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粉体混料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高效粉体混料机。



背景技术:

在塑料产品的生产中会经常用到混料机,将各种原材料在混料机中搅拌均匀,方便后续挤料。混料机主要是使配方中各组分充分的进行物理混合,使其分散均匀,并排出其中的水蒸气。而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暴露在环境中,可能出现潮湿的现象,而潮湿的原材料在加工在搅拌过程中可能搅拌不均没出借结块现象,严重影响塑料产品的加工及产品质量。传统的混料机热量来源是靠高速混合机的高速旋转带动物料高速运动,物料与锅壁和搅拌桨摩擦生热,物料之间的摩擦生热,使温度上升。传统的混料机除湿效果不佳,水分往往会达不到后续加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干燥的高效粉体混料机。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粉体混料机,包括底座、电动机、混料料机构和下料组件,所述电动机和混料机构固定在底座上,所述混料机构下方设置有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混料桶和盖体,所述盖体铰接在混料桶顶部开口处,所述混料桶为中空柱桶,内部形成物料容纳腔,所述电动机通过传动皮带带动物料容纳腔内的旋转叶片高速旋转混料,所述混料桶外壁固定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和混料桶外壁间形成隔层,所述隔层内设置有发热片层,还包括与物料容纳腔相通的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包括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的一端设置在盖体上与物料容纳腔相通,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一端设置在混料桶靠近底部的下端与物料容纳腔相通,所述出风管内还设置有去除水汽的除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混料桶外壁固定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和混料桶外壁间形成隔层,所述隔层内设置有若干发热片,对物料进行加热烘干,同时设置循环风道,通过循环风机在物料容纳腔内形成自下而上的热循环风,加快烘干,同时循环风机将物料容纳腔内部的湿蒸汽经过出风管内的除湿装置干燥,提高了烘干效果和效率,实现了高效混料。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层包括多个独立的发热片,多个所述发热片依次连接成网状结构,多个发热片独立设置,不会同时损坏。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层环绕设置在混料桶外壁,所述外壳体内壁设置有隔热垫。防止外壳体温度较高。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高度小于混料桶高度,所述外壳体底端高于混料桶底端,所述外壳体顶端与混料桶顶端齐平,所述出风管和下料组件设置在外壳体下端。

优选地,为防止物料进入循环风道,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物料分离滤网,所述物料分离滤网固定在盖体上。

优选地,所述除湿装置为设置在出风管内的干燥剂,干燥出风管中的空气。

优选地,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与物料容纳腔相通的三通管道和调节下料流速调节气缸,所述三通管道包括水平支管和与其相通的斜支管,所述斜支管设置在水平支管中间位置,出口朝下,所述水平支管一端与物料容纳腔相通,另一端固定有调节气缸,所述调节气缸推动限流块沿水平支杆滑动,调节斜支管的开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下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2-电动机,21-传动皮带,3-下料组件,31-三通管道,311-水平支管,312-斜支管,32-调节气缸,4-混料桶,41-物料容纳腔,42-旋转叶片,5-盖体,6-外壳体,61-隔层,62-发热片层,63-隔热垫,7-循环风道,71-循环风机,72-引风管,73-出风管,74-除湿装置,75-物料分离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粉体混料机,包括底座1、电动机2、混料料机构和下料组件3,电动机2和混料机构固定在底座1上,混料机构下方设置有下料组件3。混料机构包括混料桶4和盖体5,盖体5铰接在混料桶4顶部开口处。混料桶4为中空柱桶,内部形成物料容纳腔41,电动机2通过传动皮带21带动旋转叶片42高速旋转混料,旋转叶片42伸入至物料容纳腔41内。混料桶4外壁固定有外壳体6,外壳体6高度小于混料桶4高度,外壳体6底端高于混料桶4底端,外壳体6顶端与混料桶4顶端齐平,盖体5可盖在外壳体6外,通过固定在外壳体6外的卡扣和固定在盖体5上的卡块实现两者固定。

