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30  55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区块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它们之间的特点有较大差异,本发明所讨论的区块链指的是联盟链和私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是一种具有多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全程追溯、智能合约、密码学和多方共识等特性的分布式帐本系统。由于当前大部分联盟链和私有链受传统网络架构设计的局限,普遍存在链上数据隐私保护能力弱、数据安全治理机制弱等弊病,导致许多准备上链的业务对于是否要要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还有所顾虑,这严重阻碍了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需要建立两层区块链网络,第一层区块链网络称为系统链,第二层区块链网络称为中间链。

s2、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系统链的业务映射链,用于不同系统链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交换。

s3、在系统链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用于将从中间链网络中取回的映射数据缓存到系统链网络里的业务链中。

所述步骤s1中用于构建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需要建立两层区块链网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系统链的区块链网络中可以有多个逻辑节点独立的链,其中每条链就是一条业务链,不同业务链的账本、智能合约以及策略都是隔离的。

s12、中间链是一种特殊的系统链,其区块链网络中同样可以有多个逻辑节点独立的链,其中每条链就是一条业务链,不同业务链的账本、智能合约以及策略都是隔离的。

s13、系统链与系统链之间是硬隔离,所述硬隔离是指物理节点隔离,即不同的系统链部署在不同的云虚拟机或者物理服务器节点上。

s14、在同一系统链网络里的业务链与业务链之间是软隔离,所述软隔离是指逻辑节点隔离,即不同的业务链可以部署在相同的物理节点上,但是在逻辑上通过软件将节点分割开,即一台云虚拟机或物理服务器节点可以是多条业务链的节点。

所述步骤s2中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系统链的业务映射链,用于不同系统链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用于接收待映射数据的业务链。

s22:将系统链的业务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以增量或全量的方式映射到s21中建立的业务链中。

s23:将s21中业务链里的数据以带保存点的增量查询的方式取回供系统链使用。

所述步骤s3中在系统链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用于将取回的中间链网络中的映射数据缓存到系统链里的业务链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系统链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

s32:将s23中取回的数据缓存到s31中的业务链中,完成系统链之间的数据交换。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通过系统链和中间链相互配合完成链上数据的交互共享、隐私保护、数据隔离等功能,解决了传统区块链系统隐私保护能力弱、链上数据安全治理机制弱的弊病,在区块链的数据跨链、隐私保护和安全治理方面有突破性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中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硬连接,也可以是软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是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包含4个系统链和1个中间链,每个系统链和中间链中又包含若干条业务链,通过以下系统链1和系统链3之间做业务数据交换的实施例来说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

s1、建立4条一层区块链网络称为:系统链1、系统链2、系统链3和系统链4,建立一条二层区块链网络称为中间链。

s2、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系统链的业务映射链,用于不同系统链1和系统链3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交换。

s3、在系统链3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用于将从中间链网络中取回的映射数据缓存到系统链3网络里的业务链中。

所述步骤s1中用于构建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需要建立两层区块链网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系统链的区块链网络中可以有多个逻辑节点独立的链,其中每条链就是一条业务链,不同业务链的账本、智能合约以及策略都是隔离的。

s12、中间链是一种特殊的系统链,其区块链网络中同样可以有多个逻辑节点独立的链,其中每条链就是一条业务链,不同业务链的账本、智能合约以及策略都是隔离的。

s13、系统链与系统链之间是硬隔离,所述硬隔离是指物理节点隔离,即不同的系统链部署在不同的云虚拟机或者物理服务器节点上。

s14、在同一系统链网络里的业务链与业务链之间是软隔离,所述软隔离是指逻辑节点隔离,即不同的业务链可以部署在相同的物理节点上,但是在逻辑上通过软件将节点分割开,即一台云虚拟机或物理服务器节点可以是多条业务链的节点。

所述步骤s2中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系统链的业务映射链,用于系统链1和系统链3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用于接收待映射数据的业务链。

s22:将系统链1的业务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以增量或全量的方式映射到s21中建立的业务链中。

s23:将s21中业务链里的数据以带保存点的增量查询的方式取回供系统链3使用。

所述步骤s3中在系统链3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用于将取回的中间链网络中的映射数据缓存到系统链3里的业务链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系统链3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

s32:将s23中取回的数据缓存到s31中的业务链中,完成系统链1和系统链3之间的数据交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需要建立两层区块链网络;

s2、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系统链的业务映射链;

s3、在系统链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用于构建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需要建立两层区块链网络,第一层区块链网络称为系统链,第二层区块链网络称为中间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中间链网络里建立系统链的业务映射链,用于不同系统链之间的业务数据的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系统链网络里建立缓存业务链,用于将从中间链网络中取回的映射数据缓存到系统链网络里的业务链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链和中间链之间需要有部分物理重用节点,称之为锚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业务链的账本、智能合约以及策略是相互隔离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中间链以带保存点的方式进行增量查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中间链需要接收系统链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映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的设计方法,为区块链网络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二重多链的区块链网络架构需要建立两层区块链网络,第一层区块链网络称为系统链,第二层区块链网络称为中间链。这种设计方法通过系统链和中间链相互配合完成链上数据的交互共享、隐私保护、数据隔离的功能,解决了传统区块链系统隐私保护能力弱、链上数据安全治理机制弱的弊病,在区块链的数据跨链、隐私保护和安全治理方面有突破性的创新。

技术研发人员:袁波;朱烨东;张京辉;马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670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