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30  70


本发明涉及多功能康复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



背景技术:

患者下肢接收手术后,需要分阶段地进行康复。第一阶段主要是活动关节,第二阶段主要是恢复肌肉力量。但是第二阶段的康复训练又有别于平时锻炼,需要考虑到患者尚处在恢复阶段。为了帮助快速恢复,不宜按照平时锻炼时候的强度进行锻炼,而是尽可能减轻身体负担。

目前社区康复中心的建设虽然在推进,但是投放到社区康复中心的器材仍是原来传统的那些,不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减轻患者下肢运动的负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踏板组件,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的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一电动升降杆,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所述踏板组件上方的第一电动横移杆,所述第一电动横移杆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一护板;所述前立柱和所述后立柱的另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二电动升降杆,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和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同步升降,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所述踏板组件上方的第二电动横移杆,所述第二电动横移杆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一护板彼此相对;所述第二护板包括坐垫凸台、分别位于所述坐垫凸台两侧的第一腿孔和第二腿孔、以及和所述第一腿孔、所述第二腿孔相对的腰孔,所述第二腿孔呈圆形;所述第一护板呈弧形,并且当所述第一护板拼接到所述第二护板上时,所述第一腿孔呈圆形,所述腰孔呈腰形;当所述第二护板横移到位时,用户的两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腿孔和所述第二腿孔、腰穿过所述腰孔,然后所述第一护板横移到位,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和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同步上升至设定高度。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动升降杆和第二电动升降杆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升降,第一电动横移杆和第二电动横移杆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横移。患者的一条腿伸入第二腿孔内,然后第一护板横移到位,将患者的另一条腿固定在内。此时也将患者的腰固定在内。然后第一电动升降杆和第二电动升降杆同步上升至设定高度,使得患者的部分体重承受在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上。因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下肢只承受部分体重,有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的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第一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第二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踏板组件的视图。

