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胶液制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胶中转罐装置。
背景技术:
结构胶指强度高(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的胶粘剂。结构胶强度高、抗剥离、耐冲击、施工工艺简便。用于金属、陶瓷、塑料、橡胶、木材等同种材料或者不同种材料之间的粘接。可部分代替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传统连接形式。结合面应力分布均匀,对零件无热影响和变形。
结构胶在完成生产制作后,均需要暂存在中转罐中,目前的中转罐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对结构胶进行暂存,为生产作业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结构胶中转罐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结构胶中转罐功能单一导致不能很好对结构胶进行暂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包括有密闭罐体、控制装置、电源、恒温发热装置、搅拌轴以及电机;该密闭罐体具有一密闭搅拌腔,密闭罐体的底部侧面设置有连通密闭搅拌腔的出液管,该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控制阀,密闭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密闭搅拌腔的进胶管和进水管,进胶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控制阀,密闭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该控制装置设置于密闭罐体外,前述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均连接控制装置;该电源可拆卸地设置于密闭罐体的侧面上,电源与控制装置连接,该恒温发热装置设置于密闭罐体内并对密闭搅拌腔进行加热,恒温发热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该搅拌轴可转动地竖向设置于密闭搅拌腔内,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上下排布的搅拌桨;该电机设置于密闭罐体上,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且电机连接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密闭罐体包括有内胆和外壳,该外壳包覆在内胆外,前述恒温发热装置夹设于内胆和外壳之间,且恒温发热装置贴合在内胆的外周侧面和外底面上。
优选的,所述恒温发热装置为发热片。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向上伸出密闭罐体,该电机固定在密闭罐体的外周侧面上,电机通过传动带与搅拌轴的上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密闭罐体的外周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设置有恒温发热装置,使密闭搅拌腔保持在恒温状态,从而可有效提升对结构胶的混合效果,以及通过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和各个电动控制阀,可自动控制结构胶和水的添加以及搅拌,并控制混合后结构胶的输出,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本装置可很好地对结构胶进行暂存,为生产作业带来便利。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密闭罐体11、内胆
12、外壳101、密闭搅拌腔
20、控制装置30、恒温发热装置
40、搅拌轴41、搅拌桨
50、电机61、出液管
62、进胶管63、进水管
64、传动带71、第一电动控制阀
72、第二电动控制阀73、第三电动控制阀
81、电源82、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密闭罐体10、控制装置20、电源81、恒温发热装置30、搅拌轴40以及电机50。
该密闭罐体10具有一密闭搅拌腔101,密闭罐体10的底部侧面设置有连通密闭搅拌腔101的出液管61,该出液管61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控制阀71,密闭罐体10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密闭搅拌腔101的进胶管62和进水管63,进胶管62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72,进水管63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控制阀73,密闭罐体10的底部设置有脚轮82。
该控制装置20设置于密闭罐体10外,前述第一电动控制阀71、第二电动控制阀72和第三电动控制阀73均连接控制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20设置于密闭罐体10的外周侧面上,控制装置20用于设定各种控制参数,控制装置20包括有80c52单片机。该电源81可拆卸地设置于密闭罐体10的侧面上,电源81与控制装置20连接。
该恒温发热装置30设置于密闭罐体10内并对密闭搅拌腔101进行加热,恒温发热装置30连接控制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闭罐体10包括有内胆11和外壳12,该内胆11为不锈钢材质,该外壳12为碳纤维材质,该外壳12包覆在内胆11外,前述恒温发热装置30夹设于内胆11和外壳12之间,且恒温发热装置30贴合在内胆11的外周侧面和外底面上,所述恒温发热装置30为发热片。
该搅拌轴40可转动地竖向设置于密闭搅拌腔101内,搅拌轴40上设置有多个上下排布的搅拌桨41。
该电机50设置于密闭罐体10上,电机50带动搅拌轴40转动,且电机50连接控制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轴40的上端向上伸出密闭罐体10,该电机50固定在密闭罐体10的外周侧面上,电机50通过传动带64与搅拌轴40的上端连接。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时,该进胶管62和进水管63分别连接结构胶储存罐和储水罐,接着,控制装置20接通外部市电后,在控制装置20进行参数设定后启动设备,然后,第二电动控制阀72和第三电动控制阀73自动打开,以将预设量的结构胶和水输入密闭搅拌腔101中,在结构胶和水输入的过程中,该电机50带动搅拌轴40转动,将输入的结构胶和水搅拌均匀,同时恒温发热装置30开启,对密闭搅拌腔101进行加热,使得密闭搅拌腔101保持在恒温状态,防止结构胶分层或凝固,当预设量的结构胶和水输入完成后,第二电动控制阀72和第三电动控制阀73自动关闭,该搅拌轴40继续转动搅拌预设时间后停止,然后,控制装置20控制第一电动控制阀71打开,使得搅拌混合后的结构胶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液管61输出。
在中转过程中,进胶管62和进水管63分别与结构胶储存罐和储水罐断开连接,然后在脚轮82的作用下,将本装置推至一个地方放置,在放置的过程中,电源81通过控制装置20间歇性向恒温发热装置30、搅拌轴40和电机50供电,以使得密闭搅拌腔101内保持恒温,并避免结构胶出现分层。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设置有恒温发热装置,使密闭搅拌腔保持在恒温状态,从而可有效提升对结构胶的混合效果,以及通过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电机和各个电动控制阀,可自动控制结构胶和水的添加以及搅拌,并控制混合后结构胶的输出,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本装置可很好地对结构胶进行暂存,为生产作业带来便利。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密闭罐体、控制装置、电源、恒温发热装置、搅拌轴以及电机;该密闭罐体具有一密闭搅拌腔,密闭罐体的底部侧面设置有连通密闭搅拌腔的出液管,该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电动控制阀,密闭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密闭搅拌腔的进胶管和进水管,进胶管上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动控制阀,密闭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脚轮;该控制装置设置于密闭罐体外,前述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电动控制阀和第三电动控制阀均连接控制装置;该电源可拆卸地设置于密闭罐体的侧面上,电源与控制装置连接,该恒温发热装置设置于密闭罐体内并对密闭搅拌腔进行加热,恒温发热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该搅拌轴可转动地竖向设置于密闭搅拌腔内,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上下排布的搅拌桨;该电机设置于密闭罐体上,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且电机连接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罐体包括有内胆和外壳,该外壳包覆在内胆外,前述恒温发热装置夹设于内胆和外壳之间,且恒温发热装置贴合在内胆的外周侧面和外底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发热装置为发热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的上端向上伸出密闭罐体,该电机固定在密闭罐体的外周侧面上,电机通过传动带与搅拌轴的上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胶中转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密闭罐体的外周侧面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