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手机游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和捕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从起初的户外娱乐转到电子游戏,而如今电子游戏也有了新的技术革新,如将玩家的动作和游戏进行有机结合的动作捕捉系统也就逐渐展露头角,而手机是人们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的电子设备,故而针对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和捕捉方法也就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门。
但现有的系统和方法存在着动作捕捉不够精准,且为了能够完成动作捕捉玩家需要进行大幅动作影响他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和捕捉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系统和方法存在着动作捕捉不够精准,且为了能够完成动作捕捉玩家需要进行大幅动作影响他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包括游戏壳体,所述游戏壳体前侧的上下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前侧的左右部均安装有高速摄像头,所述游戏壳体的左右侧均设置有握把,右侧所述握把通过螺丝连接在游戏壳体的右端,右侧所述握把左端的前侧插接有type-c接口,且type-c接口和高速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游戏壳体左端的上下部均通过螺丝连接有弹簧子扣,左侧所述握把的右端开设有与弹簧子扣位置对应的母扣孔,所述游戏壳体的内腔粘接有锂电池,且锂电池和type-c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握把的后端中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均匀粘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内腔嵌套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和type-c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握把内腔的上下侧均嵌套有振动马达,且振动马达和type-c接口电性连接,所述游戏壳体的前侧插接有手机,所述手机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手机的内腔安装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内装载有游戏软件,所述处理器分别和显示屏、type-c接口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的前侧边角和游戏壳体的后侧边角均为圆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锂电池的外侧套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粘接在游戏壳体的内腔中。
优选的,所述握把远离游戏壳体的一侧为圆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的前侧与握把的前侧、显示屏的前侧齐平。
优选的,该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该任意一项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系统组件安装:将手机通过上下侧的连接框连接在游戏壳体的前侧,然后将左侧握把的母扣孔对应弹簧子扣的位置扣上,此时type-c接口完全插接在手机的充电接口内,系统相应组件即安装完成;
s2:摄像头捕捉:启动手机中的游戏软件,通过四组高速摄像头同时连续拍摄玩家头部的照片并通过type-c接口传输数据给处理器,处理器接收到所有照片信息后采用现有的多点测距算法分析玩家头部的偏转角度,然后根据玩家头部的偏转角度调度游戏软件,游戏软件根据动作捕捉算法实时调节游戏中角色的视角;
s3:压力捕捉:玩家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分别按在对应的橡胶垫上,不同橡胶垫内的压力传感器通过type-c接口与处理器通过现有电路控制原理建立控制关系,不同的压力传感器内建不同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与对应的游戏内动作控制按键相映射,在进行游戏时,手指根据游戏内情况按压不同处的橡胶垫,当压力超过处理器所预设的阈值时,压力传感器将受到的压力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此信息对游戏软件内角色进行对应的动作调整;