图中:1、前立柱;2、后立柱;3、踏板组件;31、上踏板;311、踩踏槽;312、滑块;313、防滑纹;32、下踏板;321、容置槽;322、滑槽;33、压缩弹簧;4、第一电动升降杆;5、第一电动横移杆;6、第一护板;7、第二电动升降杆;8、第二电动横移杆;9、第二护板;91、坐垫凸台;92、第一腿孔;93、第二腿孔;94、腰孔;95、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实施例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包括前立柱1和后立柱2,前立柱1和后立柱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踏板组件3,前立柱1和后立柱2的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一电动升降杆4,第一电动升降杆4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踏板组件3上方的第一电动横移杆5,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一护板6。相应的在对侧,前立柱1和后立柱2的另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二电动升降杆7,第二电动升降杆7和第一电动升降杆4同步升降,第二电动升降杆7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踏板组件3上方的第二电动横移杆8,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二护板9,第二护板9和第一护板6彼此相对。第二护板9包括坐垫凸台91、分别位于坐垫凸台91两侧的第一腿孔92和第二腿孔93、以及和第一腿孔92、第二腿孔93相对的腰孔94,第二腿孔93呈圆形。第一护板6呈弧形,并且当第一护板6拼接到第二护板9上时,第一腿孔92呈圆形,腰孔94呈腰形。当第二护板9横移到位时,用户的两腿分别穿过第一腿孔92和第二腿孔93、腰穿过腰孔94,然后第一护板6横移到位,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二电动升降杆7同步上升至设定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彼此拼接在一处提供用户腰腿连接位置固定。一开始,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二电动升降杆7位于一个初始位置,并且第一电动横移杆5和第二电动横移杆8都收缩,用户可将该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作平步机使用。但是如果用户是患者,需要使用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的。先是第二电动横移杆8驱动第二护板9横移到位,此时的第二护板9位于踏板组件3上方,但是相较于常规高度要更低一点。患者的一条腿可以伸入第二腿孔93内,然后第一护板6横移到位。如图2-3所示,此时由于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彼此拼接形成了圆形第一腿孔92,将患者的另一条腿固定在内,此时也形成了腰形腰孔94,将患者的腰固定在内。然后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二电动升降杆7同步上升至设定高度。使得患者的部分体重承受在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上。因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下肢只承受部分体重,并且这个数值可以通过对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的高度进行调节做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动升降杆4实际用于驱动第一护板6升降,第一电动横移杆5实际用于驱动第一护板6横移。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一电动横移杆5都是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升降杆7实际用于驱动第二护板9升降,第二电动横移杆8实际用于驱动第二护板9横移。第二电动升降杆7和第二电动横移杆8都是电动伸缩杆。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坐垫凸台91为柔性材质的。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在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内部设有柔性填料,使得包括坐垫凸台91在内的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内部都是柔软的。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在彼此拼接之后,虽然将患者固定,但是毕竟不是维持传统坐姿,而是接近于半坐半站的一种状态。此时内部柔软的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可以明显改善舒适度。并且,当患者在使用该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时,双腿需要前后摆动,类似于平步行走,因此内部柔软的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还可以改善训练的舒适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非活动杆固定设置在第一电动升降杆4的活动杆上,并且两者呈十字交叉连接,以使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非活动杆为第一护板6配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活动杆上设置了第一护板6,并且它设置在第一电动升降杆4上并且受第一电动升降杆4驱动。所以在整体上,第一护板6所在的一侧会偏重。并且当患者坐到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内时,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将第一电动横移杆5更重的一端,即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非活动杆部分往第一电动升降杆4的另一侧偏移,使得第一护板6具有一定配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非活动杆固定设置在第二电动升降杆7的活动杆上,并且两者呈十字交叉连接,以使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非活动杆为第二护板9配重。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活动杆上设置了第二护板9,并且它设置在第二电动升降杆7上并且受第二电动升降杆7驱动。所以在整体上,第二护板9所在的一侧会偏重。并且当患者坐到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内时,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将第二电动横移杆8更重的一端,即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非活动杆部分往第二电动升降杆7的另一侧偏移,使得第二护板9具有一定配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动升降杆7和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坐垫凸台91上设有与其表面形状相同的压力传感器95,压力传感器95用于在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二电动升降杆7同步上升时检测坐垫凸台91所受到的压力变化,当压力传感器95所受到的压力增大到设定值时,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二电动升降杆7停止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彼此拼接后,坐垫凸台91最开始并不受力。因为一开始第一护板6和第二护板9位于适合患者把腿伸入腿孔的高度,随着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第二电动升降杆7的逐渐上升,坐垫凸台91开始受力。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值确定坐垫凸台91承受的压力,该压力也是为患者实际减轻负担的压力,使得患者的下肢在训练过程中不需要完全承受自身体重。实际上只需要将患者举高不到一公分的高度就可以分担掉其体重。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踏板组件3包括形状相适配的上踏板31和下踏板32,上踏板31和下踏板3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3,上踏板31设有踩踏槽311,踩踏槽311的外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滑块312,下踏板32设有容置槽321,容置槽321的内侧设有配合滑块312的滑槽322,上踏板31嵌入下踏板32内并且通过滑块312和滑槽322滑移连接,在训练过程中,上踏板31相对下踏板32上下位移,靠着压缩弹簧33使踩踏槽311表面紧贴用户的脚掌。

在本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状态其实是将上踏板31和下踏板32拉开后的状态。原始状态时,也就是压缩弹簧33处于自然状态时,上踏板31嵌入下踏板32内。在正常使用时,当用户踩在踩踏槽311内,因为受到用户的身体压力,上踏板31近乎贴着下踏板32,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上踏板31和下踏板32之间几乎不滑移。但是当用户是患者时,由于其身体略微被举起,因此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当腿摆到最前方或者最后方时,容易出现踏空的情况。此时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下,上踏板31相对下踏板32上移以紧贴患者的脚掌。因此当患者的双腿前后摆动时,可以避免脚掌和上踏板31之间出现滑动,保证训练正常进行。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踩踏槽311内设有防滑纹3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踩踏槽311内设置防滑纹313,可以增大上踏板31的摩擦力。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压缩弹簧33处于自然状态时,上踏板31的底部位于容置槽321内并且上踏板31相对下踏板32凸出。此外,容置槽321的深度大于踩踏槽311的深度,以使上踏板31可以完全嵌入下踏板32内。在本实施例中,使得上踏板31和下踏板32之间留下足够的配合空间。当患者的脚掌踩在踩踏槽311内时,可以将整个上踏板31都踩进下踏板32内。


