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复叠式制冷机通常由两个单独的制冷系统组成,分别称为高温级及低温级部分。高温部分使用中温制冷剂,低温部分使用低温制冷剂。高温部分系统中制冷剂的蒸发是用来使低温部分系统中制冷剂冷凝,用一个冷凝蒸发器将两部分联系起来,它既是高温部分的蒸发器,又是低温部分的冷凝器。低温部分的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向被冷却对象吸取热量(即制取冷量),并将此热量传给高温部分制冷剂,然后再由高温部分制冷剂将热量传给冷却介质(水或空气)。
现代低温冷库中通常使用复叠式制冷系统,然而该系统中通常使用两个冷凝器,对于用水消耗较大。
因此,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将该系统中的冷却管路和冷库中的通风除臭系统结合,以达到冷却水循环使用而不造成浪费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所述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包括高温级压缩机、低温级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高温级膨胀阀、低温级膨胀阀、中间换热器和蒸发器,所述高温级压缩机、所述第一油分离器、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高温级膨胀阀、所述中间换热器和所述高温回热器依次接通形成高温级制冷循环,所述低温级压缩机、所述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中间换热器、所述低温级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低温回热器依次接通形成低温级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水口接通形成第一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水口接通形成第二冷却管道;
所述冷库包括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和所述内保温层之间形成冷风区,所述冷风区中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冷风区分隔成第一冷风区和第二冷风区,所述第一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及设于其上的进风装置,所述第一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风口及设于其上的出风装置,所述第二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及设于其上的进风装置,所述第二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风口及设于其上的出风装置;
所述第一冷风区和所述第二冷风区的外保温层上设有管道通孔,所述第一冷却管道设于所述第一冷风区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设于所述第二冷风区中;
所述进风装置和所述出风装置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启闭,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和所述第二冷却管道中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和所述第二油分离器中设有和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plc控制器和一蜂鸣器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冷库中。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保温层和所述外保温层均使用内部带真空隔热腔的聚氨酯板。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将二元复叠制冷系统中的两个冷凝器的出水口与进水口连通,形成一冷却管路,将该冷却管路设于冷库通风除臭系统中,并利用冷库结构中的通风除臭系统来控制冷却水温度,达到循环利用冷却水的目的,绿色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元复叠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库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高温级压缩机;2、低温级压缩机;3、第一油分离器;4、第二油分离器;5、第一冷凝器;6、第二冷凝器;7、高温回热器;8、低温回热器;9、中间换热器;10、蒸发器;11、高温级膨胀阀;12、低温级膨胀阀;13、第一储水箱;14、第二储水箱;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内保温层;18、外保温层;19、第一进风口;20、第一出风口;21、第二进风口;22、第二出风口;23、第一冷风区;24、第二冷风区;25、第一冷却管道;26、第二冷却管道;27、管道通孔;28、第一隔板;29、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2。须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包括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和冷库,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包括高温级制冷循环和低温级制冷循环,高温级制冷循环由高温级压缩机1、第一油分离器3、第一冷凝器5、高温级膨胀阀11、中间换热器9和高温回热器7依次接通构成;低温级制冷循环由低温级压缩机2、第二油分离器4、第二冷凝器6、中间换热器9、低温级膨胀阀12、蒸发器10和低温回热器8依次接通构成。
其中,高温级制冷循环使用中温制冷剂,低温级制冷循环使用低温制冷剂。高温部分系统中制冷剂的蒸发是用来使低温部分系统中制冷剂冷凝,用一个中间换热器9将两部分联系起来,它既是高温部分的“蒸发器”,又是低温部分的“冷凝器”。低温部分的制冷剂在蒸发器10内向被冷却对象吸取热量(即制取冷量),并将此热量传给高温部分制冷剂,然后再由高温部分制冷剂将热量传给冷却介质(水或空气)。
第一冷凝器5的进水口和第二冷凝器6的出水口接通形成第一冷却管道25,第二冷凝器6的进水口和第一冷凝器5的出水口接通形成第二冷却管道26。
