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在注塑某些制件时,例如图1所示的底壳,包括本体100,其底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101,而在本体边沿上需要相应的开设有一个安装孔102。由于注塑时,模具只在垂直于本体的方向上运动,其模具在合模与脱模的过程中都与安装孔的开设方向垂直,无法在注塑时一体成型,而需要在底壳成型后,人工再在本体边沿加工出安装孔,增加了成型步骤,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动模在运动时,将会驱使插块嵌入至成型腔内,能够将安装孔一同注塑成型,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包括动模与定模,所述动模上嵌设有第一模仁,所述第一模仁具有成型腔,所述定模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内的第二模仁,所述动模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所述侧模仁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模仁并嵌入至成型腔内的插块,所述侧模仁上设置有穿出动模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穿出动模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引导杆远离侧模仁的一端设置有抵紧块,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上,所述定模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运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运动时,驱动件将会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一侧运动,使得插块穿过第一模仁并嵌入至成型腔内,此时引导杆将随之运动,抵紧块将会将复位弹簧抵紧在动模上,当注塑完毕后,驱动件不再抵触在侧模仁上,此时复位弹簧将会驱使侧模仁反向滑动,从而驱使插块脱离成型腔,此时安装孔形成,不需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上开设有供侧模仁滑移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两侧壁朝相互远离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置有抵触在所述侧模仁一侧的限位块,所述侧模仁两侧壁均设置有用于嵌设在限位块与第一滑槽槽底之间的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模仁在滑动时,其上下两侧将会在第一滑槽内进行滑动,同时凸块将会在限位块与第一滑槽槽底之间滑动,凸块将会在垂直于滑动方向上对侧模仁进行限位,使其能够较为稳定地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限位块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引导槽,所述侧模仁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入至两个所述引导槽中的引导块,所述引导杆设置在引导块远离第一模仁一侧,所述引导杆穿过所述引导槽远离第一模仁一侧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模仁在滑动时,引导块在引导槽内滑动,同时引导杆将会在引导槽内滑动,并且抵紧块将会驱使复位弹簧压缩形变,使得侧模仁进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模仁远离所述第一模仁的一侧设置为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朝向靠近所述定模一侧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块、导向块,所述驱动块设置在定模上,所述驱动块靠近第二模仁的一侧设置为与第一引导斜面适配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导向块设置在第一引导斜面上,所述第二引导斜面上开设有供导向块滑动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运动时,导向块将会嵌入至导向槽内,对驱动块进行导向作用,并且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抵触,从而驱使侧模仁朝向第一模仁一侧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块滑移连接在所述第一引导斜面上,所述导向块的截面呈t型,且所述侧模仁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面沿第一引导斜面开设有供导向块嵌入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与导向块连接的缓冲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模仁与驱动块抵触时,导向块与导向槽槽底之间的摩擦力,将会驱使导向块在容置槽内滑动,并且缓冲组件将会起到对导向块缓冲的作用,避免驱动块与导向块在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设置在容置槽槽底且穿过导向块的缓冲杆、套设在缓冲杆上且两端设置在容置槽槽底和导向块上的缓冲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在容置槽内滑动时,缓冲杆将会与导向块相对滑动,导向块将会挤压缓冲弹簧,当脱模时,缓冲弹簧将会驱使导向块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块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设置有嵌块,所述第一滑槽槽底开设有供所述嵌块嵌入的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块抵触在侧模仁上时,最终嵌块将会嵌入至嵌槽中,实现导向作用,提高对模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呈圆台状的导柱,所述定模上嵌设有导套,所述导套的内腔与所述导柱适配,且所述导套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导柱抵触的橡胶圆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导柱将会嵌入至导套内,并且当完全合模时,导柱将会抵紧在橡胶圆环上,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动模朝向定模一侧运动时,驱动件将会驱使侧模仁朝向成型腔一侧运动,使得插块穿过第一模仁并嵌入至成型腔内,此时引导杆将随之运动,抵紧块将会将复位弹簧抵紧在动模上,当注塑完毕后,驱动件不再抵触在侧模仁上,此时复位弹簧将会驱使侧模仁反向滑动,从而驱使插块脱离成型腔,此时安装孔形成,不需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2.驱动块与侧模仁贴合时,导向块将会嵌入至导向槽内,对驱动块进行导向作用,并且第一引导斜面与第二引导斜面相抵触,从而驱使侧模仁朝向第一模仁一侧滑动;
3.导向块在滑动过程中,缓冲弹簧将会压缩形变,避免驱动块与导向块在接触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导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动模的局部爆炸图,用于展示侧模仁;
图6是限位块与侧模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a部放大图,用于展示缓冲组件。
附图标记:100、本体;101、凸起部;102、安装孔;110、动模;111、第一模仁;112、成型腔;113、第二模仁;114、导柱;115、导套;116、橡胶圆环;120、定模;130、侧模仁;131、插块;132、第一滑槽;133、第一安装槽;134、限位块;135、凸块;140、引导槽;141、引导块;142、引导杆;143、复位弹簧;144、抵紧块;145、第一引导斜面;150、驱动件;151、驱动块;152、导向块;153、第二引导斜面;154、导向槽;155、嵌块;156、嵌槽;157、容置槽;160、缓冲组件;161、缓冲杆;162、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参照图2、图3,包括动模110与定模120,动模110上嵌设有第一模仁111,且第一模仁111具有成型腔112,同时定模120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第二模仁113。