下料组件3设置在外壳体6下端,下料组件3包括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的三通管道31和调节下料流速调节气缸32。三通管道31包括水平支管311和与其相通的斜支管312,斜支管312设置在水平支管311中间位置,一端与水平支管311相通,另一端出口朝下。水平支管311一端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另一端固定有调节气缸32,调节气缸32推动限流块沿水平支杆311滑动,调节斜支管312的开口。

外壳体6和混料桶4外壁间形成隔层61,隔层61内设置有发热片层62,发热片层62包括多个独立的发热片,多个发热片依次连接成网状结构。发热片层62环绕设置在混料桶4外壁,外壳体6内壁设置有隔热垫63。外壳体6采用保温材料制成,混料桶4为导热的不锈钢材质,混料桶4内壁涂有纳米防尘层。

混料机包括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的循环风道7,循环风道7包括循环风机71,循环风机71固定在底座1上。循环风机71的进风口连通有引风管72,引风管72的一端设置在盖体5上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引风管72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物料分离滤网75,物料分离滤网75将粉料落回物料容纳腔41,物料分离滤网75固定在盖体5上。循环风机71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73,出风管73的一端设置在混料桶4靠近底部的下端并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出风管73设置在外壳体6的下端。出风管73上还设置有去除水汽的除湿装置74。除湿装置74为设置在出风管73内干燥剂,干燥剂优选为氯化钙干燥剂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粉体混料机,包括底座(1)、电动机(2)、混料机构和下料组件(3),所述电动机(2)和混料机构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混料机构下方设置有下料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机构包括混料桶(4)和盖体(5),所述盖体(5)铰接在混料桶(4)顶部开口处,所述混料桶(4)为中空柱桶,内部形成物料容纳腔(41),所述电动机(2)通过传动皮带(21)带动物料容纳腔(41)内的旋转叶片(42)高速旋转混料,所述混料桶(4)外壁固定有外壳体(6),所述外壳体(6)和混料桶(4)外壁间形成隔层(61),所述隔层(61)内设置有发热片层(62),还包括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的循环风道(7),所述循环风道(7)包括循环风机(71),所述循环风机(71)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循环风机(71)的进风口连通有引风管(72),所述引风管(72)的一端设置在盖体(5)上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所述循环风机(71)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73),所述出风管(73)的一端设置在混料桶(4)靠近底部的下端并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所述出风管(73)上还设置有去除水汽的除湿装置(7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粉体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层(62)包括多个独立的发热片,多个发热片依次连接成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粉体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层(62)环绕设置在混料桶(4)外壁,所述外壳体(6)内壁设置有隔热垫(6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粉体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6)高度小于混料桶(4)高度,所述外壳体(6)底端高于混料桶(4)底端,所述外壳体(6)顶端与混料桶(4)顶端齐平,所述出风管(73)和下料组件(3)设置在外壳体(6)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粉体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管(72)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物料分离滤网(75),所述物料分离滤网(75)固定在盖体(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粉体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装置(74)为设置在出风管(73)内干燥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粉体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3)包括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的三通管道(31)和调节下料流速调节气缸(32),所述三通管道(31)包括水平支管(311)和与其相通的斜支管(312),所述斜支管(312)设置在水平支管(311)中间位置,出口朝下,所述水平支管(311)一端与物料容纳腔(41)相通,另一端固定有调节气缸(32),所述调节气缸(32)推动限流块沿水平支杆滑动,调节斜支管(312)的开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粉体混料机,包括底座、电动机、混料机构和下料组件。混料机构包括混料桶和盖体,盖体铰接在混料桶顶部开口处,混料桶为中空柱桶,内部形成物料容纳腔,电动机带动物料容纳腔内的旋转叶片高速旋转混料。混料桶外壁固定有外壳体,外壳体和混料桶外壁间形成隔层,隔层内设置有发热片层。还包括与物料容纳腔相通的循环风道,循环风道包括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固定在底座上,循环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引风管,引风管的一端设置在盖体上与物料容纳腔相通,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出风管的一端设置在混料桶靠近底部的下端与物料容纳腔相通,出风管内还设置有除湿装置。混料的同时实现干燥除湿,提高混料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家港森美瑞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7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