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器材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30  58


本发明涉及消防救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援器材车。



背景技术:

在救援人员取放救援器材时,放置位置较高的以及一些较重的器材需要借助辅助机构去实现取放,如踏板、升降机构等;传统辅助机构大多数为手动进行操作,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较重的踏板机构、升降机构等辅助机构时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影响救援效率,并且一些复杂较重的器材不便于人工收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救援器材车,用于缓解救援器材取用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援器材车,其包括:

救援器具;

车架,形成有容纳所述救援器具的储存位;以及

液压系统,设于所述车架,所述液压系统包括:

油缸,所述油缸的缸杆驱动连接于所述救援器具,所述油缸被配置为将所述救援器具收回至所述储存位,以及将所述救援器具从所述储存位取出;

主换向阀,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油缸,所述主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主换向阀在第一工位,液压油经所述主换向阀进入所述油缸的无杆腔,以驱动所述油缸的缸杆伸出,所述主换向阀在第二工位,液压油经所述主换向阀进入所述油缸的有杆腔,以驱动所述油缸的缸杆缩回;

油箱;以及

泵,其输入端通过油路连接于所述油箱,输出端通过油路连接于所述主换向阀,所述泵被配置为将所述油箱内的液压油泵向所述主换向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平衡阀,所述平衡阀设于所述主换向阀与所述油缸之间的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于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换向阀之间的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支路、回油油路和溢流阀,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换向阀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溢流阀设于所述第一支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二支路、回油油路和次换向阀,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换向阀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连接所述油箱,所述次换向阀设于所述第二支路;

所述次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次换向阀在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支路截止,所述次换向阀在第二工位,所述第二支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回油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换向阀连接所述回油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换向阀还包括第三工位,所述主换向阀在第三工位,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缸之间的油路截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救援器具包括救援器材、辅助取放救援器材的踏板、预置有救援器材的箱体和发电机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救援器材车包括三个所述油缸,分别为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以及包括三个所述主换向阀,分别为第一主换向阀、第二主换向阀和第三主换向阀;所述第一主换向阀设于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油缸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二主换向阀设于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油缸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三主换向阀设于所述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油缸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一油缸驱动连接所述踏板,所述第二油缸驱动连接所述箱体,所述第三油缸驱动连接所述发电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泵提供动力驱动油箱中的液压油进入主换向阀,通过主换向阀的工位的切换,使液压油进入油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以驱动油缸的缸杆的伸缩,油缸的缸杆驱动连接救援器具,通过油缸的缸杆的伸缩实现救援器具的取出或收回,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救援人员的体力和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救援器材车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救援器材车的液控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液压系统;

11-油缸;111-第一油缸;112-第二油缸;113-第三油缸;

12-主换向阀;121-第一主换向阀;122-第二主换向阀;123-第三主换向阀;

13-油箱;

14-泵;

15-平衡阀;151-第一平衡阀;152-第二平衡阀;153-第三平衡阀;

16-节流阀;161-第一节流阀;162-第二节流阀;163-第三节流阀;

17-溢流阀;

18-次换向阀;

19-过滤器;

2-车架;

3-救援器具;31-踏板;32-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救援器材车,其包括:救援器具3、车架2和液压系统1。

车架2形成有容纳救援器具3的储存位。液压系统1设于车架2。

如图2所示,液压系统1包括油缸11、主换向阀12、油箱13和泵14。

油缸11的缸杆驱动连接于救援器具3,油缸11被配置为将救援器具3收回至储存位,油缸11还被配置为将救援器具3从储存位取出。也就是说,通过油缸11的缸杆的伸缩实现救援器具3的取放。

主换向阀12通过油路连接油缸11,主换向阀12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主换向阀12在第一工位,液压油经主换向阀12进入油缸11的无杆腔,以驱动油缸11的缸杆伸出;主换向阀12在第二工位,液压油经主换向阀12进入油缸11的有杆腔,以驱动油缸11的缸杆缩回。通过油缸11的缸杆的伸出或缩回,对应实现救援器具3的取出或回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换向阀12还包括第三工位,主换向阀12在第三工位,泵14的输出端与油缸11之间的油路截止。