s4:实时反馈:游戏软件内角色发生特殊交互时会通过处理器发送电信号给振动马达,处理器采用现有的电路控制原理控制振动马达振动,四组振动马达实现的振动反馈更舒适。
优选的,左右侧对应高度所述压力传感器内建的电子标签相同。
优选的,所述游戏壳体左端上下部的弹簧子扣关于距离游戏壳体中线的距离值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四组矩形设置的高速摄像头实时捕捉玩家的头部偏转角度,配合压力传感器进行多种方式的动作捕捉,动作捕捉更加精准;
2)采用压力传感器配合进行动作捕捉的方式,使得玩家不需进行大幅动作,只需手指按压对应的橡胶垫即可完成游戏内角色的动作调整,不会影响他人;
3)锂电池为游戏外壳所连接元件供电的同时可以为手机进行供电,增加手机的续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装完成后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完成后后侧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游戏壳体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框图;
图6为本发明游戏流程方法图。
图中:1游戏壳体、2连接框、3高速摄像头、4握把、5type-c接口、6锂电池、7橡胶垫、8压力传感器、9弹簧子扣、10振动马达、11处理器、12显示屏、13外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包括游戏壳体1,游戏壳体1前侧的上下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连接框2,连接框2用于卡住手机的上下端,连接框2前侧的左右部均安装有高速摄像头3,高速摄像头3为k18型高速摄像头,能够实现60帧1080p的高速拍摄,游戏壳体1的左右侧均设置有握把4,左右侧握把4配合连接框2将手机固定。
右侧握把4通过螺丝连接在游戏壳体1的右端,右侧握把4左端的前侧插接有type-c接口5,且type-c接口5和高速摄像头3电性连接,游戏壳体1内所连接的所有电子元件均通过type-c接口5和处理器11电性连接,游戏壳体1左端的上下部均通过螺丝连接有弹簧子扣9,左侧握把4的右端开设有与弹簧子扣9位置对应的母扣孔,通过弹簧子扣9扣接在母扣孔中的方式可以将左侧握把4与游戏壳体1连接固定,游戏壳体1的内腔粘接有锂电池6,且锂电池6和type-c接口5电性连接,锂电池6为整个装置进行供电,握把4的后端中部开设有开槽,开槽内均匀粘接有橡胶垫7,橡胶垫7可以增加按压时的手感,橡胶垫7的内腔嵌套有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为fsr400型压力传感器,感应灵敏度高,尺寸为7.1*4.5*2.5mm,体积小、安装方便,且压力传感器8和type-c接口5电性连接,握把4内腔的上下侧均嵌套有振动马达10,振动马达10为1027型振动马达,额定电压3.0vdc使用电压范围2.5~4.0vdc,旋转方向任意方向,使用环境-20℃~ 60℃,额定转速12000±2500rpmmin,额定电流70mamax,端子阻抗30ω±15%(单相)||60ω±15%(双相),振动手感好,且振动马达10和type-c接口5电性连接,游戏壳体1的前侧插接有手机,手机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2,手机的内腔安装有处理器11,处理器11内装载有游戏软件,处理器11为msm8998型处理器,运算能力强,功耗低,输出游戏软件的画面到显示屏12上,处理器11分别和显示屏12、type-c接口5电性连接。
其中,连接框2的前侧边角和游戏壳体1的后侧边角均为圆角结构,防止硌到玩家的手。
锂电池6的外侧套接有外框13,外框13粘接在游戏壳体1的内腔中,增加锂电池6结构的稳定性。
握把4远离游戏壳体1的一侧为圆弧形结构,增加玩家的握持手感。
连接框2的前侧与握把4的前侧、显示屏12的前侧齐平,增加触摸手机显示屏12的手感。
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该任意一项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系统组件安装:将手机通过上下侧的连接框2连接在游戏壳体1的前侧,然后将左侧握把4的母扣孔对应弹簧子扣9的位置扣上,此时type-c接口5完全插接在手机的充电接口内,系统相应组件即安装完成;
s2:摄像头捕捉:启动手机中的游戏软件,通过四组高速摄像头3同时连续拍摄玩家头部的照片并通过type-c接口5传输数据给处理器11,处理器11接收到所有照片信息后采用现有的多点测距算法分析玩家头部的偏转角度,然后根据玩家头部的偏转角度调度游戏软件,游戏软件根据动作捕捉算法实时调节游戏中角色的视角;
s3:压力捕捉:玩家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分别按在对应的橡胶垫7上,不同橡胶垫7内的压力传感器8通过type-c接口5与处理器11通过现有电路控制原理建立控制关系,不同的压力传感器8内建不同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与对应的游戏内动作控制按键相映射,在进行游戏时,手指根据游戏内情况按压不同处的橡胶垫7,当压力超过处理器11所预设的阈值时,压力传感器8将受到的压力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1,处理器11根据此信息对游戏软件内角色进行对应的动作调整;
