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5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蛇形管的改进型蒸发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蒸发器外壳中只有一根蛇形管,因此散热效率比较低,为了更好地散热,会将蛇形管做得长一点,这样外壳就要做得比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蒸发器1,该蒸发器中采用了多根蛇形管,且将液体进出口使用o型管单排连接,这在一定程度了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不增加蛇形管的体积,但是此蒸发器仍然存在如下缺点:一,采用o型管单排连接,极大地限制了进出液体的流量,减少了热交换面积;二,如果需要更大的换热面积,就需要增加更多的蛇形管,这样势必要增加外壳的直径,随着外壳直径的增加,外壳两端的封板耐压性能降低,且冷媒的需要量也大幅升高,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蒸发器,该蒸发器中液体进出口使用u型管多排连接,因此只要稍稍增加筒体的高度既能够使整个蒸发器的交换功能提高一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一端盖,所述筒体上设有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该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两个平行的u型管,其中上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进口管,下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出口管,所述筒体内部为空心结构,该空心结构内设有蛇形管组,所述蛇形管组由若干根蛇形管相互套设而成,所述蛇形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入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上方的u型管内,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出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下方的u型管内。

优选地,所述筒体为中心部位具有通槽的圆环体结构,该圆环体内部为空心结构,两端通过带有通孔的端盖密封。

优选地,所述冷媒进口管的一端连接于筒体下端侧壁,另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冷媒出口管的一端连接于筒体上端的端盖,另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u型管的两臂与筒体焊接固定,两个u型管固定于筒体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筒体内设有带若干通孔的挡板,所述蛇形管穿过通孔而被固定于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蛇形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设成两排或多排结构,且全部与u型管连通,为了满足多排蛇形管的设计,只需要稍微增加筒体高度即可,因此在蒸发器筒体直径不变而其高度少许增加的条件下能够使得蒸发器的热交换功率提高一倍甚至数倍,不仅蒸发器整体的占用面积小,而且因为筒体的体积变化很小,因此冷媒的充注量基本不需要增加,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由于筒体的直径没有变化,因此筒体两端的端盖耐压强度不变,整个蒸发器具有较强的耐压能力;u型管直接固定于筒体的侧壁,减少了对蛇形管的压力,也提高了蒸发器整体的稳定性;由于u型管能够容纳多排蛇形管,成倍地增加了液体进出口的流量,大大地提高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蛇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发器,10-筒体,11-端盖,12-冷媒进口管,13-冷媒出口管,20-蛇形管,21-输入端,22-输出端,30-u型管,31-液体进口管,32-液体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2-5所示,一种改进型蒸发器,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一端盖11,所述筒体10上设有冷媒进口管12和冷媒出口管13,该筒体10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两个平行的u型管30,其中上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进口管31,下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出口管32,所述筒体10内部为空心结构,该空心结构内设有蛇形管组,所述蛇形管组由若干根蛇形管20相互套设而成,所述蛇形管20具有输入端21和输出端22,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入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上方的u型管30内,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出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下方的u型管30内。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可以通过增加蛇形管的数量,每根蛇形管之间的间距不同,从内到外蛇形管的间距逐渐增大,从外到内的蛇形管互相套设,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10根蛇形管,10根蛇形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各形成平行的两排,每排五根,所有的输入端21伸出筒体外侧与位于筒体上方的u型管30连通,所有的输出端22伸出筒体外侧与位于筒体下方的u型管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蒸发效率,还可以设有更多的蛇形管,相应地蛇形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设成三排、四排等等,为了满足多排蛇形管的设计,只需要稍微增加筒体高度即可,因此在蒸发器筒体直径不变而其高度少许增加的条件下能够使得蒸发器的热交换功率提高一倍甚至数倍,不仅蒸发器整体的占用面积小,而且因为筒体的体积变化很小,其冷媒的充注量基本不需要增加,有利于节能减排;同时由于筒体的直径没有变化,筒体两端的端盖耐压强度不变,整个蒸发器具有较强的耐压能力;u型管直接固定于筒体的侧壁,减少了对蛇形管的压力,也提高了蒸发器整体的稳定性;由于u型管能够容纳多排蛇形管,成倍地增加了液体进出口的流量,大大地提高了换热面积,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功率。

如图3所示,所述筒体10为中心部位具有通槽的圆环体结构,该圆环体内部为空心结构,两端通过带有通孔的端盖11密封。:所述冷媒进口管12的一端连接于筒体10下端侧壁,另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冷媒出口管13的一端连接于筒体上端的端盖11,另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

更优地,所述u型管30的两臂与筒体10焊接固定,两个u型管固定于筒体的同一侧,u型管30的两臂刚好夹紧于筒体10的两侧,且两者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此固定方式比较牢固,且不会给蛇形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管造成任何压力。所述筒体10内设有带若干通孔的挡板,所述蛇形管20穿过通孔而被固定于筒体内,此挡板在图中未示出,通过将蛇形管20定位于筒体内的固定位置,可以有效地保持所有蛇形管之间的间隙,确保冷媒在筒体内沿着管壁涡旋状逆向蒸发,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热交换的功率,能够发挥出蒸发器最高之能效。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使用时,冷媒通过位于筒体10下端的冷媒进口管12进入筒体内,而高温液体通过液体进口管31进入位于筒体上方的u型管30内,进而通过蛇形管的输入端21进入筒体内的蛇形管主体内,高温液体在蛇形管内由上往下流动,而筒体10内的冷媒沿着蛇形管壁涡旋状向上流动,蛇形管内的液体与冷媒充分接触换热,使得冷媒蒸发,蒸发的冷媒通过位于筒体上侧端盖11上的冷媒出口管13排出,而被冷却后的液体通过蛇形管的输出端22进入位于筒体下方的u型管30并通过液体出口管32流出。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所述筒体(10)的上下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一端盖(11),所述筒体(10)上设有冷媒进口管(12)和冷媒出口管(13),该筒体(10)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两个平行的u型管(30),其中上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进口管(31),下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出口管(32),所述筒体(10)内部为空心结构,该空心结构内设有蛇形管组,所述蛇形管组由若干根蛇形管(20)相互套设而成,所述蛇形管(20)具有输入端(21)和输出端(22),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入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上方的u型管(30)内,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出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下方的u型管(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为中心部位具有通槽的圆环体结构,该圆环体内部为空心结构,两端通过带有通孔的端盖(11)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进口管(12)的一端连接于筒体(10)下端侧壁,另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所述冷媒出口管(13)的一端连接于筒体上端的端盖(11),另一端与外部管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30)的两臂与筒体(10)焊接固定,两个u型管固定于筒体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内设有带若干通孔的挡板,所述蛇形管(20)穿过通孔而被固定于筒体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蒸发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密封连接一端盖,所述筒体上设有冷媒进口管和冷媒出口管,该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设有两个平行的U型管,其中上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进口管,下方的U型管连接一根液体出口管,所述筒体内部为空心结构,该空心结构内设有蛇形管组,所述蛇形管组由若干根蛇形管相互套设而成,所述蛇形管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入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上方的U型管内,该若干根蛇形管的输出端至少形成平行的两排且全部穿出外壳并插入下方的U型管内。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换热效率高且具有较强的耐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廖小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超智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1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