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9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太阳中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专利号201711374382.4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柔性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端粘接有第一导热层,且第一导热层的顶端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温差发电块,所述温差发电块的顶端粘接有第二导热层,且第二导热层的顶端粘接有等距离分布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板,所述相邻两个温差发电块的间隙和相邻两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板的间隙均填充有柔性胶,且柔性胶中埋设有埋线,所述温差发电块通过埋线并联在一起,且单晶硅太阳能电板通过埋线串联在一起,所述基板的底端设有胶层,且胶层的底端粘接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充分利用太阳,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使得装置在光照不良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工作,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安装环境,方便操作。

现有太阳能发电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对于太阳能装置的组装较为不便,组装难度大,浪费大量时间,2、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固定措施较为繁琐,从而增加了成本,3、太阳能板固定装置缺少高效快捷的升降措施,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采用拼接式结构,需要对太阳能板进行组装时可通过太阳能板一侧开设的凹状槽与另一块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柱进行配合连接,在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之间进行快速组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一侧开设有凹状槽,所述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横柱,所述横柱配合连接在凹状槽内部,所述太阳能板一侧位于凹状槽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a,所述横板a表面开设有通孔a,所述太阳能板一侧位于凹状槽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b,所述横板b表面开设有通孔b。

可选的,所述太阳能板底部通过通孔c配合连接有竖板且竖板为多个,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在横块一侧且横块为二个。

可选的,所述横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a且立杆a二个,所述立杆a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a。

可选的,所述横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c,所述立杆c滑动连接在立杆b内部,所述立杆b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内部活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立杆c表面,所述立杆b内侧底部镶嵌连接有海绵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1、通过太阳能板一侧开设有凹状槽,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横柱,横柱配合连接在凹状槽内部,太阳能板一侧位于凹状槽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a,横板a表面开设有通孔a,太阳能板一侧位于凹状槽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b,横板b表面开设有通孔b,即需要对太阳能板进行组装时即可通过太阳能板一侧开设的凹状槽与另一块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柱进行配合连接,继而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之间进行快速组装连接,即需要更加稳定的组装时即可通过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板a与另一个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板b进行处于上下位置关系,因横板a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所开设的凹状槽上部,而横板b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所开设的凹状槽下部,继而使其横板a与横板b处于上下位置关系,从而使横板a表面开设的通孔a与横板b表面开设的通孔b通过螺栓进行配合连接,从而使太阳能板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组合,继而对于其太阳能之间的组装较为便捷,继而导致其组装难度小,从而节约了大量时间。

2、通过太阳能板底部通过通孔c配合连接有竖板且竖板为多个,竖板固定连接在横块一侧且横块为二个,横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a且立杆a二个,立杆a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a,即通过横块两侧固定连接的竖板,继而通过竖板表面开设的通孔c与太阳能板底部之间进行螺栓固定,从而形成支撑平台,继而通过横块底部固定连接的立杆a对其横块进行固定,从而对太阳能板进行有效固定,继而通过其立杆a之间固定连接的横杆a对立杆a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对于其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固定措施较为简单,继而不会浪费资源在组装流程上,从而减少了成本。

3、通过横块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c,立杆c滑动连接在立杆b内部,立杆b表面开设有孔洞,孔洞内部活动连接有圆柱,圆柱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立杆c表面,立杆b内侧底部镶嵌连接有海绵层,即通过横块与立杆c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对太阳能板进行有效固定,而立杆c滑动连接在立杆b内部,从而需要对立杆c进行抬升时,即可通过将圆柱从而立杆b表面开设的孔洞中进行按压下去,从而选取合适高度通过立杆c表面固定连接的弹簧对圆柱进行固定连接,继而对其提供弹力,从而可以从孔洞中进行弹出,从而对立杆c进行固定,对太阳能板进行有效抬升,并通过立杆b内侧底部镶嵌连接的海绵层对立杆c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对于其太阳能板固定装置基本有个高效快捷的升降措施,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横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横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立杆c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板;2、凹状槽;3、横板a、4、通孔a、5、横板b;6、通孔b;7、横块;8、立杆a、9、横杆a;10、立杆b;11、孔洞;12、横杆b;13、横柱;14、竖板;15、通孔c;16、立杆c;17、圆柱;18、弹簧;19、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1,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开设有凹状槽2,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横柱13,所述横柱13配合连接在凹状槽2内部,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位于凹状槽2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a3,所述横板a3表面开设有通孔a4,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位于凹状槽2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b5,所述横板b5表面开设有通孔b6。

需要对太阳能板1进行组装时即可通过太阳能板1一侧开设的凹状槽2与另一块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柱13进行配合连接,继而太阳能板1与太阳能板1之间进行快速组装连接,即需要更加稳定的组装时,可通过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板a3与另一个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板b5进行处于上下位置关系,因横板a3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1所开设的凹状槽2上部,而横板b5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1所开设的凹状槽2下部,使横板a3与横板b5处于上下位置关系,使横板a3表面开设的通孔a4与横板b5表面开设的通孔b6通过螺栓进行配合连接,使太阳能板1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组合,对其太阳能板1之间的组装较为便捷,其组装难度小,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太阳能板1底部通过通孔c15配合连接有竖板14且竖板14为多个,所述竖板14固定连接在横块7一侧且横块7为二个,所述横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8a且立杆a8二个,所述立杆a8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a9。