可选地,主换向阀12为电磁换向阀。

泵14的输入端通过油路连接于油箱13,泵14的输出端通过油路连接于主换向阀12,泵14被配置为将油箱13内的液压油泵向主换向阀12。

可选地,泵14包括直流电机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泵14提供动力驱动油箱13中的液压油进入主换向阀12,通过主换向阀12的工位的切换,使液压油进入油缸11的有杆腔或无杆腔,以驱动油缸11的缸杆的伸缩,油缸11的缸杆驱动连接救援器具3,通过油缸11的缸杆的伸缩实现救援器具3的取出或收回,即通过液压系统取代人工取放救援器材,操作方便,大大节省了救援人员的体力和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救援器具3包括救援器材、辅助取放救援器材的踏板31、预置有救援器材的箱体32和发电机中的至少之一。

如图1所示,踏板31设于车架2,液压系统1提供动力驱动踏板31展开或收缩,踏板31展开用于供救援人员上下救援器材车取放救援器材,且便于将救援器材放置在踏板31上,以便取用或收回救援器材。

箱体32内预置有救援器材,液压系统1用于提供动力将箱体32从储存位取出,继而便于救援人员将箱体32以及其内预置的救援器材携带至救援现场,液压系统1还用于提供动力将箱体32以及其内预置的救援器材收回至储存位。

发电机设于车架2上的储存位,液压系统1用于提供动力将发电机从储存位取出,以便于救援人员将发电机携带至救援现场,液压系统1还用于提供动力将发电机收回至储存位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踏板31、箱体32和发电机中的其中之一被取出或收回,或者选择踏板31、箱体32和发电机中的其中的两个同时被取出或收回,或者选择踏板31、箱体32和发电机中的三个同时被取出或收回。可选地,踏板31包括三阶踏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换向阀12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和第三工位,主换向阀12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主换向阀12的第一油口连接泵14的输出端,主换向阀12的第二油口连接油箱13,主换向阀12的第三油口连接油缸11的有杆腔,主换向阀12的第四油口连接油缸11的无杆腔。

主换向阀12在第一工位,主换向阀12的第一油口与第四油口连通,第二油口与第三油口连通。主换向阀12在第二工位,主换向阀12的第一油口与第三油口连通,第二油口与第四油口连通。主换向阀12在第三工位,主换向阀12的第一油口截至,第二油口与第三油口和第四油口连通。

可选地,主换向阀12包括三位四通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平衡阀15,平衡阀15设于主换向阀12与油缸11之间的油路。平衡阀15用于救援器具3任意位置的锁止,当主换向阀12处于第三工位时,平衡阀15用于切断液压油流动,从而锁止油缸11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节流阀16,节流阀16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主换向阀12之间的油路。节流阀16用于调节进入油缸11的液压油的流量,以控制救援器具3收放动作的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第一支路、回油油路和溢流阀17,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泵14的输出端与主换向阀12之间的油路,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回油油路,回油油路连接油箱13,溢流阀17设于第一支路。溢流阀17起到液压系统的安全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第二支路、回油油路和次换向阀18,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泵14的输出端与主换向阀12之间的油路,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回油油路,回油油路连接油箱13,次换向阀18设于第二支路。

次换向阀18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次换向阀18在第一工位,第二支路截至,泵14的输出端输出的液压油无法通过次换向阀18流向油箱13,次换向阀18在第二工位,第二支路连通,泵14的输出端输出的液压油通过次换向阀18流向油箱13。

可选地,次换向阀18包括电磁换向阀。次换向阀18包括电磁铁y7,电磁铁y7得电,次换向阀18处于第一工位。

可选地,次换向阀18包括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

次换向阀18包括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单向阀。次换向阀18的第一油口连接泵14的输出端,次换向阀18的第二油口连接油箱13。次换向阀18在第一工位,次换向阀18的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之间的油路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进口与次换向阀18的第二油口连通,单向阀的出口与次换向阀18的第一油口连通,次换向阀18在第二工位,次换向阀18的第一油口与第二油口连通。

实际工作过程中,主换向阀12与次换向阀18配合使用,主换向阀12使用过程中次换向阀18处于第一工位,也就是图1中的电磁铁y7得电,泵14的输出端输出的液压油无法通过次换向阀18流向油箱13,能够防止液压油由泵14的输出端直接经次换向阀18流回油箱13,而导致救援器具3无法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过滤器19,过滤器19设于回油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换向阀12连接回油油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油缸11设置三个,分别为第一油缸111、第二油缸112和第三油缸113。主换向阀12设置三个,分别为第一主换向阀121、第二主换向阀122和第三主换向阀123。

