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30  54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神经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其运动纤维起自疑核,与舌咽神经并行,穿出脑干后经颈静脉孔出颅腔,供应除软腭肌和茎咽肌以外的所有咽、喉、软腭的肌肉。感觉神经元在颈静脉孔附近的颈神经节和结神经节。颈神经节的周围支传导一部分外耳道、鼓膜和耳廓的一般感觉;中枢支入三叉神经的脑干脊髓核。结神经节的周围支传导咽、喉、气管、食管及各内脏的感觉,和咽、软腭、硬腭,会厌等部分的味觉;中枢支入弧束核。副交感神经起自第四脑室底部的迷走神经背核,布于内脏器官。迷走神经在颈、胸、腹均发出多个分支,支配颈部、胸腔内器官及腹腔内大部分脏器,通过传导器官和脏器的感觉冲动及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来调节循环、呼吸、消化三个系统。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将兴奋传递到孤束核被处理后传播到大脑不同区域,从而达到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迷走神经刺激仪,其只适用于对病人的耳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这就导致单单刺激耳朵部位的迷走神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其次,现有技术中的迷走神经刺激仪,其带有的神经刺激机构固定效果差,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迷走神经刺激仪,其带有的神经刺激机构都是和主机固定连接的,从而导致更换损坏的神经刺激机构时非常麻烦,为此,提出一种神经刺激装置。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可以对病人多部位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更换损坏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均比较方便,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解决耳套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的问题,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主机、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机用于产生电流脉冲;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用于将主机产生的电流脉冲传导到病人耳部对病人耳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胸部神经刺激机构用于将主机产生的电流脉冲传导到病人胸部对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颈部神经刺激机构用于将主机产生的电流脉冲传导到病人颈部对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迷走神经将兴奋传递到孤束核被处理后传播到大脑不同区域,从而达到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主机包括外壳、后盖、蓄电池、脉冲发生器、显示屏以及电源开关,所述外壳的前部形成有斜面,且所述外壳的后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后盖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后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脉冲发生器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蓄电池和所述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嵌入式安装在所述斜面上,且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一端端部,且所述电源开关串接在所述蓄电池和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所述外壳的另一端端部还并排设有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以及第三插孔,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孔以及所述第三插孔均与所述脉冲发生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机由外壳、后盖、蓄电池、脉冲发生器、显示屏以及电源开关,蓄电池用于为脉冲发生器、显示屏供电,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电流脉冲,显示屏用于显示电流脉冲数据,电源开关用于主机开关机,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以及第三插孔用于分别连接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脚,四个所述支脚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用于对外壳进行支撑,可有效增强主机的稳定性,四个支脚用于对底座进行支撑,从而使得主机便于稳定地放置。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旋钮、第二调节旋钮以及第三调节旋钮,所述第一调节旋钮串接在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旋钮串接在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所述第三调节旋钮串接在所述第三插孔与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旋钮用于调节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电流脉冲的强弱;第二调节旋钮用于调节胸部神经刺激机构的电流脉冲的强弱;第三调节旋钮用于调节颈部神经刺激机构的电流脉冲的强弱,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脉冲发生器之间,且所述隔板为金属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用于隔离蓄电池和脉冲发生器,可避免主机工作时蓄电池和脉冲发生器相互干扰。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还居中固定安装有把手,且所述所述外壳的一端部还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使得主机提起比较方便,充电接口用于为蓄电池充电,以保证该装置能够长期使用。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的中心位置处还嵌装有散热风扇,且所述后盖的内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散热风扇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开关串接在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蓄电池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风扇用于对蓄电池和脉冲发生器散热,以防止蓄电池和脉冲发生器因过热而影响使用性能,温控开关用于控制在外壳内部的温度较高时散热风扇自动启动为蓄电池和脉冲发生器进行散热。进一步的,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线、两个耳套、两个第一电极以及两个压板,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插头与所述第一插孔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分线,两个所述耳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分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耳套的内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分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压板分别滑移安装在两个所述耳套的内部,两个所述耳套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侧壁上均开设有配装孔,所述配装孔的内部均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部均螺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背向所述压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由第一连接线、两个耳套、两个第一电极、两个压板以及用于调节压板在耳套内部位置的螺纹筒、螺纹杆和手柄构成,从而使得可通过旋转手柄带动螺纹筒转动,进而利用螺纹筒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传