通过横块7两侧固定连接的竖板14,并通过竖板14表面开设的通孔c15与太阳能板1底部之间进行螺栓固定,从而形成支撑平台,再通过横块7底部固定连接的立杆a8对其横块进行固定,从而对太阳能板1进行有效固定,通过其立杆a8之间固定连接的横杆a9对立杆a8进行有效固定,固定措施较为简单,不会浪费资源在组装流程上,从而减少了成本。

参考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横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c16,所述立杆c16滑动连接在立杆b10内部,所述立杆b10表面开设有孔洞11,所述孔洞11内部活动连接有圆柱17,所述圆柱17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一端固定连接在立杆c16表面,所述立杆b10内侧底部镶嵌连接有海绵层19。

通过横块7与立杆c16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对太阳能板1进行有效固定,而立杆c16滑动连接在立杆b10内部,从而需要对立杆c16进行抬升时,即可通过将圆柱17从立杆b10表面开设的孔洞11中进行按压下去,从而选取合适高度通过立杆c16表面固定连接的弹簧18对圆柱17进行固定连接,继而对其提供弹力,从而可以从孔洞11中进行弹出,从而对立杆c16进行固定,从而对太阳能板1进行有效抬升,继而通过立杆b10内侧底部镶嵌连接的海绵层19对立杆c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对于其太阳能板固定装置设置高效快捷的升降措施,继而减少了成本和时间。

使用时人员即需要对太阳能板1进行组装时即可通过太阳能板1一侧开设的凹状槽2与另一块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柱13进行配合连接,继而太阳能板1与太阳能板1之间进行快速组装连接,即需要更加稳定的组装时即可通过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板a3与另一个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板b5进行处于上下位置关系,因横板a3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1所开设的凹状槽2上部,而横板b5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1所开设的凹状槽2下部,继而使其横板a3与横板b5处于上下位置关系,从而使横板a3表面开设的通孔a4与横板b5表面开设的通孔b6通过螺栓进行配合连接,从而使太阳能板1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组合,继而对于其太阳能板1之间的组装较为便捷,继而导致其组装难度小,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即通过横块7两侧固定连接的竖板14,继而通过竖板14表面开设的通孔c15与太阳能板1底部之间进行螺栓固定,从而形成支撑平台,继而通过横块7底部固定连接的立杆a8对其横块进行固定,从而对太阳能板1进行有效固定,继而通过其立杆a8之间固定连接的横杆a9对立杆a8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对于其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固定措施较为简单,继而不会浪费资源在组装流程上,从而减少了成本,即通过横块7与立杆c16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对太阳能板1进行有效固定,而立杆c16滑动连接在立杆b10内部,从而需要对立杆c16进行抬升时,即可通过将圆柱17从立杆b10表面开设的孔洞11中进行按压下去,从而选取合适高度通过立杆c16表面固定连接的弹簧18对圆柱17进行固定连接,继而对其提供弹力,从而可以从孔洞11中进行弹出,对立杆c16进行固定,从而对太阳能板1进行有效抬升,再通过立杆b10内侧底部镶嵌连接的海绵层19对立杆c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对其造成损伤,从而对于其太阳能板固定装置设置高效快捷的升降措施,继而减少了成本和时间,继而完成全部操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1、太阳能板;2、凹状槽;3、横板a、4、通孔a、5、横板b;6、通孔b;7、横块;8、立杆a、9、横杆a;10、立杆b;11、孔洞;12、横杆b;13、横柱;14、竖板;15、通孔c;16、立杆c;17、圆柱;18、弹簧;19、海绵层,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开设有凹状槽(2),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固定连接横柱(13),所述横柱(13)配合连接在凹状槽(2)内部,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位于凹状槽(2)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a(3),所述横板a(3)表面开设有通孔a(4),所述太阳能板(1)一侧位于凹状槽(2)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b(5),所述横板b(5)表面开设有通孔b(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底部通过通孔c(15)配合连接有竖板(14)且竖板(14)为多个,所述竖板(14)固定连接在横块(7)一侧且横块(7)为二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a(8)且立杆a(8)二个,所述立杆a(8)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a(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块(7)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c(16),所述立杆c(16)滑动连接在立杆b(10)内部,所述立杆b(10)表面开设有孔洞(11),所述孔洞(11)内部活动连接有圆柱(17),所述圆柱(17)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弹簧(18)一端固定连接在立杆c(16)表面,所述立杆b(10)内侧底部镶嵌连接有海绵层(1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属于太阳能板领域,包括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一侧开设有凹状槽,所述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横柱,所述横柱配合连接在凹状槽内部,所述太阳能板一侧位于凹状槽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A,所述横板A表面开设有通孔A,所述太阳能板一侧位于凹状槽下部固定连接有横板B,所述横板B表面开设有通孔B,需要对太阳能板进行组装时即可通过太阳能板一侧开设的凹状槽与另一块太阳能板一侧固定连接的横柱进行配合连接,太阳能板与太阳能板之间进行快速组装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裴正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向阳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55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