第一主换向阀121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第一油缸111之间的油路,第二主换向阀122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第二油缸112之间的油路,第三主换向阀123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第三油缸113之间的油路,第一油缸111驱动连接踏板31,第二油缸112驱动连接箱体32,第三油缸113驱动连接发电机。

其中,第一油缸111用于驱动踏板31的展开和收拢。第二油缸112用于驱动箱体32的升降。第三油缸113用于驱动发电机的升降。

第一主换向阀121包括电磁铁y1和电磁铁y2,电磁铁y1得电,第一主换向阀121处于第一工位,电磁铁y2得电,第一主换向阀121处于第二工位。

第二主换向阀122包括电磁铁y3和电磁铁y4,电磁铁y3得电,第二主换向阀122处于第一工位,电磁铁y4得电,第二主换向阀122处于第二工位。

第三主换向阀123包括电磁铁y5和电磁铁y6,电磁铁y5得电,第三主换向阀123处于第一工位,电磁铁y6得电,第三主换向阀123处于第二工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系统1包括三个平衡阀15,分别为第一平衡阀151、第二平衡阀152,第三平衡阀153。第一平衡阀151设于第一主换向阀121与第一油缸111之间的油路。第二平衡阀152设于第二主换向阀122与第二油缸112之间的油路。第三平衡阀153设于第三主换向阀123与第三油缸113之间的油路。

第一平衡阀151包括a1口和a2口,a1口连接第一油缸111的有杆腔,a2口连接第一油缸111的无杆腔。

第二平衡阀152包括b1口和b2口,b1口连接第二油缸112的有杆腔,b2口连接第二油缸112的无杆腔。

第三平衡阀153包括c1口和c2口,c1口连接第三油缸113的有杆腔,c2口连接第三油缸113的无杆腔。

液压系统1还包括三个节流阀16,分别为第一节流阀161、第二节流阀162和第三节流阀163。第一节流阀161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第一主换向阀121之间的油路。第二节流阀162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第二主换向阀122之间的油路。第三节流阀163设于泵14的输出端与第三主换向阀123之间的油路。

泵14开启后,救援器具3无动作时:液压油由油箱13到泵14后通过次换向阀18、过滤器19回到油箱13,形成闭合回路,此时次换向阀18的电磁铁y7不得电,次换向阀18处于第二工位,以减少能量损耗。

泵14开启后,由于负载过大,液压系统液压大于设定压力时:液压油由油箱13经泵14到达溢流阀17,溢流阀17开启,液压油通过溢流阀17、过滤器19后回到油箱13,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电磁铁y7得电,次换向阀18处于第一工位。此回路主要用于负载超过系统工作压力时,防止过高压力对液压系统元件造成损害,破坏液压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板31、箱体32和发电机的取放过程大致相同,下面以踏板31的展开和收拢为例进行说明。

踏板31的展开:液压油由油箱13经泵14、第一节流阀161到达第一主换向阀121,电磁铁y1得电,第一主换向阀121处于第一工位,液压油经过第一主换向阀121后,达到第一平衡阀151,通过第一平衡阀151的a2口进入第一油缸111的无杆腔,液压油推动第一油缸111的缸杆伸出,迫使第一油缸111的有杆腔的液压油流出,经第一平衡阀151的a1口到达第一主换向阀121,而后经过滤器19回到油箱13,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电磁铁y7得电,次换向阀18处于第一工位,完成踏板31的展开。

踏板31的收缩:液压油由油箱13经泵14、第一节流阀161到达第一主换向阀121,电磁铁y2得电,第一主换向阀121处于第二工位,液压油经第一主换向阀121到达第一平衡阀151,然后通过第一平衡阀151的a1口进入第一油缸111的有杆腔,推动第一油缸111的缸杆收缩,迫使第一油缸111的无杆腔的液压油流出,经第一平衡阀151的a2口后,到达第一主换向阀121,而后经过滤器19回到油箱13,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电磁铁y7得电,次换向阀18处于第一工位,完成踏板31的收缩。

踏板31、箱体32和发动机同时取出,三个油缸的缸杆同时伸出时,液压油由油箱13经泵14流出后分为三路:

第一路经第一节流阀161、第一主换向阀121的第一工位、第一平衡阀151的a2口到达第一油缸111的无杆腔,第一油缸111的有杆腔的液压油经第一平衡阀151的a1口、第一主换向阀12的第一工位、过滤器19回到油箱13。

