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0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技术具备很多优势:没有任何机械运转部件;除了日照外,不需其它任何"燃料",在太阳光直射和斜射情况下都可以工作;而且从站址的选择来说,也十分方便灵活,城市中的楼顶、空地都可以被应用。

金属夹层板屋顶通常包括两层预喷漆的钢材用于提供机械抗力,以及聚氨酯或聚异氰尿酸酯组成的硬质绝缘泡沫夹芯层用于隔热及隔音。金属夹持板屋顶具有高强度的结构抗力、重量轻、持久隔热、防水防潮、抵抗气候侵蚀、安装简单易于更换、耐用及降低维修成本的优势。

对于保持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实现隔热、防潮、防水效果来说,对于外界空气和雨水的密封效果十分重要,现有将光伏板安装于金属夹层板屋顶的方式通常通过打孔的方式穿透整个夹层板屋顶,将螺丝固定于建筑结构的支架上,这种固定方式使建筑物内外能够接触,导致隔热、防水防潮效果降低、产生热桥效应并造成热量散失。由于按照这种传统方法会使夹层板中间渗入水,会显著降低隔热效应,并降低材料的绝缘性能,水渗入到夹层板屋顶的两个金属板之间,只能通过屋顶系统排出,但由于顶层金属板的物理屏蔽作用,水汽无法排出,因此会对屋顶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损伤,同时这种隔热效应的降低会影响整个建筑的能量平衡。同时,在墙体及金属夹层板上打孔及固定安装会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如何将光伏板更轻便地安装于金夹层板屋顶、并能够减小热桥效应、提升防水防潮效果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光伏板支撑装置存在的需要在被安装物上打孔造成热桥效应、防护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与所述光伏板相连接;以及,吸附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板,自所述第一支撑板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所述吸附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附部件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支撑板,所述吸附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外表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一端面与所述光伏板相连接,其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附部件为永磁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配合件为磁性金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包括,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永磁体,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与光伏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还包括,

配合件,所述配合件一端与所述光伏板相连接,其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配合件为磁性金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由于通过磁力安装,避免了通过打孔的方式安装,所以避免了打孔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隔离、防水、防潮效应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方便、便于更换、不易损坏,同时减少了安装成本及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件100及吸附部件200,吸附部件200设置于支撑部件100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与每个支撑部件100相连接的吸附部件200的数量、表面积及规格根据支撑部件100的规格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将光伏板300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所述物体表面包括表层为磁性金属的建筑物、机械部件、车厢、集装箱等。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方案,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支撑部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二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1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01在其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优选的,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相互垂直,即,支撑部件100的横截面呈“l”型,吸附部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二支撑板102的外表面上。吸附部件200的材质为永磁体,例如可以为磁铁等,吸附部件200通过磁力与底部带有磁性金属材料的光伏板300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吸附部件200的材质包括锶铁氧体磁粉及氯化聚乙烯,优选地,吸附部件200的表面粘着力在3700kn/m2以上。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方案,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01在其中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相互垂直,支撑部件100的横截面呈“t”型,吸附部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二支撑板102的外表面上。吸附部件200的材质为永磁体,吸附部件200通过磁力与底部带有磁性金属材料的光伏板300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吸附部件200的材质包括锶铁氧体磁粉及氯化聚乙烯,优选地,吸附部件200的表面粘着力在3700kn/m2以上。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方案,参考图3~4,本实用新型支撑部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及第三支撑板103,第一支撑板101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2上设置有第三支撑板103,吸附部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三支撑板103的外表面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01在其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相互垂直,第二支撑板102与第三支撑板103相互垂直,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三支撑板相互平行,第二支撑板1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二支撑板102固定连接。吸附部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三支撑板103的外表面上。吸附部件200的材质为永磁体,吸附部件200通过磁力与底部带有磁性金属材料的光伏板300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01在其中部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二支撑板102相互垂直,第二支撑板102与第三支撑板103相互垂直,第一支撑板101与第三支撑板相互平行,第二支撑板1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二支撑板102固定连接,支撑部件100的横截面呈“工”字型。吸附部件20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1及第三支撑板103的外表面上。吸附部件200的材质为永磁体,吸附部件200通过磁力与底部带有磁性金属材料的光伏板300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吸附部件200的材质包括锶铁氧体磁粉及氯化聚乙烯,优选地,吸附部件200的表面粘着力在3700kn/m2以上。

