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电机正反转,代表的是电机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电机顺时针转动是电机正转,电机逆时针转动是电机反转。现有的正反转控制电路要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需要将接至电机三相电源进线中的任意两相对调接线达到反转的目的。
并且现有技术中实现电机正反转都是通过控制器控制接触器进而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接触器本身只适用于接通和分断较大的电流信号,驱动电机等功率设备,使用接触器的正反转控制系统还需配备灭弧装置,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
本申请的方案如下:
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
主控芯片,用于输入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正转指令或反转指令,并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正转指令时,向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第一驱动指令,以及,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反转指令时,向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第二驱动指令;
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连通;
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连通;
第一组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连通,并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
第二组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连通,并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
其中,所述第一相序和所述第二相序包括对调的两个相序。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所述第二组继电器包括: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且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
所述第三继电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
所述第四继电器和所述第五继电器并联,且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
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继电器和所述第五继电器分别具有两个触头;
所述三相电源包括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输出端和第三电源输出端;
所述待控制电机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和第三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五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按键电路;
所述按键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所述按键电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相互并联;
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开关和与所述第一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支路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触点接地,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支路连通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所述正转指令;
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支路开关和与所述第二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二支路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四触点接地,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支路连通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所述反转指令。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按键电路还包括:第三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相互并联;
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支路开关和与所述第三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所述第三支路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支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六触点接地,所述第五触点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三支路连通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停止指令;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停止指令时,向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断开指令,或,向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断开指令;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断开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连通;
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断开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断开。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遥控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遥控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天线,遥控信号接收芯片;
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通过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天线;所述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还连接所述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用于通过所述天线接收所述正转指令或所述正转指令,并将所述所述正转指令或所述正转指令发送到所述主控芯片。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遥控信号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晶体振荡器;
所述第一电感一端连接所述天线,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感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天线,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天线,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容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晶体振荡器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正反转指示电路;
所述正反转指示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指示灯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指示灯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指示电路包括:第三指示灯,第三电阻;
所述第三指示灯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第一接地管脚、第二接地管脚、第一定时配置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
所述第一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或,
所述第二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或,
所述所述第一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
优选的,在本申请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正极配置管脚、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负极配置管脚、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正极配置管脚、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负极配置管脚、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正极配置管脚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负极配置管脚;
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六电阻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通过第九电阻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过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十二电阻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主控芯片与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主控芯片在输入的控制指令为正转指令时,向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第一驱动指令,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在接收到第一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连通,第一组继电器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主控芯片还与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主控芯片在输入的控制指令为反转指令时,向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第二驱动指令,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在接收到第二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连通,第二组继电器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第一相序和所述第二相序包括对调的两个相序,带控制电机在接入第一项序的三项电源时进行正转,在接入第二项序的三项电源时进行反转。本申请中,通过主控芯片和继电器来完成对待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无需对调电机的接线,并且由于电路中不需要使用接触器,简化了使用接触器的正反转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使电路系统体积变小,便于安装携带。继电器在小电流电路中工作,使用继电器代替接触器可以使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中主控芯片的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中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中按键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中遥控信号接收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中正反转指示电路和电源指示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中主控芯片的部分结构图。
附图标记:主控芯片-1;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211;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221;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311;第一组继电器-4;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第二组继电器-5;第四继电器-51;第五继电器-52;三项电源-6;第一电源输出端61;第二电源输出端62;第三电源输出端63;待控制电机-7;第一电源输入端71;第二电源输入端72;第三电源输入端73;遥控信号接收电路-8;天线-81;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参照图1,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
主控芯片1,用于输入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包括正转指令或反转指令,并在控制指令为正转指令时,向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输出第一驱动指令,以及,在控制指令为反转指令时,向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输出第二驱动指令;
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与主控芯片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4连通;
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与主控芯片1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二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5连通;
第一组继电器4,与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连接,用于在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的驱动下连通,并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
