,内侧的所述导热空心管(9)末端与内玻璃管(1)相连;每个所述硅橡胶密封圈(3)靠近夹层玻璃管(5)的一端均开有一圈放置槽(6),每个所述放置槽(6)槽口均粘接有密封环(7),所述密封环(7)表面开有至少五十个细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内侧的所述夹层玻璃管(5)内壁左右两端和外侧的夹层玻璃管(5)外壁左右两端均套接有密封片(8),所述密封片(8)位于导热空心管(9)一侧,所述密封片(8)与硅橡胶密封圈(3)相连为一体结构,内侧的所述密封片(8)与内玻璃管(1)紧密贴合,外侧的所述密封片(8)与外玻璃管(2)紧密贴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涂层(10)为黑铬通过电化学处理涂抹而成,所述吸热涂层(10)的厚度为1mm-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网(4)由黑色皮革制成,所述软网(4)内设有至少一百个圆孔,其圆孔的孔径为1mm-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玻璃管(5)之间形成夹层真空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6)内部装有吸气剂,所述放置槽(6)与夹层玻璃管(5)之间的夹层真空空间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太阳能热水器用多层式集热管包括:内玻璃管、外玻璃管、硅橡胶密封圈、软网和夹层玻璃管。当软网吸收的热能传输到外玻璃管内,可以使热量在外玻璃管与夹层玻璃管之间、夹层玻璃管之间以及夹层玻璃管与内玻璃管之间集中,并且通过导热空心管,可以提高热量从外玻璃管传输到夹层玻璃管内和热量从夹层玻璃管传输到内玻璃管内的速度,从而通过多层玻璃管进行吸收太阳辐射提高了集热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双层玻璃管进行吸收太阳辐射能效果过差和集热管内真空夹层内的真空度在使用久了之后容易降低等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郑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远锐臻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5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