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
电磁阀生产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比如电磁控制是否正常以及电磁阀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工业生产中如何高效率且有效检测,对于工厂来讲是节省成本的方式之一。
因此,如何可以高效且有效的对电磁阀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其不仅可以对电磁阀高效且有效的检漏,也可以对电磁阀进行夹持且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电磁阀,适用性较好,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充压机构,所述充压机构的下端设有多个软管,多个所述软管的下端均设有连接有安装头,所述水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与水箱的内底部之间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水箱隔设有与多个软管相对应的多个测试腔,所述放置板上贯穿设有与多个测试腔相对应的多个放置槽,多个所述放置槽内均设有夹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同时对多个电磁阀门进行检测且其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效率高且效果好;也可以对电磁阀进行夹持,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对不同型号的电磁阀进行夹持,适用性较好。
进一步:所述充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上端的气压泵,所述气压泵的输出端设有t型输送管,所述t型输送管贯穿固定板设置,多个所述软管均与t型输送管的底部相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为电磁阀进行充压工作。
进一步:多个所述软管上均设有控制阀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控制电磁阀是否充压。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放置槽内壁转动连接的两个弧形板,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一面均设有橡胶保护垫,两个所述弧形板相背的一面与放置槽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弹力弹簧。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弧形板可以对电磁阀上端的控制器进行夹持,且可以对不同的电磁阀进行夹持,稳定性较好。
进一步:两个所述弧形板远离转动端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弯板,两个所述弧形弯板的凹面与相对的弧形板的凹面相背设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工作人员单手操作即可将电磁阀放置在两个弧形板之间,实现对电磁阀的夹持,为工作人员带来便利。
进一步:所述水箱为透明的亚力克材质箱体。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观察电磁阀的外壁连接处以及阀口处是否有起泡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弧形板可以对电磁阀进行夹持,方便观察电磁阀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磁阀门,通过设置弧形弯板,方便将电磁阀安装在两个弧形板之间,可以同时对多个电磁阀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效率高,节省生产成本,通过判断电磁阀在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判断其气密性,精确度高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中限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中弧形板与弧形弯板连接的立体图。
图中:1水箱、2支撑板、3固定板、4气压泵、5t型输送管、6软管、7控制阀门、8安装头、9隔板、10放置板、11放置槽、12弧形板、13橡胶保护垫、14弹力弹簧、15弧形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包括水箱1,水箱1为透明的亚力克材质箱体,方便观察水箱1内的情况变化;水箱1内盛装有适量的清水,保证电磁阀门的控制部分以下均位于水面下;水箱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支撑板可以通过螺栓等与水箱1相连接;两个支撑板2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通过螺栓或者卡接与支撑板2相连接,保证其稳定的连接在一起,如此可以对气压泵4进行稳定的支撑。
固定板3上设有充压机构,充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3上端的气压泵4,气压泵4的输出端设有t型输送管5,如图1所示;t型输送管5贯穿固定板3设置,固定板3上贯穿设有安装t型输送管5的通槽,如此方便安装t型输送管;多个软管6均与t型输送管5的底部相连接,t型输送管5的底部设有与软管6相匹配的接头,软管6安装在接头上。
充压机构的下端设有多个软管6,多个软管6上均设有控制阀门7,方便控制软管6是否通入充压气体;多个软管6的下端均设有连接有安装头8,水箱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放置板10,放置板10为透明的亚克力板,如此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到电磁阀,不会对工作人员的实现产生阻碍。
放置板10与水箱1的内底部之间设有多个隔板9,隔板9通过玻璃胶与水箱1的内壁相连接;多个隔板9将水箱1隔设有与多个软管6相对应的多个测试腔,如此每个电磁阀在一个测试腔内,取放其中一个电磁阀时,不会对其他的电磁阀产生影响。
放置板10上贯穿设有与多个测试腔相对应的多个放置槽11,放置槽用于安装夹持机构和放置电磁阀使用;多个放置槽11内均设有夹持机构,限位机构包括与放置槽11内壁转动连接的两个弧形板12,如图2所示;两个弧形板12均为透明的亚克力板,其不会对对工作人员的实现产生阻碍,弧形板12通过转轴与放置槽11的内壁相连接;两个弧形板相对的一面均设有橡胶保护垫13,通过橡胶保护垫13可以对电磁阀的控制部分进行保护,防止其被划伤;两个弧形板12相背的一面与放置槽11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弹力弹簧14,通过弹力弹簧14可以对弧形板12产生弹力,保证其可以稳定的夹持电磁阀;两个弧形板12远离转动端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弯板15,两个弧形弯板15的凹面与相对的弧形板12的凹面相背设置,如图2所示,两个弧形弯板15向外弯曲。
当放置电磁阀时,工作人员可以一只手拿着电磁阀放置在两个弧形弯板15之间,然后向弧形板12的方向推动,通过压力以及两个弧形弯板15的配合,可以实现将两个弧形板12撑开,如此一只手即可实现对电磁阀的安装夹持,较为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将电磁阀的一端接口与安装头8安装在一起,安装结束后,工作人员可以一只手拿着电磁阀放置在两个弧形弯板15之间,然后向弧形板12的方向推动,通过压力以及两个弧形弯板15的配合,可以实现将两个弧形板12撑开,如此一只手即可实现对电磁阀的安装夹持,较为方便简单,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扶持且方便观察电磁阀门;实现对电磁阀的夹持以后,打开气压泵4和控制阀门7,从而可以将电磁阀内进行冲压,如此可以同时对多个电磁阀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五分钟左右,若电磁阀的另一端接口内有起泡冒出,说明电磁阀内部气密性不良;若电磁阀的外壁上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电磁阀的外部密封性不佳,不符合生产需求;若电磁阀的内部及外壁均没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电磁阀气密性良好,气密性检测合格,通过判断电磁阀在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判断其气密性,精确度高且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包括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2),两个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上设有充压机构,所述充压机构的下端设有多个软管(6),多个所述软管(6)的下端均设有连接有安装头(8),所述水箱(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放置板(10),所述放置板(10)与水箱(1)的内底部之间设有多个隔板(9),多个所述隔板(9)将水箱(1)隔设有与多个软管(6)相对应的多个测试腔,所述放置板(10)上贯穿设有与多个测试腔相对应的多个放置槽(11),多个所述放置槽(11)内均设有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板(3)上端的气压泵(4),所述气压泵(4)的输出端设有t型输送管(5),所述t型输送管(5)贯穿固定板(3)设置,多个所述软管(6)均与t型输送管(5)的底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软管(6)上均设有控制阀门(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与放置槽(11)内壁转动连接的两个弧形板(12),两个所述弧形板相对的一面均设有橡胶保护垫(13),两个所述弧形板(12)相背的一面与放置槽(11)的内壁之间均设有弹力弹簧(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板(12)远离转动端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弯板(15),两个所述弧形弯板(15)的凹面与相对的弧形板(12)的凹面相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阀生产用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为透明的亚力克材质箱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