冷库包括内保温层17和外保温层18,内保温层17和外保温层18之间形成冷风区,在冷风区中设有第一隔板28和第二隔板29将其分隔成第一冷风区23和第二冷风区24,在第一冷风区23的外保温层18上设有管道通孔27,将第一冷却管道25设于其中,在第二冷风区24的外保温层18上设有管道通孔27,将第二冷却管道26设于其中。
第一冷却管道25靠近第一冷凝器5的位置设有第一储水箱13和第一电磁阀15;第二冷却管道26靠近第二冷凝器6的位置设有第二储水箱14和第二电磁阀16。
在第一冷风区23的内保温层17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9及进风装置,在第一冷风区23的内保温层17上远离第一进风口19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风口20及出风装置;在第二冷风区24的内保温层17上设有第二进风口21及进风装置,在第二冷风区24的内保温层17上远离第二进风口21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风口22及出风装置。
第一冷风区23和第二冷风区24中设有除臭板(图中未画出),用于在通风过程中对冷库内空气进行除臭处理。
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均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启闭,在第一冷却管道25和第二冷却管道26中还设有和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以监测冷却管道中的水温,从而控制进风装置和出风装置的启闭以调节温度。第一油分离器3和第二油分离器4中设有和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油温。plc控制器还和一蜂鸣器连接,用于超温警报。plc控制器和第一电磁阀15以及第二电磁阀16连接,以控制冷却水输入冷凝器中。
蒸发器10设于冷库中,冷库中的内保温层17和外保温层18均使用内部带真空隔热腔的聚氨酯板,以提高保温效果。
冷却水流程:
低温冷却水在冷凝器中与高温冷却剂换热后,形成的的高温冷却水进入冷却管道中,plc控制器控制进风装置及出风装置开启,冷量进入冷风区对冷却管道进行降温,高温冷却水在降温处理后储入储水箱中再送入冷凝器中,达成循环。
原理:
二元复叠制冷系统中使用两个冷凝器,在冷凝过程中,冷却水在经过换热后成为高温水不能及时冷却循环使用,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想到将两个冷凝器之间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连成冷却管路,并将冷却管路设于低温冷库的冷风区进行冷却处理,使得冷却水得以循环使用而不造成浪费。
并且通过储水箱可以将冷却水存储起来,即便在通风设施故障或者不使用的情况下也不影响制冷系统的使用。
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简单,效果理想,将冷库中的通风除臭系统和制冷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具有实用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和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所述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包括高温级压缩机、低温级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高温回热器、低温回热器、高温级膨胀阀、低温级膨胀阀、中间换热器和蒸发器,所述高温级压缩机、所述第一油分离器、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高温级膨胀阀、所述中间换热器和所述高温回热器依次接通形成高温级制冷循环,所述低温级压缩机、所述第二油分离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中间换热器、所述低温级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和所述低温回热器依次接通形成低温级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水口接通形成第一冷却管道,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水口接通形成第二冷却管道;
所述冷库包括外保温层和内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和所述内保温层之间形成冷风区,所述冷风区中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冷风区分隔成第一冷风区和第二冷风区,所述第一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及设于其上的进风装置,所述第一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一出风口及设于其上的出风装置,所述第二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设有第二进风口及设于其上的进风装置,所述第二冷风区的内保温层上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出风口及设于其上的出风装置;
所述第一冷风区和所述第二冷风区的外保温层上设有管道通孔,所述第一冷却管道设于所述第一冷风区中,所述第二冷却管道设于所述第二冷风区中;
所述进风装置和所述出风装置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启闭,所述第一冷却管道和所述第二冷却管道中均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和所述第二油分离器中设有和所述plc控制器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控制器和一蜂鸣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冷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冷库中的二元复叠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温层和所述外保温层均使用内部带真空隔热腔的聚氨酯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