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频器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变频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证变频器的正常工作,需对变频器进行实时地冷却。目前对变频器的冷却常采用水冷或风冷的方式,但是这两种冷却方式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且其内部的冷却风扇一直处于满负荷工作,能耗过大,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变频器壳体,所述变频器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若干穿插于所述变频器壳体的散热风扇,所述变频器壳体内部的一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进液管一、进液管二、进液管三和进液管四,所述进液管一、所述进液管二、所述进液管三和所述进液管四的顶端延长至所述变频器壳体内部的顶端并与回液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一、所述进液管二、所述进液管三和所述进液管四的底端穿插于与所述变频器壳体并与分流器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通过排液管与制冷器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一、所述进液管二、所述进液管三和所述进液管四上分别依次设置有电磁阀一、电磁阀二、电磁阀三和电磁阀四,所述变频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主器件,所述主器件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板,所述回液管穿插于所述散热板并与所述制冷器连接,所述主器件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器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端设置有防尘罩。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器壳体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一、所述进液管二、所述进液管三和所述进液管四分别均通过若干固定套与所述变频器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是由散热侧板一和散热侧板二构成,所述散热侧板一和所述散热侧板二通过若干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侧板一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主器件固定连接的散热条。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一、所述进液管二、所述进液管三和所述进液管四位于所述变频器壳体内部顶端的部分为曲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散热风扇、进液管一、进液管二、进液管三、进液管四、回液管、分流器、排液管、制冷器、电磁阀一、电磁阀二、电磁阀三、电磁阀四、散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构成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从而能够对变频器进行高效冷却,保证变频器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的进液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的散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变频器壳体;2、散热风扇;3、进液管一;4、进液管二;5、进液管三;6、进液管四;7、回液管;8、分流器;9、排液管;10、制冷器;11、电磁阀一;12、电磁阀二;13、电磁阀三;14、电磁阀四;15、主器件;16、散热板;17、温度传感器;18、支撑框;19、防尘罩;20、散热孔;21、固定套;22、散热侧板一;23、散热侧板二;24、螺栓;25、散热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包括变频器壳体1,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若干穿插于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散热风扇2,所述变频器壳体1内部的一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进液管一3、进液管二4、进液管三5和进液管四6,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的顶端延长至所述变频器壳体1内部的顶端并与回液管7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的底端穿插于与所述变频器壳体1并与分流器8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8通过排液管9与制冷器10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上分别依次设置有电磁阀一11、电磁阀二12、电磁阀三13和电磁阀四14,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主器件15,所述主器件1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板16,所述回液管7穿插于所述散热板16并与所述制冷器10连接,所述主器件15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散热风扇2、进液管一3、进液管二4、进液管三5、进液管四6、回液管7、分流器8、排液管9、制冷器10、电磁阀一11、电磁阀二12、电磁阀三13、电磁阀四14、散热板16和温度传感器17构成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从而能够对变频器进行高效冷却,保证变频器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框18,所述支撑框18的顶端设置有防尘罩19,所述变频器壳体1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20,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分别均通过若干固定套21与所述变频器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板16是由散热侧板一22和散热侧板二23构成,所述散热侧板一22和所述散热侧板二23通过若干螺栓24固定连接,所述散热侧板一2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主器件15固定连接的散热条25,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位于所述变频器壳体1内部顶端的部分为曲型结构。
从图1-3中可以看出,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框18,所述支撑框18的顶端设置有防尘罩19,所述变频器壳体1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20,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分别均通过若干固定套21与所述变频器壳体1固定连接,对于支撑框18、防尘罩19、散热孔20和固定套21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当温度传感器17监测到变频器温度过高时,冷却液通过排液管9进入到分流器8,然后再进入到进液管一3、进液管二4、进液管三5和进液管四6,散热风扇2启动,从而能够形成冷气吹向主器件15对主器件15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液进入到回液管7,回液管7再对散热板16进行冷却,最后流入制冷器10的内部,同时能够根据主器件15的温度高低选择性启闭电磁阀一11、电磁阀二12、电磁阀三13、电磁阀四14。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散热风扇2、进液管一3、进液管二4、进液管三5、进液管四6、回液管7、分流器8、排液管9、制冷器10、电磁阀一11、电磁阀二12、电磁阀三13、电磁阀四14、散热板16和温度传感器17构成的变频器的冷却系统,从而能够对变频器进行高效冷却,保证变频器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提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器壳体(1),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若干穿插于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散热风扇(2),所述变频器壳体(1)内部的一侧分别依次设置有进液管一(3)、进液管二(4)、进液管三(5)和进液管四(6),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的顶端延长至所述变频器壳体(1)内部的顶端并与回液管(7)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的底端穿插于与所述变频器壳体(1)并与分流器(8)固定连接,所述分流器(8)通过排液管(9)与制冷器(10)固定连接,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上分别依次设置有电磁阀一(11)、电磁阀二(12)、电磁阀三(13)和电磁阀四(14),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主器件(15),所述主器件(15)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散热板(16),所述回液管(7)穿插于所述散热板(16)并与所述制冷器(10)连接,所述主器件(15)的另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壳体(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框(18),所述支撑框(18)的顶端设置有防尘罩(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壳体(1)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均设置有若干散热孔(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分别均通过若干固定套(21)与所述变频器壳体(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6)是由散热侧板一(22)和散热侧板二(23)构成,所述散热侧板一(22)和所述散热侧板二(23)通过若干螺栓(24)固定连接,所述散热侧板一(2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与所述主器件(15)固定连接的散热条(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一(3)、所述进液管二(4)、所述进液管三(5)和所述进液管四(6)位于所述变频器壳体(1)内部顶端的部分为曲型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