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成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注塑行业的技术的不断改进,注塑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不断提高,但注塑生产中因制品装配的原因,还存在太多模具开发设计不完善,需要人工生产时处理,例如脱模困难而使用脱模剂,加长生产周期,工艺不断优化等方式来改善,但大型塑料产品工作难度大,人力成本高,导致进行该工序的效率低下,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导致整体的生产效率较低及出现质量不稳定风险。另外,人工的生产喷脱模剂易导致喷量控制不均情况,导致产品不合格,如喷少导致拉裂未发现后客户装配出现漏水情况,会引起客户追罚,造成过多的生产成本,在目前整个注塑行业微利的时代,降低产品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是维持并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根据注塑自动化生产发展趋势,急需一种注塑模具生产时防抱死装置以满足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设备上加装防抱死装置,采用顶针将注塑完成的制品脱离定模,防止制品抱死定模,无法顺利脱模,装置不需添加另外的驱动设备,节省能源,且不许添加任何脱模剂,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包括顶针、顶针固定板、顶针底板、复位杆、弹簧、导向柱;所述的顶针固定板右侧固定设有顶针底板,顶针底板上固定设有顶针且顶针一端贯穿顶针固定板,顶针固定板的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间隙配合有导向柱,导向柱的右端与定模模架固定连接,左端与定模连接,导向柱上设有位于顶针固定板和定模模架之间的弹簧,定模上设有使顶针能够穿过定模的通孔,定模的左侧设有动模;所述的顶针固定板上设有用于驱使顶针复位的复位杆。
优选的,所述的导向孔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
优选的,所述的顶针数量及分布根据制品的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的复位杆右端与顶针固定板固定连接,左端贯穿定模伸出一端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设备上加装防抱死装置,采用顶针将注塑完成的制品脱离定模,防止制品抱死定模,无法顺利脱模,装置不需添加另外的驱动设备,节省能源,且不许添加任何脱模剂,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针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针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1-3中,1-顶针、2-顶针固定板、3-顶针底板、4-复位杆、5-弹簧、6-导向柱、7-导向孔、8-定模模架、9-定模、10-动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由图1-3所示,所述的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包括顶针1、顶针固定板2、顶针底板3、复位杆4、弹簧5、导向柱6;所述的顶针固定板2右侧固定设有顶针底板3,顶针固定板2有侧面上设有一个与顶针底板3外形相适应的凹槽,顶针底板3镶嵌在凹槽内,将顶针固定板2的位置固定,然后通过螺钉或者焊接的方式将顶针固定板2和顶针底板3固定连接牢固。
顶针底板3上固定设有顶针1且顶针1一端贯穿顶针固定板2,在顶针固定板2上预顶针1位置相适应的位置钻取通孔,然后顶针1的右端直接焊接在顶针底板3上,左端贯穿顶针固定板2后向左延伸。所述的顶针1数量及分布根据制品的结构设计,根据制品的形状及结构的不同,在顶针底板3上设置多根顶杆,使制品在脱模时能够受到均匀受力,避免制品受力不均匀导致破损。
顶针固定板2的上设有导向孔7,导向孔7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四个导向孔7分别设置在顶针固定板2的四个角上,导向孔7内间隙配合有导向柱6,导向柱6的右端与定模模架8固定连接,定模模架8安装在注塑机上,用于安装定模9,左端与定模9连接,导向柱6使顶针固定板2只能沿导向柱6移动,移动方向确定。
导向柱6上设有位于顶针固定板2和定模模架8之间的弹簧5,弹簧5处于压缩状态,驱使顶针固定板2向左移动,将注塑成型后粘在定模9上的制品弹出定模9一段距离,防止制品注塑后抱死在定模9上,不能很好的脱模,影响后续注塑制品的生产。
定模9上设有使顶针1能够穿过定模9的通孔,通孔用于使顶针1能够穿过定模9然后顶到制品上,通孔的形状与顶针1相匹配,顶针1在最右侧位置时,顶针1的左端部将通孔封闭,防止注塑物料从通孔中泄露。
定模9的左侧设有动模10,动模10安装在注塑机上,不断做左右往返运动,动模10右移,与定模9结合,然后在定模9定模9与动模10之间的型腔中注入注塑料,注塑料冷却形成制品;
所述的顶针固定板2上设有用于驱使顶针1复位的复位杆4,带动顶针1复位,复位杆4右端与顶针固定板2固定连接,左端贯穿定模9伸出一段距离,注塑完成,动模10向左移动,顶针固定板2在弹簧5的驱使下向左移动,带动顶针1向左移动,将制品向左顶出一段距离,完成制品脱模,动模10向右移动,与定模9结合,并通过复位杆4将顶针固定板2向右复位。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在注塑机的驱动下,动模10不断左右往复运动,向右移动与定模9结合,然后在定模9与动模10型腔中注入注塑料,注塑料冷却形成制品,动模10向左移动,顶针固定板2在弹簧5的驱使下向左移动,带动顶针1向左移动,将制品弹出一端距离,使制品与定模9脱模;动模10向右移动时,动模10顶住复位杆4,使复位杆4向右移动,带动顶针固定板2及顶针1向右移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设备上加装防抱死装置,采用顶针将注塑完成的制品脱离定模,防止制品抱死定模,无法顺利脱模,装置不需添加另外的驱动设备,节省能源,且不许添加任何脱模剂,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尺寸与具体实物无关,实物尺寸可任意变换。
1.一种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针(1)、顶针固定板(2)、顶针底板(3)、复位杆(4)、弹簧(5)、导向柱(6);所述的顶针固定板(2)右侧固定设有顶针底板(3),顶针底板(3)上固定设有顶针(1)且顶针(1)一端贯穿顶针固定板(2),顶针固定板(2)的上设有导向孔(7),导向孔(7)内间隙配合有导向柱(6),导向柱(6)的右端与定模模架(8)固定连接,左端与定模(9)连接,导向柱(6)上设有位于顶针固定板(2)和定模模架(8)之间的弹簧(5),定模(9)上设有使顶针(1)能够穿过定模(9)的通孔,定模(9)的左侧设有动模(10);所述的顶针固定板(2)上设有用于驱使顶针(1)复位的复位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孔(7)有四个且呈矩形阵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针(1)数量及分布根据制品的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防抱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杆(4)右端与顶针固定板(2)固定连接,左端贯穿定模(9)伸出一端距离。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