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冷却循环系统用于为压缩空气系统、灭菌生产线、输液配制生产线、蒸馏水机等进行降温。

若降温效果不好会导致以下问题:

1)压缩空气系统高温报警停机,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工厂停产。

2)灭菌工序降温慢,出现质量偏差,严重时会造成整批产品报废。

3)输液配制工序降温慢,浪费注射用水(低温注射用水),延长配制工作时间。

4)蒸馏水机降温慢,造成大量注射用水被排放,极大地浪费公司的资源。

此外,由于水冷却循环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水,水只被冷却塔降温一次,冷却水池内的大部水源处于闲置状态,热交换效率极低,水温随着生产逐步升高,效能低,水的温度高了无法取得很好的降温效果,水的温度低了在冬季时会导致管路被冻坏,若在水中添加防冻剂成本很高。

另外,由于冷却塔为多个且存在位置差,因此很难做到均匀分配水流量,同时如果水流量过小,在冬季时也容易使管路被冻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降温效果好且可有效防止管路冻裂,提高了冷却效能,提高了安全运行系数。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温水池和冷水池,所述温水池通过设置有降温循环泵的温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冷却塔的进水口,若干所述冷却塔的出水口均通过冷水出水管连接所述冷水池,所述冷水池通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泵的冷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换热器的进水口,若干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均通过温水进水管连接所述温水池,所述换热器与待冷却设备相对应,所述冷却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电动阀和流量计,所述电动阀和所述流量计均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冷却塔的风扇以及温度变送器。

进一步地,所述温水池和所述冷水池均位于同一水池中,所述水池中设置有能将所述温水池和所述冷水池彼此分隔开的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水池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温水进水管通过应急连通管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温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应急阀门,所述第一应急阀门位于所述降温循环泵与所述应急连通管之间,所述应急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应急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池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降温循环泵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待冷却设备包括压缩空气系统、灭菌生产线、输液配制生产线、蒸馏水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循环泵为防冻增效循环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通过流量大小来控制风扇动作,防止风扇在无流量时误动作,可通过流量计来均匀分配冷却塔的流量,可有效防止冬季时因水流量过小引起的管路冻裂问题;增加了防冻增效水泵,大幅提高热交换效率、效能,同时可以大幅提高冬季防冻的保险系数,将原有循环系统分为二个循环系统,合理、高效,提高了冷却效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

1、降温循环泵;2、冷却塔;3、换热器;4、冷却水循环泵;5、水池;6、隔板;7、应急连通管;8、第一应急阀门;9、第二应急阀门;10、温度传感器;11、电动阀;12、流量计;13、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温水池和冷水池,所述温水池通过设置有降温循环泵1的温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冷却塔2的进水口,若干所述冷却塔2的出水口均通过冷水出水管连接所述冷水池,所述冷水池通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泵4的冷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换热器3的进水口,若干所述换热器3的出水口均通过温水进水管连接所述温水池,所述换热器3与待冷却设备相对应,所述冷却塔2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电动阀11和流量计12,所述电动阀11和所述流量计12均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冷却塔2的风扇以及温度变送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水池和所述冷水池均位于同一水池5中,所述水池5中设置有能将所述温水池和所述冷水池彼此分隔开的隔板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隔板6的底部与所述水池5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水进水管通过应急连通管7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温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应急阀门8,所述第一应急阀门8位于所述降温循环泵1与所述应急连通管7之间,所述应急连通管7上设置有第二应急阀门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水池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和所述降温循环泵1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待冷却设备包括压缩空气系统、灭菌生产线、输液配制生产线、蒸馏水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循环泵4为防冻增效循环水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和所述冷却水循环泵4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6将水池5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作为温水池,另一部分作为冷水池,隔板6的底部与水池5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的大小应保证其流量是降温循环泵1额定流量的2倍左右,这样可使温水池的下部与冷水池的下部相连通,从而可使水上下流动,热交换效率很高,即可让冷却水保证生产需要,又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理、高效冷却,同时也可以将冷水池内的温度有效维持在0℃以上,防止管路冻裂。

温水池内的水温较高,冷水池内的水温较低,无论是温水池还是冷水池,其上部的水温都要相对高于下部的水温。隔板6防止温水池上部较高温度的水未经过冷却就与冷水池内的水混合。

应急连通管7是在降温循环泵1出现故障时,关闭第一应急阀门8,打开第二应急阀门9,能在应急状态下继续使用,待降温循环泵1故障解除后再恢复正常运行,大大提高系统运行安全系数。

