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舵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气舵复合成型模。
背景技术:
空气舵是按制导指令控制飞行的关键装置,是导弹的重要部件,在导弹飞行过程中起到控制弹体俯仰、偏航及滚动的作用,是弹体命中目标的主要控制部件之一。空气舵则位于弹体表面,通过改变空气气流来产生改变导弹飞行姿态的侧向控制力。
现有的空气舵在从模具中成型完成后,需要将空气舵放置进复合成型模中对其表面镀一层放热膜,起到提升整个空气舵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现有的复合成型模在使用时,由于其内部结构简单,并不能较好的将整个空气舵进行固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空气舵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造成放热膜原料在空气舵的表面上并不能均匀展开,最终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空气舵复合成型模,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该设计方案具备能够将产品进行良好的稳固,保证成品质量得到提升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的产品在模具中不够稳定、放热膜原料不能在产品表面均匀展开从而造成产品质量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包括成型模主体和空气舵本体,所述成型模主体包括有顶部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顶部盖板上端面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观察窗,所述顶部盖板上端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观察窗,所述第二观察窗的左侧内腔垂直设有第二紧固螺钉,所述顶部盖板上端面的中部内腔垂直设有第三紧固螺钉,所述顶部盖板底部的四边沿均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顶部盖板的上端面且靠近第二观察窗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十字拧动把手,所述顶部盖板的内腔且位于固定座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穿孔,所述十字拧动把手的底端垂直贯穿固定座的内腔并延伸至穿孔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所述前盖板正面中部且靠下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贯穿前盖板正反面的注胶口,所述前盖板正面中部且靠靠上的位置处开设有三个贯穿前盖板正反面的溢胶口,且三个溢胶口互相远离并呈左高右底的倾斜状分布,所述前盖板的顶部横向开设有第一密封卡槽,所述前盖板的背面一体成型有垫块,所述前盖板的背面沿着边框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垫块位于第二密封圈的内侧;通过设计的垫块,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舵本体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和稳固,从而起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且通过在多个连接处设计的密封圈,可以起到提升成型模主体密封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所述后盖板右侧中部的内腔横向设有第一紧固螺钉,所述后盖板顶部和正面的边框上均开设有第二密封卡槽,所述后盖板顶部的第二密封卡槽与顶部盖板底部的第一密封圈相适配,所述后盖板正面的第二密封卡槽与顶部盖板背面的第二密封圈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所述后盖板的中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和大小与空气舵本体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且该空气舵本体固定在该空腔的内部,所述空气舵本体的顶部且远离中部的位置垂直设有顶柱,所述顶柱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贯穿至穿孔的内腔,且该顶柱的顶部与十字拧动把手的底部相贴合;通过设计的十字拧动把手,能够有效的通过十字拧动把手对顶柱进行抵动,起到调整空气舵本体在成型模主体内部位置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所述注胶口远离前盖板正面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横向设置的注胶槽,所述注胶槽的顶部位于空腔内腔的底边上;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有效的使胶体更好的覆盖在产品的表面,并实现均匀展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当所述空气舵本体位于空腔时,第一紧固螺钉和第二紧固螺钉的底端与空气舵本体的上端面相贴合、第三紧固螺钉的左端与空气舵本体的右侧面相贴合;该设计的出现,能够通过第一紧固螺钉、第二紧固螺钉和第三紧固螺钉对空气舵本体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其出现左右晃动或者摇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所述后盖板底部的左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杆;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整个成型模主