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转轴及转子组件压装。
背景技术:
电机行业小型产品铸铝转子一般采用压铸工艺,转子铁芯压铸成型后,退下假轴,或是无假轴压铸,产量高,轴孔形变大。转子入轴的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多个工装夹具冷压轴,直接通过工装过盈压入转子,但在现有技术中,批量生产质量差,转轴容易弯曲,导致后工序成品电机质量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轴容易弯曲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避免转轴装配过程中容易变形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转轴,包括:
铁芯装配段,所述铁芯装配段上设置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之间设置有排屑凹槽;
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所述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分别位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均用于支撑轴承;
输出段,所述输出段与所述第一轴承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起筋段设置在所述铁芯装配段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段的一端,所述第一起筋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起筋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起筋段,所述第一起筋段、第二起筋段和第三起筋段依序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起筋段和第三起筋段之间也设置有排屑凹槽,所述第三起筋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起筋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铁芯装配段和第一轴承段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的直径小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直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段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斜角。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段和铁芯装配段之间还设置有铁芯阻挡段,所述铁芯阻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直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承段的外端还设置有凸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铁芯装配段的两端均设置有避空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转子组件压装,包括压装平台、上述的电机转轴、铁芯和压轴工装,其中,所述压轴工装用于支撑所述铁芯,所述压装平台用于把所述电机转轴压进所述铁芯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装平台为滑动平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转轴包括铁芯装配段、第一轴承段、第二轴承段和输出段,其中,所述第一起筋段设置在所述铁芯装配段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段的一端,所述第一起筋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起筋段,使电机转轴在压入铁芯的过程中由松到紧,减少了电机转轴压入铁芯过程中的压力,所述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之间设置有排屑凹槽,避免了转轴压入过程中铁销导致过紧使转轴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导向段在电机转轴插入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所述凸台的设置避免了转轴受压端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所述避空凹槽能够防止冷压过紧造成的铁芯冲片鼓包现象。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机转轴与铁芯的装配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转子组件压装压轴前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转子组件压装压轴时的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转子组件压装压轴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机转轴,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机转轴在冷压过程中容易弯曲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转轴容易压弯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通过在铁芯装配段上设置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所述第一起筋段设置在所述铁芯装配段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段的一端,所述第一起筋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起筋段,使电机转轴在压入铁芯的过程中由松到紧,减少了电机转轴压入铁芯过程中的压力。
另外,在所述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之间设置有排屑凹槽,避免了转轴压入过程中铁销导致过紧使转轴弯曲。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转轴,具体包括:
铁芯装配段1,所述铁芯装配段1上设置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起筋段11和第二起筋段12,所述第一起筋段11和第二起筋段12之间设置有排屑凹槽101。具体地,所述第一起筋段11和第二起筋段12均为围绕所述铁芯装配段凸起的筋条,在电机转轴插入铁芯时,与铁芯的孔过盈配合。所述排屑凹槽101沿着径向凹陷,使得电机转轴上的铁销有空间排出,防止转轴压入过程中铁销导致过紧使转轴弯曲。
第一轴承段2和第二轴承段3,所述第一轴承段2和第二轴承段3分别位于所述铁芯装配段1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段2和第二轴承段3均用于支撑轴承。
输出段4,所述输出段4与所述第一轴承段2连接,所述输出段4用于与外部负载或者执行机构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起筋段11设置在所述铁芯装配段1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段2的一端,所述第一起筋段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起筋段12。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三起筋段13,所述第一起筋段11、第二起筋段12和第三起筋段13依序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起筋段12和第三起筋段13之间也设置有排屑凹槽101,所述第三起筋段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起筋段12。
