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是当今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它将需要发送的数据符号分布到频域内给定的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进行调制后发送,各子载波以较低的码元速率并行传输,相当于将宽带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转换为多个平坦衰落的窄带信道。通过添加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可以有效地对抗信道的多径效应,实现高速率可靠通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imo)技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端和发送端同时使用多根收发天线传输数据的技术,通过将原始数据信号转换为多路并行传输的信号,能够获得空间发送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提升了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容量,而无需增加天线功率和额外带宽,有效提升了频谱效率。
更高的传输速率是无线通信系统发展的方向之一,这就需要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实现更高频谱效率的技术。虽然ofdm子载波间正交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频谱利用率,但十分有限,难以满足高速率和大容量的要求,而mimo则能够提升频谱效率,可以借助它来解决此问题,同时,ofdm也弥补了mimo无法对抗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效应的缺点,充分发挥了两种技术的优势。因此,现代无线通信系统通常将以上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如目前广泛使用的lte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和wi-fi无线局域网都采用了mimo-ofdm技术。
然而,由于ofdm本身调制方式的特点,导致了其产生的信号峰均比(peak-to-averageratio,papr)较大,进入功率放大器后容易进入非线性放大区间,导致信号失真出现误码,不利于远距离传输,并且所需的功耗也将更大,这对功放性能和设备供电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带来体积、重量和成本等方面的上升,对于普通用户的小型低功耗移动终端是难以接受的。因此,需要一种低papr的传输技术来满足设备的需要。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sc-fdma)是一种具有与ofdm信号相似结构并能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传输技术,它是在ofdm调制前先进行了一次dft操作,再进行ofdm调制,其papr比ofdm更低,可传输的距离更远,满足了低功耗移动终端的要求,并且可以直接套用原ofdm调制器的结构。
sc-fdma在现实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类似于lte的上行链路这种需要远距离传输且带宽和功耗有限的场景,就适合采用sc-fdma技术。由于sc-fdma具有与ofdm相似的结构,因此也能够与mimo结合,形成多天线频域均衡系统,如可以通过空时分组码(spacetimeblockcoding,stbc)以sc-fdma方式传输,它能保持单载波低papr的特性,但需要假设信道在每个分组块的时间内基本不变为前提,如果块过长,信道在一个块的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传输的性能,而采用空频分组码(spacerequencyblockcoding,sfbc)方式则不存在此问题。sfbc是对频域数据进行分组编码,但如果直接按顺序编码,信号原有的频域结构将被破坏,导致其papr升高,不再具有sc-fdma信号的低papr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减小数据传输时的峰均比。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
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
基于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
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装置,该装置包括:
串并转换模块,用于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
傅里叶变换模块,用于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
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基于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如此,通过对重新组合的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使得发送的数据(信号)具有低峰均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证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环境的示意图,包括了包含编码装置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是不仅限于终端和基站,只要设备内包含有多天线发射模块和编码装置,都可以属于本文的设备。为了方便阐述,下面仅以终端举例。
如图1所示,终端10可以包括多天线发射模块101和编码装置102,该编码装置可以包括串并转换模块、傅里叶变换模块、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和编码模块。具体的,终端10内的串并转换模块可以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终端10内的傅里叶变换模块可以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终端10可以利用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基于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最后,终端10可以基于编码模块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助理、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类型的实体设备;其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基站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b,简称enb或enodeb),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以下介绍本申请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具体实施例,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服务器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具体的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终端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内的多天线发射模块中包含的天线数量是规定的,即数据传输时设定使用几个天线发射,则设备厂商会在多天线发射模块中设置多少个发射天线。也就是说,终端内每一次发射数据使用的天线数量是相同的。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设备厂商会在多天线发射模块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发射天线,但是终端在被使用过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数据传输量选择发射天线的个数,举个例子,假设终端的多天线发射模块中一共包括8个发射天线,但是基于不同的数据传输量可以选择使用3个发射天线传输数据,或者使用4个发射天线传输数据,或者使用5个发射天线传输数据,或者使用8个发射天线传输数据。
基于上段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201之前,终端可以基于数据传输量从发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n个发射天线,并且终端可以基于n个发射天线确定对应的预设的码字矩阵,该预设的码字矩阵具有复正交特征。可选的,预设的码字矩阵的列数等于发射天线的个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举个例子:
假设n为3,则预设的码字矩阵可以为
假设n为4,则预设的码字矩阵可以为
假设n为5,则预设的码字矩阵可以为
假设n为8,则预设的码字矩阵可以为
终端可以基于预设的码字矩阵确定出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具体的,由于预设的码字矩阵的行数大于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的个数,终端可以确定出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傅里叶变换单元的个数,比如,3个发射天线对应的预设的码字矩阵编码了3个数据,因此,3个发射天线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包含3个傅里叶变换单元。
4个发射天线对应的预设的码字矩阵编码了3个数据,因此,4个发射天线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包含3个傅里叶变换单元。
5个发射天线对应的预设的码字矩阵编码了10个数据,因此,5个发射天线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包含10个傅里叶变换单元。
8个发射天线对应的预设的码字矩阵编码了4个数据,因此,8个发射天线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包含4个傅里叶变换单元。
如图3所示,终端对串行数据序列x1,x2,...,xn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串行数据序列中的数据是有顺序的。下文将以4个发射天线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其他个数的发射天线的技术方案可以参照4个发射天线的技术方案。
s203:终端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的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每个并行数据序列,即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可以用公式(1)表达。每个频域数据序列,即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可以用公式(2)表达:
xk=[xkm 1,xkm 2,...,x(k 1)m]t,k=0,1,...k-1……公式(1)
sk=[skm 1,skm 2,...,s(k 1)m]t,k=0,1,...k-1……公式(2)
