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在加工过程中,通过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造粒,以使各组分充分混合均匀。挤出模头是挤出机必不可少的部件,现有的挤出模头与挤出机为一体结构,在挤出过程中,不同规格的产品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模头,而模头上的孔道容易堵塞,堵塞后需停机进行疏通后才可继续生产,且疏通难度较大,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还易报废,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对挤出机摸头的改进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621398a的一种模头可更换的挤出机模具,通过带有模头的夹板的设计,使模头能够便捷更换,从而降低了挤出模具成本;通过模头两侧过滤网的设计,提高了挤出模具防堵塞的性能;通过连通出料口的真空装置的设计,提高了挤出物料的质量。虽然该专利解决了模头易堵塞以及不便更换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因疏通摸头堵塞而无法连续生产的问题,且其过滤网的设计一方面在堵塞时不便清理或更换,另一方面在流体冲过时会增大流体冲击力,从而损坏过滤网和模头的挤出口。
鉴于此,有必要进一步地研究改进现有的挤出机模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以解决挤出机模头易堵塞及因堵塞而停机清理从而降低生产效率、模头规格无法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更换、以及内部的过滤网和模头挤出口在流体通过时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包括模头安装座,所述模头安装座为后侧敞开的箱体设计,且敞开端与外部挤出机的螺杆室相接,所述箱体内部形成内腔室;
在模头安装座的前侧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模头安装座的内腔室相连通,所述连接套设有内螺纹;
在连接套内安装有模头,所述模头包括模头主体、设置在模头主体前端的若干挤出孔、以及设置在模头主体后部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连接套的内螺纹相匹配;
在模头安装座的右侧壁竖直设有两条插槽,即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在模头安装座的左侧壁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一卡槽内安装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设计,包括第一滤板主体、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一端的滤板把手、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正面的若干第一滤孔、以及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背面的若干第二滤孔;
所述第二插槽和第二卡槽内安装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与第一滤板的设计相一致,包括第二滤板主体、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一端的滤板把手、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正面的若干第一滤孔、以及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背面的若干第二滤孔;
在模头安装座的右侧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以及装配在液压缸同一侧的2根可独立伸缩的液压杆,2根液压杆分别与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滤板把手端通过螺栓相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模头主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设计,且模头主体的外直径与所述连接套的内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宽度均相同。
再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边框均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耐高温的硅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二滤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厚度相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完全插入模头安装座时,其滤板把手均留置在模头安装座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板插入模头底座时,其第二滤孔所在的背面朝模头安装座的内腔室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板插入模头底座时,其第一滤孔所在的正面朝模头安装座的内腔室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联合设计,其中,第一滤板主要起到过滤杂质防堵塞的作用,第二滤板主要起到调节流体冲击力防止模头挤出口被损坏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采用侧面插入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并采用液压杆固定或控制抽插的设计,在第一滤板或第二滤板堵塞需要清洗疏通时,只需从侧面抽出至滤孔部分完全露出便可采用喷淋的方式冲洗疏通,这样挤出机仍处于密封状态,无需停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模头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了根据产品规格进行更换模头生产,而无需整体更换模头组件,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头安装座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头安装座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板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板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模头安装座1、连接套2、模头3、第一滤板4、第二滤板5、液压装置6、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12、第一卡槽13、第二卡槽14、模头主体31、挤出孔32、外螺纹33、滤板把手41、第一滤孔42、第二滤孔43、滤板把手51、第一滤孔52、第二滤孔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包括模头安装座1、连接套2、模头3、第一滤板4、第二滤板5和液压装置6。
所述模头安装座1为后侧敞开的箱体设计,且敞开端与外部挤出机的螺杆室相接,所述箱体内部形成内腔室。
在模头安装座1的前侧设有连接套2,所述连接套2与模头安装座1的内腔室相连通,所述连接套2设有内螺纹。
在所述连接套2内安装有模头3,所述模头3包括模头主体31、设置在模头主体31前端的若干挤出孔32、以及设置在模头主体31后部的外螺纹33。
进一步的,所述模头主体3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设计,且模头主体31的外直径与所述连接套2的内直径相匹配;所述外螺纹33与连接套2的内螺纹相匹配;所述模头3通过其后部的外螺纹33安装在连接套2内。这样的设计,方便了根据挤出产品的规格要求选用不同规格的挤出孔32的模头。
在模头安装座1的右侧壁竖直设有两条插槽,即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在模头安装座1的左侧壁与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12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第一卡槽13和第二卡槽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槽11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槽13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插槽12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14的宽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12、第一卡槽13、第二卡槽14的宽度均相同。
