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产品的运行噪声及声品质已成为影响冰箱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冰箱的主要噪声源包括:压缩机、风机和制冷系统。如图1所示,在冰箱运行时,压缩机噪音约占30.98%、制冷系统中冷媒流动噪音约占29.86%、风机噪音约占24.2%、制冷系统中接水盘松动噪音约占7.1%、制冷系统中管路振动噪音约占5.33%和电磁阀噪音约占2.54%,由图1的饼图明显看出,压缩机噪音为冰箱的主要噪音源。
压缩机工作时噪声产生的主要方式为结构声和空气声,结构声主要是压缩机振动传递到冰箱的箱体部件所产生的结构振动声,空气声为压缩机直接辐射的噪声,其中结构声为主要的噪声产生方式。
降低结构声的主要方式是降低压缩机的振动传递率,参照图2,现有的压缩机通过减振结构固定在支撑板上,即通过减振结构降低结构声的传递,具体的,位于压缩机底部的连接脚板与支撑板之间安装减振胶垫(高度为16.5mm或24.5mm),再在减振脚垫上安装压板,最后通过连接件(螺钉和螺母)将压板、压缩机脚板、减振胶垫和支撑板固定连接。图3为冰箱压缩机采用图2减振结构时,减振胶垫在z方向(竖直方向)的振动传递率分析图,由图中的压缩机振动加速度、支撑板振动加速度和振动传递率的曲线可以看出,支撑板振动加速度基本是压缩机振动加速度的两倍,且压缩机转速为2000r/m~4000r/m时,振动传递率较大,所以该减振胶垫在z方向上的隔振效果较差;另外,该减振胶垫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隔振效果也不好,所以,该减振胶垫不能有效降低结构声,进而不能有效降低冰箱的运行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小压缩机振动引起其他连接结构产生较大振动的减振件,以减小减振件的振动传递率,降低压缩机的结构声,进而减小冰箱噪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仓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压缩机的支撑板,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连接脚板,所述连接脚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减振件,所述支撑板、所述减振件及所述连接脚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减振件的外壁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连接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安装孔卡接配合;所述减振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件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减振件的上下表面;所述通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减振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由于通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减振槽,当压缩机振动时,沿着减振件的轴向,会将振动传递于支撑板上,通过第一减振槽就可隔断振动的传递路径,降低振动传递,进而减小压缩机的振动传递率,降低支撑板甚至其他结构的振动量,最终有效降低整个冰箱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冰箱的噪声源的分析饼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的连接脚板、减振结构和支撑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减振结构的振动传递效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箱的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冰箱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件的外观图;
图7为图6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减振件的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减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与支撑板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一个方向视图;
图12为图11的a处放大图;
图13为图11的b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板与支撑板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c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安装在支撑板上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的d-d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板与箱体底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9为图18的m处放大图;