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带动压板在耳套内部作直线运动,进而可利用压板将耳套稳定地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使得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解决耳套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包括第二连接线、第一固定座、第二电极、第一绑带、第一刺面魔术贴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插头与所述第二插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线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二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背向所述第二连接线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第一绑带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和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绑带的两侧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由第二连接线、第一固定座、第二电极、第一绑带、第一刺面魔术贴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构成,在使用时,可将第二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插头插入第二插孔的内部,此时主机为第二电极提供电流脉冲,利用第一绑带、第一刺面魔术贴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相配合将胸部神经刺激机构固定在病人的胸部,同时保证第二电极对准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即可利用电流脉冲对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进一步的,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包括第三连接线、第二固定座、第三电极、第二绑带、第二刺面魔术贴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插头与所述第三插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线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三电极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背向所述第三连接线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第二绑带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刺面魔术贴和所述第二毛面魔术贴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绑带的两侧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包括第三连接线、第二固定座、第三电极、第二绑带、第二刺面魔术贴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构成,在使用时,可将第三连接线的一端通过插头插入第三插孔的内部,此时主机为第三电极提供电流脉冲,再利用第二绑带、第二刺面魔术贴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相配合将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固定在病人的颈部,同时保证第三电极对准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即可利用电流脉冲对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用于对病人耳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设置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用于对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设置的颈部神经刺激机构用于对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对病人多部位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进而使得利用该装置对病人多部位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2、本发明,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都是通过插头分别配合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以及第三插孔与主机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都便于拆装,进而使得该装置更换损坏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均比较方便;3、本发明,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由第一连接线、两个耳套、两个第一电极、两个压板以及用于调节压板在耳套内部位置的螺纹筒、螺纹杆和手柄构成,从而使得可通过旋转手柄带动螺纹筒转动,进而利用螺纹筒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传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带动压板在耳套内部作直线运动,进而可利用压板将耳套稳定地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使得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解决耳套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主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局部视图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神经刺激装置的颈部神经刺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机;2、耳部神经刺激机构;3、胸部神经刺激机构;4、颈部神经刺激机构;5、底座;6、外壳;7、后盖;8、第一插孔;9、斜面;10、显示屏;11、第一调节旋钮;12、第二调节旋钮;13、第三调节旋钮;14、散热风扇;15、温控开关;16、支脚;17、电源开关;18、充电接口;19、把手;20、脉冲发生器;21、蓄电池;22、隔板;23、插头;24、连接分线;25、耳套;26、压板;27、螺纹筒;28、滚动轴承;29、手柄;30、配装孔;31、螺纹杆;32、第一电极;33、第一连接线;34、第二连接线;35、第一固定座;36、第二电极;37、第一绑带;38、第一刺面魔术贴;39、第一毛面魔术贴;40、第三连接线;41、第二固定座;42、第三电极;43、第二绑带;44、第二刺面魔术贴;45、第二毛面魔术贴;46、第二插孔;47、第三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1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主机1、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均与所述主机1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机1用于产生电流脉冲;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用于将主机1产生的电流脉冲传导到病人耳部对病人耳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用于将主机1产生的电流脉冲传导到病人胸部对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用于将主机1产生的电流脉冲传导到病人颈部对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迷走神经将兴奋传递到孤束核被处理后传播到大脑不同区域,从而达到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目的。