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微型压缩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高功率、低能耗、工作安静无振动、可变频和易于精确控制等特点,可以灵活应用于尖端制冷系统以及移动或者便携的小型热管理系统内,以实现制冷功能。
相关技术中,市面上应用的微型压缩机系统都是控制板与压缩机分离的,因此需要将压缩机与控制板分别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压缩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微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电控盒,能够与压缩机本体固定连接,电控盒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盒体上的散热器,散热器上开设有容置槽;储液器,包括冷媒管,冷媒管能够对应固定在容置槽内,以通过冷媒管与散热器之间进行热交换使电控盒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控制器的电控盒固定在压缩机上,以在安装压缩机时不需要单独安装电控盒,一方面,能够减少微型压缩机的安装步骤,另一方面,有利于微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将储液器的冷媒管安装在设置于电控盒的散热器的容置槽内,使冷媒管与散热器直接接触,由于冷媒管为冷媒的入口管路,因此温度较低,而在电控盒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使散热器的温度升高,因此能够通过冷媒管与散热器之间的热能交换,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进而也有利于延长电控盒的运行寿命。
其中,冷媒管可以为一字形的管状结构,u形的管状结构、v形的管状结构、s形的管状结构以及w形的管状结构等。
在上述的限定中,只要能够满足储液器的冷媒管与电控盒上的散热器配合组装,并且不影响压缩机本地的安装,电控盒可以安装在压缩机本体外侧的任一位置。
另外,通过将电控盒的壳体设置为密封的电控盒体,可以防止压缩机的高温热量传入盒体内导致对控制短路板与电子器件温升,同时还可以防水、防虫、防鼠等。
进一步地,盒体可以为选择金属电控盒,进而还可以耐温高且能防火。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微型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盒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的第二对接结构,通过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对接,将电控盒安装在压缩机本体的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电控盒安装在压缩机本体的顶部,一方面便于储液器的冷媒管与电控盒上的散热器贴合组装,另一方面,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使电控盒与压缩机本体对接组装,组装方式更简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体与压缩机本体的壳体为一体化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将盒体与压缩机本体的壳体一体成型制备,从而能够进一步省略盒体与压缩机本体的组装步骤,并且一体成型结构使电控盒与压缩机本体的连接强度更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冷媒管为u形冷媒管;容置槽对应构造为u形容置槽,其中,散热器安装于盒体的顶部,以将u形冷媒管延伸至盒体的顶部,并压接在散热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冷媒管的一种结构形式,将冷媒管设置为u形管的结构,一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来说,冷媒的入口位置不需要调整,另一方面u形冷媒管能够增加与散热器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电控盒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器开设u形容置槽的端面面向外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把u形容置槽开设在顶部,从而使散热器上的冷媒管在上方压住电控盒,而电控盒下方有与压缩机的对接结构,以实现对电控盒上下两端的限位与固定,进而形成压缩机、控制板、储液器三者一体化的微型压缩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对接结构为设置于压缩机的顶部的固定端子;第二对接结构为开设于盒体底部的对接端口,其中,通过固定端子与对接接口配合,向电控盒安装在压缩机本体的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作为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由于电控盒的重量较小,因此可以直接在电控盒的底部开设对接接口,在压缩机的顶部设置固定端子,通过插接配合将电控盒安装在压缩机本体上,结合上述的u形冷媒管的压接,使电控盒得到固定,由于储液器为刚性结构,因此能够使电控盒的固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体还包括:限位筋,分别设置在盒体相对的侧壁上,并能够沿纵向向压缩机本体延伸,以与压缩机本体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电控盒两侧设置限位筋,以实现侧向限位,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控安装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体上设置有供电端口,供电端口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供电端口实现对电控盒内部组件的供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供电端口开设在盒体的侧壁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储液器包括: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u形冷媒管的一端连接;储液壳体,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储液壳体的上端口连通;出气管,出气管的一端与储液壳体的下端口连接,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压缩机本体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控盒内的电路板安装在电控盒的内侧顶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电路板安装在电控盒的内侧顶壁上,以远离压缩机本体,从而能够减少压缩机本体顶部的热能冲击,以提升电控盒内电路板组件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压缩机本体包括:电机;气缸组件,通过电机驱动,以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转换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盒体为密封盒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控盒为上端开口结构,将散热器作为电控盒的密封盖,以实现电控盒的密封。