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5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



背景技术:

pet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在pet纤维的生产后期往往需要利用后整理设备对pet纤维进行整理,但是现有的后整理设备制备出的纤维质量较差,合格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整理设备制备出的纤维质量较差,合格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包括蒸汽组件、浸轧组件、卷曲机、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蒸汽组件、所述浸轧组件、所述卷曲机、所述喷淋组件和所述烘干组件沿纤维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浸轧组件包括浸轧箱、隔板、电子流通阀、驱动件、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和定位辊,所述浸轧箱上具有供纤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隔板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浸轧箱分为混合腔和储液腔,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隔板上具有流通孔,所述电子流通阀置于所述流通孔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浸轧箱,并位于所述混合腔的内部,且依次与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上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三搅拌叶的长度相同,并均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长度,所述定位辊与所述浸轧箱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的横截面均为呈等腰梯形。

其中,所述浸轧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叶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浸轧组件还包括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

其中,所述蒸汽组件包括第一蒸汽箱和喷气件,所述第一蒸汽箱设于纤维的正上方,所述喷气件与所述第一蒸汽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蒸汽箱的下方。

其中,所述纤维的后整理设备还包括第二蒸汽箱,所述第二蒸汽箱设于所述卷曲机和所述喷淋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蒸汽箱为封闭箱体,所述第二蒸汽箱内部通有热蒸汽,所述第二蒸汽箱的两端设置有供纤维传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其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泵体、喷头和喷嘴,所述泵体的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泵体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喷嘴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且位于纤维的正上方,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所述喷头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喷嘴之间呈八字形设置。

其中,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箱、预加热件和脱水件,所述烘干箱设于所述喷淋组件的后端,所述预加热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外部,所述脱水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内部,且所述脱水件和所述预加热件均位于纤维的上方。

其中,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烘干件,所述烘干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内部。