较佳地,如图1和3-6所示,所述主机1包括外壳6、后盖7、蓄电池21、脉冲发生器20、显示屏10以及电源开关17,所述外壳6的前部形成有斜面9,且所述外壳6的后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后盖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后部,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内部,且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10嵌入式安装在所述斜面9上,且所述显示屏10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1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一端端部,且所述电源开关17串接在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所述外壳6的另一端端部还并排设有第一插孔8、第二插孔46以及第三插孔47,所述第一插孔8、所述第二插孔46以及所述第三插孔47均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机1由外壳6、后盖7、蓄电池21、脉冲发生器20、显示屏10以及电源开关17,蓄电池21用于为脉冲发生器20、显示屏10供电,脉冲发生器20用于产生电流脉冲,显示屏10用于显示电流脉冲数据,电源开关17用于主机1开关机,第一插孔8、第二插孔46以及第三插孔47用于分别连接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较佳地,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6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脚16,四个所述支脚16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5用于对外壳6进行支撑,可有效增强主机1的稳定性,四个支脚16用于对底座5进行支撑,从而使得主机1便于稳定地放置。较佳地,如图5和6所示,所述斜面9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旋钮11、第二调节旋钮12以及第三调节旋钮13,所述第一调节旋钮11串接在所述第一插孔8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旋钮12串接在所述第二插孔46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所述第三调节旋钮13串接在所述第三插孔47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调节旋钮11用于调节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的电流脉冲的强弱;第二调节旋钮12用于调节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的电流脉冲的强弱;第三调节旋钮13用于调节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的电流脉冲的强弱,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较佳地,如图6所示,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位于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且所述隔板22为金属纤维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22用于隔离蓄电池21和脉冲发生器20,可避免主机1工作时蓄电池21和脉冲发生器20相互干扰。较佳地,如图4和6所示,所述外壳6的顶部还居中固定安装有把手19,且所述所述外壳6的一端部还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18,所述充电接口18与所述蓄电池21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19的设置使得主机1提起比较方便,充电接口18用于为蓄电池21充电,以保证该装置能够长期使用。较佳地,如图4-6所示,所述后盖7的中心位置处还嵌装有散热风扇14,且所述后盖7的内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15,所述散热风扇14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21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开关15串接在所述散热风扇14与所述蓄电池21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风扇14用于对蓄电池21和脉冲发生器20散热,以防止蓄电池21和脉冲发生器20因过热而影响使用性能,温控开关15用于控制在外壳6内部的温度较高时散热风扇14自动启动为蓄电池21和脉冲发生器20进行散热。较佳地,如图5和7-9所示,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线33、两个耳套25、两个第一电极32以及两个压板26,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一端通过插头23与所述第一插孔8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分线24,两个所述耳套25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分线2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电极32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耳套25的内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32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分线24与所述第一连接线33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压板26分别滑移安装在两个所述耳套25的内部,两个所述耳套25远离所述第一电极32的一侧壁上均开设有配装孔30,所述配装孔30的内部均通过滚动轴承28固定安装有螺纹筒27,所述螺纹筒27的内部均螺接有螺纹杆31,所述螺纹杆31的一端与所述压板2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27背向所述压板2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柄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由第一连接线33、两个耳套25、两个第一电极32、两个压板26以及用于调节压板26在耳套25内部位置的螺纹筒27、螺纹杆31和手柄29构成,从而使得可通过旋转手柄29带动螺纹筒27转动,进而利用螺纹筒27与螺纹杆31之间的螺纹传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带动压板26在耳套25内部作直线运动,进而可利用压板26将耳套25稳定地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使得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解决耳套25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的问题。较佳地,如图5和10所示,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线34、第一固定座35、第二电极36、第一绑带37、第一刺面魔术贴38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39,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通过插头23与所述第二插孔4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二电极3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5背向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第一绑带3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5上,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38和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39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绑带37的两侧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由第二连接线34、第一固定座35、第二电极36、第一绑带37、第一刺面魔术贴38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39构成,在使用时,可将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通过插头23插入第二插孔46的内部,此时主机1为第二电极36提供电流脉冲,利用第一绑带37、第一刺面魔术贴38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39相配合将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固定在病人的胸部,同时保证第二电极36对准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即可利用电流脉冲对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较佳地,如图5和11所示,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包括第三连接线40、第二固定座41、第三电极42、第二绑带43、第二刺面魔术贴44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