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双螺旋锥形混合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双螺旋轴的自转运动使物料形成两股沿机体壁由下向上的螺旋物料流,而双螺旋轴的公转运动则使物料沿着机体壁作圆周运动,双螺旋轴的公转、自转运动组合,使得物料在混合机中复合运动,从而实现物料混合,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广泛应用于化工、农药、染料、食品、电池材料、稀土等粉体混合工艺行业,但对称的双螺旋轴搅拌范围较小。
目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在搅拌后,会有好多的残渣遗堆积螺旋桨叶与锥形内壁上,为了对料子的干净,需要下次搅拌时,对里面进行清扫,但是双螺旋锥形混合机里面窄小,使得清理时不便,清理时间长,效率低,并且影响下次搅拌的均匀,使得残余料子得到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具有可将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内的残渣清除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包括混合机本体,所述混合机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所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混合机本体的内部。
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本体,所述混合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清理装置,且清理装置包括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上表面与混合机本体的内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壳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第一传动轴的表面滑动套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末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斜柱块,所述斜柱块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斜孔;
通过设置保护壳,为了防止混合机本体搅拌时,料子乱溅,导致机械零件的损坏,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均为交流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轮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内侧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齿轮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底块的一侧表面与凸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通过设置皮带,达到了可将第一带轮带动第二带轮,使得转轴与齿轮轴转动,从而控制齿轮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的一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空心圆凸块与空心圆块,所述空心圆块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空心圆块的一侧表面均与保护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圆块的内壁滑动套接有半圆锥形块,所述半圆锥形块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齿轮,所述副齿轮的外表面与主齿轮的外表面啮合连接;
通过设置空心圆块,使得主齿轮转动,则带动副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套筒带着半圆锥形块在空心圆块内侧壁沿着转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筒的下表面,所述插孔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内壁与螺纹斜孔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仓;
通过设置螺纹杆,使得转动的同时,螺纹杆可带动气仓上下,达到了可以抵达到对混合机本体内的多处清洁的效果。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气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滚动轴承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机本体的上表面;
通过设置软管,是为了防止气仓的上下,导致管子扯断,软管为长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末端固定连通有气泵,所述气仓的表面开设有气口,所述气口的一端与套管的内部固定连通,多个所述气仓的表面固定连通有压力气口;
通过设置压力气口,是为了通过压力气口,来给混合机本体的表面与旋转轴本体的表面吹走残留物质的效果,气泵的型号为750w-30l。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混合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清理装置,达到了对单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内的堆积的残渣进行方便清理的效果,解决了现有双螺旋锥形混合机里面窄小,使得清理时不便,清理时间长,效率低,并且影响下次搅拌的均匀,使得残余料子得到浪费的问题,从而具有可将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内的残渣清除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混合机本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螺纹杆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保护壳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混合机本体;2、第一伺服电机;3、第二伺服电机;4、第一传动轴;5、第二传动轴;6、旋转轴本体;7、保护壳;71、圆柱块;72、通孔;73、第一带轮;74、斜柱块;75、螺纹斜孔;76、皮带;77、第二带轮;78、转轴;79、凸块;710、齿轮轴;711、主齿轮;712、底块;713、连接板;714、空心圆凸块;715、空心圆块;716、固定板;717、半圆锥形块;718、安装孔;719、套筒;720、副齿轮;721、插孔;722、螺纹套;723、螺纹杆;724、气仓;725、滚动轴承;726、套管;727、密封圈;728、软管;729、气泵;730、气口;731、压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混合机本体1,混合机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与第二伺服电机3,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二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5,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混合机本体1的内部;
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本体6,混合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装置,且清理装置包括有保护壳7,保护壳7的上表面与混合机本体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7的内部,保护壳7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块71,圆柱块7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72,通孔72的内壁与第一传动轴4的表面滑动套接,第一传动轴4的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73,第一传动轴4的末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斜柱块74,斜柱块74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斜孔75。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带轮73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皮带76,皮带76的内侧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二带轮77,第二带轮7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78,转轴78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凸块79,转轴7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轴710,齿轮轴7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齿轮711,齿轮轴710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底块712,底块712的一侧表面与凸块7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13。