在安装时,所述第一起筋段11会先进入铁芯,由于第一起筋段11的长度较短,与铁芯内壁接触面积较小,于是铁芯收到的压力则会较小,随着转轴继续深入到铁芯中,所述第二起筋段12和第三起筋段13依序进入到铁芯时,随着不同起筋段长度变大,与铁芯内壁接触的面积增大了,压力也随之增加,便于使铁芯和转轴之间压得更加紧,形成了转轴的压入过程为一个由松到紧的过程,可以减少转轴变形的现象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铁芯装配段1不限于有两段和三段起筋段,也可以设置是多于三段长度由小到大的起筋段。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铁芯装配段1和第一轴承段2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段5,所述导向段5的直径小于所述铁芯装配段1的直径,而所述第一轴承段2的直径小于所述导向段5的直径。将电机转轴压入铁芯时,所述第一轴承段2会先进入铁芯,接着所述导向段4进入铁芯,所述导向段5的直径可以为略小于铁芯开孔的直径,在导向段5进入铁芯后能够使电机转轴与铁芯开孔更接近同轴,便可以为所述铁芯装配段1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段5与所述铁芯装配段1的连接处设置有斜角51,使得所述铁芯装配段1进入铁芯时有一个过渡,起到了更好的导向效果。
所述第二轴承段3和铁芯装配段1之间还设置有铁芯阻挡段6,所述铁芯阻挡段6的直径大于所述铁芯装配段1的直径,即也大于铁芯开孔的直径,在所述铁芯装配段1压入到位后,所述铁芯阻挡段6朝向铁芯的端面形成一个铁芯挡位,能够挡住铁芯,起到定位作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轴承段3的外端还设置有凸台31,在电机转轴压入过程中,所述第二轴承段3为受力部分,在所述第二轴承段3的外端设置凸台31能够避免受压端发生形变。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铁芯装配段1的两端均设置有避空凹槽102,在本实施例中,即所述铁芯装配段1与所述导向段5的连接处,以及所述铁芯装配段1与所述铁芯阻挡段6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所述避空凹槽102。由于在电机转轴压入铁芯开孔的过程中,铁芯的开孔会被轻微地撑大,铁芯的内壁受到挤压,铁芯的端面容易有鼓包,鼓包会导致铁芯端面不平,另夹具无法使铁芯处于与电机转轴同轴的位置,便会容易压弯电机转轴。所述避空凹槽102沿电机转轴径向凹陷,则可以避免挤压铁芯开孔靠近端面的位置,从而避免鼓包的产品。
如图2至图7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机转轴与铁芯的装配图;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转子组件压装压轴前的状态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转子组件压装压轴时的状态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所述转子组件压装压轴后的状态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转子组件压装,用于进行冷压轴,其包括电机转轴100、铁芯200、压装平台300和压轴工装400,其中,所述压轴工装400用于支撑所述铁芯200,所述压装平台300用于把所述电机转轴100压进所述铁芯200中。具体地,所述压轴工装40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铁芯200的夹具,所述压装平台300为滑动平台,可以进行移动。所述电机转轴100为上述的电机转轴,包括所述铁芯装配段1、所述第一轴承段2、所述第二轴承段3、所述输出段4、所述导向段5和所述铁芯阻挡段6,在所述电机转轴100的压入过程中,由于所述铁芯装配段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起筋段11、第二起筋段12和第三起筋段13,使得压入过程中,电机转轴100和铁芯200之间的压力逐渐变大,形成一个由松到紧的过程,压入后能够保证牢固,也能防止变形。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机转轴包括铁芯装配段、第一轴承段、第二轴承段和输出段,其中,所述第一起筋段设置在所述铁芯装配段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段的一端,所述第一起筋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起筋段,使电机转轴在压入铁芯的过程中由松到紧,减少了电机转轴压入铁芯过程中的压力,所述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之间设置有排屑凹槽,避免了转轴压入过程中铁销导致过紧使转轴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导向段在电机转轴插入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所述凸台的设置避免了转轴受压端形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所述避空凹槽能够防止冷压过紧造成的铁芯冲片鼓包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芯装配段,所述铁芯装配段上设置沿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所述第一起筋段和第二起筋段之间设置有排屑凹槽;
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所述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分别位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两端,所述第一轴承段和第二轴承段均用于支撑轴承;
输出段,所述输出段与所述第一轴承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起筋段设置在所述铁芯装配段靠近所述第一轴承段的一端,所述第一起筋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起筋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起筋段,所述第一起筋段、第二起筋段和第三起筋段依序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起筋段和第三起筋段之间也设置有排屑凹槽,所述第三起筋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起筋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装配段和第一轴承段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的直径小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连接处设置有斜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段和铁芯装配段之间还设置有铁芯阻挡段,所述铁芯阻挡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段的外端还设置有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装配段的两端均设置有避空凹槽。
8.一种转子组件压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装平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转轴、铁芯和压轴工装,其中,所述压轴工装用于支撑所述铁芯,所述压装平台用于把所述电机转轴压进所述铁芯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组件压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平台为滑动平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