45,所述第三连接线40的一端通过插头23与所述第三插孔47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4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线40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三电极4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41背向所述第三连接线40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第二绑带4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41,所述第二刺面魔术贴44和所述第二毛面魔术贴4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绑带43的两侧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包括第三连接线40、第二固定座41、第三电极42、第二绑带43、第二刺面魔术贴44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45构成,在使用时,可将第三连接线40的一端通过插头23插入第三插孔47的内部,此时主机1为第三电极42提供电流脉冲,再利用第二绑带43、第二刺面魔术贴44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45相配合将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固定在病人的颈部,同时保证第三电极42对准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即可利用电流脉冲对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5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上均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14-20份、碳酸钙粉末8-12份、氧化铜粉末10-12份、纳米银粉12-16份、石英粉8-10份、二氧化钛粉末8-10份、石蜡3-5份、醇酯十二3-5份、三乙醇胺3-5份、乳化硅油1-3份和水30-50份;s1、将称量好的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水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25-30min,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以此制得混合溶液;s2、将环氧树脂、碳酸钙粉末、氧化铜粉末、纳米银粉、石英粉和二氧化钛粉末加入球磨机中进行磨粉,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200nm,以此制得混合粉末物料;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0-40min,将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800-1000r/min,温度设置为60-80℃,待反应釜停止工作后温度降至40-50℃时,将反应釜内部的液体滤出得到的滤液即为制备的防护涂料;s4、将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利用无尘布蘸取擦拭干净并晾干;s5、将步骤s4晾干的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浸入步骤s3制备的防护涂料中3-5min取出,待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不滴液时将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放入烤箱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100℃,干燥时间为30-40min,即在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制得防护层。将实施例1-2中的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放在具有相同浓度细菌的细菌培养箱中在实验室中在相同的条件下放置100小时后,取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表:实施例观察结果实施例1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均分布有大量细菌实施例2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分布的细菌相对实施例1减少至少20倍以上从上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可知实施例2为最优实施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质量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施工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制备的防护层具备较好的防腐、防菌、防滑、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防腐、防菌、防滑、抗老化的性能,从而使得该装置使用寿命较长,尤为重要的是可防止该装置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座35以及第二固定座41的表面上滋养大量的细菌而影响卫生情况。工作原理:该神经刺激装置,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用于对病人耳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设置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用于对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设置的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用于对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对病人多部位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进而使得利用该装置对病人多部位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都是通过插头23分别配合第一插孔8、第二插孔46以及第三插孔47与主机1进行连接,从而使得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都便于拆装,进而使得该装置更换损坏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均比较方便;设置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由第一连接线33、两个耳套25、两个第一电极32、两个压板26以及用于调节压板26在耳套25内部位置的螺纹筒27、螺纹杆31和手柄29构成,从而使得可通过旋转手柄29带动螺纹筒27转动,进而利用螺纹筒27与螺纹杆31之间的螺纹传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带动压板26在耳套25内部作直线运动,进而可利用压板26将耳套25稳定地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使得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解决耳套25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的问题。使用方法:使用时,将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分别通过插头23与第一插孔8、第二插孔46以及第三插孔47连接,然后通过电源开关17开机,同时通过第一调节旋钮11调节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的电流脉冲的强弱、通过第二调节旋钮12调节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的电流脉冲的强弱、通过第三调节旋钮13调节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的电流脉冲的强弱,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调节的电流脉冲的强弱通过显示屏10显示出来供医护人员参考,然后将两个耳套25分别套在病人的两个耳朵上,并通过旋转手柄29带动压板26运动将耳套25稳定地固定在病人的耳朵上,利用第一绑带37、第一刺面魔术贴38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39相配合将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固定在病人的胸部,同时保证第二电极36对准病人胸部的迷走神经,再利用第二绑带43、第二刺面魔术贴44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45相配合将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固定在病人的颈部,同时