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及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7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工厂内越来越多的采用机器进行生产,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同一个类型的设备往往沿一定规律整齐排列以便快速对设备中进行换料,此时往往需要设置一个专门用于给设备换料装置能够往返于各个设备之间,实现多工位换料操作,而导轨则作为上述换料装置的导向机构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类换料装置的现有输电接线方案,则存在现场输电线设计方案反锁,容易造成现场混乱的问题。

例如应用于多工位电脑绣花机领域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需要配置多个梭壳更换装置,该梭壳更换装置安装在导轨上,以实现在多个工位之间的移动,实现对于多个不同绣花机梭箱体工位的自动换梭壳工作。例如并公司已在先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全自动上料多工位绣花机换底线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910472686.7;一种多工位自动换梭壳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910472693.7。每个梭壳更换装置都需要设置输电接线结构,如应用现有技术中的输电接线方案,采用电线或者坦克链电缆连接各梭壳更换装置供电,则需要设置专门的理线机构用以整理电线,当导轨过长或者导轨存在一定的弧度时,采用电线的形式会难以将电线顺利展开或收集的情况,以及电线中段下垂对导轨产生干扰甚至被卷入用于上下料的机构当中而造成停工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安装导轨上的机构采用电线连接形式时存在电线过长难以顺利展开或收集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及应用所述导电输电结构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一侧的绝缘套、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以及用于导电的电刷;两条所述导电片平行安装于绝缘套;

所述绝缘套包括用于安装在导轨上的导向条;所述绝缘套背向导向条一侧成型有两个用于安装导电片的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成型有用于将两个导电片隔离的隔离条。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套的上下缘朝向隔离条方向分别成型有用于固定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所述隔离条相对于第一定位边成型有两个第二定位边;所述第一定位边与绝缘套的侧壁的距离为导电片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各个所述碳刷与电刷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导轨俯视状态下为直线或平滑曲线。

作为优选,所述平移驱动部在电刷同侧设置滑动导向块,所述滑动导向块滑动连接导轨。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多工位换梭壳系统,所述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应用所述导轨输电结构作为输电结构,所述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包括上述的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所述轨输电结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远离底座一侧的绝缘套、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片侧面用于导电的电刷;所述梭壳更换装置包括梭壳抓取部和平移驱动部,所述梭壳抓取部设置在平移驱动部上,所述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所电刷设置在平移驱动部朝向导轨的一侧,所述电刷接触导电片。

作为优选,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各个所述碳刷与电刷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导轨上设置导电片,从而避免了电线的使用,能够在导轨上任意位置进行输电;所述导轨与导电片之间通过绝缘套实现相互之间的固定,并通过绝缘套隔绝电流防止导电片与导轨之间接触而发生短路;通过所述导向条安装在导轨上能够使绝缘套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沿侧向水平插接到导轨中,并且防止绝缘套从导轨中脱离;所述隔离条即可以隔绝两个导电片又可以隔绝上下位置的两个碳刷,防止其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

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应用导轨输电结构作为输电结构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该系统包括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梭壳更换装置的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导轨输电结构中的导轨作为平移导向结构。平移驱动部设置电刷接触导轨上的导电片,梭壳更换装置沿导轨平移过程中电刷始终接触导电片,始终能够对梭壳更换装置的供电。在导轨上配置多个梭壳更换装置依然能够实现多个梭壳更换装置的并联输电方式,由于避免了电线的使用,避免了电线的干扰、不会发生输电线纠缠和损坏等问题,不会造成现场工作环境混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导轨输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绝缘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梭壳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1、导轨;2、绝缘套;21、导向条;22、定位槽;23、隔离条;231、第二定位边;24、第一定位边;25、导向面;3、导电片;4、电刷;41、电刷连接座;42、碳刷;5、梭壳更换装置;51、梭壳抓取部;52、平移驱动部;53、滑动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1、安装在导轨远离底座一侧的绝缘套2、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3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片侧面用于导电的电刷4;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平行于地面;所述导电片呈条状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两条所述导电片上下平行安装在绝缘套远离导轨的一侧;所述导轨沿均匀排列的设备设置,俯视状态下呈直线或平滑曲线;所述绝缘套可为一次性挤塑成型;所述导电片材料可选用铜。

所述绝缘套包括用于安装在导轨上的导向条21;所述导轨上水平设置有用于与导向条配合的导向槽;所述绝缘套背向导向条一侧成型有两个用于安装导电片的定位槽22;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成型有用于将两个导电片隔离的隔离条23;所述导向条的截面形状为t字型或梯形等,即靠近绝缘套一端宽度小于远离绝缘套一端的宽度。

所述绝缘套的上下缘朝向隔离条方向分别成型有用于固定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24;所述隔离条的外侧相对于第一定位边分别成型有两个第二定位边231;所述第一定位边与所述第二定位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一定位边与绝缘套的侧壁的距离为导电片的厚度,使导电片能够安装在定位槽中并保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分多段首尾相抵安装在导轨上。

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41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42;各个所述碳刷与电刷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通过弹簧的作用使电刷在滑动过程中使碳刷始终相抵于导电片的侧面,防止碳刷与导电片分离而断路。