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方案,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还包括配合件400,配合件400为磁性金属,其一端面与光伏板300相连接,其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与支撑部件100相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地,支撑部件100设置于光伏板300的底部边缘,配合件400为条板装结构,配合件400设置于光伏板300与吸附部件200之间,配合件400设置于光伏板300的底部边缘,吸附部件200通过磁力与配合件400连接,优选地,配合件400的材质为钢或铁,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部件100通过配合件400与一块光伏板300相连接。

实施例6: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与实施例5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100通过配合件400与两块相邻的光伏板300相连接。

实施例7: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与实施例6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配合件400设置于光伏板300底部非边缘的位置,配合件400的长度大于至少两块光伏板300的长度之和,即一个配合件400同时与至少两块光伏板300相连接。

实施例8:

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包括,支撑部件100及吸附部件200,吸附部件200设置于支撑部件100的一侧外表面上,与该外表面相对应的另一侧外表面通过螺栓与光伏板300连接。

每个支撑部件100相连接的吸附部件200的数量、表面积及规格根据支撑部件100的规格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将光伏板300吸附在物体表面上,所述物体表面包括表层为磁性金属的建筑物、机械部件、车厢、集装箱等。

实施例9: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支撑部件100的材质为永磁体,支撑部件100的一端与光伏板300连接。

优选地,所述永磁体,其材质材质包括锶铁氧体磁粉及氯化聚乙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能够通过磁力将光伏板300安装于磁性金属表面上,所述磁性金属表面包括表层为磁性金属的建筑物、机械部件、车厢、集装箱等。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通过磁力将光伏板300安装于磁性金属夹层板屋顶。金属夹层板屋顶通常包括两层预喷漆的钢材用于提供机械抗力,以及聚氨酯或聚异氰尿酸酯组成的硬质绝缘泡沫夹芯层用于隔热及隔音。金属夹持板屋顶具有高强度的结构抗力、重量轻、持久隔热、防水防潮、抵抗气候侵蚀、安装简单易于更换、耐用及降低维修成本的优势。对于保持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实现隔热、防潮、防水效果来说,对于外界空气和雨水的密封效果十分重要。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由于通过磁力安装,不需要传统方法通过打孔的方式穿透整个夹层板屋顶,不需要将螺钉固定于建筑结构的支架上,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热损失、保持金属夹持板的隔热、防水、防潮效果,不会产生热桥效应,因此不会造成热量散失。不会对屋顶系统造成任何损伤,帮助维持整个建筑的能量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能够适用安装于承重量较轻的建筑物、机械部件、车厢、集装箱等,而不会对其造成压力负担。同时,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便于更换、不易损坏,减少了安装成本及维修成本。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件(100),与所述光伏板(300)相连接;以及,

吸附部件(200),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100)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自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支撑板(102),所述吸附部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的外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200)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2)的外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02)上设置有第三支撑板(103),所述吸附部件(20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1)及所述第三支撑板(103)的外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合件(400),所述配合件(400)一端面与所述光伏板(300)相连接,其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件(100)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200)为永磁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400)为磁性金属。

8.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件(100),所述支撑部件(100)为永磁体,所述支撑部件(100)的一端与光伏板(300)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合件(400),所述配合件(400)一端与所述光伏板(300)相连接,其相对应的另一端面与所述支撑部件(100)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400)为磁性金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与所述光伏板相连接;以及吸附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由于通过磁力安装,避免了通过打孔的方式安装,所以避免了打孔会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隔离、防水、防潮效应的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光伏板简单支撑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方便、便于更换、不易损坏,同时减少了安装成本及维修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奥·嘉兰·马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玛仕加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6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