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中,所述顶部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一起;该设计的出现,能够起到方便拆卸成型模主体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的第一紧固螺钉、第二紧固螺钉和第三紧固螺钉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舵本体的上端面和右侧面进行抵动,从而使整块空气舵本体能够在空腔中更加的稳固,从而起到避免空气舵本体出现左右晃动或偏移的问题,同时配合十字拧动把手和顶柱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通过拧动十字拧动把手从而起到调整空气舵本体在成型模主体内部的位置,同时配合设计的注胶口和注胶槽,能够有效的将放热膜原料注入到空腔中,并能够使原料均匀的覆盖在空气舵本体的表面,最终起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同时由于设置的三个溢胶口,能够有效的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判断放热膜原料的液位。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卡槽、第二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卡槽等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将整个成型模主体进行更好的封闭,避免放热膜原料从各个连接处渗透出来,起到减少材料浪费的目的;通过第一观察窗和第二观察窗的设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透过成型模主体的顶部观察到产品的成型状态,降低产品出现成型失败的概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盖板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盖板的仰视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舵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注胶口和注胶槽的连通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型模主体;2、顶部盖板;21、穿孔;22、第一密封圈;3、前盖板;31、注胶口;311、注胶槽;32、溢胶口;33、第一密封卡槽;34、垫块;35、第二密封圈;4、后盖板;41、空腔;42、第一紧固螺钉;43、第二密封卡槽;5、支撑顶杆;6、第一观察窗;7、第二观察窗;71、第二紧固螺钉;8、第三紧固螺钉;9、固定座;10、十字拧动把手;11、空气舵本体;111、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包括成型模主体1和空气舵本体11,成型模主体1包括有顶部盖板2、前盖板3和后盖板4,顶部盖板2上端面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观察窗6,顶部盖板2上端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观察窗7,第二观察窗7的左侧内腔垂直设有第二紧固螺钉71,顶部盖板2上端面的中部内腔垂直设有第三紧固螺钉8,顶部盖板2底部的四边沿均设有第一密封圈22,顶部盖板2的上端面且靠近第二观察窗7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座9,固定座9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十字拧动把手10,顶部盖板2的内腔且位于固定座9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穿孔21,十字拧动把手10的底端垂直贯穿固定座9的内腔并延伸至穿孔21的内腔。
前盖板3正面中部且靠下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贯穿前盖板3正反面的注胶口31,前盖板3正面中部且靠靠上的位置处开设有三个贯穿前盖板3正反面的溢胶口32,且三个溢胶口32互相远离并呈左高右底的倾斜状分布,前盖板3的顶部横向开设有第一密封卡槽33,前盖板3的背面一体成型有垫块34,前盖板3的背面沿着边框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35,垫块34位于第二密封圈35的内侧;通过设计的垫块34,能够有效的对空气舵本体11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和稳固,从而起到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且通过在多个连接处设计的密封圈,可以起到提升成型模主体1密封性的效果。
后盖板4右侧中部的内腔横向设有第一紧固螺钉42,后盖板4顶部和正面的边框上均开设有第二密封卡槽43,后盖板4顶部的第二密封卡槽43与顶部盖板2底部的第一密封圈22相适配,后盖板4正面的第二密封卡槽43与顶部盖板2背面的第二密封圈35相适配。
后盖板4的中部开设有空腔41;空腔41的形状和大小与空气舵本体11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且该空气舵本体11固定在该空腔41的内部,空气舵本体11的顶部且远离中部的位置垂直设有顶柱111,顶柱111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贯穿至穿孔21的内腔,且该顶柱111的顶部与十字拧动把手10的底部相贴合;通过设计的十字拧动把手10,能够有效的通过十字拧动把手10对顶柱111进行抵动,起到调整空气舵本体11在成型模主体1内部位置的效果。
注胶口31远离前盖板3正面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横向设置的注胶槽311,注胶槽311的顶部位于空腔41内腔的底边上;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有效的使胶体更好的覆盖在产品的表面,并实现均匀展开的效果。