保证第三电极42对准病人颈部的迷走神经,即可同时对病人耳部、胸部、颈部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1)、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以及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均与所述主机(1)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1)包括外壳(6)、后盖(7)、蓄电池(21)、脉冲发生器(20)、显示屏(10)以及电源开关(17),所述外壳(6)的前部形成有斜面(9),且所述外壳(6)的后部为开口结构,所述后盖(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后部,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内部,且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屏(10)嵌入式安装在所述斜面(9)上,且所述显示屏(10)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开关(17)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6)的一端端部,且所述电源开关(17)串接在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所述外壳(6)的另一端端部还并排设有第一插孔(8)、第二插孔(46)以及第三插孔(47),所述第一插孔(8)、所述第二插孔(46)以及所述第三插孔(47)均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底部还固定安装有四个支脚(16),四个所述支脚(16)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9)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调节旋钮(11)、第二调节旋钮(12)以及第三调节旋钮(13),所述第一调节旋钮(11)串接在所述第一插孔(8)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所述第二调节旋钮(12)串接在所述第二插孔(46)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所述第三调节旋钮(13)串接在所述第三插孔(47)与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固定安装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位于所述蓄电池(21)和所述脉冲发生器(20)之间,且所述隔板(22)为金属纤维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顶部还居中固定安装有把手(19),且所述所述外壳(6)的一端部还固定安装有充电接口(18),所述充电接口(18)与所述蓄电池(21)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7)的中心位置处还嵌装有散热风扇(14),且所述后盖(7)的内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15),所述散热风扇(14)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21)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开关(15)串接在所述散热风扇(14)与所述蓄电池(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2)包括第一连接线(33)、两个耳套(25)、两个第一电极(32)以及两个压板(26),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一端通过插头(23)与所述第一插孔(8)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分线(24),两个所述耳套(25)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分线(24)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线(33)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电极(32)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耳套(25)的内侧壁上,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极(32)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分线(24)与所述第一连接线(33)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压板(26)分别滑移安装在两个所述耳套(25)的内部,两个所述耳套(25)远离所述第一电极(32)的一侧壁上均开设有配装孔(30),所述配装孔(30)的内部均通过滚动轴承(28)固定安装有螺纹筒(27),所述螺纹筒(27)的内部均螺接有螺纹杆(31),所述螺纹杆(31)的一端与所述压板(26)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27)背向所述压板(2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手柄(29)。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线(34)、第一固定座(35)、第二电极(36)、第一绑带(37)、第一刺面魔术贴(38)以及第一毛面魔术贴(39),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通过插头(23)与所述第二插孔(4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35)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二电极(3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5)背向所述第二连接线(34)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第一绑带(3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35)上,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38)和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39)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绑带(37)的两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4)包括第三连接线(40)、第二固定座(41)、第三电极(42)、第二绑带(43)、第二刺面魔术贴(44)以及第二毛面魔术贴(45),所述第三连接线(40)的一端通过插头(23)与所述第三插孔(47)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41)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连接线(40)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第三电极(42)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41)背向所述第三连接线(40)的一端端面上,所述第二绑带(43)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座(41),所述第二刺面魔术贴(44)和所述第二毛面魔术贴(4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绑带(43)的两侧面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主机、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所述耳部神经刺激机构、所述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所述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所述主机包括外壳、后盖、蓄电池、脉冲发生器、显示屏以及电源开关,耳部神经刺激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线、两个耳套、两个第一电极以及两个压板。本发明,其可以对病人多部位的迷走神经进行刺激,较容易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更换损坏的耳部神经刺激机构、胸部神经刺激机构以及颈部神经刺激机构均比较方便,耳部神经刺激机构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解决耳套经常容易从病人的耳朵上掉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峰;赵鹏艳;丁笑茹;许泽昱;李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64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