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属于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将热熔态的塑胶材料加入到注塑下模具内具有所需形状的密闭模腔中,通过注塑模具的上磨具和下磨具进行模合成所需产品形状结构,等到塑胶材料冷却固化后,打开注塑模具将塑件顶出,获得所需产品的方法。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温度,成型结束后需降温取出。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931522.2的种带有冷却装置的塑料模具,其结构包括下模和上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部,且下模与上模之间设置有模芯,所述下模内等距离设置有一组第一冷却管,一组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二连接管的底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上部中心均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下模的上部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但是该现有技术覆盖面积依靠多节冷却管连接通增大吸热面积,但由于进出口个仅一个,使得冷却液的流动速率低,冷却液不能够很好的更替流动,吸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下模体、上模体、成模处,所述冷却液进口位于冷却液出口上方,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均与下模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上模体可嵌入安装于下模体表面上,所述成模处设有两处,分为位于下模体和上模体上,所述下模体内部设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下方设有冷却层,所述冷却层与冷却液进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与冷却层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两侧均设有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与第二冷却管相连通并互相垂直,所述冷却层底部设有排流管,所述排流管与冷却层相连通,所述排流管与冷却液出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呈梯形状,所述第二冷却管呈长条状,所述冷却层呈平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位于成模处四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冷却层、排流管均位于下模体内部且为一体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冷却液接入冷却液进口,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流入冷却层内,冷却层将吸收成模处底面的热量,同时冷却液将分流至第一冷却管,第一冷却管对成模处侧面进行降温,梯形状的第一冷却管有利于冷却液的流动,同时增大与成模处的接触面积,第一冷却管冷却液将会在分流至第二冷却管,第二冷却管将吸收成模处侧面的热量并返流至冷却层,由冷却层底部的排流管将冷却液由冷却液出口排出,冷却效果好,冷却液在模具中的流动速率高,冷却液能够更好得更替流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的第一冷却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冷却液进口-1、冷却液出口-2、下模体-3、上模体-4、成模处-5、第一冷却管-11、第二冷却管-12、冷却层-13、排流管-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冷却液进口1、冷却液出口2、下模体3、上模体4、成模处5,所述冷却液进口1位于冷却液出口2上方,所述冷却液进口1和冷却液出口2均与下模体3内部相连通,所述上模体4可嵌入安装于下模体3表面上,所述成模处5设有两处,分为位于下模体3和上模体4上,所述下模体3内部设有第一冷却管11,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下方设有冷却层13,所述冷却层13与冷却液进口1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与冷却层13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两侧均设有第二冷却管12,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与第二冷却管12相连通并互相垂直,所述冷却层13底部设有排流管21,所述排流管21与冷却层13相连通,所述排流管21与冷却液出口2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11呈梯形状,所述第二冷却管12呈长条状,所述冷却层13呈平板状,所述第一冷却管11和第二冷却管12位于成模处5四侧,所述第一冷却管11、第二冷却管12、冷却层13、排流管21均位于下模体3内部且为一体化结构。

本专利所说的冷却液进口1和冷却液出口2均连接外部水箱与水泵,冷却液可采用纯净水。

例如,将冷却液接入冷却液进口1,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1流入冷却层13内,冷却层13将吸收成模处5底面的热量,同时冷却液将分流至第一冷却管11,第一冷却管11对成模处5侧面进行降温,梯形状的第一冷却管11有利于冷却液的流动,同时增大与成模处5的接触面积,第一冷却管11冷却液将会在分流至第二冷却管12,第二冷却管12将吸收成模处5侧面的热量并返流至冷却层13,由冷却层13底部的排流管21将冷却液由冷却液出口2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冷却液进口(1)、冷却液出口(2)、下模体(3)、上模体(4)、成模处(5),所述冷却液进口(1)位于冷却液出口(2)上方,所述冷却液进口(1)和冷却液出口(2)均与下模体(3)内部相连通,所述上模体(4)可嵌入安装于下模体(3)表面上,所述成模处(5)设有两处,分为位于下模体(3)和上模体(4)上,所述下模体(3)内部设有第一冷却管(11),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下方设有冷却层(13),所述冷却层(13)与冷却液进口(1)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与冷却层(13)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两侧均设有第二冷却管(12),所述第一冷却管(11)与第二冷却管(12)相连通并互相垂直,所述冷却层(13)底部设有排流管(21),所述排流管(21)与冷却层(13)相连通,所述排流管(21)与冷却液出口(2)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1)呈梯形状,所述第二冷却管(12)呈长条状,所述冷却层(13)呈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1)和第二冷却管(12)位于成模处(5)四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管(11)、第二冷却管(12)、冷却层(13)、排流管(21)均位于下模体(3)内部且为一体化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效果好的模具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下模体、上模体、成模处,所述冷却液进口位于冷却液出口上方,所述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均与下模体内部相连通,所述上模体可嵌入安装于下模体表面上,所述成模处设有两处,分为位于下模体和上模体上,冷却效果好,冷却液在模具中的流动速率高,冷却液能够更好得更替流动。

技术研发人员:邱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市欣泓润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7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