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64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更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构成为冷却水能够并列流动,从而能够确保电源模块的均等的冷却性能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安装有电动机、逆变器、电池等能够电驱动的部件。

这种部件能够转换、储存、放出能量,能够提高车辆燃油有效率及驱动,但是效率不是100%,因此发生损失,所述损失发出噪音及热。

并且逆变器上安装有三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被对上面及下面都进行冷却的两面冷却型冷却器冷却。

其中,冷却所述电源模块的两面冷却型冷却器使冷却水通过输入部流入并挨个依次冷却电源模块后从输出部排出。

然而由于现有的两面冷却型冷却器依次冷却三个电源模块,因此最后冷却的电源模块的冷却性能下降,而且具有随着水路长度变长发生差压的问题。

即,电源模块的冷却不均衡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冷却性能最低的电源模块的性能驱动,因此车辆的性能下降,为了补偿由于水路变长而发生的差压而需要加大冷却泵的容量,因此具有车辆的燃油效率下降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3-021570号(2013.03.06)

(专利文献2)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4-084590号(2014.07.07)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考虑到如上所述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在电容器的侧面且能够构成并列水路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

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块型冷却水连接通道结构代替连接用接头,从而能够在管理冷却器的同时一并管理子部件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隔着间隔配置有多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上分别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电源模块及冷却机构配置及连接成并列结构且被冷却水冷却。

并且,构成安装有所述电源模块的冷却机构的主块与主块之间可安装有连接块。

之后,所述冷却机构可包括:内侧冷却器及外侧冷却器,其安装在电源模块的两面;流入管及排出管,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内侧冷却器及外侧冷却器的同一线上末端且用于流入或排出冷却水;以及主块,其内部形成有储存通过内外部连接用接头供应的冷却水的冷却水储存空间,其块流入结合件与块排出结合件上分别结合有所述流入管及排出管,一侧安装有流入或排出冷却水的所述内外部连接用接头。

其中,所述流入管与排出管可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内侧冷却器及外侧冷却器的宽度。

并且,所述流入管与排出管可彼此位于不同的线上。

并且,与所述主块的块流入结合件及块排出结合件结合的流入管及排出管上可安装有一个以上的o型圈。

并且,所述主块的块排出结合件可形成为以上面为基准低于块流入结合件。

并且,所述主块与连接块可套接。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配置在电容器的侧面且能够构成并列水路,具有能够确保电源模块的均等的冷却性能的效果。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用块型冷却水连接通道结构代替连接用接头,从而能够在管理冷却器的同时一并管理子部件,并且由于适用块型冷却水连接通道结构,从而具有能够实现部件共用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主块与连接块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冷却水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流动的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

200:冷却机构210a:内侧冷却器

210b:外侧冷却器220:流入管

230:排出管240:主块

241:块流入结合件242:块排出结合件

243:连接用接头244:冷却水储存空间

250:块套接孔260:块套接凸起

300:连接块320:套接孔

340:套接凸起360:储存空间

400:o型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及结合附图具体说明的下述实施例可明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其达成方法。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以不同的多种方式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更加完整,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由技术方案的范畴定义。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目的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中单数型在语句中无特殊记载的前提下还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或“包括的(comprising)”并不排除记载的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及/或元件以外的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及/或元件的存在或附加。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平面图,图4是示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主块与连接块的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100中冷却机构200分别安装在隔着间隔配置的多个电源模块10,通过冷却水对电源模块10进行冷却。

在此,所述电源模块10与冷却机构200为了均等的冷却性能及较高的差压而配置及连接成并列结构。

并且,所述冷却机构200除了图示的电源模块10之外还能够冷却公知的电源模块。

所述冷却机构200安装于电容器的侧面冷却电源模块10。

并且所述冷却机构200由安装于电源模块10的两面的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分别安装于所述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的同一线上末端且用于冷却水流入或排出的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内部形成有储存通过所述连接用接头243供应的冷却水的冷却水储存空间244的主块240构成,其中主块240的块流入结合件241及块排出结合件242上分别结合有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一侧安装有流入或排出冷却水的所述连接用接头243。

即,对所述冷却机构200来讲,在安装到电源模块10的两面的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的同一线上末端分别安装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后,在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安装形成有连接用接头243及冷却水储存空间244的主块240。

并且,对所述冷却机构200的冷却来讲,通过构成主块240的连接用接头243储存于冷却水储存空间244的冷却水通过流入管220流入后,经过形成于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的内部的流路的过程中冷却电源模块10,然后通过排出管230储存于主块240的冷却水储存空间244。