图20为图18的n处放大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缩机舱后盖板与箱体底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q处放大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振件的振动传递率效果验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冰箱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4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具有开口的储藏室1、设置开口处的门体2,以及对储藏室1制冷的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301、冷凝器302、节流装置以及蒸发器,储藏室1包括被竖直分隔成下方的冷冻室101以及上方的冷藏室102,所隔开的空间中的每一个可具有独立的存储空间,具体的,冷冻室101限定在下侧并且可通过抽屉式冷冻门201选择性的覆盖,限定在冷冻室101上方的空间被隔成左侧和右侧以分别限定冷藏室102,冷藏室102,冷藏室102可通过可枢转地安装在冷藏室102上的冷藏室门体202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
蒸发器包括冷冻室蒸发器3052和冷藏室蒸发器3051,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冷冻室蒸发器3052的出口与压缩机301的吸气口之间设置储液罐306,压缩机30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经过冷凝器302冷却就变为常温液态制冷剂,经过电磁阀303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装置3041(可以是第一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进入冷藏室蒸发器3051,另一路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装置3042(可以是第二毛细管)节流后进入冷冻室蒸发器3052,从冷藏室蒸发器3051流出的制冷剂管路连接至第二节流装置3042与冷冻室蒸发器3052之间的管路上,从冷冻室蒸发器305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回流到储液器306内,气态制冷剂回流至压缩机301的回气口。
当冷冻室有制冷需求时,压缩机301启动,控制电磁阀303使制冷剂引入第二节流装置3042所在管路,制冷剂经过冷冻室蒸发器3052后再经过储液罐303流入压缩机301的回气口,通过上述循环过程实现冷冻室的制冷。
当冷藏室有制冷需求时,压缩机301启动,控制电磁阀303使制冷剂引入第一节流装置3041所在管路,制冷剂经过冷藏室蒸发器3051后再经过储液罐303流入压缩机的回气口,通过上述循环过程实现冷藏室的制冷。
为了减弱压缩机的结构声,提高减振件的减振效果,参照图6至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压缩机301设置在压缩机仓内,压缩机仓内设有用于支撑压缩机301的支撑板5,压缩机301上设置有连接脚板4,连接脚板4与支撑板5之间设置减振件6,支撑板5、减振件6及连接脚板4通过连接件连接,减振件6的外壁形成有环形卡槽602,连接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环形卡槽602与安装孔卡接配合;减振件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连接件的通孔601,通孔601贯穿减振件6的上下表面;通孔601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减振槽603。
具体实施时,一般压缩机301安装在支撑板5的上方,通过位于连接脚板4和支撑板5之间的减振件6减弱压缩机向支撑板传递的振动能量,最终减弱向冰箱其他部件传递的振动能量,通常压缩机会在两个方向上产生振动:一是沿减振件的轴向(也就是竖直方向)的振动;二是沿垂直于减振件的轴向(也就是水平方向即切向)的摆动。
当压缩机沿竖直方向产生振动时,通过设置在通孔的内壁上的第一减振槽603就可隔断振动在减振件上的传递路径,将沿竖直方向的振动能量通过第一减振槽释放部分,进而降低向支撑板传递的振动能量,最终减小支撑板在竖直方向的振动量,降低支撑板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从而降低整个冰箱的噪音。
第一减振槽603的结构具有多种情况,示例的,第一减振槽603为形成在减振件6的外壁上的环形凹槽;再示例的,第一减振槽603为多个沿减振件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弧形凹槽,即沿着减振件的周向,每相邻两个弧形凹槽不连接。环形凹槽相比弧形凹槽,会更多的释放振动能量,进而减振效果更好。
为了进一步增强减振件的轴向减振效果,第一减振槽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减振槽沿着减振件的轴向布设,例如,环形凹槽具有多个,且多个环形凹槽沿着减振件的轴向布设。但是,环形凹槽的数量也不宜太多,这样会减小减振件的支撑强度,优选的,环形凹槽的数量为2~4个。
参照图7,沿着减振件的轴向,第一减振槽603位于环形卡槽602的下方,因为连接脚板4作用在减振件上的作用力朝下,主要是减振件的位于连接脚板以下的部分会具有较大的振动量,所以,第一减振槽位于环形卡槽的下方,以释放振动能量,但是,第一减振槽设置在环形卡槽的下方的同时,也可以设置在环形卡槽的上方。
为了进一步减小减振件轴向的振动,参照图8,环形卡槽602的与连接脚板4下表面相配合的面上形成有第二减振槽604,第二减振槽604又作为一个轴向减振结构用于减小沿减振件轴向的振动量。当压缩机带动连接脚板沿竖直方向振动时,连接脚板会将振动传递于减振件,通过在环形卡槽的与连接脚板相配合的面上设置的第二减振槽,降低作为振动源的连接脚板向减振件的振动输入量;第二减振槽形成的轴向减振结构,结构简单,制造也方便。
第二减振槽604的结构具有多种情况,示例的,第二减振槽为环形卡槽的与连接脚板下表面相配合的面上的点状凹槽;再示例的,第二减振槽为环形卡槽的与连接脚板下表面相配合的面上的环形凹槽。因为连接脚板会向减振件产生较大的压力,为了保障减振件的强度,优选于点状凹槽。
