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剂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它具有自润滑性能好,磨擦系数低,耐高低温,耐腐蚀以及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不粘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石油、化工、食品和轻工等行业,聚四氟乙烯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在聚四氟乙烯加入适量的溶剂,如煤油,混合均匀后再经打胚、熟化并挤压,再经压延成薄膜状,聚四氟乙烯薄膜需要经过加热的方法除去溶剂,如煤油沸点一般为110-350℃,将聚四氟乙烯薄膜使煤油蒸发,现有的企业直接将煤油蒸汽当废气排出,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安全隐患,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现有的煤油回收装置通过向煤油蒸汽中喷淋水,降温使煤油蒸汽冷凝,但是这种方案产生大量的油水混合物,需要使用大型的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体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

一种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包括收卷装置、放卷装置、油水分离器、脱油机、冷凝装置,所述脱油机内设有加热辊,所述脱油机左右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收卷装置和放卷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脱油机左右两端,所述加热辊设有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脱油机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气管,所述脱油机内在加热辊下方设有接油板;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水箱、散热箱、引风机和排气塔,所述水箱内嵌套有第一换热气管,所述散热箱内纵向设有第二换热气管,所述第一换热气管一端与气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气管另一端通过弧形气管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排气塔连接;所述排气塔下端、引风机下端、第二换热气管下端、第一换热气管下端、接油板下端和气管下端分别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设有出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还包括回油器,所述回油器设置在所述脱油机上端,所述回油器上端与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回油器内设有锥形汇油板,所述汇油板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气管内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气管呈蛇型或螺旋型,所述第二换热气管呈蛇型或螺旋型。

优选的,所述排气塔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底座一侧连接,所述排气塔上端设有伞型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端设有开口,水箱还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还设有浮球阀。

优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室外,所述排气塔外侧设有反光层。

优选的,所述脱油机设有多个加热辊,所述加热辊设有单独的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水分离器内设有压力表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进油口下游,所述压力表安装在油水分离器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换热气管向下游倾斜,所述回油口设置在第一换热气管的下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聚四氟乙烯薄膜从放卷装置抽出、经加热辊后,由收卷装置收卷成捆,所述加热辊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加热并温控在180~210度,煤油从聚四氟乙烯薄膜中滴出或蒸发,蒸汽经气管输送、并依次经过水箱和散热箱,经过第一换热气管和第二换热气管降温、冷凝后大部分蒸汽转变成液态煤油,引风机为蒸汽流动提供动力,废气从排气塔排出,液态煤油从排气塔底端、引风机底端、第二换热气管底端、第一换热气管、脱油机底端和气管下端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进入油水分离器,煤油从油水分离器的出油口流出,从而实现煤油回收,煤油沸点一般为110-350℃,在具体实施例中,煤油回收效率可达95%,经回收的煤油可再次进入生产环节,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安全性;2.煤油蒸汽从通孔流向气管,气管中液化的煤油沿管壁向下滴,并进入汇油板,沿倾斜汇油板向回油口流动,回油器的上端还可以设有防火阀,便于发生险情时紧急停止气体流动;3.换热气管可以呈蛇型或螺旋型,以加大换热面积;4.水箱内的水经煤油蒸汽加热蒸发,从开口处排出,造成水箱内水位下降,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浮球阀打开并补入充足的水,排水口便于更换水箱内的水;5.所述冷凝装置(水箱、散热箱、引风机和排气塔)安装在室外,以减小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脱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冷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回油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脱油机,2-收卷装置,3-放卷装置,4-加热辊,5-气管,6-回油管,7-水箱,8-散热箱,9-引风机,10-排气塔,11-油水分离器,12-回油器,13-接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收卷装置3、放卷装置4、油水分离器11、脱油机1和冷凝装置,所述脱油机1内设有加热辊4,所述脱油机1左右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收卷装置2和放卷装置3分别设置在所述脱油机1左右两端,所述加热辊4设有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脱油机1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气管5,脱油机1内在加热辊4下方设有接油板13;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水箱7、散热箱8、引风机9和排气塔10,所述水箱7内嵌套有第一换热气管,所述散热箱8内纵向设有第二换热气管,所述第一换热气管一端与气管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气管另一端通过弧形气管与引风机9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引风机9的排风口与所述排气塔10连接;所述排气塔10下端、引风机9下端、第二换热气管下端、第一换热气管下端、接油板13下端和气管5下端分别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通过回油管6与油水分离器11连接。聚四氟乙烯薄膜从放卷装置3抽出、经加热辊4后,由收卷装置3收卷成捆,所述加热辊4对聚四氟乙烯薄膜进行加热并温控在180~210度,煤油从聚四氟乙烯薄膜中滴出或蒸发,蒸汽经气管5输送、并依次经过水箱7和散热箱8,经过第一换热气管和第二换热气管降温后大部分蒸汽转变成液态,引风机9为蒸汽流动提供动力,废气从排气塔10排出,液态煤油从排气塔10下端、引风机9下端、第二换热气管下端、第一换热气管下端、接油板13下端和气管5下端的回油口经回油管6进入油水分离器11,煤油从油水分离器11的出油口流出,从而实现煤油回收,煤油沸点一般为110-350℃,在具体实施例中,煤油回收效率达95%,经回收的煤油可再次进入生产环节,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回油器12,如图3所示,所述回油器12设置在所述脱油机1上端,所述回油器12上端与气管5连接,所述回油器12内设有锥形汇油板,所述汇油板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气管5内径。煤油蒸汽从通孔流向气管5,气管5中液化的煤油沿管壁向下滴,并进入汇油板,沿倾斜汇油板向回油口流动。回油器12的上端还可以设有防火阀,便于发生险情时紧急停止气体流动。