其中,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的直径大于所述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的宽度以确保冷却水顺畅地移动到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及排出。

即,所述流入管220将通过冷却水储存空间244流入的冷却水顺畅地供应到外部冷却器210b,所述排出管230无负荷地排出通过内侧冷却器210a排出的冷却水。

并且,与所述主块240的块流入结合件241及块排出结合件242结合的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o型圈400。

即,o型圈400安装在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的外面,紧密结合于所述块流入结合件241及块排出结合件242的同时切断冷却水的流出。

并且,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位于不同的线上以最小化工作时的干扰。

即,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安装在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的不同线上以防止冷却水流入或冷却水排出时相互干扰。

之后,与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结合的主块240的块排出结合件242形成为以上面为基准低于块流入结合件241。

即,块流入结合件241为了确保顺畅地流入冷却水的同时尽量少受到通过所述块排出结合件242排出的冷却水的影响,所述主块240形成为所述块排出结合件242及块流入结合件241具有高度差。

之后,在所述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100中,安装有配置成并列结构的电源模块10的冷却机构200之间安装有连接块300。

补充来讲,构成所述冷却机构200的主块240与主块240不仅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连接块300结合。

在此,所述连接块300的大小及形状不限于所示的附图,可根据环境及目的等进行多种变形。

并且所述主块240及连接块300通过套接结构结合或分离。

具体来讲,所述连接块300的一侧形成有套接孔320且另一侧形成有套接凸起340,与其对应的主块240上形成有块套接孔250及块套接凸起260。

补充来讲,在所述主块240及连接块300中,供应到一侧的主块240的冷却水通过块套接孔250及套接孔320收容于连接块300的储存空间360,收容于所述储存空间360的冷却水通过块套接凸起260及套接凸起340移动到另一侧的主块240。

在此,所述套接凸起340及块套接凸起260上安装有用于保持气密及提高结合力的o型圈400。

以下说明如上构成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实施例。

首先,准备多个电源模块10后在所述电源模块10的两面安装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

并且构成包括安装在所述电源模块10的两面的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分别安装在所述内侧冷却器210a及外侧冷却器210b的同一线上末端且用于冷却水的流入或排出的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内部形成有储存通过连接用接头243供应的冷却水的冷却水储存空间244的主块240的一对冷却机构200,其中所述主块240中块流入结合件241及块排出结合件242上分别结合有所述流入管220及排出管230,一侧安装有流入或排出冷却水的连接用接头243。

之后,隔着间隔配置所述冷却机构200后在构成所述冷却机构200的主块240与主块240之间设置一侧形成套接孔320且另一侧形成有套接凸起340,内部形成有储存冷却水的储存空间360的连接块300即可完成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100的设置作业。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的组装顺序可不同于上述顺序。

之后说明通过所述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100冷却电源模块10。

首先,向安装在一侧的冷却机构200的连接用接头243供应冷却水的情况下,所述冷却水收容于冷却水储存空间244且经过流入管220并经过外侧冷却器210b及内侧冷却器210a后通过排出管230收容于冷却水储存空间244或移动到连接块300。

并且移动到所述连接块300的冷却水收容于安装在另一侧的冷却机构200的冷却水储存空间244且经过流入管220并经过外侧冷却器210b及内侧冷却器210a通过排出管230收容于冷却水储存空间244或通过连接用接头243排出到外部。

以上说明只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已,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正、变更及替换。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于这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技术方案确定,与其等同或均等的范围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隔着间隔配置有多个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上分别安装有冷却机构,

所述电源模块及冷却机构配置及连接成并列结构且被冷却水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构成安装有所述电源模块的冷却机构的主块与主块之间安装有连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

内侧冷却器及外侧冷却器,其安装在电源模块的两面;

流入管及排出管,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内侧冷却器及外侧冷却器的同一线上末端且用于流入或排出冷却水;以及

主块,其内部形成有储存通过内外部连接用接头供应的冷却水的冷却水储存空间,其块流入结合件与块排出结合件上分别结合有所述流入管及排出管,一侧安装有流入或排出冷却水的所述内外部连接用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管与排出管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内侧冷却器及外侧冷却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管与排出管彼此位于不同的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主块的块流入结合件及块排出结合件结合的流入管及排出管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o型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块的块排出结合件形成为以上面为基准低于块流入结合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块与连接块套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多个电源模块隔着间隔配置,所述电源模块上分别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电源模块与冷却机构配置及连接成并列结构且通过冷却水冷却。本实用新型的逆变器电源模块冷却结构配置在电容器的侧面且能够构成并列水路,并且具有能够确保电源模块的均等的冷却性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知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8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