为了进一步增强减振件的轴向减振效果,点状凹槽具有多个,点状凹槽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梯形,在此对点状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做限定。
具体实施时,一般采用螺钉和相配合的螺母作为连接件,螺母穿设于支撑板且延伸至通孔内,通孔与螺钉之间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用于加强减振件的轴向强度,通常支撑套为钢制件,以防止在固定螺钉时,减振件被压溃,通常螺母也为钢制件,这样支撑套就会与螺母进行刚性接触,为了增大支撑套与螺母之间的阻尼,降低钢制件的支撑套传递至螺母上的振动量,参照图11,支撑套13与螺母8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离结构605,例如隔离垫,弹性隔离结构605作为又一个轴向减振结构,可有效吸收支撑套向螺母传递的振动能量,以减小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量。
弹性隔离结构可以与减振件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设置。
参照图11,压缩机在安装时,连接脚板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压缩机底部的相对两侧,每个连接脚板与支撑板之间均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减振件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包括螺钉7、螺母8和压板9,参照图12至图15,压板9包括压紧部901和与压紧部901连接的折弯部902,压紧部901压在两个减振件上方,折弯部902穿过其中一个减振件的通孔并卡接在支撑板5上,支撑板5的对应另一个减振件的位置处设置有螺母8,压紧部901的对应螺母的一端开设有螺钉过孔904,螺钉7可依次穿过螺钉过孔904与支撑套13可与螺母8连接。
也就是说,两个连接脚板与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中,一个是通过螺钉和螺母配合连接,另一个是通过折弯部与支撑板卡接。在具体安装压缩机时已经靠近装配线的末端工序,此时,冰箱的大部分零部件已经装配结束,冰箱内的可操作空间也较小,在保障减振效果的基础上,为了降低装配难度,采用上述两种连接方式,通常,通过折弯部与支撑板卡接的连接脚板位于冰箱的内侧,通过螺钉和螺母配合连接的连接脚板位于冰箱外侧,这样靠近冰箱内侧的连接方式为折弯部卡接,操作方便,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
采用两种连接方式相比均采用螺钉螺母的固定连接方式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还包括:仅有一侧采用固定连接,另一侧的卡接相比固定连接会具有一定的振动缓冲余量,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减振效果,降低压缩机和支撑板整体的振动量。
当采用螺钉和螺母连接时,螺母设置在支撑板上且延伸至通孔内,通孔与螺钉之间安装有支撑套,支撑套与螺母之间设置有隔离垫。
实现折弯部卡接于支撑板的方式具有多种结构,例如,参照图14和图15,支撑板5上开设有条形安装槽501,条形安装槽501的长度方向与压板的安装方向l1一致,折弯部902为与条形安装槽501相配合的条形结构,折弯部902上具有卡槽903,折弯部902插入条形安装槽903后,卡槽903卡在条形安装槽501上,折弯部902可旋转以使折弯部902卡接在条形安装槽501内;再例如,支撑板上设置卡钩,折弯部卡在卡钩内;具体实施时,由于在压缩机的振动下,折弯部也会发生相对应的振动,若采用卡钩连接,有可能随着折弯部的振动,折弯部脱离卡钩,造成冰箱具有更大的振动量,甚至造成其他结构的损坏,但是采用图15所述的卡接结构,就可避免折弯部脱离支撑板的现象,所以,优选于采用图15所示的卡接方式。
为了防止螺钉在振动过程中松动,螺钉与压板之间设置有垫片。
减振件由橡胶材料制成,例如,减振件的材料的邵氏硬度为40~50。
参照图23,当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减振件上15n的压力时,传递至支撑板上的最大作用力为10n,说明减振件的振动传递率最大为67%,平均振动传递率为60%,相比现有的接近75%的振动传递率,明显降低了振动传递率,提高了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安装结构中,采用了第一减振槽(一级轴向减振结构)、第二减振槽(二级轴向减振结构)和弹性隔离结构(三级轴向减振结构)的共同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减振件的沿轴向的减振效果,降低了压缩机的振动传递率,进而减弱了压缩机的结构声,降低了冰箱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的安装方法,该安装方法用于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冰箱进行安装,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冰箱的减振件6的环形卡槽602卡接在压缩机301的连接脚板4的安装孔内,再将安装有减振件6的压缩机301放置在冰箱的支撑板5上,且减振件6处于连接脚板4与支撑板5之间;
步骤s2:采用连接件将连接脚板4、减振件6和支撑板5连接。
当连接脚板4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压缩机301底部的相对两侧,每个连接脚板4与支撑板5之间均通过减振件6支撑,同时,连接件包括螺钉7、螺母8和压板9,压板9包括压紧部901和与压紧部901连接的折弯部902,压紧部901压在两个减振件6上方,折弯部902穿过其中一个减振件6的通孔601并卡接在支撑板5上,支撑板5的对应另一个减振件6的位置处设置有螺母8,压紧部901的对应螺母8的一端开设有螺钉过孔904,且通孔901与螺钉7之间安装有支撑套13时;步骤s2的连接件连接连接脚板、减振件和支撑板具体包括:
步骤s201:在螺母8对应的减振件6的通孔601内安装支撑套13;
步骤s202:将压板9的折弯部902穿过未安装支撑套13的减振件6的通孔601并与支撑板5卡接;
步骤s203:将螺钉7依次穿过压板9的螺钉过孔904与支撑套13再与螺母8连接。
具体实施时,将安装有减振件6的压缩机301放置在支撑板5上后,需要进行对准定位,可以采用将其中一个减振件6的通孔601与支撑板5上的螺母8对准,并采用临时定位销穿过通孔601与螺母8连接,以防后续安装时,压缩机301相对支撑板5发生错位现象。在完成对准定位后,在将折弯部902与支撑板5卡接,再拔掉临时定位销,完成相对应的支撑套13和螺钉7的安装。
支撑板5上开设有条形安装槽501,折弯部902为与条形安装槽501相配合的条形结构,折弯部902上具有卡槽903时,步骤s202具体包括:将折弯部902穿过未安装支撑套13的减振件6的通孔601并插入条形安装槽501内,再将卡槽903卡在条形安装槽501处,再旋转压板9以使折弯部902卡接在条形安装槽501内,并使压板9旋转至螺钉过孔904与相对应的通孔对准。具体的,参照图15,将压板9放置在支撑板5上,且使压板9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板5的长度方向(p1方向)平行,将折弯部902插入条形安装槽501内,在旋转压板90°,以使折弯部902卡接在条形安装槽501内。
参照图16和图17,压缩机在具体安装时,需要两个压板,每一个压板与支撑板的连接方式如上述所述。
冰箱的安装方法还包括:参照图18、图19和图20,采用连接螺钉11将支撑板5安装在冰箱的箱体底板10上。其中,安装支撑板5可以在安装压缩机之前,就已经将支撑板安装在冰箱的箱体底板10上,也可以是将安装有压缩机的支撑板一起安装在冰箱的箱体底板10上,对此装配顺序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决定,在此不进行限定。
压缩机301、支撑板5以及减振件6均安装在冰箱的箱体底板10上后,参照图21和图22,再采用连接螺钉11将压缩机舱后盖板12与冰箱的箱体底板10连接,以完成压缩机的安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冰箱,包括压缩机仓,所述压缩机仓内设置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仓内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压缩机的支撑板,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连接脚板,所述连接脚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减振件,所述支撑板、所述减振件及所述连接脚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件的外壁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连接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安装孔卡接配合;
所述减振件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件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减振件的上下表面;
所述通孔的内壁形成有第一减振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槽为环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减振件的轴向,所述第一减振槽位于所述环形卡槽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槽的与所述连接脚板下表面相配合的面上形成有第二减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可穿过所述通孔的螺钉和与所述螺钉相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穿设于所述支撑板且延伸至所述通孔内,所述通孔与所述螺钉之间安装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与所述螺母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离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脚板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于所述压缩机底部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连接脚板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均通过所述减振件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螺母和压板,所述压板包括压紧部和与所述压紧部连接的折弯部,所述压紧部压在两个所述减振件上方,所述折弯部穿过其中一个所述减振件的所述通孔并卡接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对应另一个所述减振件的位置处设置有所述螺母,所述压紧部的对应所述螺母的一端开设有螺钉过孔,所述螺钉可依次穿过所述螺钉过孔和所述通孔与所述螺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条形安装槽,所述条形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压板的安装方向一致,所述折弯部为与所述条形安装槽相配合的条形结构,所述折弯部上具有卡槽,所述折弯部插入所述条形安装槽后,所述卡槽卡在所述条形安装槽上,所述折弯部可旋转以使所述折弯部卡接在所述条形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为橡胶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