其中,k是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的个数,m是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
基于上文的4个发射天线继续阐述,如图4所示,4个发射天线对应的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包含3个傅里叶变换单元,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可以灵活设置,假设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变换点数为4点,且该串行数据序列为x1,x2,...,x12,经过串并转换后,得到的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包括:第一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x0=[x1,x2,x3,x4]t,第二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x1=[x5,x6,x7,x8]t,第三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x2=[x9,x10,x11,x12]t。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包括:第一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s0=[s1,s2,s3,s4]t,第二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s1=[s5,s6,s7,s8]t,第三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s2=[s9,s10,s11,s12]t。
由于傅里叶变换单元的顺序是可以预设的,因此,第一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x1=[x5,x6,x7,x8]t,第二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x0=[x1,x2,x3,x4]t,第三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入向量x2=[x9,x10,x11,x12]t。经过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包括:第一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s1=[s5,s6,s7,s8]t,第二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s0=[s1,s2,s3,s4]t,第三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输出向量s2=[s9,s10,s11,s12]t。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终端内可以存在一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组,比如,x1,x2,x3,...x24可以分为2组串行数据序列,依次进行处理。终端内还可以存在多簇dft,换句话说,可以存在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组,比如,存在2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组,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包括3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也可以说,3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算作一簇,如此,x1,x2,x3,...x24可以分为2组串行数据序列,在同一个时间分给这2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处理。
s205:终端基于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
一种可选的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的实施方式中,针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终端可以从多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每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出一个频域数据,组成一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待编码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数据在频域数据所在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位置是一致的。可选的,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内的待编码频域数据没有重复的。基于4发射天线的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可以用公式(3)表示:
其中,l为傅里叶变换单元组的组号,也可以说是簇的序号。
如图4所示,可以从3组频域数据序列s0=[s1,s2,s3,s4]t,s1=[s5,s6,s7,s8]t和s2=[s9,s10,s11,s12]t提取第一个位置的频域数据组成第一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s1,s5,s9],提取第二个位置的频域数据组成第二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s2,s6,s10],提取第三个位置的频域数据组成第三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s3,s7,s11],提取第四个位置的频域数据组成第四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s4,s8,s12]。可见,[s1,s5,s9]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的个数是4个。
s207:终端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步骤s207可以如图5所示的步骤s2071和步骤s2073进行描述,包括:
s2071:终端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多个编码矩阵;其中,每个编码矩阵的行数等于预设的码字矩阵的行数,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预设的码字矩阵的列数。
终端基于
stxi=[fi(v0,0),...,fi(v0,m-1),fi(v1,0),...,fi(v1,m-1),...,fi(vl-1,0),…,fi(vl-1,m-1)]t……公式(4)
如此,[s1,s5,s9]对应的编码矩阵的第一列为[s1,s5,s9,0]t,第二列为
其中,-s1是s1的负数形式,
s2073:终端将多个编码矩阵的相同列数的编码数据进行组队,得到n组编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207之后,终端可以使用n个逆傅里叶变换单元对n组编码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n组待发射数据,并利用n个发射天线发射n组待发射数据。
每个编码矩阵的第一列数据经过逆傅里叶变换(ofdm调制)后,可以通过天线1发射;每个编码矩阵的第二列数据可以据经过逆傅里叶变换(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2发射;每个编码矩阵的第三列数据可以据经过逆傅里叶变换(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3发射;每个编码矩阵的第四列数据可以据经过逆傅里叶变换(ofdm调制)后,通过天线4发射;如此,每个天线上有16个数据。
现有技术中,终端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最后,终端可以基于编码模块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每组频域数据序列进行编码。最后各天线上的编码结果经ofdm调制后送到天线端进行发送。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不会对从每组频域数据序列选择一个频域数据,如本申请组成新的待编码频域数据组。由于现有技术汇总的数据排列模式中同时存在共轭和非共轭的形式,除第一根天线外的其它副天线发送信号的papr将增大,且各天线papr不一致,因此将同样面临上述与ofdm同样的高papr问题,不利于发射天线系统的设计。
图7展示了通过对本申请上述例子(图中的本专利)和现有技术(图中的原方法)对比验证后得到的papr互补累积函数曲线,其中,调制方式为16qam。从图中可以看出顺序sfbc编码方案主天线(比如天线1)和副天线的papr不一致。由于本申请的等间隔交错重叠方式在时域等效于3路单载波信号的移相相加,其papr只有原单路信号的3倍,且各天线均一致,因此各天线的功率放大器可以统一设计,避免了对系统的不利因素。更重要的,与顺序sfbc编码3个副天线上的papr对比,本专利方法的最大papr较低,降低了对功放的要求。
另一个例子中,调制方式仍为16qam。发射天下为4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傅里叶变换单元3个,每个dft点数为128,则串并转换的数据为384个。按照预设的码字矩阵对频域数据进行osfbc编码,此时每根天线上有512个数据。该实例的papr分布情况如图8所示。经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图中的本专利)和现有技术(图中的原方法)可见由于dft仍然是3个,数据数量的增多并未使papr有所增加。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装置,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串并转换模块901用于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
傅里叶变换模块902用于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所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所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所述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所述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所述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
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903用于基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