再进一步的,为了达到更好地密封效果,沿所述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的边框均设有密封条(密封条为公知常识技术,未在图中表示出来),所述密封条为耐高温的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一个区别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滤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网设置,具有更好地耐流体冲击性能,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的联合设计,其中,第一滤板4主要起到过滤杂质防堵塞的作用,第二滤板5主要起到调节流体冲击力防止模头挤出口被损坏的作用,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第一滤板4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设计,且所述第一滤板4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插槽11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一滤板4包括第一滤板主体,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一端的滤板把手41、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正面的若干第一滤孔42、以及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背面的若干第二滤孔43,所述第一滤板4穿过第一插槽11插入相应的第一卡槽13内,且滤板把手41朝外、而第一滤板主体的背面朝模头安装座1的内腔室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孔43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孔42的孔径,这样的设计,使得挤出机内熔融的流体通过第一滤板4时,其中的大颗粒杂质被第一滤孔42挡住,小颗粒杂质随流体流至第二滤孔43并被第二滤孔43挡住,第一滤孔42与第二滤孔43这种孔径先大后小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第一滤板4的滤孔被堵塞。
所述第二滤板5与第一滤板4的设计相一致,整体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设计,且所述第二滤板5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插槽12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二滤板5包括第二滤板主体,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一端的滤板把手51、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正面的若干第一滤孔52、以及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背面的若干第二滤孔53,所述第二滤板5穿过第二插槽12插入相应的第二卡槽14内,且滤板把手51朝外、第二滤板5的正面朝模头安装座1的内腔室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滤孔53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孔52的孔径,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在流体通过第二滤板5时,第二滤孔53可以继续阻挡未被第一滤板4阻挡住的杂质,另一方面,第二滤孔53与第一滤孔52的孔径的先小后大设计可以起到调节流体压力的作用,以免流体通过模头时因冲击压力过大而损坏模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内均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常规技术,未在图中表示出来)。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另一个区别点在于:在挤出过程中,所述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通过液压装置6与模头安装座1相固定,且当第一滤板4堵塞需要清理时,可通过液压装置6匀速抽出至第一滤板4的滤孔部分全部露出即止,此时,挤出机内仍处于密封状态,而不会有流体溢出造成损失,然后通过喷淋的方式从第二滤孔43侧进行清洗疏通,这样就无需停机处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液压装置6包括液压缸以及设置在液压缸上的2根可以独立伸缩的液压杆,2根液压杆分别与第一滤板4和第二滤板5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当第一滤板4被堵塞需要清洗疏通时,第一滤板4内的传感器将信号传给液压装置6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常规技术,图中未表示出来),与第一滤板4相连接的液压杆在其控制系统的指令下将第一滤板4匀速抽出至滤孔部分露出,清洗疏通完毕后再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将第一滤板4匀速推入第一卡槽11内并顶住第一滤板4,同理可知第二滤板5的作用过程。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1.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头安装座,所述模头安装座为后侧敞开的箱体设计,且敞开端与外部挤出机的螺杆室相接,所述箱体内部形成内腔室;在模头安装座的前侧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模头安装座的内腔室相连通,所述连接套设有内螺纹;在连接套内安装有模头,所述模头包括模头主体、设置在模头主体前端的若干挤出孔、以及设置在模头主体后部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连接套的内螺纹相匹配;在模头安装座的右侧壁竖直设有两条插槽,即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在模头安装座的左侧壁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相对应处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一卡槽内安装有第一滤板,所述第一滤板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设计,包括第一滤板主体、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一端的滤板把手、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正面的若干第一滤孔、以及设置在第一滤板主体背面的若干第二滤孔;所述第二插槽和第二卡槽内安装有第二滤板,所述第二滤板与第一滤板的设计相一致,包括第二滤板主体、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一端的滤板把手、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正面的若干第一滤孔、以及设置在第二滤板主体背面的若干第二滤孔;在模头安装座的右侧设有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缸以及装配在液压缸同一侧的2根可独立伸缩的液压杆,2根液压杆分别与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的滤板把手端通过螺栓相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头主体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设计,且模头主体的外直径与所述连接套的内直径相匹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插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宽度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宽度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的边框均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为耐高温的硅胶材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插槽的厚度相一致;所述第二滤板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插槽的厚度相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滤孔的孔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完全插入模头安装座时,其滤板把手均留置在模头安装座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板插入模头底座时,其第二滤孔所在的背面朝模头安装座的内腔室放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生产用挤出机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板插入模头底座时,其第一滤孔所在的正面朝模头安装座的内腔室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