第二组继电器5,与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连接,用于在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的驱动下连通,并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
其中,第一相序和第二相序包括对调的两个相序。
主控芯片1可以但不限于为ksl8m163芯片,工作电压为5v。主控芯片1的结构图参照图2。
其中,pa0,pa1,pa2,pa4,pa4,pa6,pa7,pc0,pc1,pc2,pc3,pc4,pc5,pc6,pc7均为信号输入或输出管脚。vdd为电源管脚,vss为接地管脚。
通过变压器将220v电源电压进行降压,通过接口电路接入降压后的电源,将降压后的电源输出一路12v的电源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和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输出一路5v的电源到主控芯片1。
第一组继电器4和第二组继电器5可以为磁保持继电器,磁保持继电器具有记忆功能,不需要一直通电,仅需要改变工作状态时瞬间通电即可,降低整体能耗,整体系统更加节能便捷。
继电器驱动电路可以但不限于为bl8023双向继电器驱动集成电路,用于控制磁保持继电器的工作,具有输出电流大,静态功耗小的特点。
电机通常包括u,v,w三项,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其中两项对调即可,通常是v项不变,将u项和w项对调。
第一组继电器4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第二组继电器5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
第一相序和第二相序包括对调的两个相序。
所以只需控制第一组继电器4和第二组继电器5的连通便可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具体的:
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包括: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和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
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包括: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
第一组继电器4包括: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和第三继电器43;
第二组继电器5包括: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
第一继电器41和第二继电器42并联,且并联后连接在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的驱动端口211;
第三继电器43连接在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的驱动端口221;
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并联,且并联后连接在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的驱动端口311;
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分别具有两个触头;
三相电源包括第一电源输出端61、第二电源输出端62和第三电源输出端63;
待控制电机7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71、第二电源输入端72和第三电源输入端73;
第一继电器41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61,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71;
第二继电器42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62,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72;
第三继电器43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三电源输出端63,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三电源输入端73;
第四继电器51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61,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72;
第五继电器52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62,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71。
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为第一组继电器4。
第一继电器41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61,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71;第二继电器42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62,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72;第三继电器43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三电源输出端63,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三电源输入端73。使第一组继电器4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
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第五继电器52为第二组继电器5。
第三继电器43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三电源输出端63,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三电源输入端73;第四继电器51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61,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72;第五继电器52的一个触头连接第二电源输出端62,另一个触头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71。使第二组继电器5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
第一继电器41和第二继电器42并联,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并联,可以增加可以增大继电器负载电流。
由于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需要接入待控制电机7的主电路,所以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需要比较大的负载电流。
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采用大电流继电器,负载电流要求为80-100a。
本实施例中,主控芯片1与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连接,主控芯片1在输入的控制指令为正转指令时,向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和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输出第一驱动指令,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在接收到第一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4(第一继电器41、第二继电器42和第三继电器43)连通,第一组继电器4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主控芯片1还与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连接,主控芯片1在输入的控制指令为反转指令时,向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输出第二驱动指令,第二组继电器5驱动电路3在接收到第二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5(第三继电器43、第四继电器51和第五继电器52)连通,第二组继电器5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7,第一相序和所述第二相序包括对调的两个相序,带控制电机在接入第一项序的三项电源6时进行正转,在接入第二项序的三项电源6时进行反转。本申请中,通过主控芯片1和继电器来完成对待控制电机7的正反转控制,无需对调电机的接线,并且由于电路中不需要使用接触器,简化了使用接触器的正反转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使电路系统体积变小,便于安装携带。继电器在小电流电路中工作,使用继电器代替接触器可以使用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进一步的,参照图2,主控芯片1包括: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正极配置管脚pc4、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负极配置管脚pc5、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正极配置管脚pc3、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负极配置管脚pc2、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正极配置管脚pc1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负极配置管脚pc0;
参照图3,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21的驱动端口211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pc4,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一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pc5,通过第六电阻r6接入12v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22的驱动端口221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pc3,通过第八电阻r8连接第二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pc2,通过第九电阻r9接入12v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31的驱动端口311通过第十电阻r10连接第三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pc1,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第三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pc0,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一些实施例中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参照图4,还包括:按键电路;
按键电路与主控芯片1连接;
按键电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相互并联;
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开关和与第一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支路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支路的连通或断开,第二触点接地,第一触点与主控芯片1连接;第一支路连通时向主控芯片1发送正转指令;
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支路开关和与第二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第二支路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支路的连通或断开,第四触点接地,第三触点与主控芯片1连接;第二支路连通时向主控芯片1发送反转指令。
进一步的,按键电路还包括:第三支路;
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相互并联;
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支路开关和与第三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第三支路开关用于控制第三支路的连通或断开,第六触点接地,第五触点与主控芯片1连接;第三支路连通时向主控芯片1发送停止指令;
主控芯片1用于在控制指令为停止指令时,向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输出断开指令,或,向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输出断开指令;
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2还用于在接收到断开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4连通;
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3还用于在接收到断开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5断开。
第一支路接入主控芯片1的pa2管脚,第二支路接入主控芯片1的pa4管脚,第三支路接入主控芯片1的pa0管脚。
其中,正转指令,反转指令,停止指令均为电信号。
主控芯片1根据接收到信号的管脚来识别接收到的控制指令。
第一支路开关为图4中的up,第二支路开关为图中的down,第三支路开关为图中的stop。
进一步的,主控芯片1内配置好程序,在同时长按up和stop时(比如同时按压5s),主控芯片1将第一支路开关发送的电信号识别为反转指令,将第二支路开关发送的电信号识别为正转指令。即翻转方向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参照图5,还包括:遥控信号接收电路8;
遥控信号接收电路8包括:天线81,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
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天线81;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还连接主控芯片1;
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用于通过天线81接收正转指令或正转指令,并将正转指令或正转指令发送到主控芯片1。
进一步的,遥控信号接收电路8还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晶体振荡器x1;