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连接的一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空心圆凸块714与空心圆块715,空心圆块715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16,固定板716的一端与空心圆块715的一侧表面均与保护壳7内壁固定连接,空心圆块715的内壁滑动套接有半圆锥形块717,半圆锥形块717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18,安装孔7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719,套筒7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齿轮720,副齿轮720的外表面与主齿轮711的外表面啮合连接。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套筒719的表面开设有插孔721,插孔72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筒719的下表面,插孔7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套722,螺纹套722的内壁与螺纹斜孔75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23,螺纹杆72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仓724。
如图2-5所示,进一步地,两个气仓7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725,滚动轴承725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套管726,滚动轴承725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密封圈727,套管72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软管728,软管728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机本体1的上表面。
如图2-5所示,进一步地,软管728的末端固定连通有气泵729,气仓724的表面开设有气口730,气口730的一端与套管726的内部固定连通,多个气仓724的表面固定连通有压力气口731。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混合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装置,达到了对单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内的堆积的残渣进行方便清理的效果,解决了现有双螺旋锥形混合机里面窄小,使得清理时不便,清理时间长,效率低,并且影响下次搅拌的均匀,使得残余料子得到浪费的问题,从而具有可将双螺旋锥形混合机内的残渣清除的特点。
工作原理:步骤一,当料子搅拌结束后,工作人员只需连接第二伺服电机3与气泵729的电源即可,随后第二伺服电机3与气泵729同时启动,第二伺服电机3带动第二传动轴5转动;
步骤二,同时第二传动轴5上的第一带轮73也转动,第一带轮73通过皮带76带动第二带轮77转动,随后第二带轮77带动转轴78转动,从而使得齿轮轴710也随着转动,齿轮轴710上的主齿轮711带动副齿轮720进行转动,使得副齿轮720带着套筒719转动,这时半圆锥形块717随着空心圆块715的内圈转动,同时第二传动轴5带着斜柱块74做旋转运动,螺纹套722也随着空心圆凸块714内圈的轨迹转动,这时螺纹杆723在螺纹斜孔75与螺纹套722中上下运动并且旋转运动;
步骤三,随后气泵729出气孔通过软管728将气体输入套管726内,当气仓724转动时,只会着滚动轴承725的内圈转动,外圈不动,随后套管726内的气体通过气口730进入气仓724内,最后从压力气口731中出来,对混合机本体1与旋转轴本体6的表面进行清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包括混合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本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与第二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二伺服电机(3)的输出轴均通过联轴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第一传动轴(4)与第二传动轴(5),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与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分别贯穿并延伸至混合机本体(1)的内部;
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本体(6),所述混合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装置,且清理装置包括有保护壳(7),所述保护壳(7)的上表面与混合机本体(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7)的内部,所述保护壳(7)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圆柱块(71),所述圆柱块(71)的内部开设有通孔(72),所述通孔(72)的内壁与第一传动轴(4)的表面滑动套接,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中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73),所述第一传动轴(4)的末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斜柱块(74),所述斜柱块(74)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斜孔(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73)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皮带(76),所述皮带(76)的内侧表面滑动套接有第二带轮(77),所述第二带轮(7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78),所述转轴(78)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凸块(79),所述转轴(7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齿轮轴(710),所述齿轮轴(7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齿轮(711),所述齿轮轴(710)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底块(712),所述底块(712)的一侧表面与凸块(79)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的一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空心圆凸块(714)与空心圆块(715),所述空心圆块(715)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16),所述固定板(716)的一端与空心圆块(715)的一侧表面均与保护壳(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心圆块(715)的内壁滑动套接有半圆锥形块(717),所述半圆锥形块(717)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18),所述安装孔(71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筒(719),所述套筒(7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副齿轮(720),所述副齿轮(720)的外表面与主齿轮(711)的外表面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19)的表面开设有插孔(721),所述插孔(72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套筒(719)的下表面,所述插孔(7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套(722),所述螺纹套(722)的内壁与螺纹斜孔(75)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23),所述螺纹杆(72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气仓(7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气仓(7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725),所述滚动轴承(725)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套管(726),所述滚动轴承(725)的两侧表面设置有密封圈(727),所述套管(726)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软管(728),所述软管(728)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混合机本体(1)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锥双螺旋内带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728)的末端固定连通有气泵(729),所述气仓(724)的表面开设有气口(730),所述气口(730)的一端与套管(726)的内部固定连通,多个所述气仓(724)的表面固定连通有压力气口(73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