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散热器作为密封上盖,既可以省去电控盒盖的设置,又能通过外界风给散热器散热达到冷媒管和外界风对散热器双重散热的效果,可有效的降低电控盒内以及控制板上元器件的温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微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剖面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微型压缩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控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盒的正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盒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盒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压缩机本体,102固定端子,20电控盒,202电路板,204散热器,206供电端口,208对接端口,210限位筋,30储液器,302冷媒管,304进气管,306储液壳体,308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微型压缩机。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微型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10;电控盒20,能够与压缩机本体10固定连接,电控盒20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盒体上的散热器204,散热器204上开设有容置槽;储液器30,包括冷媒管302,冷媒管302能够对应固定在容置槽内,以通过冷媒管302与散热器204之间进行热交换使电控盒20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将控制器的电控盒20固定在压缩机上,以在安装压缩机时不需要单独安装电控盒20,一方面,能够减少微型压缩机的安装步骤,另一方面,有利于微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将储液器30的冷媒管302安装在设置于电控盒20的散热器204的容置槽内,使冷媒管302与散热器204直接接触,由于冷媒管302为冷媒的入口管路,因此温度较低,而在电控盒20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使散热器204的温度升高,因此能够通过冷媒管302与散热器204之间的热能交换,提升散热器204的散热效率,进而也有利于延长电控盒20的运行寿命。
其中,冷媒管302可以为一字形的管状结构,u形的管状结构、v形的管状结构、s形的管状结构以及w形的管状结构等。
在上述的限定中,只要能够满足储液器30的冷媒管302与电控盒20上的散热器204配合组装,并且不影响压缩机本地的安装,电控盒20可以安装在压缩机本体10外侧的任一位置。
另外,通过将电控盒20的壳体设置为密封的电控盒20体,可以防止压缩机的高温热量传入盒体内导致对控制短路板与电子器件温升,同时还可以防水、防虫、防鼠等。
进一步地,盒体可以为选择金属电控盒20,进而还可以耐温高且能防火。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本体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盒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对接结构对接的第二对接结构,通过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对接,将电控盒20安装在压缩机本体10的顶部。
在该实施例中,将电控盒20安装在压缩机本体10的顶部,一方面便于储液器30的冷媒管302与电控盒20上的散热器204贴合组装,另一方面,通过分别设置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使电控盒20与压缩机本体10对接组装,组装方式更简单。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盒体与压缩机本体10的壳体为一体化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盒体与压缩机本体10的壳体一体成型制备,从而能够进一步省略盒体与压缩机本体10的组装步骤,并且一体成型结构使电控盒20与压缩机本体10的连接强度更高。
实施例四:
如图3与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冷媒管302为u形冷媒管302;容置槽对应构造为u形容置槽,其中,散热器204安装于盒体的顶部,以将u形冷媒管302延伸至盒体的顶部,并压接在散热器204上。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冷媒管302的一种结构形式,将冷媒管302设置为u形管的结构,一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30来说,冷媒的入口位置不需要调整,另一方面u形冷媒管302能够增加与散热器204之间的换热面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电控盒20的降温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器204开设u形容置槽的端面面向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把u形容置槽开设在顶部,从而使散热器204上的冷媒管302在上方压住电控盒20,而电控盒20下方有与压缩机的对接结构,以实现对电控盒20上下两端的限位与固定,进而形成压缩机、控制板、储液器30三者一体化的微型压缩机。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对接结构为设置于压缩机的顶部的固定端子102;第二对接结构为开设于盒体底部的对接端口208,其中,通过固定端子102与对接接口配合,向电控盒20安装在压缩机本体10的顶部。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对接结构与第二对接结构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由于电控盒20的重量较小,因此可以直接在电控盒20的底部开设对接接口,在压缩机的顶部设置固定端子102,通过插接配合将电控盒20安装在压缩机本体10上,结合上述的u形冷媒管302的压接,使电控盒20得到固定,由于储液器30为刚性结构,因此能够使电控盒20的固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图2、图5与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盒体还包括:限位筋210,分别设置在盒体相对的侧壁上,并能够沿纵向向压缩机本体10延伸,以与压缩机本体10卡接。