第一电感l1一端连接天线81,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感l2一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天线81,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c2一端连接天线81,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容c3一端连接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容c4一端连接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另一端接地;
第五电容c5一端连接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另一端接地;
晶体振荡器x1一端连接遥控信号接收芯片82,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遥控器与遥控信号接收电路8建立无线通信连接。遥控器发送控制指令,遥控信号接收电路8的天线81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到主控芯片1。从而实现对正反转电路的远程控制。
遥控器同按键电路类似,具有三条支路,分别用于联通时通过天线81发送正转指令,反转指令,停止指令。
一些实施例中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参照图6,还包括:正反转指示电路;
正反转指示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led1,第二指示灯led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第一指示灯led1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主控芯片1,另一端接地;
第二指示灯led2一端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主控芯片1,另一端接地。
一些实施例中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参照图6,还包括:电源指示电路;电源指示电路包括:第三指示灯led3,第三电阻r3;
第三指示灯led3一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主控芯片1,另一端接地。
一些实施例中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参照图7,主控芯片1包括:第一接地管脚、第二接地管脚、第一定时配置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
第一接地管脚和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或,
第二接地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或,
第一接地管脚和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并且第二接地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
第一定时配置管脚为pa7管脚,第二定时配置管脚为pa6管脚。
主控芯片1被配置为,第一定时配置管脚和第一接地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时,第一定时配置管脚输入信号为0;第二定时配置管脚和第二接地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时,第二定时配置管脚输入信号为0。若不连接则输入信号为1。
当第一接地管脚和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并且第二接地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时,输入信号为0,0。
当只有第一接地管脚和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时,输入信号为0,1。
当只有第二接地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时,输入信号为1,0。
主控芯片1被配置为:
当接收的信号为0,0时,延时20min后向第一组继电器4驱动电路2输出第一驱动指令,或,向第二组继电器5驱动电路3输出第二驱动指令。
当接收的信号为0,1时,延时15min后向第一组继电器4驱动电路2输出第一驱动指令,或,向第二组继电器5驱动电路3输出第二驱动指令。
当接收的信号为1,0时,延时10min后向第一组继电器4驱动电路2输出第一驱动指令,或,向第二组继电器5驱动电路3输出第二驱动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一种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芯片,用于输入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正转指令或反转指令,并在所述控制指令为正转指令时,向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第一驱动指令,以及,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反转指令时,向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第二驱动指令;
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连通;
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连通;
第一组继电器,与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连通,并在连通后采用第一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
第二组继电器,与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连通,并在连通后采用第二相序将三相电源接入待控制电机;
其中,所述第一相序和所述第二相序包括对调的两个相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所述第二组继电器包括: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
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并联,且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
所述第三继电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
所述第四继电器和所述第五继电器并联,且并联后连接在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
所述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三继电器、所述第四继电器和所述第五继电器分别具有两个触头;
所述三相电源包括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二电源输出端和第三电源输出端;
所述待控制电机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输入端和第三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三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三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三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四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
所述第五继电器的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另一个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键电路;
所述按键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所述按键电路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相互并联;
所述第一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支路开关和与所述第一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支路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支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触点接地,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一支路连通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所述正转指令;
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支路开关和与所述第二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所述第二支路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支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四触点接地,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二支路连通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所述反转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电路还包括:第三支路;
所述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所述第三支路相互并联;
所述第三支路上设置有第三支路开关和与所述第三支路开关接触的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所述第三支路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支路的连通或断开,所述第六触点接地,所述第五触点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三支路连通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停止指令;
所述主控芯片用于在所述控制指令为停止指令时,向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断开指令,或,向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输出断开指令;
所述第一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断开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一组继电器连通;
所述第二组继电器驱动电路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断开指令后,驱动所连接的第二组继电器断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信号接收电路;
所述遥控信号接收电路包括:天线,遥控信号接收芯片;
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通过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天线;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还连接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用于通过所述天线接收所述正转指令或所述正转指令,并将所述正转指令或所述正转指令发送到所述主控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信号接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晶体振荡器;
所述第一电感一端连接所述天线,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感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天线,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天线,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五电容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晶体振荡器一端连接所述遥控信号接收芯片,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反转指示电路;
所述正反转指示电路包括: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指示灯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指示灯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另一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指示电路;所述电源指示电路包括:第三指示灯,第三电阻;
所述第三指示灯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第一接地管脚、第二接地管脚、第一定时配置管脚和第二定时配置管脚;
所述第一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或,
所述第二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或,
所述第一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一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接地管脚和所述第二定时配置管脚通过短接帽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正极配置管脚、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负极配置管脚、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正极配置管脚、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负极配置管脚、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正极配置管脚和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负极配置管脚;
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六电阻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过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八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通过第九电阻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电路的驱动端口通过第十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正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驱动负极配置管脚,通过第十二电阻接入电源,通过接地线接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