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396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的独立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然而很多的独立绕线装置受本身结构的限制,绕出的底线线量却不均衡,经常会出现大小头现象、以及线张力不稳定的缺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缝纫效果,以及影响缝纫产品的质量。

通过对现有技术问题的分析论证,有必要发明一套新的绕线装置来弥补现有绕线装置,从而改善底线缠绕的质量,提高缝纫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绕线质量的缝纫机绕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架的上端固连有绕线架,所述绕线架上设有梭芯和第一过线部件且第一过线部件位于梭芯的右侧,所述安装架的下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线架和第二过线部件且第二过线部件位于线架的左侧,所述第二过线部件的出线端位于梭芯中部的正下方。上述的左右只是相对而言的,便于描述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第一过线部件位于梭芯的左侧并对线架和第二过线部件的位置做适应性调整,也应该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本申请中将第二过线部件设于梭芯的正下方且固定于安装架下端的安装板上,加大了梭芯与第二过线部件的距离,使得绕在梭芯上线的弧度更平滑更趋近于平面,而不是中间凸起两侧凹陷,以保证绕线均衡。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中,所述梭芯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限定绕线量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上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感应器通过与腰型孔配合的感应螺钉与绕线架固连。上述感应器的作用是在绕底线过程中可以限定绕线量,当梭芯上的绕线量达到用户设定的绕线量时自动停止绕线工作,腰型孔的设计可以调节感应器感应位置,即用于设定绕线量。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中,所述第一过线部件为过线器,所述第二过线部件为夹线器,所述过线器位于所述线架的左侧,所述过线器的后端部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与绕线架可转动固定,所述过线器的前端部设有过线孔。工作中如图2所示,按箭头方向进行穿线,穿线顺序为a→b→c→d→e→f;工作时,首先按要求穿好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先将过线器根据线道调整到一适合角度,保证过线顺畅,再调整夹线器的位置,使缝线绕穿夹线器后能正对梭芯的中部,以确保绕底线时均匀,接下来再松开感应螺钉,根据梭芯的大小和用户的需要调整感应器的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中,所述第一过线部件为夹线器,所述第二过线部件为过线器,所述夹线器位于所述线架的左侧;所述过线器的下端部向前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螺钉与安装板可转动固定,所述过线器的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线孔。工作中如图3所示,按箭头方向进行穿线,穿线顺序为a→b→c→d→e→f;工作时,首先按要求穿好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先调整过线器的位置,使缝线绕穿过线器后能正对梭芯的中部,以确保绕底线时均匀,再将夹线器固定于绕线架的合适位置,保证过线顺畅,再接下来再松开感应螺钉,根据梭芯的大小和用户的需要调整感应器的位置。

上述夹线器和过线器的两种安装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以及对线张力不同的要求;上述过线器的安装角度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来改变线道过线角度,使过线更加顺滑稳定。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不同的穿线方式和穿线顺序,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绕线均衡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缝纫质量。

2、本缝纫机绕底线装置价格低廉,简单易用,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梭芯和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过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过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架;2、绕线架;3、梭芯;4、安装板;5、感应器;51、腰型孔;52、感应螺钉;6、过线器;7、夹线器;8、线架;9、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本缝纫机绕底线9装置的安装架1的上端固连有绕线架2,绕线架2上设有梭芯3和第一过线部件且第一过线部件位于梭芯3的右侧,安装架1的下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有线架8和第二过线部件且第二过线部件位于线架8的左侧,第二过线部件的出线端位于梭芯3中部的正下方;梭芯3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限定绕线量的感应器5,感应器5上设有腰型孔51,腰型孔51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感应器5通过与腰型孔51配合的感应螺钉52与绕线架2固连。本申请中的左右只是相对而言的,便于描述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第一过线部件位于梭芯3的左侧并对线架8和第二过线部件的位置做适应性调整,也应该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上述感应器5的作用是在绕底线9过程中可以限定绕线量,当梭芯3上的绕线量达到用户设定的绕线量时自动停止绕线工作,腰型孔51的设计可以调节感应器5感应位置,即用于设定绕线量;本申请中将第二过线部件设于梭芯3的正下方且固定于安装架1下端的安装板4上,加大了梭芯3与第二过线部件的距离,使得绕在梭芯3上线的弧度更平滑更趋近于平面,而不是中间凸起两侧凹陷,以保证绕线均衡。

