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6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主要生产塑胶制品,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型腔,经冷却固化后成型;有些塑胶制品内需要设置倒扣,通过带有倒扣成型面的滑块或者斜顶在注塑成型时将倒扣一体成型在塑胶制品上,斜顶需要从倒扣中脱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脱模。

现有的斜顶机构,包括下模板,下模板下侧设置有两个模脚,两个模脚远离下模板一侧有下固定板,两个模脚之间滑移连接有顶出板,下模板上倾斜地滑移连接有斜顶杆,顶出板上设置有斜顶座,并且顶出板远离下模板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斜顶杆的一端与斜顶座滑移配合,当顶出板滑动时,斜顶座随之运动,斜顶杆的一端在斜顶座上滑移,并且斜顶杆将会将制品顶出。

由于在顶出过程中,斜顶杆倾斜运动,随着使用时间变长,斜顶杆受损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更换,而由于斜顶座与斜顶杆无法在竖直方向上直接脱离,往往需要将整块顶出板取下,才能将斜顶座滑出,继而从下模板上方将斜顶杆取出,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能够将斜顶座滑动后,将其与斜顶杆脱离,不需将整块顶出板取下,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下模板、顶出板,以及倾斜地滑移设置在下模板上的斜顶杆,所述顶出板上设置有斜顶座,所述斜顶杆的一端沿平行于下模板的方向与斜顶座滑移连接,且斜顶杆与斜顶座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设置,所述顶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座沿平行于下模板方向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包括锁止槽道与滑动槽道,所述斜顶座滑动至所述锁止槽道内时与所述斜顶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某一组斜顶杆与斜顶座进行更换时,使得本来位于锁止槽道内的斜顶座沿滑移槽开设方向进行滑动,使得斜顶座滑动至滑动槽道中,此时斜顶座上端将会脱离斜顶杆,便能够从滑动槽道中将斜顶座取出,随后从下模板上将斜顶杆由下自上拔出,便能单独更换这一组斜顶座与斜顶杆,不需将顶出板整体取下,便于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止槽道相对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滑移槽开设方向的限位条,所述斜顶座上开设有用于供限位条嵌入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会将斜顶座先嵌入至滑动槽道内,当限位槽与限位条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时,再滑动斜顶座,此时限位条将会嵌入至限位槽中,从而使得斜顶座固定在锁止槽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斜顶座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杆的一端嵌入的斜顶滑槽,所述斜顶滑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凸起长条,所述斜顶杆嵌入至所述斜顶滑槽的一端上开设有供凸起长条嵌入的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出板在滑动时,将会推动斜顶杆在下模板上进行滑动,并且此时凸起长条将会与导向槽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将斜顶杆进行顶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槽道远离所述锁止槽道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凸起长条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嵌入并抵触在所述斜顶滑槽槽底,所述滑动槽道内嵌设有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斜顶座嵌入至滑动槽道中时,限位板将会抵紧在斜顶滑槽槽底,使得斜顶座在滑移槽内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限位条将会与限位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斜顶座时能够便于将其嵌入至锁止槽道中,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块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板嵌入的容置槽,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容置槽槽底抵紧时,所述堵块下侧面与所述顶出板下侧面齐平,所述顶出板下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堵块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顶出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堵块嵌入至滑动槽道内时,限位板也将嵌入至容置槽内,此时堵块下侧面与顶出板下侧面齐平,将安装板固定后,能够使得顶出板与安装板完全贴合,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块远离下模板一侧面上开设有沉头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并螺纹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堵块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固定螺栓的一端将会嵌入至沉头孔中,使得堵块下侧面与顶出板下侧面保持齐平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板上嵌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杆穿过的斜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出板与斜顶座驱使斜顶杆进行滑动时,斜顶杆将会在斜孔内进行滑动,从而进行顶出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长条远离斜顶滑槽的两边沿均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顶座与斜顶杆进行相对滑动时,凸起长条两边沿设置倒角后,避免凸起长条边沿与斜顶滑槽内壁进行摩擦损耗,并且便于两者进行相对滑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需要更换某一组斜顶杆与斜顶座进行更换时,先将堵块从滑动槽道中取出,使得本来位于锁止槽道内的斜顶座沿滑移槽开设方向进行滑动,使得斜顶座滑动至滑动槽道中,此时斜顶座上端将会脱离斜顶杆,便能够从滑动槽道中将斜顶座取出,随后从下模板上将斜顶杆由下自上拔出,便能单独更换这一组斜顶座与斜顶杆,不需将顶出板整体取下,便于更换;

2.当安装斜顶座时,将其嵌入至滑动槽道中时,限位板将会嵌入至斜顶滑槽内,待限位板抵紧在斜顶滑槽槽底时,限位条与限位槽处于同一平面上,此时将斜顶座朝向锁止滑槽一侧滑动时,能够便于使得限位条嵌入至限位槽中,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模板的局部爆炸图,用于展示导向块;

图3是顶出板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斜顶座与顶出板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是斜顶杆与斜顶座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是顶出板的局部剖视图,用于展示滑移槽与堵块。

附图标记:100、下模板;110、模脚;111、下固定板;112、顶出板;120、导向块;121、斜孔;122、斜顶杆;130、斜顶座;131、斜顶滑槽;132、凸起长条;133、导向槽;140、滑移槽;141、锁止槽道;142、滑动槽道;143、限位条;144、限位槽;145、限位板;146、堵块;147、容置槽;148、沉头螺纹孔;149、固定螺栓;15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参照图1,包括下模板100,下模板100下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模脚110,两个模脚110远离下模板100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下固定板111,两个模脚110之间滑移连接有顶出板112。

