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7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车内环境舒适性和汽车内空间紧凑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空调用换热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车用空调蒸发器作为直接向车内提供冷量和调节湿度的部件,它的性能对于车内环境的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汽车空调系统对于蒸发器的要求特殊,由于汽车仪表板下面的安装控件非常紧凑,因此要求单位体积的换热器必须提供足够大的换热量,即蒸发器必须紧凑高效。微通道平行流蒸发器相比传统层叠式蒸发器具有体积小、单位换热量大的优势,已经成为汽车空调蒸发器的发展趋势。

常规平行流式蒸发器,流程布置设计单一、无节流设计,工况下,冷媒介质在流道中分配不均匀。芯体换热面温差大,换热效果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芯体换热面温差小,换热效果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并行设置,所述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并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扁管阵列,所述第一扁管阵列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集流管连通;所述第四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扁管阵列,所述第二扁管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扁管,所述第二扁管的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二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左端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左端部设置有出气口,

所述第一隔板插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一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均流板,多个所述第一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所述第二隔板插设在所述第三集流管中;

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二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均流板,多个所述第二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隔板将第三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六腔体,所述第五腔体与第一腔体通过第一扁管连通,所述第五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均流板。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六腔体的容积小于第五腔体的容积,所述第六腔体的容积小于第二腔体的容积。

作为优选的,多个所述第三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具有两个。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容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三集流管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插设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内,第二隔板插设在第三集流管中,如此,将集流管分隔成多个流程,而在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均流板,可以对冷却液的流动进行控制,使得冷却液流动缓慢,从而使得冷却液与外界充分进行热交换;

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对于每个第一均流板的通流量的变化,可有效控制冷却液在集流管内流量变化,使得单流程内各微通道流量更为均匀,整个换热面平均温差小,从而提升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b)为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媒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0、第一集流管;11、进液口;12、第一腔体;13、第二腔体;20、第二集流管;21、出气口;22、第三腔体;23、第四腔体;30、第三集流管;31、第五腔体;32、第六腔体;40、第四集流管;41、第四均流管;50、第二扁管阵列;60、第一隔板;61、第二隔板;62、第一均流板;63、第二均流板;64、第三均流板;65、连接管;70、第一安装架;71、第二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第三集流管30、第四集流管40、第一隔板60和第二隔板61。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并行设置,第三集流管30和第四集流管40并行设置。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设置在第一安装架70内,第三集流管30和第四鸡柳管设置在第二安装架71内。

第一集流管10与第三集流管30之间设置有第一扁管阵列,第一扁管阵列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扁管,第一扁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连通,第一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集流管30连通。第四集流管40与第二集流管20之间设置有第二扁管阵列50,第二扁管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扁管,第二扁管的一端与第二集流管20连通,第二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集流管40连通。第一集流管10的左端部设置有进液口11,第二集流管20的左端部设置有出气口21。制冷液从进液口11进入第一集流管10,经蒸发器内部流转后,变成气相,从第二集流管20的出气口21排出。

第一隔板60插设在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内,第一隔板60将第一集流管10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12和第二腔体13,第一腔体12与进液口11连通,第一腔体12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均流板62,多个第一均流板62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具体表现为,每块第一均流板62上开设有多个通流孔,而每块第一均流板62上通流孔的数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如此,可以控制第一均流板62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小。

第二隔板61插设在第三集流管30中。

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管65,连接管65一端与第二腔体13连通,连接管65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20连通。连接管65可以实现第二腔体13和第二集流管20之间直接连通。

常规平行流式蒸发器,流程布置设计单一、无节流设计,工况下,冷媒介质在流道中分配不均匀。芯体换热面温差大,换热效果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隔板60和第二隔板61,可实现冷却液多流程平行流动。而第一均流板62的设计,可以对冷却液的流动进行控制,使得冷却液流动缓慢,从而使得冷却液与外界充分进行热交换。而对于每个第一均流板62的通流量的变化,可有效控制冷却液在集流管内流量变化,使得单流程内各微通道流量均匀,整个换热面平均温差小。

第一隔板60将第二集流管20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三腔体22和第四腔体23,第四腔体23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均流板63,多个第二均流板63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同样的,每块第二均流板63上开设有多个通流孔,而每块第二均流板63上通流孔的数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如此,可以控制第二均流板63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小。从而实现第四腔体23内各微通道流量均匀。冷媒即冷却液。

第二隔板61将第三集流管30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五腔体31和第六腔体32,第五腔体31与第一腔体12通过第一扁管连通,第五腔体31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均流板64。第六腔体32的容积小于第五腔体31的容积,第六腔体32的容积小于第二腔体13的容积。

多个第三均流板64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连接管65具有两个。第二腔体13的容积小于第一腔体12的容积。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媒的流程示意图。

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三集流管30与第四集流管40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一集流管10位于第三集流管30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器的整个换热面平均温差小,如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蒸发器换热效率更高,制冷剂流动噪声降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并行设置,所述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并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三集流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扁管阵列,所述第一扁管阵列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扁管,所述第一扁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扁管的另一端与第三集流管连通;所述第四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扁管阵列,所述第二扁管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扁管,所述第二扁管的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二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左端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左端部设置有出气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板插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一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均流板,多个所述第一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所述第二隔板插设在所述第三集流管中;

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二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均流板,多个所述第二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将第三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五腔体和第六腔体,所述第五腔体与第一腔体通过第一扁管连通,所述第五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三均流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腔体的容积小于第五腔体的容积,所述第六腔体的容积小于第二腔体的容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具有两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容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三集流管与第四集流管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集流管位于第三集流管的下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插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一集流管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均流板,多个所述第一均流板的通流量沿冷媒流动方向减少;所述第二隔板插设在所述第三集流管中;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其芯体换热面温差小,换热效果高。

技术研发人员:范士刚;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常发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61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