第二路经第二节流阀162、第二主换向阀122的第一工位、第二平衡阀152的b2口到达第二油缸112的无杆腔,第二油缸112的有杆腔的液压油经第二平衡阀152的b1口、第二主换向阀122的第一工位、过滤器19回到油箱13。

第三路经第三节流阀163、第三主换向阀123的第一工位、第三平衡阀153的c2口到达第三油缸113的无杆腔,第三油缸113的有杆腔的液压油经第三平衡阀153的c1口、第三主换向阀123的第一工位、过滤器19回到油箱13。

三路液压油均汇集一起经过滤器19后回到油箱13形成闭合回路,此时电磁铁y1、电磁铁y3、电磁铁y5得电,同时,电磁铁y7得电,次换向阀18处于第一工位,完成救援器具3的同时取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液压系统1驱动救援器具3,能够实现救援器材方便快捷的取用;且能够实现各救援器材的同时取用和收回,节省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另外,在没有明确否定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有益地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互结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救援器具(3);

车架(2),形成有容纳所述救援器具(3)的储存位;以及

液压系统(1),设于所述车架(2),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

油缸(11),所述油缸(11)的缸杆驱动连接于所述救援器具(3),所述油缸(11)被配置为将所述救援器具(3)收回至所述储存位,以及将所述救援器具(3)从所述储存位取出;

主换向阀(12),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油缸(11),所述主换向阀(12)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主换向阀(12)在第一工位,液压油经所述主换向阀(12)进入所述油缸(11)的无杆腔,以驱动所述油缸(11)的缸杆伸出,所述主换向阀(12)在第二工位,液压油经所述主换向阀(12)进入所述油缸(11)的有杆腔,以驱动所述油缸(11)的缸杆缩回;

油箱(13);以及

泵(14),其输入端通过油路连接于所述油箱(13),输出端通过油路连接于所述主换向阀(12),所述泵(14)被配置为将所述油箱(13)内的液压油泵向所述主换向阀(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平衡阀(15),所述平衡阀(15)设于所述主换向阀(12)与所述油缸(11)之间的油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节流阀(16),所述节流阀(16)设于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换向阀(12)之间的油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第一支路、回油油路和溢流阀(17),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换向阀(12)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连接所述油箱(13),所述溢流阀(17)设于所述第一支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第二支路、回油油路和次换向阀(18),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换向阀(12)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回油油路,所述回油油路连接所述油箱(13),所述次换向阀(18)设于所述第二支路;

所述次换向阀(18)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次换向阀(18)在第一工位,所述第二支路截止,所述次换向阀(18)在第二工位,所述第二支路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包括过滤器(19),所述过滤器(19)设于所述回油油路。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向阀(12)连接所述回油油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向阀(12)还包括第三工位,所述主换向阀(12)在第三工位,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油缸(11)之间的油路截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器具(3)包括救援器材、辅助取放救援器材的踏板(31)、预置有救援器材的箱体(32)和发电机中的至少之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救援器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所述油缸(11),分别为第一油缸(111)、第二油缸(112)和第三油缸(113);以及包括三个所述主换向阀(12),分别为第一主换向阀(121)、第二主换向阀(122)和第三主换向阀(123);所述第一主换向阀(121)设于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油缸(111)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二主换向阀(122)设于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油缸(112)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三主换向阀(123)设于所述泵(1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油缸(113)之间的油路,所述第一油缸(111)驱动连接所述踏板(31),所述第二油缸(112)驱动连接所述箱体(32),所述第三油缸(113)驱动连接所述发电机。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援器材车,其包括:救援器具;车架,形成有容纳救援器具的储存位;以及液压系统,设于车架,液压系统包括:油缸,油缸的缸杆驱动连接于救援器具,油缸被配置为将救援器具收回至储存位,以及将救援器具从储存位取出;主换向阀,通过油路连接油缸,主换向阀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主换向阀在第一工位,液压油经主换向阀进入油缸的无杆腔,以驱动油缸的缸杆伸出,主换向阀在第二工位,液压油经主换向阀进入油缸的有杆腔,以驱动油缸的缸杆缩回;油箱;以及泵,其输入端通过油路连接于油箱,输出端通过油路连接于主换向阀,泵被配置为将油箱内的液压油泵向主换向阀。本发明操作方便,节省人力,提高了救援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杨玉强;王国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60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