参照图3、图4,动模110上嵌设有不少于两个呈圆台状的导柱114,同时定模120上嵌设有导套115,导套115的内腔与导柱114适配,且导套115底部一体设置有用于与导柱114抵触的橡胶圆环116。
参照图1、图5,动模110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130,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模仁111并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插块131,动模110上开设有供侧模仁130滑移的第一滑槽132,第一滑槽132两侧壁朝相互远离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3,第一安装槽133内通过螺栓固定有抵触在侧模仁130一侧的限位块134,侧模仁130两侧壁均一体设置有用于嵌设在限位块134与第一滑槽132槽底之间的凸块135。
参照图5、图6,两个限位块134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引导槽140,侧模仁130两侧壁上分别一体设置有用于嵌入至两个引导槽140中的引导块141,引导块141远离第一模仁111一侧螺纹连接有引导杆142,引导杆142穿过引导槽140远离第一模仁111一侧的内壁。并且引导杆142穿出动模110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43,引导杆142远离侧模仁13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抵紧块144,复位弹簧143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144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110上。
参照图6、图7,侧模仁130远离第一模仁111的一侧设置为第一引导斜面145,第一引导斜面145朝向靠近定模120一侧设置。定模120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130朝向成型腔112运动的驱动件150,驱动件150包括驱动块151、导向块152,驱动块15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定模120上,且驱动块151靠近第二模仁113的一侧设置为与第一引导斜面145适配的第二引导斜面153,导向块152设置在第一引导斜面145上,第二引导斜面153上开设有供导向块152滑动的导向槽154。同时驱动块151靠近动模110的一侧设置有嵌块155,第一滑槽132槽底开设有供嵌块155嵌入的嵌槽156。
参照图6、图7、图8,导向块152滑移连接在第一引导斜面145上,导向块152的截面呈t型,且侧模仁130靠近定模120的一侧面沿第一引导斜面145开设有供导向块152嵌入的容置槽157,容置槽157中设置有与导向块152连接的缓冲组件160。容置槽157远离定模120的一端为开口且另一端为闭口,缓冲组件160包括设置在容置槽157槽底且穿过导向块152的缓冲杆161、套设在缓冲杆161上且两端设置在容置槽157槽底和导向块152上的缓冲弹簧16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动模110朝向定模120一侧运动时,驱动块151将会抵触在第一引导斜面145上,此时导向块152将会嵌入至导向槽154中,导向块152将会在导向槽154内滑动,避免导向块152与导向槽154槽底产生较大摩擦力,同时第一引导斜面145将会驱使侧模仁130朝向成型腔112一侧运动,使得插块131穿过第一模仁111并嵌入至成型腔112内,此时引导杆142将随之运动,抵紧块144将会将复位弹簧143抵紧在限位块134上,当注塑完毕后,驱动块151不再抵触在侧模仁130上,此时复位弹簧143将会驱使侧模仁130反向滑动,从而驱使插块131脱离成型腔112,此时安装孔形成,不需二次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包括动模(110)与定模(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嵌设有第一模仁(111),所述第一模仁(111)具有成型腔(112),所述定模(120)上嵌设有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第二模仁(113),所述动模(110)上滑移连接有侧模仁(130),所述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模仁(111)并嵌入至成型腔(112)内的插块(131),所述侧模仁(130)上设置有穿出动模(110)的引导杆(142),所述引导杆(142)穿出动模(110)的一端上套设有复位弹簧(143),所述引导杆(142)远离侧模仁(130)的一端设置有抵紧块(144),所述复位弹簧(143)的一端设置在抵紧块(144)上且另一端设置在动模(110)上,所述定模(120)上设置有用于驱使侧模仁(130)朝向成型腔(112)运动的驱动件(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开设有供侧模仁(130)滑移的第一滑槽(132),所述第一滑槽(132)两侧壁朝相互远离一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3),所述第一安装槽(133)内设置有抵触在所述侧模仁(130)一侧的限位块(134),所述侧模仁(130)两侧壁均设置有用于嵌设在限位块(134)与第一滑槽(132)槽底之间的凸块(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块(134)相互靠近一侧开设有引导槽(140),所述侧模仁(130)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嵌入至两个所述引导槽(140)中的引导块(141),所述引导杆(142)设置在引导块(141)远离第一模仁(111)一侧,所述引导杆(142)穿过所述引导槽(140)远离第一模仁(111)一侧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仁(130)远离所述第一模仁(111)的一侧设置为第一引导斜面(145),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45)朝向靠近所述定模(120)一侧设置,所述驱动件(150)包括驱动块(151)、导向块(152),所述驱动块(151)设置在定模(120)上,所述驱动块(151)靠近第二模仁(113)的一侧设置为与第一引导斜面(145)适配的第二引导斜面(153),所述导向块(152)设置在第一引导斜面(145)上,所述第二引导斜面(153)上开设有供导向块(152)滑动的导向槽(1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152)滑移连接在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45)上,所述导向块(152)的截面呈t型,且所述侧模仁(130)靠近所述定模(120)的一侧面沿第一引导斜面(145)开设有供导向块(152)嵌入的容置槽(157),所述容置槽(157)中设置有与导向块(152)连接的缓冲组件(1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160)包括设置在容置槽(157)槽底且穿过导向块(152)的缓冲杆(161)、套设在缓冲杆(161)上且两端设置在容置槽(157)槽底和导向块(152)上的缓冲弹簧(16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151)靠近所述动模(110)的一侧设置有嵌块(155),所述第一滑槽(132)槽底开设有供所述嵌块(155)嵌入的嵌槽(15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10)上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呈圆台状的导柱(114),所述定模(120)上嵌设有导套(115),所述导套(115)的内腔与所述导柱(114)适配,且所述导套(115)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导柱(114)抵触的橡胶圆环(11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