为了有利于水池温度维持在0℃以上,冷却水循环泵4采用防冻增效循环水泵,防冻增效循环水泵的安装位置设置在消防泵房。防冻增效循环水泵选用国际知名品牌,赛莱默250m³/h自吸式循环水泵。

控制器包括单片机,单片机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如stm32f429。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vivo40mf,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冷水池内的水温,当冷水池内的水温较高时,控制器提高降温循环泵1的工作次数和工作时间,当冷水池内的水温较低时,控制器降低降温循环泵1的工作次数和工作时间。为防止异常断电后降温循环泵1无法工作的情况出现,给降温循环泵1加装一台32kw小型发电机组,可确保冷却塔2安全运行,尤其是在冬季零下温度停电时,可防止冷却塔2冻裂。

温度变送器的型号为ygm106,温度变送器用于测量室外温度。

压力传感器13的型号为sin-p300,用于测量换热器3的出水口处的压力。压力传感器13与冷却水循环泵4联动,通过压力传感器13确保待冷却设备有足够的冷却水降温。

冷却塔2共有三个,流量计12和电动阀11的数量也相应的设置为三个。流量计12的型号为ldg-mik,电动阀11的型号为a/d-edrv1,流量计12测得冷却塔2的进水口处流量后,通过调节电动阀11的开度,使三个冷却塔2平均分配水流并进行降温。

温度变送器、流量计、风扇三者联动,当冬季当室外温度低于零下5摄氏度时,若流量计12测得的流量值低于最低流量(冷却塔2满负荷流量的1/4~1/5),控制器使冷却塔2的风扇停止运行,防止冻坏冷却塔2。

具体使用时,温水池内的温水在降温循环泵1的泵送下通过温水进水管进入到冷却塔2中进行风冷降温,然后通过冷水出水管流入冷水池中,冷水池中的冷水在冷却水循环泵4的泵送下通过冷水进水管进入换热器3中,对空气系统、灭菌生产线、输液配制生产线、蒸馏水机等进行换热冷却,然后通过温水进水管进入温水池中。当降温循环泵1出现故障时,关闭第一应急阀门8,打开第二应急阀门9,此时冷水池中的水在冷却水循环泵4的泵送下通过冷水进水管进入换热器3和应急连通管7,通过应急连通管7流入温水进水管后进入到冷却塔2中进行风冷降温。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流量大小来控制风扇动作,防止风扇在无流量时误动作,可通过流量计来均匀分配冷却塔的流量,可有效防止冬季时因水流量过小引起的管路冻裂问题;增加了防冻增效水泵,大幅提高热交换效率、效能,同时可以大幅提高冬季防冻的保险系数,将原有循环系统分为二个循环系统,合理、高效,提高了冷却效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温水池和冷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池通过设置有降温循环泵(1)的温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冷却塔(2)的进水口,若干所述冷却塔(2)的出水口均通过冷水出水管连接所述冷水池,所述冷水池通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泵(4)的冷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换热器(3)的进水口,若干所述换热器(3)的出水口均通过温水进水管连接所述温水池,所述换热器(3)与待冷却设备相对应,所述冷却塔(2)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电动阀(11)和流量计(12),所述电动阀(11)和所述流量计(12)均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冷却塔(2)的风扇以及温度变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池和所述冷水池均位于同一水池(5)中,所述水池(5)中设置有能将所述温水池和所述冷水池彼此分隔开的隔板(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的底部与所述水池(5)的内壁底部之间设置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进水管通过应急连通管(7)连接所述冷水进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水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应急阀门(8),所述第一应急阀门(8)位于所述降温循环泵(1)与所述应急连通管(7)之间,所述应急连通管(7)上设置有第二应急阀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池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和所述降温循环泵(1)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冷却设备包括压缩空气系统、灭菌生产线、输液配制生产线、蒸馏水机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循环泵(4)为防冻增效循环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和所述冷却水循环泵(4)均连接所述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温水池和冷水池,温水池通过设置有降温循环泵的温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冷却塔的进水口,若干冷却塔的出水口均通过冷水出水管连接冷水池,冷水池通过设置有冷却水循环泵的冷水进水管分别连接若干换热器的进水口,若干换热器的出水口均通过温水进水管连接温水池,换热器与待冷却设备相对应,冷却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电动阀和流量计,电动阀和流量计均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还连接冷却塔的风扇以及温度变送器。可通过流量大小来控制风扇动作,防止风扇在无流量时误动作,可通过流量计来均匀分配冷却塔的流量,可有效防止冬季时因水流量过小引起的管路冻裂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东;邱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7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