当空气舵本体11位于空腔41时,第一紧固螺钉42和第二紧固螺钉71的底端与空气舵本体11的上端面相贴合、第三紧固螺钉8的左端与空气舵本体11的右侧面相贴合;该设计的出现,能够通过第一紧固螺钉42、第二紧固螺钉71和第三紧固螺钉8对空气舵本体11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其出现左右晃动或者摇晃的问题。
后盖板4底部的左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杆5;该设计的出现,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整个成型模主体1的稳定性。
顶部盖板2、前盖板3和后盖板4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一起;该设计的出现,能够起到方便拆卸成型模主体1的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工作原理),工作人员首先将空气舵本体11放置在空腔41内,并使顶柱111伸入到穿孔21中,然后工作人员依次将前盖板3和后盖板4通过内六角螺栓与顶部盖板2进行固定,并使第二密封圈35卡合进后盖板4正面的第二密封卡槽43中、使第一密封圈22卡合进第一密封卡槽33和后盖板4顶部的第二密封卡槽43中,然后分别拧动第一紧固螺钉42、第二紧固螺钉71和第三紧固螺钉8,实现对空气舵本体11进行挤压紧固的效果,组合完成型模主体1后即可开始进行注胶操作(开始工作前可通过拧动十字拧动把手10调整空气舵本体11在成型模主体1中的位置,拧动时,十字拧动把手10的底部推动顶柱111完成空气舵本体11的位置调整);
注胶时,胶体从注胶口31进入并流经注胶槽311,之后扩散到整个空腔41中,这一过程中,由于设置有三个不同高度的溢胶口32,可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注胶的高度,同时也可透过任意一个观察窗进行观察成型模主体1内部的注胶情况,注胶完成后,即可取出空气舵本体1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1.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包括成型模主体(1)和空气舵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主体(1)包括有顶部盖板(2)、前盖板(3)和后盖板(4),所述顶部盖板(2)上端面的左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观察窗(6),所述顶部盖板(2)上端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观察窗(7),所述第二观察窗(7)的左侧内腔垂直设有第二紧固螺钉(71),所述顶部盖板(2)上端面的中部内腔垂直设有第三紧固螺钉(8),所述顶部盖板(2)底部的四边沿均设有第一密封圈(22),所述顶部盖板(2)的上端面且靠近第二观察窗(7)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十字拧动把手(10),所述顶部盖板(2)的内腔且位于固定座(9)底部的位置处开设有一穿孔(21),所述十字拧动把手(10)的底端垂直贯穿固定座(9)的内腔并延伸至穿孔(21)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板(3)正面中部且靠下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个贯穿前盖板(3)正反面的注胶口(31),所述前盖板(3)正面中部且靠靠上的位置处开设有三个贯穿前盖板(3)正反面的溢胶口(32),且三个溢胶口(32)互相远离并呈左高右底的倾斜状分布,所述前盖板(3)的顶部横向开设有第一密封卡槽(33),所述前盖板(3)的背面一体成型有垫块(34),所述前盖板(3)的背面沿着边框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35),所述垫块(34)位于第二密封圈(35)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4)右侧中部的内腔横向设有第一紧固螺钉(42),所述后盖板(4)顶部和正面的边框上均开设有第二密封卡槽(43),所述后盖板(4)顶部的第二密封卡槽(43)与顶部盖板(2)底部的第一密封圈(22)相适配,所述后盖板(4)正面的第二密封卡槽(43)与顶部盖板(2)背面的第二密封圈(35)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4)的中部开设有空腔(41);所述空腔(41)的形状和大小与空气舵本体(11)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且该空气舵本体(11)固定在该空腔(41)的内部,所述空气舵本体(11)的顶部且远离中部的位置垂直设有顶柱(111),所述顶柱(111)的顶端向上延伸并贯穿至穿孔(21)的内腔,且该顶柱(111)的顶部与十字拧动把手(10)的底部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口(31)远离前盖板(3)正面的一端固定连通有横向设置的注胶槽(311),所述注胶槽(311)的顶部位于空腔(41)内腔的底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气舵本体(11)位于空腔(41)时,第一紧固螺钉(42)和第二紧固螺钉(71)的底端与空气舵本体(11)的上端面相贴合、第三紧固螺钉(8)的左端与空气舵本体(11)的右侧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4)底部的左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杆(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舵复合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盖板(2)、前盖板(3)和后盖板(4)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一起。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