所述第一换热气管和所述第二换热气管分别可以呈蛇型或螺旋型,以加大换热面积。

所述排气塔10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引风机9的排风口与所述底座一侧连接,所述排气塔10上端设有伞型保护罩。排气塔10设置得较高,一方面将废气排到高空,另一方面便于少量残留煤油蒸汽液化并向下端流动,伞型保护罩防止雨水沿排气塔进入。所述排气塔外侧设有还可以设有反光层,防止排气塔吸收阳光对废气进行加热。

所述水箱7上端设有开口,水箱7还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水箱7上侧还设有浮球阀。水箱7内的水经煤油蒸汽加热蒸发,从开口处排出,造成水箱7内水位下降,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浮球阀打开并补入充足的水,排水口便于更换水箱7内的水。

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水箱7、散热箱8、引风机9和排气塔10)安装在室外,以减小占地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加热辊4上的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脱油机1设有多个加热辊4,所述加热辊4设有单独的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每个加热辊4可单独进行温度控制,在具体实施例中,加热辊4的温度依次设置为183度、205度和210度,进行梯度预热。

所述油水分离器11内可以设有压力表和滤芯,滤芯设置在进油口下游,用于过虑回油中的铁屑待固体杂质,压力表安装在油水分离器11一侧,用于检测油水分离器内的压力,发生堵塞时压力表数值将升高,便于提示更换滤芯。

所述第一换热气管可以向下游倾斜,冷凝的液体煤油沿管壁流向回油口,且流动方向与风向相同,所述回油口设置在第一换热气管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脱油机1还包括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为本领域技术常见装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包括收卷装置、放卷装置、油水分离器、脱油机和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油机内设有加热辊,所述脱油机左右两侧设有开口,所述收卷装置和放卷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脱油机左右两端,所述加热辊设有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脱油机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气管,所述脱油机内在加热辊下方设有接油板;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水箱、散热箱、引风机和排气塔,所述水箱内嵌套有第一换热气管,所述散热箱内纵向设有第二换热气管,所述第一换热气管一端与气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换热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气管另一端通过弧形气管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排气塔连接;所述排气塔下端、引风机下端、第二换热气管下端、第一换热气管下端、接油板下端和气管下端分别设有回油口,所述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油水分离器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设有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油器,所述回油器设置在所述脱油机上端,所述回油器上端与所述气管连接,所述回油器内设有锥形汇油板,所述汇油板上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小于气管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气管呈蛇型或螺旋型,所述第二换热气管呈蛇型或螺旋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塔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引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底座一侧连接,所述排气塔上端设有伞型保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端设有开口,水箱还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还设有浮球阀。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安装在室外,所述排气塔外侧设有反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油机设有多个加热辊,所述加热辊设有单独的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器内设有压力表和滤芯,所述滤芯设置在进油口下游,所述压力表安装在油水分离器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气管向下游倾斜,所述回油口设置在第一换热气管的下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稀薄膜中的煤油回收装置,包括收卷装置、放卷装置、油水分离器、脱油机和冷凝装置,所述脱油机内设有加热辊,所述冷凝装置包括水箱、散热箱、引风机和排气塔,聚四氟乙烯薄膜从放卷装置抽出、经加热辊后,由收卷装置收卷成捆,所述加热辊对物料进行温控,煤油从物料中滴出或蒸发,蒸汽经气管输送、并依次经过水箱和散热箱,经过第一和第二换热气管降温、冷凝后大部分蒸汽转变成液态煤油,引风机为蒸汽流动提供动力,废气从排气塔排出,液态煤油从排气塔下端、引风机下端、第二换热气管下端、第一换热气管下端、脱油机下端和气管下端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进入油水分离器,煤油从油水分离器的出油口流出,从而实现煤油回收。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蔡彬彬;罗炎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美孚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6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