s4:实时反馈:游戏软件内角色发生特殊交互时会通过处理器11发送电信号给振动马达10,处理器11采用现有的电路控制原理控制振动马达10振动,四组振动马达10实现的振动反馈更舒适。
左右侧对应高度压力传感器8内建的电子标签相同,使得玩家单手握持进行游戏可以获得双手握持一样的控制性。
游戏壳体1左端上下部的弹簧子扣9关于距离游戏壳体1中线的距离值相同,使得左侧的握把4可以翻转180度与游戏壳体1连接,以适应不同玩家的握持习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包括游戏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戏壳体(1)前侧的上下端均通过螺丝连接有连接框(2),所述连接框(2)前侧的左右部均安装有高速摄像头(3),所述游戏壳体(1)的左右侧均设置有握把(4),右侧所述握把(4)通过螺丝连接在游戏壳体(1)的右端,右侧所述握把(4)左端的前侧插接有type-c接口(5),且type-c接口(5)和高速摄像头(3)电性连接,所述游戏壳体(1)左端的上下部均通过螺丝连接有弹簧子扣(9),左侧所述握把(4)的右端开设有与弹簧子扣(9)位置对应的母扣孔,所述游戏壳体(1)的内腔粘接有锂电池(6),且锂电池(6)和type-c接口(5)电性连接,所述握把(4)的后端中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均匀粘接有橡胶垫(7),所述橡胶垫(7)的内腔嵌套有压力传感器(8),且压力传感器(8)和type-c接口(5)电性连接,所述握把(4)内腔的上下侧均嵌套有振动马达(10),且振动马达(10)和type-c接口(5)电性连接,所述游戏壳体(1)的前侧插接有手机,所述手机的前侧安装有显示屏(12),所述手机的内腔安装有处理器(11),所述处理器(11)内装载有游戏软件,所述处理器(11)分别和显示屏(12)、type-c接口(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2)的前侧边角和游戏壳体(1)的后侧边角均为圆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6)的外侧套接有外框(13),所述外框(13)粘接在游戏壳体(1)的内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4)远离游戏壳体(1)的一侧为圆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2)的前侧与握把(4)的前侧、显示屏(12)的前侧齐平。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任意一项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s1:系统组件安装:将手机通过上下侧的连接框(2)连接在游戏壳体(1)的前侧,然后将左侧握把(4)的母扣孔对应弹簧子扣(9)的位置扣上,此时type-c接口(5)完全插接在手机的充电接口内,系统相应组件即安装完成;
s2:摄像头捕捉:启动手机中的游戏软件,通过四组高速摄像头(3)同时连续拍摄玩家头部的照片并通过type-c接口(5)传输数据给处理器(11),处理器(11)接收到所有照片信息后采用现有的多点测距算法分析玩家头部的偏转角度,然后根据玩家头部的偏转角度调度游戏软件,游戏软件根据动作捕捉算法实时调节游戏中角色的视角;
s3:压力捕捉:玩家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分别按在对应的橡胶垫(7)上,不同橡胶垫(7)内的压力传感器(8)通过type-c接口(5)与处理器(11)通过现有电路控制原理建立控制关系,不同的压力传感器(8)内建不同的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与对应的游戏内动作控制按键相映射,在进行游戏时,手指根据游戏内情况按压不同处的橡胶垫(7),当压力超过处理器(11)所预设的阈值时,压力传感器(8)将受到的压力信息发送给处理器(11),处理器(11)根据此信息对游戏软件内角色进行对应的动作调整;
s4:实时反馈:游戏软件内角色发生特殊交互时会通过处理器(11)发送电信号给振动马达(10),处理器(11)采用现有的电路控制原理控制振动马达(10)振动,四组振动马达(10)实现的振动反馈更舒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左右侧对应高度所述压力传感器(8)内建的电子标签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游戏软件的动作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戏壳体(1)左端上下部的弹簧子扣(9)关于距离游戏壳体(1)中线的距离值相同。
技术总结