实施例一

第一过线部件为过线器6,第二过线部件为夹线器7,过线器6位于线架8的左侧;所述过线器6的后端部弯折形成连接部61,所述连接部61通过螺钉63与绕线架2可转动固定,所述过线器6的前端部设有过线孔62。工作中如图2所示,按箭头方向进行穿线,穿线顺序为a→b→c→d→e→f;工作时,首先按要求穿好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先将过线器6根据线道调整到一适合角度,保证过线顺畅,再调整夹线器7的位置,使缝线绕穿夹线器7后能正对梭芯3的中部,以确保绕底线9时均匀,接下来再松开感应螺钉52,根据梭芯3的大小和用户的需要调整感应器5的位置。

实施例二

第一过线部件为夹线器7,第二过线部件为过线器6,夹线器7位于线架8的左侧;所述过线器6的下端部向前弯折形成连接部61,所述连接部61通过螺钉63与安装板4可转动固定,所述过线器6的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线孔62。工作中如图3所示,按箭头方向进行穿线,穿线顺序为a→b→c→d→e→f;工作时,首先按要求穿好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先调整过线器6的位置,使缝线绕穿过线器6后能正对梭芯3的中部,以确保绕底线9时均匀,再将夹线器7固定于绕线架2的合适位置,保证过线顺畅,再接下来再松开感应螺钉52,根据梭芯3的大小和用户的需要调整感应器5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夹线器7和过线器6的两种安装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以及对线张力不同的要求;本缝纫机绕底线9装置设计了不同的穿线方式和穿线顺序,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绕线均衡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缝纫质量;进一步的,本缝纫机绕底线9装置价格低廉,简单易用,效果明显;上述过线器的安装角度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来改变线道过线角度,使过线更加顺滑稳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架(1)的上端固连有绕线架(2),所述绕线架(2)上设有梭芯(3)和第一过线部件且第一过线部件位于梭芯(3)的右侧,所述安装架(1)的下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4),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线架(8)和第二过线部件且第二过线部件位于线架(8)的左侧,所述第二过线部件的出线端位于梭芯(3)中部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梭芯(3)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用于限定绕线量的感应器(5),所述感应器(5)上设有腰型孔(51),所述腰型孔(51)的长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感应器(5)通过与腰型孔(51)配合的感应螺钉(52)与绕线架(2)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部件为过线器(6),所述第二过线部件为夹线器(7),所述过线器(6)位于所述线架(8)的左侧;所述过线器(6)的后端部弯折形成连接部(61),所述连接部(61)通过螺钉(63)与绕线架(2)可转动固定,所述过线器(6)的前端部设有过线孔(6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部件为夹线器(7),所述第二过线部件为过线器(6),所述夹线器(7)位于所述线架(8)的左侧;所述过线器(6)的下端部向前弯折形成连接部(61),所述连接部(61)通过螺钉(63)与安装板(4)可转动固定,所述过线器(6)的上端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过线孔(6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绕底线装置,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绕底线装置绕出的底线线量不均衡,存在大小头现象、线张力不稳定等技术问题。本缝纫机绕底线装置的安装架的上端固连有绕线架,绕线架上设有梭芯和第一过线部件且第一过线部件位于梭芯的右侧,安装架的下端固连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线架和第二过线部件且第二过线部件位于线架的左侧,第二过线部件的出线端位于梭芯中部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不同的穿线方式和穿线顺序,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绕线均衡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缝纫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宁德民;黄发军;陈建;张立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