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结构紧凑型电机的转子散热装置,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机的集成与优化设计,高集成电机作为现代工业产品中重要的一环,也随之改进。其中,结构紧凑型电机由于其结构密集、效率高等特点,也被广泛地用于各种设备中,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高集成电机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结构紧凑型电机的内部结构分布紧凑,从而需要电机的散热功能必须具有较高的提升。目前,大部分电机的转子风翼通常都在端环外侧,这种结构的设计方式增加了转子的长度,不能较好地满足电机紧凑型设计需求。另外,由于电机内部结构紧凑,转子与轴承之间距离很近,转子发热会对轴承的影响更为明显,极易导致轴承温度过高,造成轴承损坏,进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所以如何在结构更加紧凑的情况下,使电机能够进行更有效率的散热,成为了现阶段结构紧凑型电机所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散热效率高、且能够有效降低转子与轴承之间温度的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包括转轴、转子和散热环;所述转轴中部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两侧均设有散热环,所述转子上还设有转子端环;所述散热环热套在转轴上;所述散热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子端环内;所述散热环包括散热环轴套、散热环扇叶和散热环端板,所述散热环轴套、散热环扇叶和散热环端板连接为一体,套接在转轴上;所述散热环扇叶装配在转子端环内;所述散热环端板与转子端环相贴合设置。

上述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环扇叶设置为8~12个,它均匀间隔设置在分布散热环轴套上。

上述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所述散热环端板的外径与转子端环的外径相同;所述散热环端板为花瓣式结构,它与散热环扇叶装配构成多个独立的风路通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环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对结构紧凑型电机的散热情况进行控制,并配合安装在转子端环内部的散热环扇叶,不仅合理地利用了电机内部空间,还能够有效地增加转子扇叶的散热效果,避免出现因电机内部结构较为紧凑,而导致转子发热所造成的电机内部温度过高,影响电机使用寿命等情况。另外,散热环还兼顾转子动平衡的作用,采用去重找平衡的方法,将转子平衡环与散热环集成一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机还需增加平衡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散热效率高,且能够有效降低转子与轴承之间的温度,避免出现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电机坏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转轴、2.转子、2-1.转子端环、3.散热环、3-1.散热环轴套、3-2.散热环扇叶、3-3.散热环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转轴1、转子2和散热环3;所述转轴1中部设置有转子2,所述转子2两侧均设有散热环3,所述转子2上还设有转子端环2-1;所述散热环3热套在转轴1上;所述散热环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子端环2-1内;所述散热环3包括散热环轴套3-1、散热环扇叶3-2和散热环端板3-3,所述散热环轴套3-1、散热环扇叶3-2和散热环端板3-3连接为一体,套接在转轴1上。

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环扇叶3-2装配在转子端环2-1内;所述散热环端板3-3与转子端环2-1相贴合设置。

为了更好的散热,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环轴套3-1、散热环扇叶3-2和散热环端板3-3,均采用铸铝工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环扇叶3-2设置为8~12个,它均匀间隔设置在分布散热环轴套3-1上。所述散热环扇叶3-2的个数和分布可根据电机设计需求调整,进而适应电机的散热需求。

为了更好的配合转子散热,散热环扇叶3-2的大小可以根据转子端环2-1内部空间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环端板3-3的外径与转子端环2-1的外径相同;所述散热环端板3-3为花瓣式结构,它与散热环扇叶3-2装配构成多个独立的风路通道,避免热空气在扇叶之间滞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散热环3采用铸铝工艺,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环3热套在转轴上,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散热环3与转子2和轴承1-1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所述散热环扇叶3-2安装位置在转子端环2-1内部,合理利用电机内部空间分布,即满足转子扇叶的散热效果,又满足了电机内部紧凑设计需求,实现电机的高功率密度设计。且散热环扇叶3-2设置为8~12个,均匀分布,扇叶个数和分布根据电机设计需求进行调整,提高了适用性。所述散热环端板3-3外径与转子端环2-1外径相同,提高导热能力,且采用花瓣式设计,配合形成多个独立的风路单元,既保证散热环与转子端环有效的热量传递,又大大提高了热传导效率,有效避免热空气在扇叶之间滞流;所述散热环扇叶3-2一般为所述散热环扇叶3-2的大小可以根据转子端环2-1内部空间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包括转轴(1)、转子(2)和散热环(3);所述转轴(1)中部设置有转子(2),所述转子(2)两侧均设有散热环(3),所述转子(2)上还设有转子端环(2-1);所述散热环(3)热套在转轴(1)上;所述散热环(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子端环(2-1)内;所述散热环(3)包括散热环轴套(3-1)、散热环扇叶(3-2)和散热环端板(3-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轴套(3-1)、散热环扇叶(3-2)和散热环端板(3-3)连接为一体,套接在转轴(1)上;所述散热环扇叶(3-2)装配在转子端环(2-1)内;所述散热环端板(3-3)与转子端环(2-1)相贴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扇叶(3-2)设置为8~12个,它均匀间隔设置在分布散热环轴套(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端板(3-3)的外径与转子端环(2-1)的外径相同;所述散热环端板(3-3)为花瓣式结构,它与散热环扇叶(3-2)装配构成多个独立的风路通道。

技术总结
一种电机转子用散热装置,包括转轴、转子和散热环;所述转轴中部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两侧均设有散热环,所述转子上还设有转子端环;所述散热环热套在转轴上;所述散热环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转子端环内;所述散热环包括散热环轴套、散热环扇叶和散热环端板,所述散热环轴套、散热环扇叶和散热环端板连接为一体,套接在转轴上;所述散热环扇叶装配在转子端环内;所述散热环端板与转子端环相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散热效率高,且能够有效降低转子与轴承之间的温度,避免出现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电机坏损。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洁;张伟;高月华;郝慧鹏;王阳;李倩;单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3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