通过在导轨上设置导电片,从而避免了电线的使用,能够在导轨上任意位置进行输电;所述导轨与导电片之间通过绝缘套实现相互之间的固定,并通过绝缘套隔绝电流防止导电片与导轨之间接触而发生短路;通过所述导向条安装在导轨上能够使绝缘套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沿侧向水平插接到导轨中,并且防止绝缘套从导轨中脱离;所述隔离条即可以隔绝两个导电片又可以隔绝上下位置的两个碳刷,防止其相互接触而发生短路。

实施例2

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了如下改进:所述第一定位边与所述第二定位边的外缘处成型有导向面25;由于绝缘套本身存在形变能力,通过导向面使导电片能够垂直于绝缘套的侧面扣入到定位槽中。

实施例3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工位换梭壳系统,所述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应用所述导轨输电结构作为输电结构。

所述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包括上述的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5,所述导轨输电结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1、安装在导轨远离底座一侧的绝缘套2、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3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片侧面用于导电的电刷4;所述梭壳更换装置5包括梭壳抓取部51和平移驱动部52,所述梭壳抓取部设置在平移驱动部上,所述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1,所电刷4设置在平移驱动部朝向导轨的一侧,所述电刷接触导电片。

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41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42;各个所述碳刷42与电刷连接座4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42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应用导轨输电结构作为输电结构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该系统包括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梭壳更换装置的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导轨输电结构中的导轨作为平移导向结构。平移驱动部设置电刷接触导轨上的导电片,梭壳更换装置沿导轨平移过程中电刷始终接触导电片,始终能够对梭壳更换装置的供电。在导轨上配置多个梭壳更换装置依然能够实现多个梭壳更换装置的并联输电方式,由于避免了电线的使用,避免了电线的干扰、不会发生输电线纠缠和损坏等问题,不会造成现场工作环境混乱。

实施例4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工位换梭壳系统,所述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应用所述导轨输电结构作为输电结构。

所述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包括上述的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5,所述轨输电结构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1、安装在导轨远离底座一侧的绝缘套2、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3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片侧面用于导电的电刷4;所述梭壳更换装置5包括梭壳抓取部51和平移驱动部52,所述梭壳抓取部设置在平移驱动部上,所述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1,所电刷4设置在平移驱动部朝向导轨的一侧,所述电刷接触导电片。

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41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42;各个所述碳刷42与电刷连接座4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42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的梭壳更换装置5的具体设计方案为本公司申请人已在先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上料多工位绣花机换底线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910472686.7;一种多工位自动换梭壳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201910472693.7中公开的梭壳更换装置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的梭壳自动更换领域中的梭壳更换装置。

本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应用导轨输电结构作为输电结构的多工位换梭壳系统,该系统包括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梭壳更换装置的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导轨输电结构中的导轨作为平移导向结构。平移驱动部设置电刷接触导轨上的导电片,梭壳更换装置沿导轨平移过程中电刷始终接触导电片,始终能够对梭壳更换装置的供电。在导轨上配置多个梭壳更换装置依然能够实现多个梭壳更换装置的并联输电方式,由于避免了电线的使用,避免了电线的干扰、不会发生输电线纠缠和损坏等问题,不会造成现场工作环境混乱。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一侧的绝缘套、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以及用于导电的电刷;两条所述导电片平行安装于绝缘套;

所述绝缘套包括用于安装在导轨上的导向条;所述绝缘套背向导向条一侧成型有两个用于安装导电片的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成型有用于将两个导电片隔离的隔离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套的上下缘朝向隔离条方向分别成型有用于固定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所述隔离条相对于第一定位边成型有两个第二定位边;所述第一定位边与绝缘套的侧壁的距离为导电片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各个所述碳刷与电刷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导轨俯视状态下为直线或平滑曲线。

5.一种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或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轨输电结构和梭壳更换装置,所述导轨输电结构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一侧的绝缘套、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以及用于导电的电刷;所述梭壳更换装置包括梭壳抓取部和平移驱动部,所述梭壳抓取部设置在平移驱动部上,所述平移驱动部滑动连接所述导轨,所述电刷设置在平移驱动部朝向导轨的一侧,所述电刷接触导电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刷包括电刷连接座以及安装在电刷连接座内的两排碳刷;各个所述碳刷与电刷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排碳刷分别顶靠一片导电片;所述碳刷沿上下方向的厚度不大于用于定位同一个导电片的第一定位边与第二定位边之间的距离;上下两个所述碳刷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两个第二定位边上下缘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平移驱动部在电刷同侧设置滑动导向块,所述滑动导向块滑动连接导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工位换梭壳系统的导轨输电结构及多工位换梭壳系统。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导轨、安装在导轨远离底座一侧的绝缘套、两条分别与外部电源正负极连接的导电片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导电片侧面用于导电的电刷;两条所述导电片上下平行安装在绝缘套远离导轨的一侧;所述绝缘套包括用于安装在导轨上的导向条;所述绝缘套背向导向条一侧成型有两个用于安装导电片的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成型有用于将两个导电片隔离的隔离条。通过在导轨上设置导电片,从而避免了电线的使用,能够在导轨上任意位置进行输电;所述导轨与导电片之间通过绝缘套实现相互之间的固定,并通过绝缘套隔绝电流防止导电片与导轨之间接触而发生短路。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诸暨轻工时代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5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