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5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制冷系统中的蒸发热交换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



背景技术:

蒸发换热器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件,而蒸发管是蒸发换热器的核心部件,其换热性能决定了蒸发换热器性能的高低。对于换热管制造行业来说,要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能效,主要是通过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来实现。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所用的蒸发管,其制冷剂在管外沸腾时的沸腾换热热阻和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热阻都相当大,甚至管外沸腾换热热阻大于管内强制对流换热热阻,因此,通过优化管外翅片结构,强化管外沸腾换热可以有效提高蒸发管的换热效率。

现有技术中,外翅片形状通常加工为t型。传统t型翅片易于加工,因此得到广泛采用。例如中国专利10135786.7中公开的“蒸发器传热管”及中国专利20297489.5中公开的“一种蒸发器用的热交换管”翅片均为t型翅片,翅片间隙形成孔穴结构,使之成为制冷剂形成气泡时所需的汽化核心,从而达到沸腾换热的效果。但t型翅片的加工过程是利用刀片将垂直的外翅片从顶部压平,压制过程中,受到压力作用的垂直翅片存在弯曲变形可能,造成t型翅片形状不规则,空穴结构大小不统一,影响蒸发管的换热性能。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包括管体以及由管体上材料延展形成的呈螺旋状态的与管体呈一体结构的外翅片,所述外翅片一侧设置有次级侧向翅片,所述外翅片顶部通过刀片加工形成倾斜形状,形成f型外翅片,所述f型外翅之间的间隙形成相互连通的复合螺旋通道,在所述f型外翅片上还加工有与所述的螺旋通道既交错又连通的翅槽,将圆周上的f型外翅片贯穿分割,使所述螺旋通道被翅槽分割形成多个复合孔穴结构,所述管体内表面凸设有与管体呈一体结构的内螺纹肋。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次级侧向翅片位于外翅片的任意一侧。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翅片的倾斜方向与次级侧向翅片的延伸方向一致,形成f型外翅片。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翅片的间距p为0.4~1.5mm。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翅片的倾斜角度α为60~90°。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次级侧向翅片与翅片的夹角β为60~90°。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f型外翅片的高度h为0.4~1.0mm。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次级侧向翅片的高度h为0.2~0.6mm。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翅槽的横截面轮廓包括矩形、倒梯形和倒三角形。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翅槽与轴线夹角γ为1~60°,槽深为0.3~1.0mm,周向翅槽数量为60~180条。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内螺纹肋的高度为0.3~0.6㎜,周向内螺纹肋数量为20~60条,螺旋角度为10~70°。

本实用新型通过刀片对垂直外翅片侧向倾压,使设有次级侧向翅片的垂直外翅片形成f型结构,刀片对垂直翅片的侧向倾压加工,有效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翅片的弯曲变形,使翅片间形成的孔穴结构均匀一致,保证了蒸发换热过程的稳定。此外,外翅片上的次级侧向翅片结构,使翅片间的单一孔穴结构成为复合孔穴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制冷剂蒸发时的汽化核心,且复合孔穴结构有利于蒸发形成的气泡迅速长大并迅速溢出,使得沸腾过程不断持续从而达到强化蒸发管沸腾换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管体、2—f型外翅片(21—外翅片、22—次级侧向外翅片)、3—螺旋通道、4—翅槽、5—内螺纹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和有益效果,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做出的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化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换热管包括具有内腔的管体1,所述管体1外表面设置有呈螺旋状分布的与管体1呈一体结构的外翅片21,在所述外翅片21一侧设置有次级侧向翅片22,由此结构形成的复合翅片使翅片间的单一空穴结构成为复合孔穴结构,进一步增加了制冷剂蒸发时的汽化核心;如图3所示,所述外翅片21顶部通过刀片加工形成倾斜形状,倾斜方向与次级侧向翅片22的延伸方向一致往左倾斜,由此形成f型外翅片2,翅片21的间距p为0.55mm,倾斜角度α为75°,侧向翅片22与翅片21的夹角β为70°,次级侧向翅片22的高度h为0.4mm,外翅片2的高度h为0.7mm,由此结构形成的f型外翅片有效避免了加工过程中翅片弯曲变形,使翅片间形成的空穴结构均匀一致,保证了蒸发换热过程的稳定;如图4所示,所述f型外翅片2之间的间隙形成相互连通的复合螺旋通道3,在f型外翅片2上还加工有与所述的螺旋通道3既交错又连通的翅槽4,将圆周上的f型外翅片2贯穿分割,使螺旋通道3被翅槽4分割形成多个复合孔穴结构,翅槽4与轴线夹角γ为40°,槽深为0.5mm,周向翅槽数量为130条,翅槽4的横截面轮廓为倒梯形,由此结构形成的复合孔穴结构有利于蒸发形成的气泡迅速长大并迅速溢出,使得沸腾过程不断持续从而达到强化蒸发管沸腾换热的效果;所述管体1内表面凸设有与管体1呈一体结构的内螺纹肋5,内螺纹肋5的高度为0.41㎜,周向内螺纹肋数量为38条,螺旋角度为60°。

