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8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冷却注塑模具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模具用冷却装置,往往与模具本身分离,冷却装置结构复杂,装置本身容易损坏,而传统模具中的冷却水路的加工要求高,维修保养也很不方便,而且传统的冷却装置往往仅仅有外围冷却系统,缺少内部冷却系统。目前市场上缺少一种专用的可内外一起均匀冷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能够内外一起均匀冷却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动模块和定模块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其特征是,还包括进胶流道、外冷却道、内冷却道和排气槽,所述的上模仁和下模仁上下配合组成模仁,各模仁间通过进胶流道相互联通,各模仁四周均匀设有排气槽,所述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内各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外围设有横方向和纵方向围绕的外冷却道,所述的内冷却道位于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内侧。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柱和固定孔,所述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分别通过固定孔和固定柱相组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模仁共有四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冷却道和内冷却道均与动模块和定模块为一体式。

作为优选,所述外冷却道和内冷却道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方式,采用内外同步均匀冷却的方式进行快速冷却,具有冷却效果好,冷却迅速,加工方便,维修和保养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动模块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动模块内的外冷却道和内冷却道流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定模块内的外冷却道和内冷却道流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进胶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排气槽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动模块1、定模块2、上模仁3、下模仁4、进胶流道5、外冷却道6、内冷却道7、排气槽8、固定柱9、固定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产品包括上下设置的动模块1和定模块2,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仁3和下模仁4,本实施例还包括进胶流道5、外冷却道6、内冷却道7和排气槽8,上模仁3和下模仁4上下配合组成模仁,各模仁间通过进胶流道5相互联通,考虑到产品可能包气,导致产品打不满,因此各模仁四周均匀设有排气槽8,动模块1和定模块2内各上模仁3和下模仁4的外围设有横方向和纵方向围绕的外冷却道6,内冷却道7位于上模仁3和下模仁4的内侧,外冷却道6和内冷却道7均与动模块1和定模块2为一体式,且外冷却道6和内冷却道7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

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柱9和固定孔10,动模块1和定模块2分别通过固定孔10和固定柱9相组合,固定柱9和固定孔10主要起到定位两组模块的作用。

如图3、4所示的流向图,本产品的模仁共有四个,每个模仁分别设有外冷却道6和内冷却道7,通过内外结合冷却的方式,对单体模仁进行冷却,达到快速冷却的目的,同时外冷却道6的排列为横向和纵向排列部所以加工和维护都很方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动模块和定模块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胶流道、外冷却道、内冷却道和排气槽,所述的上模仁和下模仁上下配合组成模仁,各模仁间通过进胶流道相互联通,各模仁四周均匀设有排气槽,所述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内各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外围设有横方向和纵方向围绕的外冷却道,所述的内冷却道位于上模仁和下模仁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柱和固定孔,所述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分别通过固定孔和固定柱相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仁共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冷却道和内冷却道均与动模块和定模块为一体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却道和内冷却道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冷却注塑模具的装置。该注塑模具冷却装置,包括上下设置的动模块和定模块,动模块和定模块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上模仁和下模仁,其特征是,还包括进胶流道、外冷却道、内冷却道和排气槽。本产品的采用内外同步均匀冷却的方式进行快速冷却,具有冷却效果好,冷却迅速,加工方便,维修和保养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余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飞航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8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