在该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可以在电控盒20两侧设置限位筋210,以实现侧向限位,从而进一步提升电控安装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盒体上设置有供电端口206,供电端口206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供电端口206实现对电控盒20内部组件的供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供电端口206开设在盒体的侧壁上。
如图2与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储液器30包括:进气管304,进气管304的一端与u形冷媒管302的一端连接;储液壳体306,进气管304的另一端与储液壳体306的上端口连通;出气管308,出气管308的一端与储液壳体306的下端口连接,出气管308的另一端与压缩机本体10连通。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电控盒20内的电路板202安装在电控盒20的内侧顶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电路板202安装在电控盒20的内侧顶壁上,以远离压缩机本体10,从而能够减少压缩机本体10顶部的热能冲击,以提升电控盒20内电路板202组件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压缩机本体10包括:电机;气缸组件,通过电机驱动,以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转换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盒体为密封盒体。
如图7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电控盒20为上端开口结构,将散热器204作为电控盒20的密封盖,以实现电控盒20的密封。
在该实施例中,将散热器204作为密封上盖,既可以省去电控盒20盖的设置,又能通过外界风给散热器204散热达到冷媒管302和外界风对散热器204双重散热的效果,可有效的降低电控盒20内以及控制板上元器件的温升。
实施例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器与压缩机一体化的微型压缩机,包含:控制器、压缩机、储液器30。
其中,控制器的电控盒20是密封的只留出与电源线对接端口208以及与压缩机连接对接端口208,以使电控盒20具有防水功能。
储液器30的u型冷媒管302固定在控制器的散热器204上,既能与电控盒20下方的压缩机对接端子起到上下固定电控盒20的作用,又能对控制器降温。
具体地,控制器电控盒20上的压缩机对接端口208通过对接压缩机上的端子,使其控制器直接固定在压缩机上方。
如图1所示,控制器的电控盒20上的压缩机端口与压缩机的端子对接,储液器30上的冷媒管302与控制器的散热器204中的冷媒管302连接,控制板电控盒20与压缩机固定。这样就可以使散热器204上的冷媒管302在上方压住电控盒20,而电控盒20下方有压缩机端子对接,形成压缩机、控制板、储液器30三者一体化的微型压缩机。
如图4所示,控制板电控盒20可以是密封的金属电控盒20只留出供电端口206和压缩机端子对接端口208,电控盒20密封可以防止压缩机顶部的高温热量传入电控盒20内加大控制板元器件温升,同时可以防水、防虫、防鼠等,选择金属电控盒20目的是耐温高且能防火。
在散热器204的上方不需要设置电控盒20盖,直接用散热器204与电控盒20四面紧密相扣达到密封效果,这样做即可省去电控盒20盖的成本,又能通过外界风给散热器204散热达到冷媒管302和外界风对散热器204双重散热的效果,可有效的降低电控盒20内以及控制板上元器件的温升。
综上所示,本发明压缩机、控制板、储液器三者有效合理的结合成一体的微型压缩机即可降低成本、简化安装(免去客户端控制板安装),又可降低控制板温度、提高产品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本体;
电控盒,能够与所述压缩机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盒包括盒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盒体上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开设有容置槽;
储液器,包括冷媒管,所述冷媒管能够对应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以通过所述冷媒管与所述散热器之间进行热交换使所述电控盒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对接结构;
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对接结构对接的第二对接结构,通过所述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对接,将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本体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壳体为一体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管为u形冷媒管;
所述容置槽对应构造为u形容置槽,
其中,所述散热器安装于所述盒体的顶部,以将所述u形冷媒管延伸至所述盒体的顶部,并压接在所述散热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开设所述u形容置槽的端面面向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顶部的固定端子;
所述第二对接结构为开设于所述盒体底部的对接端口,
其中,通过所述固定端子与所述对接接口配合,向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压缩机本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
限位筋,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相对的侧壁上,并能够沿纵向向所述压缩机本体延伸,以与所述压缩机本体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供电端口,所述供电端口用于与供电电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端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包括:
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u形冷媒管的一端连接;
储液壳体,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壳体的上端口连通;
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壳体的下端口连接,所述出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本体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内的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控盒的内侧顶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体为密封盒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盒为上端开口结构,将所述散热器作为所述电控盒的密封盖,以实现所述电控盒的密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