实施例2:

参照图5、图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其基本结构和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是:如图7、图8所示,换热管所述翅片21的倾斜方向与次级侧向翅片22的延伸方向一致往右倾斜;所述翅片21的倾斜角度α为89°;所述次级侧向翅片22与翅片21的夹角β为8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与不足,完成了发明任务,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技术效果栏中所描述的技术效果,不失为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内腔的管体(1),所述管体(1)外表面设置有呈螺旋状分布的与管体(1)呈一体结构的外翅片(21),在所述外翅片(21)一侧设置有次级侧向翅片(22),所述外翅片(21)顶部通过刀片加工形成倾斜形状,形成f型外翅片(2),所述f型外翅片(2)之间的间隙形成相互连通的复合螺旋通道(3),在所述f型外翅片(2)上还加工有与所述的螺旋通道(3)既交错又连通的翅槽(4),将圆周上的f型外翅片(2)贯穿分割,使所述螺旋通道(3)被翅槽(4)分割形成多个复合孔穴结构,所述管体(1)内表面凸设有与管体(1)呈一体结构的内螺纹肋(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向翅片(22)位于外翅片(21)的任意一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1)的倾斜方向与次级侧向翅片(22)的延伸方向一致,形成f型外翅片(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1)的间距p为0.4~1.5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21)的倾斜角度α为60~90°。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向翅片(22)与翅片(21)的夹角β为60~90°。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f型外翅片(2)的高度h为0.4~1.0mm。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向翅片(22)的高度h为0.2~0.6mm。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槽(4)的横截面轮廓包括矩形、倒梯形和倒三角形。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槽(4)与轴线夹角γ为1~60°,槽深为0.3~1.0mm,周向翅槽数量为60~180条。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肋(5)的高度为0.3~0.6㎜,周向内螺纹肋数量为20~60条,螺旋角度为10~70°。

技术总结
一种复合孔穴蒸发换热管,包括管体以及与管体呈一体结构的螺旋状外翅片,外翅片一侧设有次级侧向翅片,外翅片顶部加工形成倾斜形状,且倾斜方向与次级侧向翅片的延伸方向一致,形成F型外翅片,外翅片之间的间隙形成相连通的复合螺旋通道,在所述F型外翅片上还加工出与螺旋通道既交错又连通的翅槽,螺旋通道被分割成多个复合孔穴结构,所述管体内表面凸设有内螺纹肋。优点:F型外翅片的间隙所形成的复合环形通道,提供了大量汽化核心,且利于气泡迅速长大并迅速溢出,同时,复合孔穴结构有利于蒸发换热过程中制冷剂流入孔穴,确保制冷剂的及时补入及蒸汽的有效排出,使得沸腾过程不断持续,从而达到强化沸腾换热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金莉雯;张春明;时明华;景晓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1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