其中,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冷却件,所述冷却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通过所述蒸汽组件、所述浸轧组件、所述卷曲机、所述喷淋组件和所述烘干组件沿纤维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浸轧箱上具有供纤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隔板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浸轧箱分为混合腔和储液腔,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隔板上具有流通孔,所述电子流通阀置于所述流通孔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浸轧箱,并位于所述混合腔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上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三搅拌叶的长度相同,并均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长度,所述定位辊与所述浸轧箱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内部。其中利用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能够使得所述混合腔内的氨基硅油、环氧硅油、偶联剂和水搅拌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所述储液腔内的混合液对纤维的浸轧效果更好,进而提高纤维的手感和质量,获得提高后整理设备制备出的纤维的质量,提高纤维生产合格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浸轧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00-纤维的后整理设备、10-蒸汽组件、11-第一蒸汽箱、12-喷气件、20-浸轧组件、21-浸轧箱、211-贯穿孔、212-混合腔、213-储液腔、22-隔板、221-流通孔、23-电子流通阀、24-驱动件、25-搅拌轴、26-第一搅拌叶、27-第二搅拌叶、28-第三搅拌叶、281-第一连接杆、282-第二连接杆、283-搅拌件、29-定位辊、30-卷曲机、40-喷淋组件、41-泵体、42-喷头、43-喷嘴、50-烘干组件、51-烘干箱、52-预加热件、53-脱水件、54-烘干件、55-冷却件、60-第二蒸汽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100,包括蒸汽组件10、浸轧组件20、卷曲机30、喷淋组件40和烘干组件50,所述蒸汽组件10、所述浸轧组件20、所述卷曲机30、所述喷淋组件40和所述烘干组件50沿纤维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浸轧组件20包括浸轧箱21、隔板22、电子流通阀23、驱动件24、搅拌轴25、第一搅拌叶26、第二搅拌叶27、第三搅拌叶28和定位辊29,所述浸轧箱21上具有供纤维穿过的贯穿孔211,所述隔板22与所述浸轧箱21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浸轧箱21分为混合腔212和储液腔213,且所述储液腔213与所述贯穿孔211连通,所述隔板22上具有流通孔221,所述电子流通阀23置于所述流通孔221内,所述驱动件24与所述浸轧箱21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件24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25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2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浸轧箱21,并位于所述混合腔212的内部,且依次与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在所述搅拌轴25上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搅拌叶26与所述第三搅拌叶28的长度相同,并均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叶27的长度,所述定位辊29与所述浸轧箱2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储液腔213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件24和所述电子流通阀23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驱动件24为驱动电机,首先利用蒸汽组件10对纤维进行初步拉伸,之后纤维穿过所述贯穿孔211进入所述储液腔213,在所述定位辊29的限位作用下,纤维浸入在盛装有由氨基硅油、环氧硅油、偶联剂和水的混合液中进行浸轧,所述定位辊29能够使得纤维得到充分浸润,其中在纤维浸入混合液中前,需要对氨基硅油、环氧硅油、偶联剂和水的混合液搅拌均匀,这样才有利于保证纤维浸轧效果及其质量,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件24动作,所述驱动件24的输出端带动所述搅拌轴25在所述混合腔212内旋转,由于所述混合腔212内加入有氨基硅油、环氧硅油、偶联剂和水,可通过所述搅拌轴25带动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动作,进而对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进行搅拌,通过在所述搅拌轴25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能够起到对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更好的紊流作用,并且设置所述第一搅拌叶26与所述第三搅拌叶28的长度相同,并均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叶27的长度,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搅拌轴25对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更好的紊流效果,使得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混合更加充分,搅拌更加均匀且效率高,在混合液搅拌均匀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流通阀23开合,进而使得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搅拌均匀的混合液流入所述储液腔213吗,且所述储液腔213内的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且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贯穿孔211的下方,当流入的混合液到达液位传感器的预设高度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流通阀23关闭,之后纤维浸入所述储液腔213进行浸轧,浸轧后,纤维传输至所述卷曲机30,所述卷曲机30型号为sl561,用于对纤维进行卷曲变形,之后纤维进入所述喷淋组件40下方,所述喷淋组件40对纤维进行喷油,之后进入所述烘干组件50进行烘干冷却制得pet纤维成品,这样制造出的pet纤维的质量更好,合格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的横截面均为呈等腰梯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的横截面均为呈等腰梯形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的紊流效果,使得混合液搅拌更加充分,这样纤维的浸轧效果更好,进而提升制备出的纤维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浸轧组件20还包括第一连接杆281和第二连接杆282,所述第一连接杆28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叶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8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8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8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叶28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28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8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81沿所述搅拌轴25的轴向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282沿所述搅拌轴25的轴向线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81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282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的紊流效果,使得混合液搅拌更加充分,这样纤维的浸轧效果更好,进而提升制备出的纤维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浸轧组件20还包括搅拌件283,所述搅拌件283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远离所述搅拌轴25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件283呈s型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搅拌叶26、所述第二搅拌叶27和所述第三搅拌叶28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搅拌件283,多个所述搅拌件283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增强所述搅拌轴25的搅拌效果,使得混合液搅拌更加充分,这样纤维的浸轧效果更好,进而提升制备出的纤维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组件10包括第一蒸汽箱11和喷气件12,所述第一蒸汽箱11设于纤维的正上方,所述喷气件12与所述第一蒸汽箱1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蒸汽箱11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蒸汽箱11通过支架固定,所述第一蒸汽箱11为敞开式设置,所述喷气件12为喷气嘴,所述第一蒸汽箱11内部有热蒸汽,通过所述喷气件12将所述第一蒸汽箱11内的蒸汽喷向正下方的纤维,进而对纤维进行初步拉伸,提升纤维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的后整理设备100还包括第二蒸汽箱60,所述第二蒸汽箱60设于所述卷曲机30和所述喷淋组件40之间,所述第二蒸汽箱60为封闭箱体,所述第二蒸汽箱60内部通有热蒸汽,所述第二蒸汽箱60的两端设置有供纤维传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蒸汽箱60为封闭式设置,所述第二蒸汽箱60的两端设置有供纤维传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第二蒸汽箱60内部通有热蒸汽,在所述卷曲机30对纤维进行浸轧后,纤维通过所述第二蒸汽箱60的进料口进入所述第二蒸汽箱60的内部,所述第二蒸汽箱60内部的热蒸汽对纤维进行再次拉伸,进一步提高纤维的弹性质量,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蒸汽箱60的出料口进入所述喷淋组件40。