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现有的服装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无纺布,随着各种颜色服装的设计,对各式各样无纺布的需求也逐渐增大,传统的无纺布染色过程中,将无纺布整块的放入染液中浸染,这样既使无纺布的染色不均匀,也使得染料大量的浪费,降低了染色设备的实用性,不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包括第一壳体和无纺布,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底端设置有染料箱,所述染料箱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第三辊筒,所述染料箱的顶端右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底端左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右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蜗杆,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底端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相连的蜗轮,所述连接杆的外壁前后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壳体的前后两端内腔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分别过盈配合有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一端,且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另一端相焊接,所述第二丝杠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相连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内侧通过矩形杆设置有挤压辊,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底端放置有回收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之间呈“v”字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蜗轮位于蜗杆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外壁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挤压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挤压辊分别位于无纺布的上下两端。
优选的,所述回收箱位于挤压辊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纺布染色设备,通过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和第三辊筒之间呈“v”字形设置,方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避免将无纺布整块的放入染料箱的内腔浸染,既使无纺布的染色不均匀,也使得染料大量的浪费,通过外接驱动装置拉动无纺布向右侧移动,无纺布经过染料箱的内腔进行染色,经过染色后的无纺布向右侧移动,经过挤压辊挤压,将无纺布内部携带的染料挤压并滴落至回收箱的内腔进行收集,避免造成染料的浪费,该装置可有效的方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操作,染色更加均匀彻底,对染色后的无纺布进行挤压操作,避免无纺布携带大量的染料移动,造成染料的浪费,提高了染色设备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壳体左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蜗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无纺布,3、第一辊筒,4、第二辊筒,5、染料箱,6、第三辊筒,7、第二壳体,8、电机,9、圆杆,10、蜗杆,11、连接杆,12、蜗轮,13、第一锥形齿轮,14、第一丝杠,15、第二丝杠,16、第二锥形齿轮,17、矩形块,18、矩形杆,19、挤压辊,20、回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和无纺布2,第一壳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通过第一辊筒3、第二辊筒4和第三辊筒6之间呈“v”字形设置,方便对无纺布2进行染色,避免将无纺布2整块的放入染料箱5的内腔浸染,既使无纺布2的染色不均匀,也使得染料大量的浪费,第一壳体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染料箱5,染料箱5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第三辊筒6,染料箱5的顶端右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第二壳体7,第二壳体7的内腔底端左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圆杆9,圆杆9的外壁右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壳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圆杆9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蜗杆10,通过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与蜗轮12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第二壳体7的内腔底端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的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蜗杆10啮合相连的蜗轮12,连接杆11的外壁前后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3,第二壳体7的前后两端内腔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分别过盈配合有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一端,通过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促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第二丝杠15和第一丝杠14旋转,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外壁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通过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与矩形块17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两个矩形块17通过矩形杆18带动挤压辊19同时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且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另一端相焊接,第二丝杠15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13啮合相连的第二锥形齿轮16,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矩形块17,矩形块17的内侧通过矩形杆18设置有挤压辊19,通过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促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第二丝杠15和第一丝杠14旋转,通过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促使矩形块17通过矩形杆18带动挤压辊19向内侧移动并与无纺布2接触,方便对无纺布2进行加压操作,第二壳体7的内腔底端放置有回收箱20,通过外接驱动装置拉动无纺布2向右侧移动,无纺布2经过染料箱5的内腔进行染色,经过染色后的无纺布2向右侧移动,经过挤压辊19挤压,将无纺布2内部携带的染料挤压并滴落至回收箱20的内腔进行收集,避免造成染料的浪费。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电机8为减速电机,型号为r107r77,且连接有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为380v交流电,接通电机8的外接电源电机8工作,断掉电机8的外接电源电机8停止工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辊筒3、第二辊筒4和第三辊筒6之间呈“v”字形设置,通过第一辊筒3、第二辊筒4和第三辊筒6之间呈“v”字形设置,方便对无纺布2进行染色,避免将无纺布2整块的放入染料箱5的内腔浸染,既使无纺布2的染色不均匀,也使得染料大量的浪费。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蜗轮12位于蜗杆10的顶端,通过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与蜗轮12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外壁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通过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促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第二丝杠15和第一丝杠14旋转,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外壁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通过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与矩形块17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两个矩形块17通过矩形杆18带动挤压辊19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挤压辊1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挤压辊19分别位于无纺布2的上下两端,通过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促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第二丝杠15和第一丝杠14旋转,通过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促使矩形块17通过矩形杆18带动挤压辊19向内侧移动并与无纺布2接触,方便对无纺布2进行加压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回收箱20位于挤压辊19的正下方,通过外接驱动装置拉动无纺布2向右侧移动,无纺布2经过染料箱5的内腔进行染色,经过染色后的无纺布2向右侧移动,经过挤压辊19挤压,将无纺布2内部携带的染料挤压并滴落至回收箱20的内腔进行收集,避免造成染料的浪费。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当需要对无纺布2进行染色时,将无纺布2绕过第一辊筒3、第三辊筒6、第二辊筒4和挤压辊19之间,接通电机8的电源,通过外接控制器控制其启动,电机8正常启动后,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旋转,通过蜗杆10与蜗轮12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与第二锥形齿轮16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第二丝杠15和第一丝杠14旋转,通过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与矩形块17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矩形块17通过矩形杆18带动挤压辊19向内侧移动,并与无纺布2接触,停止电机8工作,将染料倒入进染料箱5的内腔,通过外接驱动装置拉动无纺布2向右侧移动,无纺布2经过染料箱5的内腔进行染色,经过染色后的无纺布2向右侧移动,经过挤压辊19挤压,将无纺布2内部携带的染料挤压并滴落至回收箱20的内腔进行收集,避免造成染料的浪费,染色结束后,反转启动电机8,通过电机8促使圆杆9带动蜗杆10反向旋转,通过蜗杆10促使蜗轮12带动连接杆11和第一锥形齿轮13反向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3促使第二锥形齿轮16带动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反向旋转,通过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促使矩形块17带动矩形杆18和挤压辊19向外侧移动,脱离与无纺布2的接触,停止电机8工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控使用方便,可有效的方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操作,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轴接”、“插接”、“焊接”、“卡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和无纺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底端设置有染料箱(5),所述染料箱(5)的内腔左侧设置有第三辊筒(6),所述染料箱(5)的顶端右侧通过螺栓锁紧有第二壳体(7),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腔底端左侧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圆杆(9),所述圆杆(9)的外壁右侧过盈配合有轴承的内环,所述轴承的外环与第二壳体(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杆(9)的外壁中心位置过盈配合有蜗杆(10),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腔底端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与蜗杆(10)啮合相连的蜗轮(12),所述连接杆(11)的外壁前后两端均对称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3),所述第二壳体(7)的前后两端内腔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分别过盈配合有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一端,且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另一端相焊接,所述第二丝杠(15)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13)啮合相连的第二锥形齿轮(16),所述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矩形块(17),所述矩形块(17)的内侧通过矩形杆(18)设置有挤压辊(19),所述第二壳体(7)的内腔底端放置有回收箱(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筒(3)、第二辊筒(4)和第三辊筒(6)之间呈“v”字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12)位于蜗杆(10)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杠(14)和第二丝杠(15)的外壁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1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挤压辊(19)分别位于无纺布(2)的上下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纺布染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箱(20)位于挤压辊(19)的正下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