参照图2,下模板100靠近顶出板112的一侧嵌设有导向块120,导向块120通过螺栓固定在下模板100上,并且导向块120上开设有斜孔121,斜孔121内滑移连接有斜顶杆122,斜顶杆122自上而下插入在导向块120中。

参照图3、图4,顶出板112上设置有斜顶座130,斜顶座130上开设有供斜顶杆122的一端嵌入的斜顶滑槽131,斜顶滑槽13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平行于顶出板112的凸起长条132,斜顶杆122嵌入至斜顶滑槽131的一端上开设有供凸起长条132嵌入的导向槽133。为了减小凸起长条132在导向槽133内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凸起长条132远离斜顶滑槽131的两边沿均设置有倒角。

参照图4、图5,顶出板112上开设有供斜顶座130沿平行于下模板100方向滑移的滑移槽140,滑移槽140包括锁止槽道141与滑动槽道142,斜顶座130滑动锁止槽道141内时与凸起长条132将会嵌入至导向槽133内。锁止槽道141相对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滑移槽140开设方向的限位条143,斜顶座130上开设有用于供限位条143嵌入的限位槽144。同时滑动槽道142远离锁止槽道141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凸起长条132的限位板145,限位板145嵌入并抵触在斜顶滑槽131槽底。将斜顶座130嵌入至滑动槽道142中时,限位板145将会抵紧在斜顶滑槽131槽底,使得斜顶座130在滑移槽140内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限位条143将会与限位槽144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斜顶座130时能够便于将其嵌入至锁止槽道141中,便于安装。

参照图5,滑动槽道142内嵌设有堵块146,堵块146上开设有供限位板145嵌入的容置槽147,限位板145与容置槽147槽底抵紧时,堵块146下侧面与顶出板112下侧面齐平,堵块146远离下模板100一侧面上开设有沉头螺纹孔148,沉头螺纹孔148内螺纹连接有一端与限位板145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149,并且顶出板112下侧固定通过螺栓有安装板150(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更换某一组斜顶杆122与斜顶座130时,先将安装板150拆卸下来,并且将需要更换的斜顶座130相对应的堵块146找到,并且将对应的固定螺栓149取下,此时将斜顶座130滑动至滑动槽道142内,限位条143将会脱离限位槽144,便能使得斜顶杆122与斜顶座130脱离,凸起长条132脱离导向槽133,将斜顶座130取出,随后从下模板100上将斜顶杆122由下自上拔出,便能单独更换这一组斜顶座130与斜顶杆122,不需将顶出板112整体取下,便于更换。

安装时,先将其嵌入至滑动槽道142中时,限位板145将会嵌入至斜顶滑槽131内,待限位板145抵紧在斜顶滑槽131槽底时,限位条143与限位槽144处于同一平面上,此时将斜顶座130朝向锁止滑槽一侧滑动时,能够便于使得限位条143嵌入至限位槽144中,便于安装,然后再将堵块146嵌入至滑动槽道142内,对斜顶座130进行限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下模板(100)、顶出板(112),以及倾斜地滑移设置在下模板(100)上的斜顶杆(12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板(112)上设置有斜顶座(130),所述斜顶杆(122)的一端沿平行于下模板(100)的方向与斜顶座(130)滑移连接,且斜顶杆(122)与斜顶座(130)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设置,所述顶出板(112)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座(130)沿平行于下模板(100)方向滑移的滑移槽(140),所述滑移槽(140)包括锁止槽道(141)与滑动槽道(142),所述斜顶座(130)滑动至所述锁止槽道(141)内时与所述斜顶杆(1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道(141)相对两侧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滑移槽(140)开设方向的限位条(143),所述斜顶座(130)上开设有用于供限位条(143)嵌入的限位槽(1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座(130)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杆(122)的一端嵌入的斜顶滑槽(131),所述斜顶滑槽(13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凸起长条(132),所述斜顶杆(122)嵌入至所述斜顶滑槽(131)的一端上开设有供凸起长条(132)嵌入的导向槽(1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道(142)远离所述锁止槽道(141)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平行于凸起长条(132)的限位板(145),所述限位板(145)嵌入并抵触在所述斜顶滑槽(131)槽底,所述滑动槽道(142)内嵌设有堵块(1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146)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板(145)嵌入的容置槽(147),所述限位板(145)与所述容置槽(147)槽底抵紧时,所述堵块(146)下侧面与所述顶出板(112)下侧面齐平,所述顶出板(112)下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150),所述堵块(146)通过固定螺栓(149)固定在所述顶出板(1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146)远离下模板(100)一侧面上开设有沉头螺纹孔(148),所述固定螺栓(149)穿过并螺纹连接在所述限位板(14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00)上嵌设有导向块(120),所述导向块(120)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杆(122)穿过的斜孔(12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长条(132)远离斜顶滑槽(131)的两边沿均设置有倒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包括下模板、顶出板,以及倾斜地滑移设置在下模板上的斜顶杆,所述顶出板上设置有斜顶座,所述斜顶杆的一端沿平行于下模板的方向与斜顶座滑移连接,且斜顶杆与斜顶座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设置,所述顶出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斜顶座沿平行于下模板方向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包括锁止槽道与滑动槽道,所述斜顶座滑动至所述锁止槽道内时与所述斜顶杆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斜顶座滑动至滑动槽道中,此时斜顶座上端将会脱离斜顶杆,便能够从滑动槽道中将斜顶座取出,随后从下模板上将斜顶杆由下自上拔出,便能单独更换这一组斜顶座与斜顶杆,不需将顶出板整体取下,便于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军;梁火荣;杨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圣创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9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