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组件40包括泵体41、喷头42和喷嘴43,所述泵体41的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混合腔212连通,所述泵体41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喷头42固定连接,所述喷嘴43与所述喷头42固定连接,且位于纤维的正上方,所述喷嘴4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嘴43均匀分布在所述喷头42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喷嘴43之间呈八字形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4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纤维达到所述喷头42的下方时,控制器控制泵体41动作,进而泵体41通过导管将所述混合腔212内的混合液抽入至所述喷头42,并通过多个所述喷嘴43将混合液喷向纤维,对纤维进行喷淋,以此提高纤维质量,同时多个所述喷嘴43呈八字形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纤维的喷淋效果,提高纤维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组件50包括烘干箱51、预加热件52和脱水件53,所述烘干箱51设于所述喷淋组件40的后端,所述预加热件52与所述烘干箱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51的外部,所述脱水件53与所述烘干箱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51的内部,且所述脱水件53和所述预加热件52均位于纤维的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箱51的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预加热件52和所述脱水件53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预加热件52为红外线加热器,所述脱水件53为磁感应加热器,在纤维进入所述烘干箱51之前,控制器控制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对喷淋后的纤维进行预加热处理,进入所述烘干箱51之后,控制器控制磁感应加热器对纤维进行脱水处理,去除纤维水分,通过对纤维进行预加热处理和脱水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烘干后的纤维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组件50还包括烘干件54,所述烘干件54与所述烘干箱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5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烘干箱51的内部通过挡板将其分隔为两个腔体,所述脱水件53位于其中一个腔体,所述烘干件54位于另一个腔体,且所述烘干件54位于所述脱水件53的后端,所述烘干件5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烘干件54为电阻加热器,在所述脱水件53对纤维脱水处理后,进而设置有所述烘干件54的腔体,通过所述烘干件54对脱水处理后的纤维进行加热烘干,通过多步骤的方式对纤维进行烘干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烘干后的纤维成品的质量,保证制备出的纤维成品的合格率。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组件50还包括冷却件55,所述冷却件55与所述烘干箱5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51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件55为冷却风机,所述冷却件5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所述烘干件54对纤维烘干完成后,纤维从所述烘干箱51远离所述预加热件52的一端出来后,控制器控制所述冷却件55对纤维进行冷却处理,使得纤维能够快速冷却,以此保证制备出的纤维的质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蒸汽组件、浸轧组件、卷曲机、喷淋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蒸汽组件、所述浸轧组件、所述卷曲机、所述喷淋组件和所述烘干组件沿纤维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浸轧组件包括浸轧箱、隔板、电子流通阀、驱动件、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和定位辊,所述浸轧箱上具有供纤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隔板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浸轧箱分为混合腔和储液腔,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贯穿孔连通,所述隔板上具有流通孔,所述电子流通阀置于所述流通孔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浸轧箱,并位于所述混合腔的内部,且依次与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上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三搅拌叶的长度相同,并均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长度,所述定位辊与所述浸轧箱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储液腔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的横截面均为呈等腰梯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轧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搅拌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搅拌叶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轧组件还包括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组件包括第一蒸汽箱和喷气件,所述第一蒸汽箱设于纤维的正上方,所述喷气件与所述第一蒸汽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蒸汽箱的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的后整理设备还包括第二蒸汽箱,所述第二蒸汽箱设于所述卷曲机和所述喷淋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蒸汽箱为封闭箱体,所述第二蒸汽箱内部通有热蒸汽,所述第二蒸汽箱的两端设置有供纤维传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泵体、喷头和喷嘴,所述泵体的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泵体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所述喷嘴与所述喷头固定连接,且位于纤维的正上方,所述喷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嘴均匀分布在所述喷头上,且相邻两个所述喷嘴之间呈八字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烘干箱、预加热件和脱水件,所述烘干箱设于所述喷淋组件的后端,所述预加热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外部,所述脱水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内部,且所述脱水件和所述预加热件均位于纤维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烘干件,所述烘干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内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的后整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组件还包括冷却件,所述冷却件与所述烘干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烘干箱的外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的后整理设备,所述浸轧箱上具有供纤维穿过的贯穿孔,所述隔板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并将所述浸轧箱分为混合腔和储液腔,所述电子流通阀置于所述流通孔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浸轧箱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浸轧箱,并位于所述混合腔的内部,所述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搅拌叶和所述第三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上从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三搅拌叶的长度相同,并均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叶的长度,所述定位辊与所述浸轧箱转动连接。达到提高后整理设备制备出的纤维的质量,提高纤维生产合格率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策;魏凌云;夏永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美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2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