编码模块904用于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903具体用于:针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每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出一个频域数据,组成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待编码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数据在所述频域数据所在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位置是一致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编码模块904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多个编码矩阵;其中,每个所述编码矩阵的行数等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行数,所述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列数;将所述多个编码矩阵的相同列数的编码数据进行组队,得到所述n组编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样地申请构思。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服务器上为例,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该服务器10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s,cpu)1010(处理器10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n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3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023或数据1022的存储介质102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030和存储介质102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02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0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020通信,在服务器1000上执行存储介质102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服务器1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06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0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04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021,例如windows,macos,unix,linux,freebsd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1040可以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服务器100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104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interface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1040可以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服务器1000还可包括比图10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0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可设置于服务器之中以保存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相关的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该至少一条指令、该至少一段程序、该代码集或指令集由该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计算机网络的多个网络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网络服务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由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设备或存储介质的实施例可见,本申请中通过备用设备接收乘客监控设备在检测到主设备宕机时,发送的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携带有主数据库启动程序的程序标识信息、待挂载云盘的盘标识信息和主设备的启动参数信息。并根据盘标识信息挂载待挂载云盘,待挂载云盘位于主数据库中,以及根据程序标识信息对应的主数据库启动程序解析启动参数信息,以及基于解析后得到的启动参数启动主数据库。如此,在主设备发生宕机的情况下,可以启用备用设备以替代主设备,不需要维护人员手动更换主设备,减少系统对维护人员的依赖性,减少运维人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先后顺序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且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
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所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所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所述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所述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所述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
基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
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
针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每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出一个频域数据,组成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
其中,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待编码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数据在所述频域数据所在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位置是一致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具有复正交特征;
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列数等于发射天线的个数,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行数大于所述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所述傅里叶变换单元的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包括:
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多个编码矩阵;其中,每个所述编码矩阵的行数等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行数,所述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列数;
将所述多个编码矩阵的相同列数的编码数据进行组队,得到所述n组编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之后,还包括:
使用n个逆傅里叶变换单元对所述n组编码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n组待发射数据;
利用所述n个发射天线发射所述n组待发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之前,还包括:
从发射天线集合中确定出n个发射天线;
基于所述n个发射天线确定对应的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
基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确定出所述傅里叶变换单元组。
7.一种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串并转换模块,用于对串行数据序列进行串并转换,得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
傅里叶变换模块,用于利用傅里叶变换单元组内的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对所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其中,所述多组并行数据序列和所述多个傅里叶变换单元一一对应;每组所述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数据个数与所述每个傅里叶变换单元的变换点数对应;
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其中,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包括每个所述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一个频域数据;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任意相邻两个待编码频域数据之间间隔的子载波是相同的;
编码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n个发射天线对应的n组编码数据;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域数据组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每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从所述多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每组频域数据序列确定出一个频域数据,组成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
其中,每个所述待编码频域数据组中的待编码频域数据对应的频域数据在所述频域数据所在的频域数据序列中的位置是一致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的码字矩阵对所述多个待编码频域数据组进行编码,得到多个编码矩阵;其中,每个所述编码矩阵的行数等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行数,所述编码矩阵的列数等于所述预设的码字矩阵的列数;
将所述多个编码矩阵的相同列数的编码数据进行组队,得到所述n组编码数据。
1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发射模块的编码方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