技术特征:

1.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立柱(1)和后立柱(2),所述前立柱(1)和所述后立柱(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踏板组件(3),所述前立柱(1)和所述后立柱(2)的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一电动升降杆(4),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4)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所述踏板组件(3)上方的第一电动横移杆(5),所述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一护板(6);所述前立柱(1)和所述后立柱(2)的另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二电动升降杆(7),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7)和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4)同步升降,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7)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所述踏板组件(3)上方的第二电动横移杆(8),所述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二护板(9),所述第二护板(9)和所述第一护板(6)彼此相对;

所述第二护板(9)包括坐垫凸台(91)、分别位于所述坐垫凸台(91)两侧的第一腿孔(92)和第二腿孔(93)、以及和所述第一腿孔(92)、所述第二腿孔(93)相对的腰孔(94),所述第二腿孔(93)呈圆形;所述第一护板(6)呈弧形,并且当所述第一护板(6)拼接到所述第二护板(9)上时,所述第一腿孔(92)呈圆形,所述腰孔(94)呈腰形;当所述第二护板(9)横移到位时,用户的两腿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腿孔(92)和所述第二腿孔(93)、腰穿过所述腰孔(94),然后所述第一护板(6)横移到位,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7)同步上升至设定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凸台(91)为柔性材质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非活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4)的活动杆上,并且两者呈十字交叉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动横移杆(5)的非活动杆为所述第一护板(6)配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非活动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7)的活动杆上,并且两者呈十字交叉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电动横移杆(8)的非活动杆为所述第二护板(9)配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凸台(91)上设有与其表面形状相同的压力传感器(95),所述压力传感器(95)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7)同步上升时检测所述坐垫凸台(91)所受到的压力变化,当所述压力传感器(95)所受到的压力增大到设定值时,所述第一电动升降杆(4)和所述第二电动升降杆(7)停止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组件(3)包括形状相适配的上踏板(31)和下踏板(32),所述上踏板(31)和所述下踏板(32)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3),所述上踏板(31)设有踩踏槽(311),所述踩踏槽(311)的外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滑块(312),所述下踏板(32)设有容置槽(321),所述容置槽(321)的内侧设有配合所述滑块(312)的滑槽(322),所述上踏板(31)嵌入所述下踏板(32)内并且通过所述滑块(312)和所述滑槽(322)滑移连接,在训练过程中,所述上踏板(31)相对所述下踏板(32)上下位移,靠着所述压缩弹簧(33)使所述踩踏槽(311)表面紧贴用户的脚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槽(311)内设有防滑纹(3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弹簧(3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上踏板(31)的底部位于所述容置槽(321)内并且所述上踏板(31)相对所述下踏板(32)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321)的深度大于所述踩踏槽(311)的深度,以使所述上踏板(31)可以完全嵌入所述下踏板(32)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下肢术后康复治疗器,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踏板组件,前立柱和后立柱的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一电动升降杆,第一电动升降杆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踏板组件上方的第一电动横移杆,第一电动横移杆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一护板;前立柱和后立柱的另一侧设有沿着竖直方向的第二电动升降杆,第二电动升降杆和第一电动升降杆同步升降,第二电动升降杆的活动杆上设有沿着水平方向并且指向踏板组件上方的第二电动横移杆,第二电动横移杆的活动杆上设有第二护板,第二护板和第一护板彼此相对。

技术研发人员:沈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兴
技术研发日:2020.02.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60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